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陳怡如
Yi-Ju Chen
論文名稱: 《正字通》正補《字彙》之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vising of “Zi Hui” in “Zheng Zi Tong”
指導教授: 許錟輝
學位類別: 博士
Docto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361
中文關鍵詞: 正字通字彙康熙字典字典字書詞典張自烈梅膺祚部首俗字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72下載:5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明代梅膺祚之《字彙》,在編輯體例與訓詁內容方面皆有創見,成書之後「老師宿儒、蒙童小子,莫不群而習之。」盛行之下,替《字彙》增補或襲用其書名的字書非常多,其中一部搜羅廣博、內容詳贍,成就超越同期仿傚之作者,即張自烈之《正字通》。
    張自烈在〈凡例〉中明白指出,此書乃以《字彙》為基「闕者增之,誤者正之」。據此,正《字彙》之誤、補《字彙》之缺,是《正字通》的編輯動機,也是其編輯目的。《正字通》一書的價值,當由其「正補」的觀念與內容體現。本文分別就編輯觀念、訓詁體例、訓詁內容來探討二書的異同,並兼及俗字議題。進而分析《正字通》正補《字彙》所反映的進步觀念與未及之處,及對後代字書的影響。
    全文共分八章:
    第一章為「緒論」,說明研究之動機、目的、方法與內容。並對前賢研究《正字通》的相關文獻進行分類述要。
    第二章為「《正字通》成書之相關問題述要」,除說明作者、版本等議題外,考量大型字書的編輯,必然不能忽略時代環境的需求,因此在第三節中對明末的社會文化和字書編輯風氣進行說明,以求清晰呈現《正字通》成書的背景,作為後章研究的基礎。
    第三章為「《字彙》、《正字通》編輯觀念與訓詁體例之研究」。先將二書獨立開來,分別探討各自的編輯觀念和訓詁體例,並以此二節的研究內容為基礎,在第三節中進行比較。
    第四章為「《正字通》正補《字彙》釋義析論」,筆者分別從「羅列義項」、「舉引書證」、「加註按語」、「設置參互見」等四個部份,詳述《正字通》在字書釋義上的特色與缺失。
    第五章為「《正字通》正補《字彙》釋形析論」,筆者先依據歷代重要字書的傳統,將字書釋形內容定義為「字樣整理的呈現」、「構形原由的分析」、「異體字例的收錄」三部分,再依此原則將《正字通》於釋形方面的正補進行歸納、評論得失。其中必須特別說明的是,關於《正字通》俗字的議題,雖亦屬「異體字」的範疇,但因其中牽涉《字彙》與《正字通》正字判斷標準的差異、俗語詞的收錄,不單純為「字形」的問題,因此獨立於第七章另作析論。
    第六章為「《正字通》正補《字彙》釋音析論」,本文乃就《正字通》之釋音體例、釋音觀念、標音比較等方面進行說明。筆者認為,就《正字通.凡例》而論,張自烈存有據「音和正音」——即時代標準音來變更《字彙》切語的觀念,並舉例說明《正字通》標音反映明末標準音特徵的情形。然張氏「正音」的追求未能貫徹,使其標音亦受方言等因素影響,呈現複雜面貌。
    第七章為「《正字通》正補《字彙》俗字析論」,「正俗兼收」乃中國歷代字書一個普遍的現象,然而《正字通》稱「俗字」的七千五百個字中,《字彙》同列為「俗字」者,僅約四百五十字。如此懸殊的比例,說明二書編輯者對正、俗字的判定明顯不同。本文以此為基,分析《正字通》俗字的定義,進而說明二書正、俗觀念的差異。
    第八章為「結論」。筆者擬由《正字通》正補《字彙》之價值與局限兩方面立說,冀能客觀呈現《正字通》反映的進步觀念。文末,筆者對於本篇論文寫作中觸及的相關議題進行說明,作為《正字通》研究的未來展望。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5 壹、研究方法 5 貳、研究內容 7 第三節 相關文獻述要 8 壹、通論類研究文獻 11 貳、專題類研究文獻 12 第二章《正字通》成書之相關問題述要 21 第一節 《正字通》之作者 21 壹、《正字通》之作者考察 21 貳、張自烈之生平述要 26 參、《字彙辯》與《正字通》關係釋疑 31 第二節 《正字通》之版本與流衍 33 壹、《正字通》之版本 33 貳、《正字通》之流衍 39 第三節 《正字通》之成書背景 40 壹、明代社會發展之推動 40 貳、明代字書編輯之助成 46 第三章《字彙》、《正字通》編輯觀念與訓詁體例之研究 53 第一節 《字彙》編輯觀念與訓詁體例之研究 53 壹、《字彙》之編輯觀念 54 貳、《字彙》之訓詁體例 71 第二節 《正字通》編輯觀念與訓詁體例之研究 77 壹、《正字通》之編輯動機 77 貳、《正字通》承襲《字彙》述要 78 參、《正字通》之編輯觀念 79 肆、《正字通》之訓詁體例 108 第三節 《字彙》、《正字通》編輯觀念與訓詁體例之比較 113 壹、釋義 113 貳、釋形 118 參、釋音 119 第四章《正字通》正補《字彙》釋義析論 122 第一節 《字彙》與《正字通》之釋義概況 123 壹、《字彙》與《正字通》釋義之觀念和體例 123 貳、《字彙》與《正字通》釋義之依據與來源 124 第二節 《正字通》正補《字彙》釋義之探析 130 壹、羅列義項 130 貳、舉引書證 151 參、加註按語 156 肆、設置參互見 165 第三節《正字通》正補《字彙》釋義之檢討 174 壹、反映之進步觀念 174 貳、呈現之未及之處 180 第五章《正字通》正補《字彙》釋形析論 183 第一節 《字彙》與《正字通》之釋形概況 183 壹、《字彙》與《正字通》之承繼和開展 183 貳、宋元明字學研究對《字彙》與《正字通》釋形之影響 188 第二節 《正字通》正補《字彙》釋形之探析 196 壹、字樣整理之呈現 196 貳、構形原由之分析 202 參、異體字例之考訂 206 第三節 《正字通》正補《字彙》釋形之檢討 225 壹、反映之進步觀念 225 貳、呈現之未及之處 229 第六章《正字通》正補《字彙》釋音析論 231 第一節 《字彙》與《正字通》之釋音概況 231 壹、《字彙》釋音之體例與來源 231 貳、《正字通》釋音之承繼與變動 234 第二節 《正字通》正補《字彙》釋音之探析 245 壹、《正字通》之釋音觀念 245 貳、《正字通》呈現之明末標準音特徵 254 參、《正字通》正補《字彙》釋音舉隅 265 第三節 《正字通》正補《字彙》釋音之檢討 268 壹、反映之進步觀念 268 貳、呈現的未及之處 271 第七章《正字通》正補《字彙》俗字析論 272 第一節 《正字通》之俗字術語 275 壹、《正字通》之俗字術語 276 貳、《正字通》俗字與相關術語之異同 279 第二節 《正字通》之俗字類型 286 壹、有正字對應之俗字 286 貳、無正字對應之俗字 297 第三節 《正字通》俗字觀念之探析 304 壹、《正字通》改訂俗字之原由 304 貳、《正字通》之俗字定義 307 第四節 《正字通》正補《字彙》俗字之檢討 310 壹、反映之進步觀念 310 貳、呈現之未及之處 312 第八章 結論 313 第一節 《正字通》正補《字彙》之價值 313 第二節 《正字通》正補《字彙》之局限 318 第三節 《正字通》研究之展望 320 附錄一:〈總目〉收字統計表 324 附錄二:《正字通》新增字表 331 附錄三:《字彙》與《正字通》首卷附錄對照表 349 徵引及參考書目 351

    壹、 古籍
    (依著者年代先後排列)
    〔漢〕班固 《漢書》,臺北:鼎文書局,民68年。
    〔北齊〕顏之推 《顏氏家訓》,臺北:臺灣古籍出版社,民85年。
    〔唐〕歐陽詢 《藝文類聚》,《四庫全書》第88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唐〕陸德明 《經典釋文》,《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52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通志堂經解本,2002年。
    〔宋〕孫奕 《新刊履齊示兒編》,《北京圖書館古珍本叢刊》,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1988年。
    〔明〕方以智 《浮山文集》,《續修四庫全書》第1398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通雅》,北京:中國書店,據清康熙姚文燮浮山此藏軒刻本影印。
    〔明〕李樂 《見聞雜記》,明萬曆間朱國禎校刊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明〕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明〕徐一夔等 《大明禮集》,明嘉靖九年內府刊本影印。
    〔明〕謝肇淛 《五雜俎》,《謝肇淛集》,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王引之 《經義述聞》,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5年。
    〔清〕永瑢等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上海:商務印書館,1983年。
    〔清〕朱彝尊 《曝書亭集》,《四庫全書》第131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清〕吳山嘉錄、周駿富輯 《復社姓氏傳略》,臺北:明文出版社,1991年。
    〔清〕徐文靖 《管城碩記》,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清〕鈕琇 《觚賸》,《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私藏清康熙三十九年臨野堂刻本影印,2002年。
    〔清〕嵇璜等 《欽定續文獻通考》,臺北:新興書局,1958年。
    〔清〕黃宗羲 《思舊錄》,臺北:里仁書局,1987年。
    〔清〕張自烈 《芑山文集》,《四部禁燬書叢刊》第166冊,據清初刻本影印,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張廷玉等
    《明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上海涵芬樓據清乾隆年武英殿原刊本影印,2008年。
    〔清〕遊藝 《天經或問》,合肥:黃山書社,2008年。
    〔清〕楊倫之 《杜詩鏡詮》,臺北:廣文書局,民68。
    〔清〕葉德輝 《書林清話》,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89年。
    〔清〕顧炎武 《亭林文集》,《亭林遺書十種》,《四庫禁燬書叢刊》第118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貳、 專著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丁峰 《琉漢對音與明代官話音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年。
    王力 《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王力文集》,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9年。
    《中國語言學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6年。
    王初慶 《中國文字結構析論》,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93年。
    王鳳陽 《漢字學》,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9年。
    孔仲溫 《類篇字義析論》,臺北:學生書局,1994年。
    《玉篇俗字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0年。
    任道斌 《方以智年譜》,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
    朱承平 《故訓材料的鑒別與應用》,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1年。
    余嘉錫 《四庫提要辨正》,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李淑萍 《康熙字典研究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2006年。
    李爾鋼 《詞義與辭典釋義》,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6年。
    周荐 《詞匯學詞典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社,2004年。
    吳淑美 《洪武正韻的聲類與韻類》,臺北:文津出版社,1976年。
    金周生 《吳棫與朱熹音韻新論》,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竺家寧 《聲韻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1991年。
    《漢語詞彙學》,臺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8年。
    林慶勳 《正字通的音節表》,高雄:國立中山大學,2003年。
    胡秋原 《復社及其人物》,臺北:學術出版社,1969年。

    胡樸安 《中國文字學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81年。
    胡楚生 《訓詁學大綱》,臺北:華正書局有限公司,1999年。
    唐蘭 《中國文字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耿振生 《明清等韻學通論》,北京:語文出版社,1992年。
    商傳 《明代文化史》,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7年。
    許錟輝 《文字學簡編》,臺北:萬卷樓出版社,民88年。
    陳昌儀 《贛方言概要》,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陳新雄 《聲類新編》,臺北:學生書局,1982年。
    《訓詁學》,臺北:學生書局,1994年。
    陳夢家 《中國文字學》,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張玉來 《韻略易通研究》,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年。
    張民權 《清代前期古音學研究》,北京:北京傳播學院出版社,2002年。
    張志毅、張慶云 《詞匯語義學與詞典編纂》,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年。
    張其昀 《中國文字學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1994年。
    曾榮汾 《字樣學研究》,臺北:學生書局,民77年。
    《辭典編輯學研究》,臺北:世界文物,民78年。
    甯忌浮 《洪武正韻研究》,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3年。
    黃徵、
    吳偉 《敦煌願文集》,長沙:岳麓書社,1995年。
    趙誠 《中國古代韻書》,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趙振鐸 《字典論》,臺北:正展出版公司,2003年。
    葉寶奎 《明清官話音系》,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
    雍和明 《中國辭典史論》,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
    潘重規 《敦煌俗字譜》,臺北:石門圖書公司,民67年。
    《中國文字學》,臺北:三民書局,2004年。
    劉天振 《明代通俗類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劉志成 《漢語音韻學研究導論》,成都:巴蜀書社,2004年。
    劉葉秋 《中國字典史略》,臺北:漢京出版社,民73年。
    濮之珍 《中國語言學史》,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民79年。
    謝國楨 《明代社會經濟史料選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蘇尚耀 《文字學叢談》,臺北:文史哲出版社,民65年。
    參、 工具書
    一、 傳統字、韻書 (依著者年代先後排列)
    〔漢〕揚雄撰,〔清〕戴震疏證 《方言疏證》,《小學名著六種》,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漢〕許慎撰,
    〔宋〕徐鉉校訂 《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
    〔漢〕許慎撰,
    〔清〕段玉裁注 《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晉〕郭璞注
    〔宋〕邢昺疏 《爾雅注疏》,《十三經注疏》,臺北:藝文印書館,民71年。
    〔梁〕顧野王 《原本玉篇殘卷》,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
    〔梁〕顧野王著
    〔宋〕陳彭年修 《大廣益會玉篇》,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唐〕顏元孫 《干祿字書》,《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11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小學彙函本,2002年。
    〔唐〕張參 《五經文字》,《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12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日本覆刻本,2002年。
    〔唐〕玄度 《九經字樣》,《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12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日本覆刻本,2002年。
    〔南唐〕徐鍇 《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宋〕丁度等 《宋刻集韻》,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宋〕司馬光等 《類篇》,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
    〔宋〕洪釋 《隸釋》,《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38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清乾隆年間汪氏刊本,2002年。
    〔宋〕陳彭年 《宋本廣韻》,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民90年。
    〔元〕周伯琦 《六書正譌》,《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元〕楊恒 《六書統》,《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14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四庫全書》本,2002年。
    〔元〕熊忠 《古今韻會舉要》,《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60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四庫全書》本,2002年。
    〔元〕戴侗 《六書故》,《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13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四庫全書》本,2002年。
    〔遼〕行均 《龍龕手鑑》,《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1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涵芳樓影印宋刊本,2002年。
    〔金〕韓孝彥、 韓道昭撰
    〔明〕釋文儒補 《重刊改併五音類聚四聲篇海》,《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成化三至七年明釋文儒募刻本影印,2002年。
    〔明〕王應電 《同文備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上海圖書館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嘉靖十九年刻本影印,1997年。
    〔明〕田藝蘅 《大明同文集》,《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明萬曆壬午婺源汪氏刊本,1997年。
    〔明〕朱光家 《字學指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上海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1997年。
    〔明〕呂坤 《交泰韻》,《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南京圖書館藏明末胡正言十竹齋刻本影印,2002年。
    〔明〕李登 《書文音義便考私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故宮博物院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1997年。
    《重刊詳校篇海》,《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歷三十六年趙新盤刻本影印,2002年。
    〔明〕吳元滿 《六書泝原直音》,《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二年刻本影印,1997年。
    〔明〕周家棟 《洪武正韻彙編》,《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1997年。
    〔明〕徐孝輯 《合併字學篇韻便覽》,《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西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四年張善元刻本影印,1997年。
    〔明〕海若湯 《五侯鯖字海》,《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明刻本影印,1997年。
    〔明〕章黼撰,〔明〕吳道長訂 《重訂直音篇》,《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明萬曆三十四年明德書院刻本影印,2002年。
    〔明〕都俞 《類纂古文字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華東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二十四年刻本影印,1997年。
    〔明〕梅膺祚 《字彙》,萬曆乙卯江東梅氏原刊本,國家圖書館善本書室藏。
    《字彙》,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據康熙戊辰靈隱寺本影印,1991年。
    《字彙》,《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寶綸堂重鐫本,2002年。
    〔明〕張自烈 《正字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康熙24年清畏堂刻本影印。
    《正字通》,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清康熙九年弘文書院刊本,1996年。
    《正字通》,東京都:東豐書店,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弘文書院刊本,1996影印。
    〔明〕張獻翼 《讀易韻考》,《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首都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本影印,1997年。
    〔明〕陳士元 《古俗字略》,《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刻歸雲別集本影印,2002年。
    〔明〕焦竑 《俗書刊誤》,《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據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本影印。
    〔明〕樂韶鳳、宋濂等 《洪武正韻》,《中華漢語工具書書庫》第61冊,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四庫全書》本,2002年。
    〔明〕魏校 《六書精蘊》,《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北京圖書館藏明嘉靖十九年魏希明刻本影印,1997年。
    〔明〕顧充
    蔣可行 《字義總略》,《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南開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曆十七年刻本影印,1997年。
    〔清〕王錫侯 《字貫提要》,《四庫禁燬書叢刊.經部》第10冊,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
    〔清〕江永 《音學辨微》,《叢書集成初編》第1250冊,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吳任臣 《字彙補》,《續修四庫全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據清康煕五年彙賢齋刻本影印,2002年。
    〔清〕張玉書等 《康熙字典》,北京:中華書局,據同文書局本影印,1958年。
    《康熙字典》(標點整理本),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年。
    〔清〕顧景星 《黃公說字》,《四庫全書存目叢書》,臺南:莊嚴文化出版社,據東北師範大學圖書館藏清鈔本影印,1997年。
    〔清〕顧藹吉 《隸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二、 新式字、詞典 (依編輯者姓氏筆畫排列)
    大書源編纂委員會 《大書源》,東京:株氏會社二玄社,2007年。
    林尹主編 《大學字典》,臺北:中華學術院,民62年。
    中文大辭典編纂委員會 《中文大辭典》,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民62年。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編輯委員會 《重編國語辭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民70年。
    何容主編 《國語日報辭典》,臺北:國語日報社,民63年。
    新華字典編輯委員會 《新華字典》,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1993年。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字典》,武漢:湖北辭書出版社,1992年。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3年。
    肆、學位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海霞 《正字通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5年6月。
    孔仲溫 《類篇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74年。
    巫俊勳 《字彙編纂理論研究》,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民89年。
    呂瑞生 《歷代字書重要部首觀念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民83年。
    《字彙異體字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民89年。
    李淑萍 《漢字篆隸演變研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1995年。
    《康熙字典及其引用說文與歸部之探究》,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民88年。
    李瑩娟 《漢語異體字整理法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所碩士論文,民95年。
    林芳如 《正字通俗字資料及其學理研究》,臺北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民96年。
    林慶彰 《明代考據學研究》,私立東吳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民72年。
    曹軍 《正字通中的譌字研究》,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科碩士論文,2008年。
    洪明玄 《正字通音韻問題研究》,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民99年。
    陳雅萍 《字彙反切音系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民96年。
    華建勝 《正字通音注的音系探討》,廈門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碩士論文,2007年6月。
    熊加全 《正字通溝通字際關系材料的測查與研究》,河北大學漢語言文字學科碩士論文,2010年。
    伍、期刊及會議論文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松木 〈明代等韻家之反切改良方案及其設計理念〉,《文與哲》第十五期,2009年12月。
    古屋昭弘 〈正字通和十七世紀的贛方音〉,《中國語文》,1992年5月。
    〈正字通版本及作者考〉,《中國語文》1995年第4期。
    〈字彙與明代吳方音〉,《語言學論叢》第20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年。
    〈白鹿洞書院本正字通中最早期音注〉,《漢藏語研究:龔煌城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臺北:中央研究院語言研究所,2004年。
    巫俊勳 〈明代大型字書編纂特色探析〉,《文字的俗寫現象及多元性》,臺中:聖環出版社,民95年5月。
    〈字彙.檢字收字原則探析〉,《林炯陽先生六秩壽慶論文集》,臺北:洪葉文化事業,1999年2月。
    何瑞 〈原本《玉篇》異體關係初探〉,《安陽師範學院學報》,2005年第6期。
    宋秀珍、王菊梅 〈湯顯祖與明代出版之緣〉,《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2期,2007年。
    李景白 〈從「颭」字的釋義看舊字典的缺點〉,《字典研究叢刊》第1期,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年2月。
    金周生 〈正字通「先」韻字音考〉,《輔仁國文學報》第20期,2004年7月。
    〈關於正字通分韻的一種考察〉,臺北:第二十二屆中國聲韻學學術研討會,2004年。
    〈正字通「真庚侵」、「直陌緝」分韻的意義〉,《輔仁國文學報》第22期,2006年7月。
    岳峰、
    林本樁 〈黃加略――曾獲法國皇家文庫中文翻譯家稱號的近代中國譯壇先驅〉,《中國翻譯》第25卷第1期,2004年1月。
    林慶勳 〈正字通的聲母〉,《聲韻論叢》,第11輯,2001年。
    〈論正字通收-n的韻母〉,《八十九年國科會語言學門一般語言學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2001年。
    〈論《正字通》收-ng的韻母〉,《第五屆兩岸中山大學中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2002年。
    吳繼剛 〈漢與字典注音方式中的直音法〉,《樂山師範學院學報》,第21卷第4期,2006年4月。
    南炳文 〈明代文化特色淺論〉,《歷史教學》第10期,1999年。
    高永安 〈字彙音切的來源〉,《南陽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卷第1期,2003年1月。
    徐時儀 〈王應電《同文備考》述略〉,《辭書研究》2004年3期。
    許錟輝 〈字彙補俗字析論〉,《東吳中文學報》第15卷,民97年5月。
    〈說文釋義變例舉要―以一曰類及疊釋多義類為討論範圍〉,《東吳中文學報》第19卷,民99年5月。
    張才興 〈與荻生徂徠讀荀子有關的幾個問題〉,《逢甲人文社會學報》,第9期,2004年12月。
    張涌泉 〈正字通》對字彙的匡正及存在的問題〉,《中國語文》2005年04期,2005年。
    陳怡如 〈正字通與字彙歸部觀念差異之例釋〉,《第十九屆中國文字學會論文集》,2008年。
    〈正字通.凡例中之編輯觀念研究〉,《輔仁國文學報》第27期,2008年7月。
    〈正字通釋義特色析述〉,《中國學術年刊》,第32期春季號,2009年。
    黃沛榮 〈正字通之版本及其作者問題〉,《第九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民87年。
    曾榮汾 〈字典中部首歸屬問題探――由「常用國字標準字體表」說起〉,《孔孟月刊》,第25卷第5期,民76年1月。
    〈試論國內語文工具書編輯觀念之成就〉,訓詁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年。
    〈詞典訓詁論〉,第八屆中國訓詁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
    〈略論漢字藉形定義的特色〉,第十六屆文字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5年。
    〈說文解字編輯觀念析述〉,《先秦兩漢學術》第3期,民94年3月。
    〈玉篇編輯觀念研究〉,第十七屆中國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6年5月。
    〈經典釋文編輯觀念析述〉,潘重規教授百年誕辰紀念學術研討會,2006年3月。
    〈漢語俗字的演化〉,正俗與繁簡―漢字演化的承傳及其規律學術研討會,2006年6月。
    〈由異體字推測造字心理研究――以新構會意字為例〉,第十八屆中國文字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2007年5月。
    喻劍庚 〈正字通作者考〉,《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4期,1994年12月。
    蔡忠霖 〈龍龕手鏡通字類探析――兼談術語通〉,《敦煌學》第27輯(柳存仁先生九十華誕祝壽專輯)。
    蔡信發 〈段注說文會意有輕重之商兌〉,《先秦兩漢學術》,民94年3月。
    劉曉南 〈重新認識宋人叶音〉,《語文研究》總第101期,2006年第4期。
    劉澤民 〈正字通作者問題補證〉,《中國語文》2010年第6期(總第339期),2010年。
    蕭惠蘭 〈張自烈著正字通新證〉,《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0卷第5期,2003年9月。
    陸、國科會研究成果報告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林慶勳 《字書的音韻探討之一正字通音系研究》,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89年。
    《論正字通收-n的韻母》,《八十九年國科會語言學門一般語言學研究成果發表會論文集》,臺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民90年。
    《正字通的音節表》,《行政院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民92年。
    許錟輝 《歷代重要字書俗字研究――字彙補俗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86年。
    黃沛榮 《歷代重要字書俗字研究――正字通俗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86年。
    曾榮汾 《歷代重要字書俗字研究――字彙俗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85年。
    蔡信發 《歷代重要字書俗字研究――康熙字典俗字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民84年。
    柒、網站
    漢字規範字体データベース(漢字字體規範數據庫),北海道大學石塚晴通教授建置 網址:http://www.joao-roiz.jp/HNG/
    異體字字典,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建置
    網址:http://140.111.1.4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