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翠雯
Chang,Tsui-Wen
論文名稱: 補習班的國中小學生知覺教師教學信念與學習動機、學習表現之關聯性研究
A Study on the Relevance Between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Cram Schools
指導教授: 陳學志
Chen, Hsueh-Chih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高階經理人企業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8
畢業學年度: 106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補習班教師教學信念學習動機學習表現
英文關鍵詞: cram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performanc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THE.NTNU.EMBA.010.2018.F08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補習學生知覺教師教學信念、學習動機、學習表現之間之關係。以台北市和新北市補習班之國小高年級至國中九年級為研究對象,計有278人,採取問卷調查法的研究方法,研究工具為「國小學童知覺教師信念量表」及「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並以期末成績作為學習成效指標。問卷調查所得資料以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皮爾森積差相關及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加以處理分析。
    研究結果如下:
    1. 補習學生知覺教師教學信念無論是在性別、學制或是補習年數其結果都沒有顯著差異。
    2. 補習學生的學制對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有顯著差異,國小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皆會顯著高於國中生;而性別與補習年數對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則沒有顯著差異。
    3. 補習學生整體知覺教師教學信念與整體學習動機有高度的正相關,學生知覺教師教學信念與學習表現沒有顯著的相關性;整體的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具有低度的正相關。
    4. 補習學生知覺教師教學信念可以正向預測學習動機,但無法預測學習表現,而學習動機可以正向預測學習表現。
    根據上述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對補習業者、補習班教師及進一步研究的建議,以供未來研究之參考。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and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in cram schools. The participants in this study were cram school students who were from fifth to ninth grade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There were 278 students in total. The research method was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were "Scale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Perception of Teachers' Beliefs" and " Leaning Motivation Scale of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Final grades were regarded as learning outcome indicators. Questionnaires were use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with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research results were listed below:
    1.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the percep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beliefs among gender, educational system, and the number of years they had been to cram schools.
    2. The educational system of cram school made differences appear o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The learning motivation of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ir learning performance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hile gender and the number of years they had been to cram school made no differences o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performance.
    3. There was a strong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ram school students who perceived teaching beliefs of teachers and learning motivation of all. However,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cram school students who perceived teaching beliefs of teachers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There was a weak correlation between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learning performance of all.
    4. Learning motivation was able to be positively predicted based on cram school students who perceived teaching beliefs of teachers, but learning performance, on the other hand, was not able to be predicted. Learning performance was able to be predicted based on learning motiv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listed above, this research raises suggestions for cram schools, cram school teachers, and further research. This can be provided as reference for research in the future.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國內補習教育的意涵與現況分析 10 第二節 教師教學信念的理論與實徵研究 19 第三節 學習動機的理論與實徵研究 31 第四節 學習表現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 第二節 研究假設 4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5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6 第五節 研究程序 4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9 第一節 知覺教師教學信念、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現況分析 49 第二節 知覺教師教學信念、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之相關情形 53 第三節 知覺教師教學信念對學習動機與學習表現之預測效果 55 第四節 小結 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58 第一節 結論 58 第二節 建議 62 參考文獻 65 附錄 77

    一、 中文部分
    丁時達(2005)。台北市升大學文理補習班變遷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方永泉(2000)。知識與信念。載於賈馥茗、劉真、曾濟群和趙麗雲(編著),教育大辭書(5),頁11¬ 13。台北市:文景書局。
    王冠程(2011)。補習班教師教學型態、學生學習態度對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財印(2000)。國民中學學生情緒智力、生活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 98。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育取向 。台北:五南。
    朱敬先(2000)。教育心理學。臺北:五南。
    朱苑瑜、葉玉珠(2003)。實習教師信念改變的影響因素之探討。師大學報,48(1),41 65。
    江月姻(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 以一個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江芳盛(2006)。國中學生課業補習效果之探討。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37(1),131 148。
    江芳盛、張玉茹(2006)。國中三年級學生的課業補習時數多寡和學習表現一直線還是曲線關係。2006年台灣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江雅珍(2009)。國中生知覺導師幽默感、管教方式對班級氣氛與學習動機之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學位論文。
    李宏彬(2011)。桃園縣國中學生心目中好的數學教師人格特質及教學行為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學位論文。
    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敦義(2006)。補習有助於升學嗎?分析補習、多元入學與教育取得間的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29(3),485-516。
    李新民(2002)。美國課後輔導方案對國內課後托育的啟示。高雄師大學報,13,235 256。
    吳志榮(2015)。補習班學生學習成效影響因素探討 國內某國、高中文理補習班之實徵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高階產業經營碩士在職專班。
    吳知賢(1990)。學習動機的研究 成就動、制握信念、習得無助、歸因理論的文獻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報,3,277 326。
    吳東霖(2010)。國中生在乎的好老師特性。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學位論文。
    吳竺諭(2013)。基隆市國小學生知覺教師教學信念與學習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台北市。
    吳珮瓏(2004)。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及其轉變因素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吳威廷(2003 )。國民中學教師信念、教學行為與其學生學習結果之關係探討 以雲林縣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品玫(2000)。高中數學科補習班老師的教學行為與教師信念之質性研究。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淑珠(1998)。國小學童自我概念、數學學習動機與數學成就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吳鴻松(2009)。科技大學成人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麗芬(1993)。國小學生補習狀況問卷分析。人本教育札記,43,12-18。
    林大森、陳憶芬(2006)。台灣高中生參加補習之效益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2(4),35 70。
    林世健(譯)(2003)。James H.Strong著。效能教師(Qualities of Effective Teachers)。台北縣:正中書局。
    林亨華(2002)。國中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以澎湖縣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林清山、張春興(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林清財(199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相關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雍智(2013)。日本民間教育產業及其評鑑制度探究。教育資料與研究,111,243 266。
    林慧敏(2007)。原和族群、補習教育與學業成績關聯之研究-以台東地區國中二年級生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論文。
    林寶山(1990)。教學論 理論語法。台北:五南。
    周文松(2007)。國中學生學習動機、家長教育期望與學業成就 以中部地區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淑惠(1999)。一位國小教師國語科教學信念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柯正峰(1990)。升大學文理補習班學生學習態度、對補習班態度及生活型態之研究。教育研究所集刊,32,327-346。
    柯巨航(2007)。補習教育與國中學生數學成就關係之探討。國立花蓮教育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洪榮鍵(2007)。國中生知覺之補習班教師管教方式、學習壓力與數學科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孫清山、黃毅志(1996)。補習教育、文化資本與教育取得。台灣社會學刊,19,95-139。
    高強華(1993)。論信念的意義、結構與特性。現代教育,30,74 89。
    徐曉君(2008)。基隆地區學童、家長及教師對參加課業補習班知覺之實徵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
    許金峰(2009)。學校與補習班教師有效教學行為對學生學習策略影響之個案研究。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
    許孟琪(2007)。南投縣國小教師教育信念及其生命態度之探討。南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許綺婷(2002)。探討國三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數學科之表現的關係。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錫珍(1977)。教師期待與學生社會互動及學生個人品質之關係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系。教育心理學報,12,183¬ 194。
    張文斌(2006)學生知覺教師期望、教學信念及其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以台北縣某國小高年級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玉茹(1997)。國民中學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策略與英語學習成就相關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東華。
    張春興(2000)。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張婉如(2010)。個案教師推動環境教育之教師信念研究。靜宜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張慧媛(2009)。中小學課業補習從業教師教育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教育部(2002)。補習及進修教育法。上網日期2017年10月15日,檢自: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FL009111
    教育部(2014)。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上網日期2017年10月15日,檢自:https://www.k12ea.gov.tw/
    教育部(2014)。短期補習班設立及管理準則部分條文修正。上網日期2017年8月10日,檢自: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1234
    教育部(2018)。直轄市及各縣市短期補習班資訊管理系統。上網日期2018年2月5日,檢自:ebs.edu.tw.
    草根影響力文教基金會(2016)。兒童才藝學習知多少。上網日期2017年10月1日,檢自:http://www.gri.tw/site/index.php/menu-news/14-roksprocket- mosic/70-201605180
    黃光國(1981)。升學補習班問題。中國論壇,11(10),8 24。
    黃良惠(1994)。參與開放教育國小教師的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黃敏(1994)。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之研究 以兩名國小教師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健倫(2008)。國中生補習的決定因素與補習對成績的影響。台灣大學經濟學研究所學位論文。
    黃雅容(2009)。從上課方式、補習與課外閱讀比較就讀明星高中與一般高中的學習經驗。教育實踐與研究,22(1),113 138。
    黃雅鈴(2009)。國中學生所知覺的導師班級經營效能、學生自我概念與學生學習動機之關聯性研究-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
    黃僅容(2010)。學習動機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成就之影響研究。亞洲大學經營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黃鈺雯(2004)。嘉義度區國小高年級教師教學態度、師生互動與學生學習動機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毅志、陳怡靖(2005)。臺灣的升學問題:教育社會學理論與研究之檢討。臺灣教育社會學研究,5(1),77-118。
    黃毅志、陳俊瑋(2008)。學科補習、成績表現與升學結果:以學測成績與上公立大學為例。師大教育研究集刊,54(1),117 149。
    馮琇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 SPSS資料分析範例。台北市:五南。
    邱慧媚(2000)。桃園縣國民小學導師之教師信念與班級經營策略關聯性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程炳林(2001)。動機、目標設定、行動控制、學習策略之關係:自我調整學習歷程模式之建構及驗證。師大學報:教育類,46(1),67¬ 92。
    程炳林、林清山(2001)。中學生自我調整學習量表之建構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年刊,48,1 41。
    楊文彥(2004)。英語補習與國小英語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汶斌(2010)。國中教師教學風格、學生學習動機與英語科學習成就之關係研究 以桃園縣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楊華玲(2010)。校外數學補習經驗對數學態度與數學成就之影響 以台中市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楊慧美(2002)。分析國三學生對補習班與學校教學的看法及其與基本學測自然科之表現的關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耀慧(2008)。學生知覺教師信念與生活適應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教育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廖居治(2000)。國中生活科技科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溫世頌(1997)。教育心理學。臺北:三民。
    趙蕙芬(2004)。學生課外補習對教師教學影響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正(2006)。補習在臺灣的變遷、效能與階層化。教育研究集刊,52(4):1-33。
    劉政宏(2003)。考試壓力、回饋方式對國小學生學習表、自我價值、學習動機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政宏(2009)。對學習行為最有影響力的動機成分?雙核心動機模式之初探。教育心理學報,41,361 384。
    劉政宏、黃博聖、蘇嘉鈴、陳學志、吳有城(2010)。國中小學習動機量表之編製及其信、效度研究。測驗學刊,57,371-402。
    劉威德(1999)。教師教學信念系統之分析及其與教學行為之關係。國立師範大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生玉(1984)。國小學童成敗歸因與學業成就、成就動機及成敗預期關係之研究。師大教育心理學報,17,51 72。
    郭淑娟(2007)。台灣國中生補習與學習成就之研究。私立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郭蕙禎(2012)。台灣國中生補習課業成績關聯性之分析-追蹤資料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經濟學研究所學位。
    葉和滿(2002)。不同入學管道的高中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盧志文(1993)。屏東縣國小特教教師對新特殊教育課程綱要認知現況、感受及需求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盧青延(1993)。我國國民中學補習學校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慧玲(2006)。彰權益能評鑑之探析。當代教育研究,14(1),1 24。
    賴清標(1993)。魏納的歸因理論及其教育含意。初等教育研究集刊,1,77 90。
    陳玉蘭(1999)。國中師生有效教學行為之意見調查研究。教育學刊,15,171 225。
    陳金萍(2002)。九年一貫生活課程教學與教師信念關係之探討。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陳美如(2005)。¬課後教育的理解與思考。研習資訊,22(5),22 27。
    陳國泰(2007)。知名補習班名師的學科教學知識之個案研究。高雄師大學報,22,43 67。
    陳雅莉(1994)。教師教育信念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義汶(2007)。國中生數學焦慮及態度與數學課後補習之研究。台南科大學報,人文管理,26,43 64。
    謝文仁(2002)。澎湖縣國小教師對九年一貫的教學信念及其教學行為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謝定維(2017)。國中學生正向心理、學習動機與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所碩士論文。
    謝敏青(2006)。國中校外英語補習經驗、學校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以屏東縣中正國中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謝雅琴(2010)。國小學童課後補習之研究。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
    蔡時菁(2015)。桃園市國中學生導師真誠領導與學生學習動機之研究。健行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蔡毓智(2002)。學習資產對學習成績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顏銘志(199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關秉寅、李敦義(2008)。補習數學有用嗎?一個“反事實”的分析。臺灣社會 學刊,41,97-148。
    關秉寅、李敦義(2010)。國中生數學補的愈久,數學成就愈好嗎?教育研究集刊,56(2),105 139。
    The News Lens關鍵評論網(2015)。我的未來是個夢?師大調查國中升學壓力成績中段最感焦慮。上網日期2017年10月10日,檢自: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26846
    鄭采玉(2008)。國小學生社會領域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社會科教育碩士論文。
    羅淇(2003)。補習教育成就。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蘇冠榮(1999)。從教師信念與理論閱讀心得檢視Rogers人本教育理論與教學實務的連結。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二、 英文部分
    Atknson, J. W.(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 New Jersey: Van Nostrand.
    Bandura, A.(1977).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191-215.
    Berndt, T. J., & Miller, K. E.(1990).Expectancies, value, and achievement in junior high scho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319-326.
    Borich, G. D.(1996).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Englewood Cliffs, N.J.: Merrill.
    Bray. M.(1999).The shadow education system: Private tutoring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lanners. Paris, IIEP,UNESCO.
    Brophy, J., & Good, T. L.(1986).Teacher behavior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M. C. Wittrock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 328-375.New York: Macmillan.
    Brown, C. A., & Cooney, T. J.(1982).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A philosophical orientation.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15(4), 13-18.
    Eccles, J.(1983). Expectancies, value & academic behaviors. In J.I. Spence (ED.), Achievement and achievement motives. 75-146. San Francisco: Freeman.
    Halpern. R.(2003). Making play work:The promise of after-school programs for law-income children. New York: Teacher Colleges.
    Keshock, J. D.(1971).An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the expectancy phenomenon upon the intelligence,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of inner-city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32(1-A), 243.
    Maehr, M. L., & Archer, J.(1987).Motivation and school achievement. Current topic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pp.85-107).Norwood, NJ: Ablex..
    Maehr, M. L., & Meyer, H. A.(1997).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 and schooling: Where we’ve been,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need to go. 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 9, 371-409.
    Maehr, M. L., & Midgley, C.(1991). Enhancing student motivation: A school-wide approach. Educational Psychologist, 26(3&4),399-427.
    Maslow, A. H.(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McClelland, D. C.(1966). The achievement motive. New York: Appletion.
    McGroarty, M.(1996).Language attitudes, motivation and standards. In Mckay,S. & Hornberger,N.(eds.)Sociolinguistics and language teaching, p.3-46.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Noam, G., & Miller, B.(2002).Youth development and afterschool time:Police and programming in large cities. New Directions for Youth Development, 94, 9-18.
    Oxford, R., &Sherin. J.(1994).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Expanding the theoretical frame work. The Modern Language Journal, 78, 12-28.
    Pajares, M. F.(1992).Teachers’ bel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assy.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3), 307-332.
    Pavot, W., & Diener, E.(1993). 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5, 164-172.
    Pinguet. M.(1993).Voluntary death in Japan. Cambridge:Polity Press.
    Pintrich, P. R.(1989). The dynamic interplay of student motivation and cognition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In C. Ames & M. L. Maehr(Eds.),Advances in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 Motivation enhancing environments(Vol,6)(pp.117-160). Greenwich, CT: JAI Press.
    Pintrich, P. R.(2003). Motivation and classroom learning. In W. M. Reynolds & G. E. Miller(Eds.), Handbook of psychology: Education psychology(Vol.7)(pp.103-122). Hoboken, NJ: John Wiley & Sons.
    Pintrich, P. R., & Schunk, D. H.(2002). Motivation in educ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Merrill.
    Pintrich, P. R., Smith, D. A. F., & McKeachie, W. J.(1989).A Manual for the use of the Motivated Strategies for Learning Questionnaire(MSLQ).Mich: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Post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NCRIPTAL).School of Education, The University Michigan,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4), 253-260.
    Rebecca, L.(2003). Language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 an overview. Learning styles & strategies/Oxford, GALA 2003.
    Rokeach, M.(1972). Beliefs, attitudes, and value: A theory of organization and change. San Francisco: Jassey-Bass.
    Samimy, K. K.(1994). Teaching Japanese: Consideration of learners’affective variables. Theory into practice, 33(1), 29-33.
    Samimy, K. K. & Tabuse, M.(1992). Affective variables and a less commonly taught language: A study in beginning Japanese classes. Language Journal, 78, 12-28.
    Sigel, I.E.(1985).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beliefs. In I.E. Sigel(ED.),parental belief systems: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pp.345-371). Hillsdale, NJ: Erlbaum.
    Stevenson, D. L. & Baker, D. P. (1992). Shadow education and allocation in formal schooling: Transition to university in Japan.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7, 1639-1657.
    Stipek, D.(199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nt, 66(1), 209-223.
    Taejong, K. (2004). Shadow Education: School Quality and Demand for Private Tutoring in Korea. KDI School of Pub Policy & Management Paper No.4-21.
    Weiner, B.(1979).A theory of motivation for some classroom experienc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1, 3-25.
    Weiner, B.(1985).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nd emotion. Psychological Review, 92, 548-573.
    Weiner, B.(1986). An Attributional theory of motivation and emotion. New York: Springer Verlag.
    Weiner, B.(1992). Human motivation: Metaphor, theories, and research. Newbury Park, CA: Sage Publicatin.
    Wigfield, A., & Eccles, J. S.(2000). Expectancy-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5, 68-81.
    21st Century Community Learning Centers.(2000).Providing quality after school learning opportunities for Americans families. Retrieved Nov.29,2017,from: http://www.ed.gov/pubs/Providing_Quality_Afterschool. Learning/index.html.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