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鄭慧敏
CHENG HUIMIN
論文名稱: 北宋雅詞之美學面向研究──以清、淡、閒為核心的探索
Aesthetic Features of Ci Poetry 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An Exploration Based on Ethereality, Plainness and Leisure
指導教授: 莊耀郎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13
中文關鍵詞: 北宋雅詞清雅淡雅閒雅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0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北宋一朝,是各體文學重新建立典範的新時代;而北宋士大夫,則在其中發揮關鍵性的影響力。安史之亂後,大唐盛世一去不返,整個社會進入轉折點。傳統、近世的雅俗文化相激相盪,詞便以「別是一家」的特殊丰姿乘勢而起。
    相較於詩的主流、文的正統,詞的創作與流佈一直充滿困惑與爭議。然而,隨著商業發達、城市繁榮,北宋士大夫的思想觀念和精神生活有了不同面貌。北宋詞呈現文士在歌臺舞榭、酒席樽前的閒情雅趣,更透露其在理性思辨之外的感性世界。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使北宋文人憑藉高度學養與優越地位迅速崛起。他們不僅有著「先天下之憂而憂」的自覺,並藉由「慶曆革新」、「熙寧變法」實際展現與君共治天下的行動決心。政治上的意志延伸到文學,使其創作充滿淑世情懷,並滲透到詞學領域,將「小詞」由個人情愫的低迴抒寫推向更廣闊的時空。
    本論文全面梳理北宋詞作,以「清」、「淡」、「閒」為核心,探索北宋詞的美學趨向。為求研究範圍之精審,以唐圭璋《全宋詞》為主,參校曾棗莊《宋代文學編年史》、夏承燾《詞人年譜》等書,繪製「北宋詞人生年對照表」。據此確定研究範圍始於和峴(933-988);而何大圭生於建中靖國元年(1101),政和八年(1118)登進士第,南宋時持續任官,故以之為終點。
    中國文化傳統強調「以和為美」,在和諧的形式中又同時流動著陽剛與陰柔兩種傾向。檢視由漢至唐,可以發現「壯美」與「優美」兩股明顯的脈絡。這兩脈美學趨向在歷史綿延中發展,隨時代氣勢而此消彼長,互為主流與伏流;且所隱藏的「伏流」每每成為下一代的「主流」。秦漢時期的陽剛巨麗,到了六朝成為伏流,主流反而是細緻之美;大唐盛世重現富麗壯闊,幽深之美又轉為伏流。歷史在時間的流動裡,看似規律性地進行著「否定之否定」。衡諸北宋氣魄盡去、壯志漸消的實況,確然「壯美」不再,六朝纖細的風格再次成為主流,在更高的層次上完成歷史回歸。
    西元755年的安史之亂為大唐盛世畫下句點;「唐型文化」漸衰,而「宋型文化」開始發展。所謂「古今風俗,悉從上之所好」,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從根本上改變了傳統的觀念和信仰,文人士大夫由「致君堯舜」而向「好富貴」、「積金錢」和「自娛樂」等世俗的人生追求及價值向度轉化。凡此種種,一方面助長了詞體的發展與進步,一方面又填充了詞體內容。
    在「雅詞」的準則下,本論文以「閒」、「清」、「淡」為探索核心,各為一章,最後歸結整理。「閒雅」奠基於北宋的太平盛世,北宋詞人由日常生活的藝術到精神的昇華,往往帶有從容不迫的生命情調。其中偶也有所企羨與失落,仍能譜成充滿詩意的人生況味。北宋詞人在空間上做了很大的拓展,將詞作由閨房拉至戶外,開始近山臨水。同時,也在自然景物的觀照中,提煉出「清雅」的詞境。最後回到創作主體的學養與磨難後的生命逆轉,以「不隔之筆」寫「淡漠之情」、「超越之思」,最終達於閒靜和樂的人生境界。
    北宋詞因士大夫投入極大關注,在雅化的趨勢下不斷展現其獨特氣質,首先表現為「閒雅」之美。就創作主體的客觀條件來看,由於詞體起源與形成背景,多有「富貴溫柔」之氣,看似對「窮而後工」的悖論,然而由詞作的情感取向、時空軌跡、空間漫游來看,詞人在心志上仍難免不平。「閒事」、「閒物」固然帶來「閒趣」,但也只是憂怨中的短暫歡欣;對生命侷限的無奈、宇宙永恆的思索帶來的「閒愁」更是貫穿首尾的「閒情」。換言之,「窮而後工」的「窮」,一面為物質意義之窮,相對於富貴而言;一面則為精神意義之窮,凡窮達仕隱皆包涵其中。因此,「窮而後工」對北宋詞人而言非但不是悖論,更可視為意義的延伸。
    就雅俗交融的層面看,「閒雅」代表的是庶民文化的浸染,也是北宋整體氛圍所醞釀而出的蕭閒之境;而「清雅」、「淡雅」則為表現了北宋詞人理性與感性之間提煉而出的美學品味。質言之,「閒」、「清」、「淡」乃創作主體在北宋之時空背景下,透過詞作所表現出的獨有美感。

    論文摘要…………………………………………………………………i 目次……………………………………………………………………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1 一、研究動機…………………………………………………………1 二、研究現況…………………………………………………………5 三、研究範圍…………………………………………………………7 四、研究進路…………………………………………………………10 第二節 北宋雅詞的發展…………………………………………14 一、中唐以來的文化轉型……………………………………………14 二、都市發展與庶民情懷……………………………………………20 三、理性思維與詞風新變……………………………………………25 四、雅俗之間的離合消解……………………………………………30 第三節 清閒的品味源流…………………………………………36 一、清淡的美學趨向…………………………………………………36 二、士人的主體自覺…………………………………………………41 三、閒賞的生活美學…………………………………………………46 第二章 閒雅:游賞寫意的生活……………………………………53 第一節 範圍義界…………………………………………………53 一、用字分析…………………………………………………………54 二、意蘊深究…………………………………………………………66 第二節 情意取向…………………………………………………69 一、閒事………………………………………………………………70 二、閒物………………………………………………………………84 三、閒愁………………………………………………………………96 第三節 時間軌跡…………………………………………………102 一、客觀時間…………………………………………………………102 二、主觀時間…………………………………………………………110 第四節 空間漫游…………………………………………………117 一、閒居之所…………………………………………………………118 二、漫游之地…………………………………………………………126 三、空間去來…………………………………………………………129 第三章 清雅:簡淨明朗的圖景……………………………………134 第一節 範圍義界…………………………………………………134 一、定義詮釋…………………………………………………………134 二、意蘊內涵…………………………………………………………136 第二節 物象之清…………………………………………………137 一、自然景觀…………………………………………………………138 二、植物意象…………………………………………………………144 第三節 如畫之清…………………………………………………150 一、視角………………………………………………………………150 二、透視………………………………………………………………151 三、留白………………………………………………………………152 第四節 形象之清…………………………………………………154 一、美人姿容…………………………………………………………155 二、神仙風致…………………………………………………………158 第四章 淡雅:閒靜和樂的境界……………………………………160 第一節 範圍義界…………………………………………………160 一、定義詮釋…………………………………………………………160 二、意蘊內涵…………………………………………………………162 第二節 筆淡:自然寫真…………………………………………164 一、隔與不隔…………………………………………………………164 二、詠物渾成…………………………………………………………169 第三節 情淡:漠然之感…………………………………………173 一、情感透視…………………………………………………………173 二、隱逸情懷…………………………………………………………176 第四節 意淡:超越之思…………………………………………178 一、夢的消解…………………………………………………………178 二、淡泊曠達…………………………………………………………181 三、閒適和樂…………………………………………………………184 第五章 結論…………………………………………………………188 一、客觀環境造就崇雅富趣的詞情………………………………188 二、創作主體對詞體封閉的拓展…………………………………188 三、時空情境中的閒雅之美………………………………………189 四、觀照自然,提煉清雅詞景……………………………………190 五、理性思考,提昇淡泊之境……………………………………190 參考書目………………………………………………………………191 一、古籍………………………………………………………………191 二、今著………………………………………………………………191 三、期刊論文…………………………………………………………198 附表一:北宋詞人生年對照表………………………………………200 附表二:閒字檢索總表………………………………………………279 附表三:涼字檢索總表………………………………………………305 附表四:冷字檢索總表………………………………………………322 附表五:冰字檢索總表………………………………………………338 附表六:淡字檢索總表………………………………………………359 附表七:靜字檢索總表………………………………………………372 附表八:遠字檢索總表………………………………………………383 附表九:清風明月檢索總表…………………………………………409

    一、古籍
    ﹝宋﹞歐陽脩:《歸田錄》,臺北:藝文印書館百部叢書集成初編影印本,1966
    ﹝宋﹞蘇軾:《東坡全集》,臺北:世界書局,1987*
    ﹝宋﹞黃庭堅:《豫章黃先生文集》,四部叢刊本
    ﹝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臺北:長安出版社,1978
    ﹝宋﹞嚴羽撰,郭紹虞校釋:滄浪詩話校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 1978*
    ﹝宋﹞沈義父:《樂府指迷》,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
    ﹝宋﹞張炎、沈義父著,夏承燾、蔡嵩雲校注箋釋:《詞源注‧樂府指迷箋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
    ﹝清﹞永瑢、紀昀等:《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4*
    ﹝清﹞何文煥:《歷代詩話》,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
    ﹝清﹞丁福保:《續歷代詩話》,臺北:藝文印書館,1974
    ﹝清﹞張宗橚輯,楊寶霖補正:《詞林紀事‧詞林紀事補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清﹞王國維著,滕咸惠注:《人間詞話新注》,臺北:里仁書局,1987
    二、今著
    (一)詞人詞作詞學叢刻、選集
    唐圭璋:《全宋詞》,臺北:世界書局,1976*
    唐圭璋:《詞話叢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
    唐圭璋:《宋詞三百首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2
    孔凡禮:《全宋詞補輯》,臺北:源流出版社,1982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臺北:木鐸出版社,1980
    夏承燾:《唐宋詞人年譜》,上海:中華書局,1961
    夏承燾:《夏承燾集》(全八冊),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陳邦炎:《詞林觀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張夢機、張子良:《唐宋詞選注》,臺北:華正書局,1988
    劉永濟:《唐五代兩宋詞簡析》,臺北:龍田出版社,1982
    龍沐勛:《唐宋名家詞選》,臺北:開明書店,1981
    (二)其他參考書目
    王小舒:《中國文學精神‧宋元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王水照:《宋代文學通論》,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
    王水照:《蘇軾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
    王水照:《王水照自選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王水照主編:《新宋學‧第一輯》,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
    王水照主編:《新宋學‧第二輯》,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
    王友勝:《蘇詩研究史稿(修訂版)》,北京:中華書局,2010
    王立:《心靈的圖景──文學意象的主題史研究》,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王兆鵬:《唐宋詞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
    王易:《詞曲史》,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王凱:《自然的神韻──道家精神與山水田園詩》,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王惠:《荒野哲學與山水詩》,上海:學林出版社,2010
    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公司,1991
    方笑一:《北宋新學與文學──以王安石為中心》,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田耕宇:《中唐至北宋文學轉型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朱光潛:《詩論》,臺北:正中書局,1995
    朱光潛:《談美》,臺北:金安出版社,1993
    朱志榮主編:《中國美學研究(第一輯) 》,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6
    朱良志:《中國藝術的生命精神》,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
    朱良志:《扁舟一葉:理學與中國畫學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
    朱剛:《唐宋大家的道論與文學》,北京:東方出版社,1997
    朱剛、劉寧:《歐陽脩與宋代士大夫‧思想史研究第四輯》上海:上海人民,2007
    江弱水:《古典詩的現代性》,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0
    成復旺:《神與物遊─論中國傳統審美方式》,台北:商鼎文化,1992
    刑建昌:《世紀之交中國美學的轉型》,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祁志祥:《中國美學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何莊:《尚清審美趣味與傳統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
    李天道:《中國美學之雅俗精神》,北京:中華書局,2004
    李旭:《中國詩學範疇的現代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李浩:《唐詩的美學詮釋》,臺北:文津出版社,2000
    李修建:《風尚──魏晉名士的生活美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李澤厚、汝信主編:《美學百科全書》,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0
    李澤厚:《美的歷程》,臺北:三民書局,1996
    李劍亮:《唐宋詞與唐宋歌妓制度》,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李豐楙:《憂與遊:六朝隋唐仙道文學》,北京:中華書局,2010
    吳世昌、吳令華編:《詩詞論叢》,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
    吳相洲、王志遠編:《歷代詞人品鑑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吳功正:《唐代美學史》,西安: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吳梅:《詞學通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
    吳組湘、沈天佑:《宋元文學史稿》,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
    吳惠娟:《唐宋詞審美觀照》,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吳熊和:《唐宋詞通論》,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
    吳熊和:《吳熊和詞學論集》,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
    沈松勤:《宋代政治與文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10
    沈家莊:《宋詞的文化定位》,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冷成金:《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冷成金:《文學與文化的張力》,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
    冷成金:《東坡的哲學觀與文藝觀》,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
    杜若鴻:《柳永及其詞之論衡》,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4
    汪涌豪:《中國古代文學理論體系─範疇論》,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
    易存國:《中國審美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林玫儀:《詞學考詮》,臺北:聯經出版社,1987
    金啟華、張惠民、王恒展:《唐宋詞集序跋匯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3
    周裕鍇:《宋代詩學通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
    周篤文:《豪放詞典評》,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9
    周國平:《閒情的份量》,西安: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
    馬興榮、吳熊和、曹濟平:《中國詞學大辭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洪本健:《歐陽修資料彙編》,北京:中華書局,2004
    韋金滿:《周邦彥詞研究》,九龍:學津書店出版,1980
    唐圭璋:《宋詞論集》,濟南:齊魯書社,1985
    唐圭璋:《詞學論叢》,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唐玲玲:《東坡樂府研究》,成都:巴蜀書社,1993
    袁行霈:《中國詩歌藝術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袁濟喜:《和:審美理想之維》,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
    袁濟喜:《興:生命的激活》,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
    袁濟喜:《古代文論的人文追尋》,北京:中華書局,2002
    徐安琪:《唐五代北宋詞學思想史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7
    徐復觀,劉桂榮編:《游心太玄》,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孫立:《詞的審美特性》,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
    孫虹:《北宋詞風嬗變與文學思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孫康宜、李奭學:《晚唐迄北宋詞體演進與詞人風格》,臺北:聯經出版社,1994
    孫康宜、鍾振振:《抒情與描寫──六朝詩歌概論》,臺北:允晨文化,2001
    孫望、常國武:《宋代文學史》,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6
    孫維城:《宋韻─宋詞人文精神與審美形態探論》,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02*
    秦燕春:《問茶》,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0
    曹辛華:《中國詞學研究》,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曹順慶、李天道:《雅論與雅俗之辨》,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
    曹豔春:《詞體審美特徵論》,成都:巴蜀書社,2010
    崔海正:《宋詞研究述略》,臺北:洪葉文化,1999
    陳如江:《唐宋五十名家詞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陳文忠:《中國古典詩歌接受史研究》,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1998
    陳炎:《中國審美文化史‧唐宋卷》,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
    陳炎、王小舒:《中國審美文化史‧唐宋元明清卷》,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7*
    陳彤、陳果:《宋代詞話》,北京:中國人事出版社,2009
    陳望衡:《中國古典美學史》,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1998
    郭紹虞、王文生:《中國歷代文論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許伯卿:《宋詞題材研究》,北京:中華書局,2007
    許總:《宋明理學與中國文學》,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9*
    許興寶:《唐宋詞別論》,成都:巴蜀書社,2007
    童慶炳:《中國古代心理詩學與美學》,北京:中華書局,1997*
    童慶炳:《文體與文體的創造》,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9
    童慶炳:《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意義》,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童慶炳:《文學理論要略》,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2
    童慶炳:《中華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曾大興:《柳永和他的詞》,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90
    曾棗莊:《三蘇文藝思想》,臺北:學海出版社,1995
    曾棗莊:《宋代文學與宋代文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梁一儒、盧曉輝、宮承波《中國人審美心理研究》,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2*
    梁榮基:《詞學理論綜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1991
    梁麗芳:《柳永及其詞之研究》,香港:三聯書店,1985
    陸侃如、馮沅君:《中國詩史》,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1996
    張法:《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臺北:淑馨出版社,1998*
    張法:《美學導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9
    張法:《中國美學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張春義:《宋詞與理學》,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張高寬等主編:《宋詞大辭典》,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
    張惠民,《宋代詞學資料匯編》,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3
    張惠民,《宋代詞學審美理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
    張惠民、張曉雲:《文采風流唐宋詞》,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7
    張晶:《心靈的歌吟─宋代詞人的情感世界》,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1
    張晶、白振奎、劉潔:《中國古典詩學新論》,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2
    張敬文:《唐宋詩詞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7
    張毅、張燕瑾、呂薇芬主編:《宋代文學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張毅:《宋代文學思想史》,北京:中華書局,2004
    游信利:《蘇東坡的文學理論》,臺北:學生書局,1981
    陶伯華《美學前沿──實踐本體論美學新視野》,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
    陶爾夫‧諸葛憶兵:《北宋詞史》,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2
    黃文吉:《詞學研究書目》(1912至1992),臺北:文津出版社,1993
    黃拔荊《詞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9
    黃啟方:《東坡的心靈世界》,臺灣:學生書局,2002
    黃書雄:《文學鑑賞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
    程自信、許宗元主編:《宋詞百科辭典》,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傅庚生、傅光編:《百家唐宋詞新話》,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89
    鄒華:《中國美學原點解析》,北京:中華書局,2004
    詹安泰著,黃贊發、陳梓權:《詹安泰詞學論集》,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1999
    葛曉音:《唐詩宋詞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葉太平:《中國文學之美學精神》,臺北:水牛出版社,1998
    葉朗:《中國美學史大綱》,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葉嘉瑩:《中國詞學的現代觀》,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柳永、周邦彥,臺北:大安出版社,1988
    葉嘉瑩:《唐宋詞名家論集》,臺北:正中書局,1990
    葉嘉瑩:《唐宋詞十七講》,臺北:桂冠圖書公司,1992
    葉嘉瑩、繆鉞:《靈谿詞說》,臺北:正中書局,1993
    葉嘉瑩:《古典詩詞講演集》,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葉嘉瑩:《王國維及其文學批評》,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葉嘉瑩:《迦陵談詞》,臺北:三民書局,1997
    葉嘉瑩:《迦陵論詩叢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葉嘉瑩:《葉嘉瑩說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葉輝、張兵《俗文學的雅化─詞與諸宮調的興起與發展》上海:學林出版社,2010
    楊中芳、高尚仁:《中國人‧中國心─人格與社會篇》,臺北:遠流出版社,1991
    楊辛、甘霖《美學原理》,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楊海明:《唐宋詞風格論》,臺北:木鐸出版社,1987
    楊海明:《唐宋詞論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楊海明:《張炎詞研究》,濟南:齊魯書社,1989
    楊海明:《唐宋詞主題探索》,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1995
    楊海明:《唐宋詞史》,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1996
    楊海明:《唐宋詞美學》,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
    楊萬里:《宋詞與宋代的城市生活》,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楊勝寬:《蘇軾與蘇門人士文學概觀》,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1
    楊勝寬:《杜學與蘇學》,成都:巴蜀書社,2003
    廖炳惠:《關鍵詞200:文學與批評研究的通用辭彙編》臺北:麥田出版社,2003
    漢寶德等:《中國美學論集》,臺北:南天書局,1989
    熊海英:《北宋文人集會與詩歌》,北京:中華書局2008
    趙山林:《詩詞曲藝術論》,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趙仁珪:《柳永‧周邦彥》,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9
    趙維江《金元詞論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趙曉蘭:《宋人雅詞原論》,成都:巴蜀書社,1999
    潘殊閑:《唐宋文學論稿》,成都:巴蜀書社,2010
    潘朝陽:《出離與歸返:淨土空間論》,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2001
    潘朝陽:《心靈‧空間‧環境:人文主義的地理思想》,臺北:五南出版社,2005
    蔡英俊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抒情的境界》,臺北:聯經出版社,1996
    蔡英俊主編:《中國文化新論‧意象的流變》,臺北:聯經出版社,1997
    蔡鎮楚:《宋詞文化學研究》,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蔡鎮楚、龐宿莽:《唐詩宋詞文化解讀》,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蔡德安:《詞學新論》,臺北:正中書局,1963
    蔡鍾翔:《美在自然》,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1
    諸葛憶兵:《宋代文史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2
    鄧喬彬:《宋詞與人生》,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鄧喬彬:《唐宋詞美學》,濟南:齊魯書社,2004
    鄭園:《東坡詞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鄭福田:《唐宋詞研究》,呼和浩特市:內蒙古大學出版社,1997
    鄭蘇淮:《宋代人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9
    錢鴻英:《周邦彥研究》,廣州:廣州人民出版社,1990
    錢鴻英、喬力等《唐宋詞:本體意識的高揚與深化》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0
    霍然:《唐代文學思潮》,長春:長春出版社,1997
    劉小川:《蘇軾:敘述一種》,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01
    劉士林:《中國詩性文化》,江蘇: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
    劉士林:《中國詩學精神》,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
    劉方:《宋型文化與宋代美學精神》,成都:巴蜀書社,2004
    劉方:《唐宋變革與宋代審美文化轉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9
    劉永濟:《微睇室說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劉尊明:《唐宋詞綜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劉尊明、甘松:《唐宋詞與唐宋文化》,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
    劉揚忠:《宋詞研究之路》,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
    劉揚忠:《唐宋詞流派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
    劉揚忠:《中國古代文學通論‧宋代卷》,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5
    劉維治:《唐宋詞研究》,大連:遼寧文學出版社,1998
    劉麟生等:《中國文學八論》,臺北:文馨出版社,1975
    劉綱紀:《中國書畫、美術與美學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劉綱紀:《美學與哲學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劉綱紀:《傳統文化、哲學與美學 》,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6
    戴嘉枋、王健等:《雅文化─中國人的生活藝術世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2000
    賴賢宗:《意境美學與詮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龍協濤:《文學解讀與美的再創造》,臺北:時報文化出版,1993
    龍榆生:《詞學十講》,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8
    龍榆生:《龍榆生詞學論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謝桃坊:《宋詞概論》,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1992
    謝桃坊:《宋詞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謝桃坊:《中國詞學史》,成都:巴蜀書社,2002
    盧曉河《中國古代隱逸文學研究》,蘭州:甘肅民族出版社,2009
    韓經太、張松如:《宋代詩歌史論》,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5
    韓經太:《詩詞美論與詩詞美境》,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0
    韓經太:《清淡美論辨析》,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9
    繆鉞《詩詞散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66
    繆鉞、葉嘉瑩:《詞學古今談》,臺北:萬卷樓圖書,1992
    繆鉞:《繆鉞說詞》,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薛泉:《宋人詞選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10
    薛礪若:《宋詞通論》,臺北:臺灣開明書店,1982
    蕭世杰:《唐宋詞史稿》,武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
    蕭馳:《中國詩歌美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
    蕭馳:《中國抒情傳統》,臺北:允晨文化,1999
    羅中峰:《中國傳統文人審美生活方式之研究》,臺北:洪葉文化,2001
    羅宗強、陳洪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羅根澤《 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學海出版社,1978
    羅漫《唐宋詩詞畫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蘇著聰:《宋代女性文學》,漢口:武漢大學出版社,1997
    顧易生、蔣凡、劉明今:《宋金元文學批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龔鵬程:《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宋代文化研究》(第十五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8
    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四川大學宋代文化研究中心:《宋代文化研究》(第十六輯),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9
    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中國蘇軾研究》(第四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8
    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文藝理論教研室編,鍾子翱、梁仲華、童慶炳執筆:《文學概論》(上)(下),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84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室編:《詞學研究論文集》(1911-1949),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室編:《詞學論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詞學(第一至十二輯) 》,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1-2000
    《詞學‧第十三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
    《詞學第十四輯》, 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
    馬興榮、鄧喬彬等主編:《詞學‧第二十三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6
    馬興榮、鄧喬彬等主編:《詞學‧第二十四輯》,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0.11
    [日]筧文生、筧久美子,盧盛江、劉春林編譯:《唐宋詩文的藝術世界》,北京:中華書局,2007
    [美]包弼德(Peter K. Bol)著,劉寧譯:《斯文:唐宋思想的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美]林順夫著,張宏生譯:《中國抒情傳統的轉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美]宇文所安著,程章燦譯:《迷樓:詩與欲望的迷宮》,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
    [美]宇文所安著,鄭學勤譯:《追憶:中國古典文學中的往事再現》,臺北:聯經出版社,2006
    [美]宇文所安著‧陳引馳、陳磊譯《中國「中世紀」的終結》:中唐文學文話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2007
    [法]余蓮著,卓立譯:《淡之頌:論中國思想與美學》,臺北:桂冠圖書公司
    [美]費正清著,張沛、張源、顧思兼譯:《中國:傳統與變遷》,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公司:2008
    [美]楊曉山著,文韜譯:《私人領域的變形:唐宋詩歌中的園林與玩好》,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
    [美]劉若愚著,王貴苓譯:《北宋六大詞家》,臺北:幼師文化1986
    [美]劉若愚著,杜國清譯:《中國文學理論》,臺北:聯經出版社1981
    [美]M.H.艾布拉姆斯著;袁洪軍、操鳴譯;金惠敏校:《鏡與燈──浪漫主義理論批評傳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1
    三、期刊論文
    (依發表時間)
    馬積高〈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思想風貌與理學、文學〉,湖南師大社會科學學報,1988,第5期
    周承銘〈略論宋人的精神境界──宋詞的宏觀研究〉,東疆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第1-2期
    汪小洋〈蘇詞與北宋黨爭〉,江蘇教育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第1期
    王水照〈論洛蜀黨爭的性質和意義〉,河北師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5,第1期
    喬力〈主體意識的高揚與沉厚──論北宋詞的藝術精神及創作特徵〉,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第4期
    喬力〈主體意識的高揚:論北宋中後期詞的兩種藝術精神及創作特徵〉,齊魯學刊,1998,第1期
    劉揚忠〈北宋時期的文化衝突與詞人的審美選擇〉,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第3期
    劉暢〈文官政治‧書卷風流‧人文氣象──宋代文學存在的社會文化背景分析〉,南開學報,2000,第5期
    黎文麗〈淺析宋詞的『愁』境〉,咸陽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0.8,第15卷4期
    諸葛憶兵 宋代士大夫的境遇與士大夫精神,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1,第1 期
    龍慧萍、鄭長天〈宋詞中的『夢』與宋人心態〉,中國韻文學刊,2001,第2期
    申華〈試析宋詞的審美趣味及其成因〉,《周口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第19卷第1期
    張玉璞〈宋代文人『居士』情結的社會文化闡釋〉,山東社會科學,2002,第3期
    韓經太〈『清』美文化原論〉,中國社會科學,2003,第2期
    呂變庭〈北宋士大夫的人格特徵〉,北方論叢,2005,第2期(總第190期)
    梅國宏〈宋詞『閑』意象探析〉,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4,第30卷第2期
    孫中雲〈試論馮延巳詞『閑』之內涵〉,和田師範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8.7,第28卷第2期(總第52期)
    葉嘉瑩〈論詞之美感特質的形成及反思與世變之關係〉,文學遺產,2008,第4 期
    謝雪清〈小議張先詞的閒適氣質〉,《經濟與社會發展》,2006.8,第4卷第8期
    謝雪清〈論北宋初中期「以詩為詞」創作傾向的發展軌跡〉,廣西梧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9,第22卷第3期
    朱崇才〈詞體章法形式及其審美特質〉,《文學遺產》,2010,第1期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