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馮邦彥
Feng, Pang-Yen
論文名稱: 中國國民黨政府對臺灣山地治理的籌畫與建置(1943-1952)
KMT Government's Plan and Construction on Administering Mountainous Region 1943-1952
指導教授: 周婉窈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歷史學系
Department of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6
中文關鍵詞: 國民黨政府山地接收行政機關行政區劃地方自治
英文關鍵詞: KMT Government, mountainous areas, receiving, administrative agency, zoning, local autonomy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34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8下載:33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國民黨政府在接收臺灣前做不少準備,一方面設立臺灣調查委員會,對臺灣進行調查與資料搜集,國民黨政府由此認識臺灣山地與山地原住民,知曉臺灣總督府對蕃地蕃人的撫育與威壓措施,亦明白山地原住民可分為七族。臺灣調查委員會亦擬定〈臺灣接管計畫綱要〉,將國民黨政府的民族觀作為臺灣山地的接收方針,即扶助、同化山地原住民,並給予山地原住民地方自治。另一方面則開設警察與行政人才培訓班,前者負責戰後山地之接收,後者則負責接收後的山地治理。為此,在招訓人才的過程中重視臺灣的特殊性,強調學員應具備臺灣方言或日語的能力,同時加強學員對臺灣情況的認識,因此對戰後山地的接收與治理是有正面意義的。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政府事前不清楚負責接收的國家與時間,對於軍事占領亦無規劃,使得接收機構匆促成立,接收人員亦忙亂集結。後行政長官公署人員陸續抵臺,臺灣山地之接收亦隨之展開。在「維持」的原則下,理蕃機關係由警察單位接收,完成後再交由民政單位主掌山地業務。由於先前未擬定完整的山地施政計畫,民政處與各相關單位一同召開高山族施政研究會,確立國民黨之民族觀為日後山地施政方針,由此將山地原住民納為中華民族的論述內,稱之為山地同胞。同時召開山地高山族施政考察團,對山地鄉村之劃設進行考察。編組過程雖一波三折,但最終山地區域多承繼日治蕃地之範圍,山地村域之劃設亦受日治駐在所轄區的影響。

      國民黨政府在省縣鄉村均有主掌山地業務之機關,四者為處理山地龐雜事務,同時為提高行政效率,而實行山地行政一元化,但後來因為新任臺灣省主席陳誠不認同,又缺乏所需的財政與人才,山地行政機關最終朝向一般化發展。另外,當時山地鄉村長本欲如平地鄉村般進行民選,但因山地鄉村在編組上遭遇困難,使得部分山地鄉村無法順利舉行選舉,造成首屆山地鄉長均為官派,首屆山地村長部分官派、部分民選的情形,而首任山地鄉村長多為日治時期蕃地蕃社的重要領導者。

    KMT Government had done numerous preparation before receiving Taiwan. It set up Commission of Inquiry of Taiwan to look into and collect information about Taiwan, grasp Taiwan’s condition back then and recognize mountain areas and the Taiwanese mountainous indigenous peoples, know that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had cultivating and coercing policies on mountainous indigenous peoples, understand that mountainous indigenous peopl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seven nations, etc. Commission of Inquiry of Taiwan also delivered “Outline Plan on Receiving Taiwan”, taking Nationism of KMT Government as orientation of receiving mountain areas of Taiwan, that is, to assist and assimilate mountainous indigenous peoples and allow them to exercise autonomy in mountain areas. On the other hand, KMT Government also opened training courses of police and administration staff. The former was responsible for receiving the mountainous areas after the war; the latter was in charge of the governance after receiving. Therefore, during the process of recruiting and training, Taiwan’s particularity was emphasized, stressing that trainees should be capable of speaking Taiwanese dialects or Japanese, and reinforcing their acknowledgement to Taiwan. All these had positive meaning to the reception and governance in mountainous areas after the war.

    After the surrender of Japan, KMT Government wasn’t sure which country to receive and when to receive, and had no plan on military occupation, causing both the founding of the receiving-related institutions and the gathering of the receiving-related personnel were all in a haste. Later, right after the staff of Administrative Executive Office arrived gradually, the receiving of the mountainous areas of Taiwan began. Under the principle of “maintenance”, aboriginal agencies were taken over by police units, then were handed over to civil administration to take charge in indigenous affairs. Due to lacking a complete plan for governing the mountainous areas, Civil Affairs Department and related units had Seminar of Policies on Mountainous Indigenous Peoples, determining that national outlook of KMT Government would be the orientation of governing mountainous areas of Taiwan, and thus see mountainous indigenous peoples as Chinese nations, called “mountain compatriots”. Meanwhile, there were Investigation Group of Policies on Mountainous Indigenous Peoples to inspect on the zoning of mountainous areas. Though the process was full of twists and turns, finally most of the mountainous areas inherited the same scope as were in Japanese ruled period, and the zoning of mountainous villages were influenced by the jurisdiction of Police Post in Japanese ruled period as well.

    KMT Government had agencies in charge of mountainous areas in province, counties, townships, and villages. These agencies practiced unification of mountainous administration in order to deal with numerous mountainous fairs and to improv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Yet, the policy turned its development toward generalization because of the disapprobation of the new Taiwan Provincial President Chen Cheng and the 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 and proper personnel. On the other hand, the mountainous majors of townships and villages were going to be democratically elected as the people do in non-mountainous areas. However, since the obstacles met when zoning townships and villages, the election couldn’t be held as planned, making the first mountainous township majors were sent by the government, and part of the first mountainous village heads were sent by the government and part of them were elected. Most of them were essential leader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Japanese ruled period.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問題意識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章節架構 13 第二章 接收臺灣山地前的觀念與作為 15 第一節 國民黨政府及時人對臺灣原住民及日治山地施政之認識 17 第二節 國民黨政府對接收計畫的草擬與接收人員的培訓 41 第三節 國民黨政府的民族觀 49 第三章 終戰後臺灣山地的接收與施政規劃 55 第一節 臺灣山地的接管 55 第二節 施政方針──國民黨政府民族觀的推行 68 第三節 施政區域的劃設──以臺東縣為例 73 第四章 國民黨政府對臺灣山地行政體系的建置 93 第一節 省縣層級中主辦山地業務之單位及其異動 93 第二節 山地鄉村組織的編定與調整 109 第三節 山地鄉村長之選派體制 119 第五章 結論 133 徵引文獻 137

    一、 史料文獻

    (一)、 檔案

    「36年度山地鄉各機構編制表電發並飭調整案」(1947年01月25日至1947年02月17日),〈各縣山地鄉村各機構編制〉,《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200032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山地人民回復原有姓名案」(1946年10月14日至1946年10月24日),〈臺灣省人民恢復國籍辦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6520031010,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山地同胞兄弟姓氏相異可否更改同一姓氏核復案」(1949年11月04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65200671000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山地行政處成立開始辦公日期轉呈報核案」(1948年07月09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10018960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山地行政管理處組織規程召集審查日期函知案」(1948年03月13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100189600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山地事業實施預定計劃調查報表電發案」(1946年04月12日),〈高山族土地調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5510001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山地區署應如何調整候省令另案飭遵希知照由」(1950年10月03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1008752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山地國民學校另編教材課本案」(1945年12月22日至1946年06月21日),〈關於高砂族教育事項〉,《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37000001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山地鄉村工作人員名冊催送案」(1946年07月01日至1946年07月02日),〈山地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323140901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民政廳擬設置山地教育推行委員會一節核准案」(1948年10月22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1001923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民政廳簽擬調整37年度山地鄉公所編制員額請核示案」(1947年12月17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100187401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各縣山地區署關防頒發案」(1949年03月26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41004793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各縣山地設鄉村數字地點限期呈報」(1946年01月29日至1946年01月30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各縣山地鄉村新編經費案」(1946年09月28日至1946年10月01日),〈山地組織及編制〉,《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200064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各縣市政府新設山地鄉公所等經費情形說明案」(1946年04月24日至1946年04月25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08,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各縣高山族農業講習所成立說明」(1946年04月25日至1946年04月29日),〈山地設立農業講習所〉,《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45224001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林瑞昌提案」(1950年6月8日至1950年6月15日),〈議事錄〉,《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九次定期大會》,典藏號:001-01-09OA-00-5-3-0-00122,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藏。
    「林壁輝書面詢問」(1948年12月16日至1948年12月28日),〈議事錄〉,《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六次定期大會》,典藏號:001-01-06OA-00-6-2-0-00400,臺灣省議會史料總庫藏。
    「花蓮縣山地行政經費應按月發放案」(1946年11月18日至1946年12月06日),〈山地行政辦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71000450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花蓮縣山地設鄉村地點等表呈送案」(1946年02月19日至1946年05月15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0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花蓮縣民政科內增設山地行政股案」(1946年05月11日至1946年05月20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17,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花蓮縣政府山地行政指導室設置案」(1946年11月19日至1946年12月02日),〈山地行政勿庸設課〉,《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6520031010,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花蓮縣高山族公職候選人姓名回復案」(1946年10月02日至1946年10月26日),〈臺灣省臺胞恢復國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6520003008,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花蓮縣高山族保留地劃歸呈請案」(1946年03月25日至1946年04月27日),〈各機關職掌劃分〉,《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2200050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省水利委員會聯合會請將山地行政處原址撥為辦公室一節未准案」(1949年03月02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7100212700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山族地區籌設鄉村機構情形請呈報案」(1946年01月17日至1946年01月19日),〈高山族研究會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900026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山族施政研究委員會第3次研究會開會時間及商討事宜通知案」(1946年01月23日至1946年01月25日),〈高山族研究會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9000260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山族施政研究委員會第3次會議紀錄函送案」(1946年01月29日),〈高山族研究會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90002600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山族施政研究委員會第5次會議紀錄函送案」(1946年02月16日至1946年02月19日),〈高山族研究會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90002600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山族施政研究會會議錄函送案」(1946年01月19日至1946年01月19日),〈高山族研究會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900026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山族施政研究會舉行時間通知案」(1946年01月11日至1946年01月16日),〈高山族研究會議〉,《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900026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砂族自助會會則標準ニ關スル件(昭和十三年總警第一九一號の一括)」(1938年01月01日),〈昭和十三年永久保存第五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典藏號:00010401017,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砂族兒童教育所改為國民學校案」(1946年01月05日至1946年01月12日),〈關於高砂族教育事項〉,《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37000001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雄縣山地鄉村面積人口調查統計表呈送案」(1946年05月15日至1946年05月25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 典藏號: 0031173000300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雄縣政府山地行政課設置案」(1946年11月18日至1946年11月22日),〈山地行政勿庸設課〉,《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200068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雄縣政府主辦山地行政人員調查表呈送案」(1946年07月12日至1946年07月20日),〈山地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32314100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雄縣政府處理原高山同胞保留地案」(1947年03月30日至1947年04月01日),〈處理山地保留地意見及計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45100001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雄縣高山族公職候選人姓名更正函詢案」(1946年10月21日至1946年10月26日),〈臺灣省臺胞恢復國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6520003009,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雄縣高山族各級民意機關恢復姓名表呈送案」(1946年09月21日至1946年09月27日),〈臺灣省臺胞恢復國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652000300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雄縣高山族編組及鄉鎮代表名額呈核案」(1946年02月22日至1946年02月26日),〈高雄縣高山族編組鄉鎮代表名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270003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雄縣高山鄉鎮歲出總預算表呈送案」(1946年04月05日至1946年04月27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10,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高雄縣衛生院山地鄉衛生所護士陳秀菊蔡家本委任案」(1947年02月03日至1947年02月08日),〈高雄縣衛生院瘧疾防治所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3231425010,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理蕃政策大綱ニ關スル件」(1931年01月01日),〈昭和六年十五年保存第一卷〉,《臺灣總督府檔案》,典藏號:0000739301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鄉鎮公所會計員資歷如何始合規定請核示案」(1950年01月21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0004639007,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新竹縣籌設高山區民意機關呈請案」(1946年05月18日至1946年05月21日),〈高山族選舉民意代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8000100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新峰區39年度山地校舍修建費餘款請撥付案」(1950年09月02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710090340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電催各縣政府造送辦理山地民意機關進度表案」(1946年08月12日至1946年08月20日),〈農復會雷正祺視察農村報告〉,《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2500010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撤銷臺北縣山地區署及山地警察分局改隸原有各建制電送案」(1950年05月27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1000868100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中縣山地農業講習所及學校經費概算發給情形說明案」(1946年05月06日至1946年05月17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1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中縣高山區設鄉村地點呈報案」(1946年02月13日至1946年05月15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0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北縣政府山地鄉村工作人員名冊催報案」(1946年07月02日至1946年07月10日),〈山地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323140900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北縣等山地區署關防抄送案」(1949年04月15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41004793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北縣增設村里國民兵隊專任事務員電復案」(1950年01月21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0004642007,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接管委員會劃分鄉鎮等計劃核復案」(1945年12月11日至1945年12月14日),〈全省各縣市行政區劃〉,《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5800006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山地區設立鄉村呈請案」(1946年05月16日至1946年05月18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1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山地國校員額配置表呈送案」(1946年07月13日至1946年10月21日),〈山地組織及編制〉,《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 00301200064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山地鄉民代表名額更正呈請案」(1946年08月21日至1946年09月14日),〈高山族選舉民意代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652000300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山地鄉候選人補行檢覈案」(1946年09月27日至1946年11月14日),〈高山族選舉民意代表〉,《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8000101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村里編組注意事項呈送案」(1946年02月06日至1946年02月18日),〈臺東縣呈送編組村里辦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20008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府民意機關擬採權宜辦法案」(1946年03月06日至1946年03月09日),〈民意機關〉,《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50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府設山地行政指導室呈請案」(1946年10月29日至1946年11月25日),〈山地組織及編制〉,《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20006400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府設立山地行政指導室再呈案」(1946年12月05日至1946年12月12日),〈山地組織及編制〉,《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20006400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東峰區署裁撤應暫從緩議電知案」(1950年01月26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10008681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政府山地鄉長獎勵金呈請案」(1946年07月30日至1946年08月07日),〈各縣市民政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323146300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政府山地鄉長選舉辦法請頒發案」(1946年09月04日至1946年09月14日),〈各縣市民政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323146300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政府海端鄉公所鄉長任職資格案」(1946年07月15日至1946年07月23日),〈臺南縣政府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3100031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高山區設村里情形呈報案」(1946年02月04日至1946年04月25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高山族鄉域計劃呈送案」(1946年03月07日至1946年05月15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07,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新設山地鄉村民意機關案」(1946年07月26日至1946年08月07日),〈民意機關組織卷〉,《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1210033008,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東縣警區東峰暨大武分局設立情形電送案」(1950年04月28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10008681005,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南縣山地鄉村衛生機構員額編」(1946年06月09日至1946年08月01日),〈衛生局所屬各機關人員任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3100032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南縣政府回復姓名辦法釋疑案」(1946年04月27日至1946年05月02日),〈臺灣省人民恢復國籍〉,《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6520001018,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南縣高山族學校預算書送核案」(1946年05月15日至1946年05月24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30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灣省山地青年服務隊章程準則等修正版送請核示案」(1949年01月13日),〈修正臺灣省山地青年服務隊章程準則〉,《省籍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710006764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灣省政府山地行政指導委員會組織規程修正送核案」(1948年01月24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1001896004,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山地行政處組織規程送核案」(1948年04月21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1001896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臺灣省政府委員會第九十次會議紀錄」(1949年03月18日),《陳誠副總統文物》,典藏號:008-010802-00013-004,國史館藏。
    「澎湖縣無高山族地區呈報案」(1946年01月30日至1946年02月08日),〈高山地區籌設鄉村機構〉,《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1173000400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縣市各級機構調整通知」(1947年02月02日至1947年02月04日),〈地方自治法〉,《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07320002002,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警務處接管山地行政機關財產移交山地鄉公所案」(1946年07月04日至1946年07月11日),〈山地行政機關房屋財產移交本縣山地鄉公所接收〉,《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檔案》,典藏號:00329100008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護林區轄內林班入山拒發入山證阻礙護林業務疑義三點請核示案」(1949年07月20日),《省級機關檔案》,典藏號:004012400469600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二)、 公報

    「山地行政指導室是否為縣府編制內之一單位一案」(1947年09月17日),《臺灣省政府公報》36年秋季第71期(1947年9月),頁1119。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令4件〔人事令〕」(1945年9月1日),《國民政府公報》34年渝字846號(1945年9月),頁1。
    「公布『臺灣省州廳接管委員會組織通則』」(1945年11月07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1卷第4期(1945年12月),頁4。
    「公布『臺灣省鄉鎮組織規程』」(1946年01月19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5年春季第2期(1946年02月),頁19、21。
    「令臺灣地區日本官兵善後連絡部長安藤利吉」(1945年10月29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第1卷第1期(1945年12月),頁6。
    「州廳ノ位置、管轄區域及郡市ノ名稱位置管轄區域制定」(1920年08月10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2177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典藏號:0071022177a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州廳ノ位置、管轄區域及郡市ノ名稱位置管轄區域制定」(1920年08月10日),〈臺灣總督府府報第2177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典藏號:0071022177a001,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制定『臺灣省山地鄉村組織規程』」(1946年08月12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5年秋季第37期(1946年08月),頁579-580。
    「制定『臺灣省政府民政廳山地行政處組織規程』」(1948年07月17日),《臺灣省政府公報》37年秋季第16期(1948年07月),頁210。
    「為抄發臺灣省第1次行政會議議決案『臺灣省充實地方自治辦法』一案,希切實遵照辦理」(1947年01月25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6年春季第20期(1947年01月),頁308。
    「修正『臺灣省山地鄉村組織規程』」(1949年10月04日),《臺灣省政府公報》38年冬季第4期(1949年10月),頁42。
    「茲頒發本省山地施政要點希遵照辦理」(1951年01月30日),《臺灣省政府公報》40年春季第26期(1951年02月),頁415。
    「高山族應改稱山地同胞及國大代表勿稱高山族代表請查照」(1947年06月28日),《臺灣省政府公報》36年夏季第78期(1947年06月),頁548。
    「規定『加強縣級山地行政機構辦法』4點」(1947年08月15日),《臺灣省政府公報》36年秋季第44期(1947年08月),頁696。
    「電各縣政府為訂頒『臺灣省山地鄉公所組織補充辦法』、『臺灣省各縣山地鄉公所編制員額表』、『各縣山地鄉公所改組實施注意事項』,並廢止『臺灣省山地鄉村組織規程』,希遵照」(1952年02月11日),《臺灣省政府公報》41年春季第34期(1952年02月),頁340。
    「電復臺東縣政府山地鄉長仍應依法選舉山地同胞接充,希知照」(1946年08月07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5年秋季第35期(1946年08月),頁554。
    「臺灣省山地各鄉青年服務隊章程準則」(1947年12月13日),《臺灣省政府公報》36年冬季第65期(1947年12月),頁1022。
    「臺灣省各縣市村里長選舉辦法」(1946年02月19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5年春季第6期(1946年02月),頁96。
    「臺灣省縣市村里民大會開會規則(含日譯文)」(1946年01月14日),《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公報》35年春季第18期(1946年03月),頁324。
    「警務局處務規程中改正」(1944年01月12日),〈臺灣總督府官報第531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典藏號:0072030531a00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警務局處務規程中改正」(1944年01月12日),〈臺灣總督府官報第531號〉,《臺灣總督府府(官)報》,典藏號:0072030531a006,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藏。

    (三)、 官方出版品與彙編

    〈理蕃史上光輝ある一頁を飾る 高砂族青年團幹部懇談會〉,《理蕃の友》〔第二卷〕(昭和十年十一月號),頁2。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印,《國民政府與韓國獨立運動史料》。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8。
    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互助基金會編,《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簡史》。不詳:中央警官學校臺幹班互助基金會,1987。
    花蓮港廳,《昭和三年 花蓮港廳第十三統計書》。不詳:花蓮港廳,1931。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十二卷。臺北:中央委員會黨史會,1984。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一冊。臺北:近代中國,1989。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九冊。臺北:近代中國,1989。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二冊。臺北:近代中國,1989。
    秦孝儀主編,《國父全集》第三冊。臺北:近代中國,1989。
    秦孝儀主編,《蔣總統集》第一冊。臺北:華岡出版部,1974。
    秦孝儀主編,《蔣總統集》第二冊。臺北:華岡出版部,1974。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編輯,《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七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81。
    秦孝儀主編,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編輯委員會編輯,《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對日抗戰時期(第三編)》。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1981。
    秦孝儀主編、張瑞成編,《光復臺灣之籌劃與受降接收》。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
    秦孝儀主編、張瑞成編,《抗戰時期收復臺灣之重要言論》。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
    秦孝儀主編、張瑞成編,《臺籍志士在祖國的復臺努力》。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90。
    財團法人臺灣教育會著,許錫慶譯著,《臺灣教育沿革誌(中譯本)》。南投:臺灣文獻館,2010。
    國史館編,《二二八事件檔案彙編(六)》。臺北:國史館,2002。
    張海鵬主編,《臺灣光復史料彙編(第四編):日本統治下的臺灣》。重慶:重慶出版社,2017。
    陳玉甲,《綏蒙輯要》,收入《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稀見方志叢刊》第五冊。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
    陳鳴鐘、陳興唐主編,《臺灣光復和光復後五年省情》。南京:南京出版社,1998。
    黃幼欣譯,〈理蕃史上光輝的一頁 高砂族青年團幹部懇談會〉,《理蕃之友》中文初譯本卷2。新北市:原住民族委員會,2016。
    葉慧芬編註,《陳誠先生從政史料選輯:臺灣省政府委員會會議紀錄(上)》。臺北:國史館,2007。
    葉慧芬編註,《陳誠先生從政史料選輯:臺灣省政府委員會會議紀錄(下)》。臺北:國史館,2007。
    熊耀文編輯,《總理對於蒙藏之遺訓及中央對於蒙藏之法令》。不詳:蒙藏委員會,1934。
    臺東廳,《臺東廳要覽》。臺東廳:臺東廳,1931。
    臺東縣縣政府編繪,《臺東縣劃分新圖》。1946年,內政部地政司方域科藏,http://gissrv1.sinica.edu.tw/map/bin/show.pl?client=map_moi_land&image=/10moi00150.sid(2019.7.28檢索)。
    臺灣省民政廳第四科,《進步中的本省山地》。南投:臺灣省民政廳,1954。
    臺灣省民政廳編,《臺灣民政第二輯》。臺北:臺灣省民政廳,1948。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中華民國三十五年度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工作報告》。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7。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三月來之工作概要》。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機要室,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臺灣一年來之民政》。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民政處編,《臺灣民政第一輯》。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1946。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警務處,《臺灣一年來之警務》。臺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宣傳委員會,1946。
    臺灣省政府秘書處、人事室合編,《機構調整概況》。臺北:臺灣省政府秘書處,1949。
    臺灣省參議會秘書處編,《臺灣省參議會第一屆第一次大會特輯》。臺北,國家圖書館複印,2003。
    臺灣省警務處,《臺灣警務第一輯》。臺北:臺灣省警務處,1946。
    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警察官署別臺灣總督府行政區域便覽》。臺北: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1944。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臺灣蕃社戶口一覽》。臺北: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1912。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高砂族の教育》。不詳: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44。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蕃社戶口》。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43。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理蕃誌稿》卷一。不詳: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1918。
    臺灣總督府警察本署編,陳金田譯,《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卷一。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蔣中正,《中國之命運》。臺北:中央文物,1981。
    獨立出版社編,《中國國民黨宣言集》。不詳:獨立,1938。
    黨營文化事業專輯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日報》。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文化工作會,1972。

    (四)、 地方志書

    不詳,《三民鄉志》。高雄:三民鄉公所,不詳。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總編纂,《金峰鄉志》。臺東:臺東縣金峰鄉公所,2006。
    台邦‧撒沙勒總編輯,《泰武鄉志》。屏東:屏東縣泰武鄉公所,2014。
    宋秉明等撰稿,《復興鄉志增修》。桃園:桃縣復興鄉公所,2014。
    杜奉賢編撰,《茂林鄉誌》。高雄:高雄縣茂林鄉公所,2008。
    沈明仁總編纂,《仁愛鄉志》。南投:南投縣仁愛鄉公所,2008。
    林玉茹等纂修,《臺東縣史‧地理篇》。臺東:臺東縣政府,1999。
    施添福、詹素娟編纂,《臺東縣史‧人物篇》。台東:台東縣政府,2001。
    施筱雲總編纂,《五峰鄉誌》。新竹:竹縣五峰鄉公所,2018。
    洪敏麟纂修,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冊4,卷8,〈同冑志歷代治理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2。
    孫大川主撰,《秀林鄉志》。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2006。
    泰安鄉志編纂委員會編輯,《苗栗縣泰安鄉志》。苗栗:苗栗縣泰安鄉公所,2008。
    海樹兒‧犮剌拉菲總編纂,《卓溪鄉志》。花蓮:花蓮縣卓溪鄉公所,2015。
    郭海鳴、王世慶纂修,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稿》卷3,〈政事志行政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57),頁25。
    陳梅卿總編纂,《牡丹鄉志》。屏東:屏東縣牡丹鄉公所,2000。
    傅君纂修,《臺東縣史‧排灣族與魯凱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2001。
    復興鄉志編輯委員會編輯,《復興鄉志》。桃園:復興鄉公所,2000。
    湯保富總監修,王嵩山總編纂,《阿里山鄉志》。嘉義:嘉義縣阿里山鄉公所,2008。
    黃典權總編纂,《重修屏東縣志》。屏東:屏東縣政府,1997。
    黃應貴纂修,《臺東縣史‧布農族篇》。臺東:臺東縣政府,2001。
    葉神保總編纂,《臺東縣達仁鄉鄉志》。臺東:東縣達仁鄉公所,2018。
    廖漢臣原修及整修,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冊1,卷2,〈人民志氏族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0。
    廖漢臣纂修,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稿》冊1,卷2,〈人民志氏族篇〉。臺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60。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編,《臺灣省通志稿》第一冊。臺北:捷幼出版社,1999。
    劉芝芳總編輯,《烏來鄉志》。臺北:北縣烏來鄉公所,2010。
    劉寧顏,《重修臺灣省通志》。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9-1998。

    (五)、 時人著作、回憶錄、訪談稿

    不詳,《第八年第七十九編 東臺パンフレツト 蕃人教育改善私案》。臺北:東臺灣研究會,1931。
    王子毅,《台灣》。重慶:自由出版社,1944。
    林瑞昌,〈本省山地行政的檢討〉,《旁觀雜誌》2期(1951年2月),頁11-13。
    柯台山,《臺灣概覽》。上海:正中,1946。
    徐子為、潘公昭著,《今日的臺灣》上冊。上海:中國科學圖書儀器,1945。
    徐子為、潘公昭著,《今日的臺灣》下冊。上海:中國科學圖書儀器,1946。
    張松,《臺灣山地行政要論》。臺北:正中,1953。
    章子惠編,《臺灣時人誌第一集》。臺北:國光出版社,1947。
    許雪姬訪問、曾金蘭紀錄,《柯台山先生訪問紀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7。
    黃朝琴,《我的回憶》。臺北:龍文,1989。
    臺灣省諮議會,《臺灣省參議會、臨時省議會時期口述歷史訪談計畫─華加志先生訪談錄》。臺中:臺灣省諮議會,2006。
    遲景德、歐素瑛訪問,歐素瑛紀錄整理,《薛人仰先生訪談錄》。臺北:國史館,1996。

    (六)、 報刊雜誌

    《政經報》(1945年)
    《中華日報》(1948年)

    二、 近人論著

    (一)、 專書

    王保鍵,《圖解行政法》。臺北:五南,2013。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概論》。臺北:元照,2012。
    松本真澄著,魯中慧譯,《中國民族政策之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松岡格著,周俊宇譯,《「蕃地」統治與「山地」行政:臺灣原住民族社會的地方化》。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8。
    林孝庭著,朱麗雙譯,《西藏問題:民國政府的邊疆與民族政治(1928-1949)》。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8。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上)》。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近藤正己著,林詩庭譯,《總力戰與臺灣:日本殖民地的崩潰(下)》。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4。
    若林正丈著,洪金珠、許佩賢譯,《台灣:分裂國家與民主化》。臺北:月旦出版,1994。
    夏黎明等撰述,施添福總編纂,《臺灣地名辭書,卷三,臺東縣》。南投:省文獻會,1999。
    高英傑,《拉拉庫斯回憶:我的父親高一生與那段歲月》。臺北:玉山社,2018。
    張潤書,《行政學》。臺北:三民書局,1976。
    許雪姬、薛化元、張淑雅等撰文,《臺灣歷史辭典》。臺北:文建會,2004。
    陳偉智,《伊能嘉矩:臺灣歷史民族誌的展開》。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4。
    陳翠蓮,《重構二二八:戰後美中體制、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新北:衛城,2017。
    黃清琦地圖繪製,黃驗、黃裕元撰文,《臺灣歷史地圖(增訂版)》。臺北:遠流,2018。
    葉家寧撰稿,《臺灣原住民史‧布農族史篇》。南投市:臺灣文獻館,2002。
    詹素娟,《典藏台灣史‧二,台灣原住民史》。臺北:玉山社,2019。
    賈馥茗等編著,《教育大辭書》。臺北:國立編譯館,2000。
    遠流臺灣館編著,《臺灣史小事典》。臺北:遠流,2000。
    樹兒‧犮剌拉菲計畫主持,《布農族部落起源及部落遷移史》。臺北:原住民委員會,2006。
    藤井志津枝,《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理蕃政策》。臺北:文英堂,1997。
    藤井志津枝,《臺灣原住民史‧政策篇(三)》。南投:省文獻會,2001。

    (二)、期刊、專書論文

    王泰升,〈日治時期高山族原住民族的現代法治初體驗:以關於惡行的制裁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0卷第1期(臺北,2011年3月),頁1-98。
    王泰升,〈國民黨在中國的「黨治」經驗──民主憲政的助力或阻力?〉,《中研院法學期刊》,第5期(臺北,2009年9月),頁69-228。
    吳文星,〈戰後初年在台日本人留用政策初探〉,《臺灣師大歷史學報》,第33期(2005年6月),頁269-285。
    吳啟訥,〈中華民族宗族論與中華民國的邊疆自治實踐〉,收入黃自進、潘光哲主編,《蔣介石與現代中國的形塑 第一冊:領袖的淬鍊》。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13,頁166-212。
    宋秀環,〈部落菁英的搖籃:原住民青年團的成立與發展〉,收入氏著,《菁英與權力的再現:日治時期臺灣原住民部落菁英的養成與實踐》。臺北:大新書局,2015,頁43-104。
    林一宏、王惠君,〈從隘勇線到駐在所:日治時期李崠山地區理蕃設施之變遷〉,《臺灣史研究》,第14卷第1期(2007年3月),頁71-137。
    林玉茹,〈國家與行政空間的形構:以臺東縣行政區劃的演變為例(1624-1995)〉,收入氏著,《殖民地的邊區:東臺灣的政治經濟發展》。臺北:遠流,2007,頁26-72。
    范燕秋,〈倡議自治‧族群導師──吾雍‧雅達烏猶卡那〉,收入台美文化交流基金會策劃,《島國顯影》第三輯。臺北:創意力,2008,頁302-309。
    馬有成,〈戰後初期國府接管台灣之籌畫〉,《臺灣風物》,第59卷第4期(2009年12月),頁9-62。
    張希哲,〈記抗戰時期中央設計局的人與事〉,《傳記文學》,第27卷第4期(1975年10月),頁39-44。
    郭秀岩,〈山地行政與山地政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0期(1976年6月),頁97-106。
    陳中禹,〈戰後初期台灣「山地行政」的建立與推動〉,收入黃翔瑜編,《戰後檔案與歷史研究:第九屆中華民國史專題論文集》。臺北:國史館,2008,頁289-332。
    陳中禹,〈戰後初期臺灣山地行政的建置與發展(1945-1959)〉,收入呂芳上編,《戰後初期的臺灣(1945-1960s)》。臺北:國史館,2015,頁45-90。
    陳純瑩,〈光復初期臺灣警政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時期為中心的探討〉,收入賴澤涵主編,《臺灣光復初期歷史》。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1993,頁21-78。
    湯熙勇,〈臺灣光復初期的公教人員任用方法:留用臺籍、羅致外省籍及徵用日人(1945.10-1947.5)〉,《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4卷第1期(1991年11月),頁391-425。
    黃唯玲,〈日治時期「平地蕃人」的出現及其法律上待遇(1895-1937)〉,《臺灣史研究》,第19卷第2期(2012年6月),頁99-150。
    黃應貴,〈臺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收入黃應貴編,《臺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1986,頁3-43。
    葉高華,〈分而治之:1931-1945年布農族與泛泰雅族群的社會網絡與集團移住〉,《臺灣史研究》,第23卷第4期(2016年12月),頁123-172。
    葉高華,〈從山地到山腳:排灣族與魯凱族的社會網絡與集體遷村〉,《臺灣史研究》,第24卷第1期(2017年3月),頁125-170。
    詹素娟,〈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的「熟番」政策──以宜蘭平埔族為例〉,《臺灣史研究》,第11卷第1期(2004年6月),頁43-78。
    詹素娟,〈國家的空間建構:以日治時期的賽夏族為例〉,《臺灣風物》,65卷3期(2015年9月),頁13-37。
    詹素娟,〈從「山胞」到「民族」─臺灣原住民的身分認定與族群意識變遷(1945-2000)〉,收入余敏玲主編,《兩岸分治:學術建制、圖像宣傳與族群政治(1945-2000)》。臺北:中研院近史所,2012,頁253-280。
    詹素娟,〈臺灣平埔族的身份認定與變遷(1895-1960)──以戶口制度與國勢調查的「種族」分類為中心〉,《臺灣史研究》,第12卷第2期(2005年12月),頁121-166。
    歐素瑛,〈臺灣省參議會與中華民國政府遷臺〉,《臺灣學研究》,第13期(2012年6月),頁127-160。
    蔡相煇,〈中央訓練團臺灣行政幹部訓練班初探〉,收入國父建黨革命一百周年學術討論集編輯委員會編輯,《國父建黨革命一百周年學術討論集第四冊─台灣光復與建設史》。臺北:近代中國出版社,1995,頁218-245。
    鄭安晞,〈日治時期隘勇線推進與蕃界之內涵轉變〉,《中央大學人文學報》,第50期(2012年4月),頁131-211。
    鄭梓,〈國民政府對於「收復臺灣」之設計─臺灣接管計劃之草擬、爭議與定案〉,收入氏著,《戰後臺灣的接收與重建:臺灣現代史研究論集》。臺北:新化圖書,1994,頁45-87。
    鄭梓,〈戰後台灣行政體系的接收與重建──以行政長官公署為中心之分析〉,收入張炎憲、李筱峰、戴寶村主編,《台灣史論文精選(下)》。臺北:玉山社,1996,頁233-272。
    嚴昊,〈以《蔣中正日記》為視角看蔣中正對西藏問題之處理〉,《中國邊政》第215期(臺北,2018年9月),頁133-140。
    顧恒湛,〈主體缺席的書寫:戰後初期「山地論述」之歷史初探(1945-1955)〉,《台灣學誌》,9期(2014年4月),頁83-109。
    顧恒湛,〈隔離、監事與滲透─戰後初期臺灣山地治安體制建構之歷史考察(1945~1952)〉,《台灣史學雜誌》,第17期(2014年12月),頁73-103。
    周婉窈,〈優雅內面的創傷──素描高菊花女士〉,收入陳彥斌主編,《暴風雨下的中師:臺中師範學校師生政治受難紀實》(臺中:臺中市政府文化局,2018),頁284-303。

    (三)、研討會論文

    石丸雅邦,〈統合主義在蕃社─以日本時代頭目會和青年團為例〉,發表於中研院臺史所主辦之「第三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2011年9月23-24。
    詹素娟,〈空間分化、雙軌行政與原住民的身分變遷〉,發表於中研院臺史所主辦之「第三屆‧族群、歷史與地域社會學術研討會」,2011年9月23-24。

    (四)、 學位論文

    石丸雅邦,〈臺灣日本時代的理蕃警察〉。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8。
    李崇禧,〈日本時代臺灣警察制度之研究〉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
    林素珍,〈日治後期的理蕃─傀儡與愚民的教化政策(1930-1945)〉。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03。
    林嘉翔,〈戰後初期山地選制的建立與政治菁英(1946-1951)〉。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
    陳亮州,〈戰後台灣日產的接收與處理〉。桃園: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陳慧先,〈「原漢分治」下的人群隔離與跨界(1930-1960s)〉。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17。
    黃世民,〈魯凱族隘寮群頭目文化變遷之研究〉。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顧恒湛,〈再殖民、地緣政治與抵抗:戰後臺灣原住民族形塑之研究(1945~1984)〉。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論文,201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