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立庭
論文名稱: 當時尚女星嫁入豪門──「大汪戀」新聞的批判話語分析
指導教授: 林東泰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大眾傳播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Mass Communi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女星豪門影劇新聞批判話語分析階級區辨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8下載: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女星嫁入豪門一直是既存已久的台灣社會現象,近十年來更是普遍。女星與豪門的結合往往是影劇新聞追逐的焦點,社會大眾也藉此以觀看與自己不太一樣的婚姻敘事,或而充滿憧憬,或而不甚看好,這些情緒多少都受到新聞話語的影響。其實,新聞話語並非只是單純報導新聞事件,當中更涉及意義和意識形態的置入。本研究以女星大S與汪小菲的婚姻新聞為研究主題,自《聯合報》、《中國時報》、《自由時報》、《蘋果日報》四家報紙中選材,並以Fairclough(2006)所提出的批判話語分析(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CDA)來剖析新聞報導背後之深層意涵及社會文化脈絡。

    本研究共有三點研究發現:首先,影劇新聞報導依舊複製父權體制。在這場豪門婚姻的新聞文本裡,貌似平等的「男財女貌」之社會交換其實也蘊藏著不平等的兩性權力關係,父權社會中的父系霸權主導了媒體的產製邏輯;總之,父權社會結構影響了媒體的實踐,然透過媒體的社會實踐,實也鞏固了父權社會結構。第二,現今社會依然被傳統父系霸權所主宰。即便當代女性意識逐漸抬頭,但傳統父權思維裡「男高女低」的婚姻配對模式及「男性主導」的思維仍未被翻轉,且這些意識型態不僅是外人對女性的規訓,也是女性對於自身的規訓。第三,「階級的區辨」仍以一種隱而不顯的方式紮根於現代華人社會結構。「階級」無疑是這場婚姻市場中的商品,當「階級」被賦予交換價值時,其實也凸顯了它在社會結構中的重要性,再加上階級的區辨也不斷被媒體的實踐強化與複製,使其得紮根於當代社會結構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個案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美麗、時尚的化身:女明星 11 一、 時尚與品味、階級的關聯 11 二、 與時尚為伍的女明星:時尚是其日常生活實踐 17 第二節 女明星的豪門婚姻 20 一、 女明星嫁入豪門的現象描述 21 二、 當美麗時尚的女星遇上有錢富商:婚姻市場各取所需的商品交易 26 第三節 華人父權社會下的婚姻、家庭與父系霸權 30 一、 華人父權社會的婚姻與家庭 30 二、 父系霸權 34 第四節 影劇新聞中的性別再現 35 第五節 Fairclough的批判話語分析 3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7 第一節 分析對象 47 第二節 分析策略 48 第四章 分析結果 51 第一節 社會事件層次 51 一、 大汪戀的男主角:汪小菲 51 二、 大汪戀的女主角:大S 54 三、 媒體對「大汪戀」之再現 58 四、 結語 68 第二節 社會實踐層次 70 一、 社會交換:大汪婚姻市場中的各取所需 71 二、 父系霸權:潛藏在「大汪戀」新聞話語裡的權力關係 76 三、 結語 81 第三節 社會結構層次 82 一、 社會交換在華人社會的運作 82 二、 男性為主導的父權社會秩序 87 三、 結語 91 第五章 結論 94 第一節 研究發現 94 一、 影劇新聞裡的性別再現仍傾向複製父權體制 94 二、 傳統華人社會的父系霸權依然宰制現代社會結構 96 三、 「階級的區辨」仍以隱而不顯的方式紮根現代華人社會結構 97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研究建議 99 參考文獻 101 中文部分 101 英文部分 109 新聞文本 113

    中文部分

    《教育部網路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2012)。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cgi-bin/newDict/dict.sh?idx=dict.idx&cond=%B7s%A6n%A4k%A4H&pieceLen=50&fld=1&cat=&imgFont=1
    大紀元(2009年7月21日)。〈票選豪門戀誰最幸福小S與曾馨瑩居冠亞軍〉。上網日期:2011年1月5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9/7/21/n2597421.htm
    中時晚報(1998年9月10日)。〈女藝人與企業小開的感情〉,《中時晚報》。
    方苑(1994)。《明星談美容》。台北市:雨墨文化。
    王文君(2007)。《解讀台灣女性的名牌Logo消費現象》。中國文化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王玉波(1988)。《歷史上的家長制》。台北縣:谷風。
    王雨晴、朱梅芳、黃識軒、陳世宗(2011年3月22日)。〈百警支援 大汪婚勞民傷財 巴士直開停機坪 一路紅燈變綠燈〉,《中國時報》,D1。
    王雨晴、影視組(2011年3月24日)。〈大S白目說 偷拍要提告 辯無獨厚陸媒 夫家強勢 徐家聽令〉,《中國時報》,D1。
    王崇名(1995)。〈從『階級態度』到『個人品味』的轉換:伊利亞斯與布狄厄論西方日常生活特質之比較〉,《思與言》,33(4): 171-192。
    王雅蘭(2011年8月10日)。〈小菲與小江 大陸金龜婿〉,《聯合報》,A12。
    王雅蘭(2010年3月24日)。〈合體代言 陶子以夫為尊〉,《聯合報》,C2。
    王雅蘭(2010年2月20日)。〈藝人怎麼瘦 肉肉女星 吃大薏仁粥 消腫有效果〉,《聯合報》,G6。
    王筱君(2011年3月3日)。〈喜帖有四包 大小戀婚宴包吃包交通 外加消夜趴〉,《聯合報》,C2版。
    王慶春(2010)。〈娛樂新聞:通俗但不可媚俗〉,《理論觀察》,2010(4): 168-169。
    王輝(2005:63)。〈商品化運作中的明星製造〉,《商場現代化》,450: 63-64。
    可凡(2010年7月4日)。〈溫柔能為女性加分〉,《聯合報》,D1版。
    台灣立報(2012年12月6日)。〈百年結婚潮 台灣8成單身女性嚮往婚姻〉,《台灣立報》。上網日期:2012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lihpao.com/?action-viewnews-itemid-113362
    任寅虎(1998)。《中國古代婚姻》。臺北市:臺灣商務。
    江宜倩(2001)。《未婚男性婚姻觀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江嘉珍(2006)。《精品消費─女性的體驗》。世新大學公共關係暨廣告學系碩士論文。
    庄瑜霞(2007)。〈近二十年來兩岸通婚模式的演進及趨勢探析〉,《南方人口》,22(2): 23 -31。
    何晨(2009)。〈影劇新聞中的女性刻板印象─以李嘉欣結婚相關報導為例〉,《青年記者》,8C: 32-33。
    吳江泉(2008年9月14日)。〈媒婆感嘆也束手 「三高」女挑對象 學歷薪水不能低〉,《中時電子報》。上網日期:2012年5月22日,取自: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080914/4/15vd6.html
    吳婉芳(1993年11月20日)。〈牽手走一回 倒吃甘蔗 愈來愈甜 王令麟蔡咪咪建共識行過風雨歲月〉,《經濟日報》,26版。
    李世達(2010)。《台灣化與去中國化─高中歷史教材中台灣史書寫的批判話語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李全生(2008)。〈布迪厄的社會結構理論述評〉,《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8(6): 81-85。
    李安君(2004年11月8日)。〈女星嫁小開她們幸福花開 葉玉卿、林青霞老公疼入心〉,《中國時報》,D6。
    李長莉(2004)。〈從晚清上海看女性家庭角色的近代變遷〉,張國剛編,《家庭史研究的新視野》,頁401-422。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李曉玲(2008)。〈布迪厄的場域和慣習:一個消費的視角〉,《社會科學論壇》,2008(11B): 26-30。
    周新富(2005)。《布爾迪厄論學校教育與文化再製》。臺北市:心理。
    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1999)。《婚姻與家人關係》。臺北縣蘆洲市:空大。
    林克雷、李全生(2007)。〈廣義資本和社會分層―布迪厄的資本理論解讀〉,《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4): 63-68。
    林東泰(2011)。〈對國內三大報 ECFA「讓利說」新聞的批判話語分析〉,「2011年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林東泰(2008)。《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書苑。
    林富美(2006)。《臺灣新聞工作者與藝人:解析市場經濟下的文化勞動》。臺北市:秀威資訊科技。
    林毅夫(2009)。《解讀中國經濟》。臺北市:時報文化。
    林鉦棽、蕭淑月、何慧清(2005)。〈社會交換理論觀點下組織支持、組織知識分享行為與組織公民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信任與關係為分析切入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5(1): 77-110。
    邱莉雲(2005)。《名牌服飾「迷」探索》。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洪秀瑛(2010年11月2日)。〈李蒨蓉哈買名牌包 冤惹沒愛心罪名〉,《中國時報》,D2。
    洪鐮德(1995)。〈卜地峨社會學理論之析評〉,《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24: 1-34。
    胡潤百富(無日期a)。〈2009胡潤餐飲富豪榜〉,《胡潤百富》。上網日期:2011年11月9日,取自:http://www.hurun.net/hurun/listcn171.aspx
    胡潤百富(無日期b)。〈餐飲富豪平均財富創歷史最高 《2010胡潤餐飲富豪榜》〉,《胡潤百富》。上網日期:2011年11月9日,取自:http://www.hurun.net/zhcn/NewsShow.aspx?nid=44
    倪炎元(2012)。〈批判論述分析的定位爭議及其應用問題:以Norman Fairclough分析途徑為例的探討〉,《新聞學研究》,110: 1-42。
    倪炎元(2011)。〈批判論述分析的脈絡建構策略:Teun A. vanDijk與Norman Fairclough的比較〉,《傳播研究與實踐》,1(2): 83-97。
    倪炎元(1999)。〈再現的政治:解讀媒介對他者負面建構的策略〉,《新聞學研究》,58: 85-111。
    唐小唐(2011)。〈明星嫁富豪的婚姻經濟學〉,《南方人物周刊》,2011(13): 95。
    宮留記(2007)。〈場域、慣習和資本:布迪厄與馬克思在實踐觀上的不同視域〉,《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7 (3): 76-80。
    徐光國(2003)。《婚姻與家庭》。台北市:揚智文化。
    徐俊、尚文鵬譯(2005)。《性別化的人生:傳播、性別與文化》。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原書Julia T. Wood[2004]. Gendered Lives: Communication, Gender, & Culture, 6ed.)
    袁千雯(2006)。《時尚消費、名人效應的閱聽人接收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世瑜(1998)。《中國古代婦女生活》。臺北市:臺灣商務。
    高朗(2006)。〈如何理解中國崛起?〉,《遠景基金會季刊》,7(2): 53 -94。
    張君玫譯(2001)。《文化消費與日常生活》。臺北市:巨流。(原書Storey, J.[1999]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Everyday Life.Arnold.)
    張建(2009)。〈試談時尚消費的傳媒敘事中文化解讀〉,《長江師範學院學報》,25(5): 75-78。
    張慧玲(2010年11月2日)。〈必也「中國」乎?〉,《工商時報》,A5。
    張錦華(1994)。《媒介文化、意識形態與女性:理論與實例》。臺北市:正中。
    梁玉芳(2005年7月7日)。〈豪門家暴,戳破的神話〉,《聯合報》,A15。
    梁玉芳(2004年12月1日)。〈投資豪門的風險〉,《聯合報》,A15。
    畢恆達(1996)。《找尋空間的女人》。台北市:張老師。
    許美瑞、阮昌銳(2001)。《家庭人類學》。台北縣蘆洲:空大。
    許晉榮(2010年10月28日)。〈大S文定 115億中國餐飲少東 認識20天閃電被汪小菲套牢〉,《蘋果日報》。
    許韶君(2011)。《影劇新聞之批判畫與分析─以「伊能靜婚變事件」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所碩士論文。
    陳立強(2008)。〈論影視傳播的明星身體機制〉,《藝術探索》,22(6): 135-137。
    陳坤宏(2009)。《消費理論》。台北縣:揚智文化。
    陳芸芸、劉慧雯譯(2003)。《特新大眾傳播理論》。臺北市:韋伯文化。(原書McQuail, D [2000].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4ed. London : Sage Publications.)
    陳姿羽(2001)。《女性政治人物的報紙新聞再現──以呂秀蓮副總統為例(2000/3/18~2001/3/18)》。國立中山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銘薰、吳文傑、呂秋霞(2005)。〈玻璃天花板效應:企業女性員工升遷發展之實證研究〉,「2005第九屆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
    陳曉宜(2003)。〈新聞記者如何跨越固定消息來源的常規?〉,「2003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陳靜華(2003)。〈影劇新聞敘事之女性呈現-以陳奕迅、徐濠縈事件為例〉,「2003中華傳播學會研討會」,新竹:交通大學。
    陶福媛(2010年9月12日)。〈GUCCI之夜 華麗搖滾 星光閃閃 秋冬重現70、90年代 金銀相間條紋對映伸展台〉,《聯合報》,C4。
    章倩萍(1994)。《新聞記者的認知策略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碩士論文。
    粘嫦鈺(2004年11月18日)。〈聚光燈照鳳凰 小心灼傷翅膀〉,《聯合報》,D2。
    粘嫦鈺、葉君遠(2004年12月12日)。〈立委選舉/投票冷清名模忙走秀:人家沒空豪門女星賈靜雯、何如芸、李蒨蓉都缺席賈永婕則帶著孩子參與〉,《聯合報》,D2。
    粘嫦鈺、顏甫珉、江芷稜(2009年9月29日)。〈微整型 商機數十億 李蒨蓉自爆 兩周整一次〉,《聯合報》,C1。
    程文怡(2004)。《媒介論述中明星的擬象建構》。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所碩士論文。
    費勇、吳曣譯(2001)。《時尚的哲學》。北京市:文化藝術。(原書Simmel, G. The philosophy of fashion.)
    陽琪、陽琬譯(1995)。《婚姻與家庭》。台北市:桂冠。(原書Goodman [1993].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HaperCollins Publishers.)
    黃尚智、陳世昌(2005年12月18日)。〈藝人狂接尾牙秀 大賺過年紅包 張菲身價掄魁 胡晴雯、曲艾玲場子多最熱門〉,《中國時報》,D2。
    黃麗莉(2008)。《單身熟男擇偶條件、婚姻態度之相關研究》。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久瑩(2012年5月8日)。〈職場媽媽滿懷罪惡感 夢想蹺家〉,《自由電子報》。上網日期:2012年5月22日,取自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may/8/today-life7.htm
    楊靜利、李大正、陳寬政(2004)。〈台灣結婚率與婚姻配對模式之變遷〉,「台灣人口學會2004年年會暨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
    葉宜欣(2004年11月25日)。〈新聞事件拖棚 歹戲難了〉,《聯合報》,D1。
    詹曉卿(2009)。《名牌包消費與文化資本及社會資本之相關研究》。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慧娟(1996年11月26日)。〈女星與豪門第二代聯姻的事例雖然不多〉,《中時晚報》。
    網易娛樂(2010年10月28日)。〈大S未婚夫揭秘母親張蘭擁25億身家繼父為攝影師〉,《網易娛樂》。上網日期:2011年11月9日,取自:http://ent.163.com/10/1028/16/6K3L7P7D00032KMI.html
    維基百科(無日期a)。《姐弟戀》。上網日期:2011年6月2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7%8A%E5%BC%9F%E6%88%80
    維基百科(無日期b)。《新浪微博》。上網日期:2011年6月15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6%B5%AA%E5%BE%AE%E5%8D%9A 
    趙大智(2009年2月6日)。〈陳喬恩 變態瘦身 雙峰沒變小〉,《Upaper》,23版。
    劉育良、李雨勳(2010年10月31日)。〈大S送愛馬仕包 張蘭窩心打滿分 包天包海搞世紀婚〉,《中國時報》,D1。
    劉宗輝(1998)。《國內電視廣告性別角色描繪之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道鋒(2009)。〈《史記》嫁娶類動詞的句法考察及其所反映出的性別等級〉,《現代語文》,2009: 30。
    潘罡(1998年3月16日)。〈音樂家自我促銷之道文〉,《中國時報》。
    蔡文輝(2007)。《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蔡文輝(2003)。《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台北市:五南。
    蔡文輝(1998)。《社會學》。台北市:三民。
    鄭如珺(2010)。《從奢華時尚到多元混搭:台北東區的消費空間與空間象徵》。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盧希悅(2009)。〈中國崛起的理性思考-文化力量與民族復興研究〉,《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009(6): 3-8。
    賴美佳(1998)。《我國報紙新聞品質之研究-以影劇新聞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駱德恩(2011)。〈【99傳播科系畢業生問卷系列三】蘋果日報連續蟬聯最常閱讀報紙〉,《MOL銘報即時新聞》。上網日期:2011年6月15日,取自http://mol.mcu.edu.tw/show_2009.php?nid=138181
    戴佑家(2008)。《「城市與消費」:紐約都會女性部落生活分析─以《慾望城市電影》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比較文學所碩士論文。
    薛佳甯、邱瑩(2011年11月27日)。〈舒淇登時尚女王 Wow露背西裝紅毯唯一亮點〉,《蘋果日報》。上網日期:2012年2月8日,取自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3846362/IssueID/20111127/applesearch/
    謝高橋(1985)。《社會學》。台北市:巨流。
    韓浩月(2009)。〈女明星和富二代〉,《中國經濟周刊》,2009(46): 60-61。
    魏正元(1997年3月)。〈名牌生與死〉,《突破雜誌》,140: 128-129。
    魏章玲譯(1988)。《家庭社會學》。台北市:桂冠。(原書Goode, W, J. [1982]. The Family.)
    羅燦煐(1997)。〈性(別)規範的論述抗爭:A片事件的新聞論述分析〉,《台灣社會研究季刊》,25:169-208。
    顧玉珍(1995)。〈性別知識的生產─以國內傳播學院的性別論述之生產為例〉,《新聞學研究》,51: 1-31。


    英文部分

    Abbott, P., Wallace, C.& Tyler, M. (2005).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3rd ed.). London: Routledge.
    Allington, D. (2011). Distinction, intentions,and the consumptionof fiction: Negotiating cultural legitimacy in agay reading group. European Journal of Cultural Studies, 14(2), 129-145.
    Barker, C.,&Galasinski, D. (2001).Cultural studies and discourse analysis : a dialogue on language and identity.London ;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Barnard, M. (1996).Fashion as Communication. London: Routledge.
    Blau, P. (1964). Exchange and power in social life. New York: Wiley.
    Bourdieu, P. (1984). Distinction : 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ement of taste.London :Routledge.
    Coltrane,S.,& Adams,M (2008).Gender and families. Lanham, Md. :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Coskuner, G., &Sandikci, O.(2004). New clothing: meanings and practice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31, 285-290.
    Crowley, H. & Himmelweit, S. (1992). Knowing Women: Feminism and Knowledge. Cambridg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Fairclough, N. (2006).Language and globalization. London: Routledge.
    Fairclough, N. (2003). Analysing discourse: Tex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 London, NY: Routledge.
    Fairclough, N. (1995). Media Discourse. London: Routledge.
    Fairclough, N.(1992). Discourse and Social Change.Combridge: Polity.
    Fairclough, N., & Wodak, R. (1997).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In T. A.van Dijk(Ed.), Discourse as social interaction (pp. 258-278). London: SAGE.
    Fairclough, N., Mulderrig, J.,&Wodak, R. (2011).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In T. A.van Dijk(Ed.), Discourse Studies: A Multidisciplinary Introduction (pp. 357-378). London: SAGE.
    Featherstone, M. (2007). Consumer Culture and Postmodernism. Los Angeles, London: SAGE
    Fowler, R. (1991).Language in the news: discourse and ideology in the press. London, NY: Routledge.
    Garrett, P.,& Bell, A. (1998). Media and discourse: A critical overview. In A. Bell & P. Garrett (Eds.),Approaches to media discourse (pp.1-20). Oxford: Blackwell.
    Goldthorpe, J, H., Llewellyn, C.,&Payne,C.(1980).Social Mobility and Class Structure in Modern Britain. Oxford: Clarendon Press.
    Grenfell, M. (2004).Pierre Bourdieu: Agent Provocateur. New York: Continuum.
    Han, Y, J., Nunes, J, C., &Drèze, X. (2010).Signaling Status with Luxury Goods:The Role of Brand Prominence.Journal of Marketing, 74(4), 15-30.Retrieved March 7, 2012, from database(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Hartley, J. (1995). Understanding news. London: Routledge.
    Hu, Zuliu & Mohsin S. K.(1997).Why Is China Growing So Fast?Economic Issue, 8. Retrieved November 9, 2011, from http://www.imf.org/external/pubs/ft/issues8/
    Juggessur, J. & Cohen, B.(2009). Is fashion promoting counterfeit brands?Journal of Brand Management, 16(5/6), 383-394.Retrieved March5, 2012, from database(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Kuruc, K. (2008). Fashion as communication: A semiotic analysis of fashion on ‘Sex and the City’.Semiotica, 171(1-4),193-214. Retrieved February 27, 2012, from database(Masterfile) on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ebsco.com
    McDonald, P. (2000). The star system: Hollywood's production of popular identities. London: Wallflower Press.
    Paltidge, B. (2006). Discourse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London, NY: Continuum.
    Phillips,N& Hardy, C. (2002).Dicourse analysis: Investigating processes of social construction. Thousand Oaks, CA: SAGE.
    Richardson,J. E. (2007). Analysing newspapers: An approach from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NY: Palgrave.
    Rinker, H. (2007). Buying into the Hype: Trophy Antiques and Collectibles. Retrieved April 10, 2012, from http://www.worthpoint.com/blog-entry/buying-hype-trophy-antiques-collectibles
    Simmel,G. (1978/2004). The Philosophy of Money. (T. Bottomore & D. Frisby, Trans.).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Thomas Hine (2002). I WANT THAT! How We All Became Shoppers. New York : HarperCollins Publishers.
    van Dijk,T. A. (1998). Ide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London: SAGE.
    Weedon, C. (1987). Feminist Practice and Poststructuralist Theory. Oxford; New York: B. Blackwell.
    Weiss & Wodak(2003).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Theory and Interdisciplinarity. NY: Palgrave Macmillan.
    Wodak, R. (2001).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London: SAGE.
    Wodak, R., Cillia, R. d., Reisigl, M., & Liebhart, K. (2009).The Discoursiv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A. Hirsh, R. Mitten & J. W. Unger, Trans.).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Yuniya Kawamura (2005). Fasion-ology: An Introduction to Fashion Studies. Oxford :Berg Publishes.


    新聞文本

    許晉榮(2010年10月28日)。〈大S文定 115億中國餐飲少東 認識20天閃電被汪小菲套牢〉,《蘋果日報》。
    陳慧貞(2010年10月28日)。〈大S閃電訂婚小開?〉,《自由時報》。
    陳慧貞(2010年10月28日)。〈大S閃電訂婚小開?〉,《自由時報》。
    褚姵君、王雅蘭(2010年10月28日)。〈大小戀僅20天 大S汪小菲傳訂婚 汪小菲身價破80億拍拖張雨綺大S殺出勝 藍正龍:衷心祝福她〉,《聯合報》,C1版。
    劉育良、張雅文(2010年10月28日)。〈大S微博傳情被爆訂婚汪小菲大陸富二代疑是展店炒作〉,《中國時報》,D4版。
    白喬茵、王景新(2010年10月29日)。〈李敖:大S婚前協議書要簽〉,《聯合報》,C2。
    王雅蘭(2010年10月30日)。〈大小戀 見面4次就訂婚 女王見慈禧→大S拜見準婆婆 遇到對的人→他工作 她顧家〉,《聯合報》,C1版。
    王雅蘭(2010年10月30日)。〈大小戀 見面4次就訂婚 女王見慈禧→大S拜見準婆婆 遇到對的人→他工作 她顧家〉,《聯合報》,C1。
    朱梅芳、黃雯犀(2010年10月30日)。〈大小S嫁金龜婿徐家富可敵國〉,《中國時報》,D2版。
    許晉榮、彭素娟(2010年10月30日)。〈大S見汪小菲4次就訂婚明年2/18結婚十指緊扣金龜婿〉,《蘋果日報》。
    陳尹宗(2010年10月30日)。〈大S急婚勇退〉,《自由時報》。
    陳珮伶(2010年10月30日)。〈小S保證姊姊沒懷孕 徐媽滿意金龜婿〉,《自由時報》。
    劉育良、李雨勳、朱建陵(2010年10月30日)。〈大S小菲宣布訂婚 張蘭:我沒參加不算 見4次面訂終身 十指緊扣秀婚戒〉,《中國時報》,D1。
    謝菀婷(2010年10月30日)。〈半個月「只看到錢和臉」閃婚考驗大〉,《中國時報》,D2。
    娛樂中心(2010年10月31日)。〈大汪閃電婚網友一路唱衰〉,《蘋果日報》。
    張瑞振、趙大智(2010年10月31日)。〈大S 2/18 出嫁 張蘭嫌快 婆媽不同調 婚期生變〉,《蘋果日報》。
    陳珮伶(2010年10月31日)。〈大S嫁汪小菲 準婆婆添變數〉,《自由時報》。
    楊起鳳、陳若齡(2010年10月31日)。〈安以軒是紅娘 汪小菲訂情美鑽大S形影不離〉,《聯合報》,C1。
    王筱君、王景新(2010年11月1日)。〈汪小菲護妻否認大S是小三 主動發文嗆網友:別長那麼多髒心眼,行嗎?〉,《聯合報》,C1。
    李雨勳、謝菀婷(2010年11月1日)。〈汪小菲駁小三說首度談結婚以超人比喻男友大S撇為名利結合〉,《中國時報》,D2。
    特勤組、張瑞振、江祥綾(2010年11月1日)。〈大S年賺8000萬 趕入厝搬家 2億豪宅當新房〉,《蘋果日報》。
    劉育良、林志勳、朱梅芳、林淑娟、謝莞婷(2010年11月1日)。〈張蘭說了算 大小戀明年3月完婚 新娘盼簡單婚禮 婆婆要轟轟烈烈〉,《中國時報》,D1。
    朱健弘(2010年11月4日)。〈大S牽動跨國21人情愛 台妹攪亂中港富二代慾海〉,《蘋果日報》。
    顏甫珉(2010年11月6日)。〈大陸富二代 汪小菲的時尚品味〉,《聯合報》,C5版。
    江祥綾(2010年11月10日)。〈大S戴蝴蝶結約會照流竄 網友酸裝嫩又浮腫〉,《蘋果日報》。
    彭素娟、江祥綾(2010年11月12日)。〈大S熱炒小菲事業版圖 3/27海南島出嫁〉,《蘋果日報》。
    陳珮伶(2010年11月19日)。〈緋聞是汪小菲成長護照〉,《自由時報》。
    趙大智(2010年12月4日)。〈大S人妻熟樣公開露臉 張雨綺失戀「沒失身」〉,《蘋果日報》。
    特勤組、趙大智、許晉榮(2010年12月30日)。〈大S婚宴敲定明年320〉,《蘋果日報》。
    許晉榮、張瑞振(2011年2月17日)。〈大S陪陸客汪小菲逛101 「腳底流血」自詡時尚〉,《蘋果日報》。
    宋志民(2011年3月22日)。〈大汪封鎖線失守 親友微博Po照 通霄狂歡做準備 伴手禮婦胃腸藥〉,《中國時報》,D2。
    娛樂中心(2011年3月22日)。〈大汪3000萬豪奢喜酒 仰賴贊助僅花450萬元〉,《蘋果日報》。
    王雨晴、朱方蟬(2011年3月23日)。〈大汪世紀婚 風沙中喊特別願意 獨厚搜狐直播 媳婦為台媒求情〉,《中國時報》,D1。
    宋志民、江怡臻(2011年3月23日)。〈TVBS轟大汪婚「陸豪奢而無品」 網友痛批扭曲價值觀〉,《中國時報》,D2。
    娛樂中心(2011年3月24日)。〈大S包機婚禮遭轟豪奢無品 回擊「從不炫耀」〉,《蘋果日報》。
    謝莞婷(2011年3月24日)。〈吳宗憲恨台媒 以己度人牽拖S姊妹〉,《中國時報》,D1。
    顏甫珉(2011年3月24日)。〈兩個媽 金光閃閃 張蘭LV尬徐媽柏金包〉,《聯合報》,C1。
    朱梅芳、謝莞婷(2011年3月25日)。〈厚陸媒抱大腿 徐乃麟:台星的悲哀〉,《中國時報》,D2。
    朱方蟬(2011年3月26日)。〈張蘭喜服撞衫范冰冰 見證LV尺碼全〉,《中國時報》,2011年3月26日。
    王雨晴、江怡臻(2011年3月28日)。〈大陸富豪豔羨 哈與台灣女星搞緋聞〉,《中國時報》,D2。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