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戴雪雯
論文名稱: 隋末唐初五言長篇詩歌研究——以內容、章法、句法、詞法為中心
指導教授: 王基倫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國文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隋末唐初五言長篇章法句法詞法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76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74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隋末唐初的五言長篇為研究對象,觀察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寫作與時代之間的關係,以及與短篇相比,何種寫作背景下詩人更傾向於選擇五言長篇體製。同時,沿著齊梁陳隋古、今體分化以及唐代古、近體分流的詩體演化脈絡,分析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在體式特徵上如何呈現過渡時期的駁雜風貌,如何雜糅齊梁新體以及漢魏晉宋古體這兩種截然不同的詩歌傳統。期待從這些角度來立體地呈現隋末唐初的五言長篇詩歌,並對唐代詩歌史以及詩體演化研究進行拓深和補足。本文的最終研究結論有以下幾點:
    一,大業末到武德年間,由於社會動蕩對士人心靈的衝擊,不少詩歌不得不重新置身於廣闊時空結構中,去面對很多與社會、人生相關的深刻命題,也因此難以用詠物詩、宮體詩那短小的體量、別緻的寫法來表現。所以,跳出齊梁的筆法和詩體,別尋齊梁新風潮以外的表達路數,是隋末唐初詩歌必然的選擇。從穿插使用散句和虛詞、不特別開拓表達容量與意義密度等方面來看,隋末唐初五言長篇詩歌短暫跳出了齊梁詩風的窠臼。尤其需要提出的是,隋朝前期和中期的詩歌常常是隋末唐初詩歌向前代學習的重要跳板,可以從很多痕跡觀察出隋朝前期和中期詩歌對當時詩歌寫作的影響。
    二,貞觀年間,由於唐太宗的有意倡導與參與,宮廷詩歌的創作環境又重新形成。相較於短篇詩歌的意淺文浮,貞觀宮廷詩人更傾向於使用長篇來寫作深廣厚重的內容,例如為政治國、天子之威、帝國氣派、歷史意識等等,從而展現以太宗為核心的政治場域,此外,樂府古體的邊塞詩寫作,以及賦得體、詠物體的另類寫作,也為貞觀朝的五言長篇寫作增添多樣的色彩。從詩歌的章法結構上來說,這一時期的五言長篇詩歌慣用總分總的三段式結構、上段詠物下段敘事抒情的二段式結構、多段式複雜結構以及流水型結構。其中,前兩種章法結構與齊梁以來的新體詩有密切的關係,後兩種則仍殘留有晉宋古體甚至漢魏古體的風神。
    三,貞觀朝的宮廷詩人常常在會在一首五言長篇中同時並置兩種不同質感的內容,一種是對物象綺麗浮艷的描繪,一種則是有關為政治國或美刺諷諫之類的雅正之辭。表達這兩類內容的詩句在句法與詞法的構建上亦有所不同。浮艷類的詩句延續了齊梁以來的新變邏輯,追求表達的新穎、凝練以及意義的豐富性,在詞法和句法的安排上有諸多新創之處;而雅正類的詩句則因其表達內容的特殊性,不少詞彙多承襲自先秦典籍、歷代史傳、兩漢六朝的雅頌文章和詩歌等等,並於詩句中時常運用散句、虛詞,也有對偶不工整之處。這些現象反應詩人在寫作不同的內容時會自覺選擇相應的詩歌技術。

    提要 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綜述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研究綱要 13 第二章 大業末至武德間的五言長篇 14 第一節 易代之際五言長篇詩歌的內容 15 第二節 大業末武德間五言長篇詩歌的章法、句法及詞法特色 23 第三節 小結 28 第三章 貞觀朝宮廷五言長篇(上) 31 第一節 貞觀朝宮廷五言長篇的詩歌內容 33 第二節 貞觀朝宮廷五言長篇的章法特色 44 第三節 小結 54 第四章 貞觀朝宮廷五言長篇(下) 56 第一節 「浮豔」類詩句的句法與詞法 56 第二節 「雅正」類詩句的詞法與句法 68 第三節 小結 75 第五章 結論 77 附錄 79 參考文獻 99

    一、古籍
    (秦)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校釋》,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年。
    (漢)司馬遷著:《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63年。
    (漢)班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晉)陳壽著,(南朝宋)裴松之註:《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64年。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
    (南朝宋)沈約:《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南朝齊)謝朓著,曹融南校註:《謝宣城集校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南朝梁)蕭子顯著:《南齊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南朝梁)蕭統編,(唐)李善註:《文選》,臺北:藝文印書館,1998年。
    (北周)庾信著,(清)倪璠註:《庾子山集註》,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
    (唐)許敬宗等撰:《翰林學士集》,《靈峰草堂叢書》,貴陽陳氏刻本影寫日本唐抄卷子本,清光緒年十九年。
    (唐)姚思廉撰:《陳書》,北京:中華書局,1972年。
    (唐)李延壽撰:《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魏徵,令狐德棻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唐)歐陽詢撰,汪紹楹校:《藝文類聚》,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唐)王勃著,(清)蔣清翊注:《王子安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後晉)劉昫撰:《舊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王溥《唐會要》,北京:中華書局,1955年。
    (宋)王欽若等編:《冊府元龜》,北京:中華書局,1960年。
    (宋)歐陽修,宋祁等撰:《新唐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
    (宋)司馬光著,(元)胡三省音注:《資治通鑒》,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
    (宋)李昉等編:《文苑英華》,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宋)樂史撰:《太平寰宇記》,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宋)計有功撰,王仲鏞校箋:《唐詩紀事校箋》,成都:巴蜀書社,1989年。
    (明)高棅:《唐詩品彙》,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
    (明)楊慎著,王仲鏞箋證:《升庵詩話箋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明)許學夷著,杜維沫校點:《詩源辯體》,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年。
    (明)王夫之:《明詩評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清)沈德潛著,霍松林校注:《說詩晬語》,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
    (清)何文煥輯《歷代詩話》,北京:中華書局,1981年。
    (清)董誥等編:《全唐文》,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清)阮元校刻:《十三經註疏》,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清)嚴可均校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董誥編:《全唐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清)彭定求等編:《全唐詩》,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
    (清)陳祚明評選,李金松點校:《采菽堂古詩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二、近現代專著
    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 構詞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2年。
    岑仲勉:《唐人行第錄(外三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徐青:《古典詩律史》,西寧:青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
    徐仁甫編著:《廣釋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斯蒂芬·歐文著,賈晉華譯:《初唐詩》,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葉慶炳:《中國文學史》,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7年。
    洪贊:《唐代戰爭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年。
    斯蒂芬·歐文著,賈晉華譯:《初唐詩》,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
    程湘清:《漢語史專書複音詞研究》,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年。
    楊鴻年:《隋唐宮廷建築考》,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王雲路、方一新著:《中古漢語語詞例釋》,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
    楊鴻年:《隋唐宮廷建築考》,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閻采平:《齊梁詩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周蒙,馮宇主編:《全唐詩廣選新注集評》,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4年。
    陳伯海主編:《唐詩匯評》,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1995年。
    陶敏:《全唐詩人名考證》,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
    傅璇琮編:《唐人選唐詩新編》,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王雲路:《漢魏六朝詩歌語言論稿》,西安: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
    傅璇琮:《唐五代文學編年史(初唐卷)》,瀋陽:遼海出版社,1998年。
    吳小平:《中古五言詩研究》,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年。
    王雲路:《六朝詩歌語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
    賈晉華:《唐代集會總集與詩人群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年。
    陳貽焮,陳鐵民,彭慶生冊主編:《增訂注釋全唐詩》,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
    聶永華:《初唐宮廷詩風流變考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王德明:《中國古代詩歌句法理論的發展》,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
    (法)薩莫瓦約著,邵煒譯:《互文性研究》,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王瑾:《互文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
    陳昌明《沉迷與超越:六朝文學之感官辯證》,臺北:里仁書局,2005年。
    李德輝:《唐代文館制度及其與政治和文學關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吳夏平:《唐代中央文館制度與文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7年。
    林于弘:《初唐前期詩歌研究》,《古典詩歌研究彙刊》第1輯第11冊,臺北: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07年。
    程湘清:《魏晉南北朝漢語研究(增訂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
    馮沅君、陸侃如:《中國詩史》,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8年。
    李連祥編:《唐詩常用語詞》,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9年。
    孫力平:《中國古典詩歌句法流變史略》,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
    楊金梅:《隋代詩歌研究》,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
    彭慶生:《初唐詩歌繫年考》,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葛曉音:《先秦漢魏六朝詩歌體式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
    宇文所安等:《劍橋中國文學史》,北京:三聯書店,2013年。
    張節末,李鵬飛著:《中古詩學史——境化與律化交織的詩歌運動》,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年。
    周薦:《漢語辭彙結構論(增訂本)》,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年。
    盧燕新《唐人編選詩文總集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4年。
    梁爾濤《初唐弘文館與文學》,鄭州,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
    岳娟娟《唐代唱和詩研究》,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4年。
    周勛初,傅璇琮,郁賢皓,吳企明,佟培基主編:《全唐五代詩》,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陝西出版傳媒集,2014年。
    宇文所安:《中國早期古典詩的生成》,北京:三聯書店,2014年。
    錢志熙:《唐詩近體源流》,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5年。
    杜曉勤《六朝聲律與唐詩體格》,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
    三、論文
    (一)期刊、會議論文
    佟培基〈初唐詩重出甄辨〉,《文史》第二十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頁195-209。
    余美雲:〈論唐太宗詩——兼及初唐詩壇〉,《唐代文學論叢》總第三輯,西安:陝西出版社,1983年8月,頁55-67。
    陳尚君:〈全唐詩誤收詩考〉,《文史》第二十四輯,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頁225-256。
    胡國瑞:〈唐初詩風平議〉,陝西師範大學中文系編:《唐代文學研究年鑒》,西安:陝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頁140-142。
    傅如一:〈樂府古辭〈飲馬長城窟行〉考索〉,《文學遺產》,1990年第1期,頁113-115。
    周懷宇:〈魏徵〈述懷〉詩的歷史年代和主題求是〉,申建國主編 :《論魏徵——魏徵研究會成立十周年紀念文集》,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 , 1994年03月,頁255-263。
    高友工:〈律詩的美學〉,倪豪士編選《美國學者論唐代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頁24-79。
    趙昌平:〈上官體及其歷史承擔〉,《趙昌平自選集》,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7年,頁44-62。
    許清雲:〈元兢調聲術與初唐五律聲律之關係〉,《第四屆中國詩學會議論文集》,彰化縣: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出版,1998年5月,頁1-45。
    傅璇琮:〈唐初三十年的文學流程〉,《文學遺產》,1998年第五期,頁30-40。
    羅時進:〈唐初文館與初唐詩風——兼論初唐詩歌發展緩慢的原因〉,周勛初等主編:《文學評論叢刊》第5卷第2期,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2年,頁14-31。
    聶永華:〈成功的帝王與不成功的詩人——李世民詩歌綜論〉,《殷都學刊》第4期,2002年,頁75-79。
    沈文君:〈唐五代文學編年史中幾首太宗詩的作時問題〉,西北大學文學院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高層論壇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頁486-492。
    朱曉海:《魏晉時期文學自覺說的省思》,《古代文學理論研究(第二十二輯)》,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會,2004年,頁59-101。
    錢志熙:〈論初唐詩歌沿襲齊梁陳隋詩風及其具體表現〉,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編:《勵耘學刊》第1輯,北京:學苑出版社,2005年,頁110-127。
    錢志熙:〈論初唐詩人對元嘉體的接受及其詩史意義〉,《中國文化研究》第2期,2007年,頁155-167。
    王國瓔:〈詠物與宮體之盛——再訪「齊梁詩」〉,《世新中文研究集刊》 第5期 ,2009年7月, 頁1-31。
    錢志熙:〈論齊梁陳隋時期詩壇的古今分流現象〉,《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1期,2011年,頁141-147。
    錢志熙:〈論初盛唐時期古體詩體製的發展〉,《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五期,2011年,頁62-75。
    劉鵬:〈《舊唐書》蔡君和辨誤〉,《文學遺產》,2012年第2期,頁47。
    石樹芳:〈《翰林學士集》題名職官與詩歌編年新考〉,《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第14卷第2期,2013年3月,頁19-24。
    錢志熙:〈論隋唐之際詩學中雅正與浮豔的對立——兼論兩種體製和創作觀念的各自流變〉,《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6期,頁52-63。
    梁爾濤:〈唐初文館學士詩歌平議——以許敬宗為主要考察對象〉,《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7卷第1期,2014年,頁109-113。
    黃琪:〈「上官體」詩歌史價值重估〉,《文學遺產》第三期,2015年,頁65-72。
    朱錦雄:〈初唐文學集團與宮廷詩風的發展〉,《彰化師大國文學誌》第31期,2015年,頁201-217。
    陳伯海:〈唐卷子本《翰林學士集》考索〉,《陳伯海文集》第一卷,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15年,頁459-467。
    杜曉勤:〈唐太宗與齊梁詩風之關係〉,《陝西師範大學學報》,2016年7月,第45卷第4期,46-67。
    杜曉勤:〈漢魏五言詩「篇中轉韻」現象之考察〉,《文學評論》,2017年第6期,頁38-47。
    蔡瑜:〈初唐格律發展史論——以詩格、詩選、詩作交互探索〉,《臺大中文學報》第59期,2017年12月,頁1-54。
    (二)學位論文
    劉漢初:《六朝詩發展述論》,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硏究所博士論文,1984年。
    李建國:《隋代文學研究》,武漢大學古代文學博士論文,2006年。
    陳晉嘉:《唐太宗帝王身份與其詩歌觀點及創作間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劉鵬:《《昭明文選》與初盛唐詩歌》,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論文,2010年。
    孫江南:《唐代五言排律研究》,河北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0年。
    莊絲菱:《齊梁陳隋五言詩演化為五律之過程研究——以篇章結構為對象》,國立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1年。
    周超:《南朝宋詩詞語研究》,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學博士論文,2012年。
    楊杉:《二虞研究》,華中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4年。
    吳松:《齊梁詩歌詞語研究》,南京師範大學中國語言學博士論文,2014年。
    馬雁晶《秦府十八學士文學研究》,吉林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6年。
    史上玉:《初唐詩歌對偶研究》,華東師範大學古代文學碩士論文,2018年。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