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曾聖文
ZENG, SHENG-WUN
論文名稱: 「代」我走一條「平凡」的路:一個偏遠地區隔代教養者照顧心智障礙孫女的成功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f a Grandmother Successfully Raising a Child with Intellectual Disability in Rural Area
指導教授: 胡心慈
Hu, Shin-Tzu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特殊教育學系
Department of Speci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20
畢業學年度: 10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5
中文關鍵詞: 個案研究身心障礙隔代教養心路歷程成功因素
英文關鍵詞: case study, children with disability, grandparenting, psychological process, successful factors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000057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260下載:4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旨在探究與分析一位在瑞芳曾於105年榮獲模範身障者家屬的隔代教養者,如何在面對位於偏鄉又單親加上隔代教養下,別人眼中許多高風險的因子下,透過哪些因素影響,去克服別人眼中的逆境,最後接納自己的孫女是身心障礙障礙者的心理歷程,與成功給予孫女教養支持及畢業後順利就業。
    資料蒐集是由深度訪談與文件資料等方式,以及與研究者互動觀察而來。對個案的教養歷程與方式找出成功因素,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本研究中照顧身心障礙者的隔代教養者,於初次面對障礙兒童,內心共經歷了震驚、否認、調適、接受等四個心理感受的過程。
    2.個案從否認到接受可視為是一段從責任感到接納的過程。從因對女兒的愛、孫女的親密依附到不忍看見家人流落在外所產生的責任感,經過了接受特教知能與相關資源支持後,轉而接納孫女的身心障礙。
    3.個案的教養歷程共經歷了承擔、接受、照顧者、協助者與展望等五個階段。而每一個階段間都有一個需面對的挑戰,若順利解決與遇到轉機,就能往下一個歷程邁進。
    4.個案能夠順利克服教養上的困難的成功因素,主要可以分為:人格特質、家庭支持與社區環境等因素支持,而各成功因素間彼此交互影響。

    最後,根據上述的結論提出建議,供家中也有身心障礙者的隔代教養者、社福與醫療提供者、學校教育者以及未來研究參考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grandma's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accepting her granddaughter with disability and the factors to overcome difficulties in grandparents lives in Ruifang, who was awarded the model family with a child whih disability in 2016.
    The data was collected through interviews, written documents.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The grandma experienced four stages, including “Shock”, “Deny”, “Adjustment” and “Accept” in grandparenting.
    2.The process of changing her mind from deny to accept, can be seen as the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to admit. The factors included the love for her daughter、attachment to granddaughter、relationship of family、the knowledge of 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and the support of medical.
    3.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grandparenting grandchild with special needs included five stages: Taking- responsibility、Reception、Caregiving、Supporting、Expectation.
    4.These successful factors to help the grandma to face the adverse circumstances are personality、the support of family member and community. These factors influenced each other.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om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for grandparents raising grandchildren with special needs, the members who serve social welfare or medical treatment, teachers, and the further studie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解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身心障礙者家庭探討 5 第二節、台灣隔代教養現況探討 1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19 第一節 研究取向-個案研究法 20 第二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21 第三節 研究參與者 24 第四節 資料蒐集 27 第五節 資料整理與分析 30 第六節 研究品質 31 第四章 研究分析與討論 33 第一節 外祖母的心路歷程 33 第二節 討論 51 第五章 結論與省思 65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5 第二節 研究省思 66 第三節 身心障礙者的隔代教養議題提出建議 68 參考文獻 71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王素卿(2016) 。一個成人智能障礙者的母親壓力調適歷程–從生命週   期及生態系統理論觀點。國立屏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未出版,屏東。
    王舒芸(2015)。隔代教養家庭生活需求及福利服務研究調查。衛生福利部社會家庭署委託研究。台中:衛生福利部社會家庭署。
    古思潔(2016)。家庭復原力與父母身心健康狀況之相關研究:以發展遲緩兒童家庭為例。長榮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何華國(2003)。啟智教育研究。臺北:五南。
    林佩璇(2000)。個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研究方法,239-262。高雄:麗文。
    邱珍琬(2013)。隔代教養親職教育實際-一個跨年研究:探看教養內容與挑戰。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3,63-84。
    邱珍琬(2008)。隔代教養家庭與教育。教育研究月刊,172,75-85。
    邱珍琬 (2004)。隔代教養家庭優勢—個案研究。南大學報:教育類,38(2), 33-44。
    周新穎 (1993)。特殊兒童家庭所面臨的問題及影響-特殊兒童家庭適應能力因素之分析。學生輔導通訊,24,7-13。
    林麗禪、歐美、吳肖琪(1997)。長期照護中主要照顧者之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情緒。護理研究,5,77-87。
    凃信忠(2010)。以家庭復原力及家庭生態觀點探討弱勢家庭介入策略 -電影「不能沒有你」觀後感。家庭教育雙月刊,24,21-34。
    唐先梅、曾敏傑(2008)。罕見疾病家庭的壓力源:一項探索式的質化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3(2),47-70。
    黃佳儀(2003)。隔代教養家庭學童生活適應之研究—以台灣北區高年級學童為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黃政吉(2000)。社會變遷中隔代教養與少年非行之關係實務調查研究。警學叢刊,31(3),97-109。
    高淑芳、盧孳豔、葉淑惠、劉雪娥(1999)。探討家庭功能、社會支持與社區殘病老人照護者負荷之關係。護理研究,7,172-182。
    黃淑賢(2002)。復原力對自閉症兒童家長心理調適影響之研究。未發表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輔導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市。
    黃菊珍(2005)。週產期新生兒死亡父母親悲傷調適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惠屏、吳瓊滿(2004)。協助一位家庭主要照顧者適應照護壓力過程。護理雜誌,51 ,99-105。
    黃惠娟(2004)。落跑父母激增!。商業周刊,862,131-136。
    張艾寧(2007)。影響社區成年智障者及其家庭使用福利服務之相關因素探討-以新竹市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昭儀(1995)。身心障礙兒童與家庭。師大學報,40,187-212。
    陳瑋婷 (2012)。親職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品質之關係研究:身心障礙者家長與普通家長之比較。特殊教育研究學刊,37(3),1-26。
    許雅惠(2016)。隔代教養家庭生活需求及福利服務研究調查。衛生福利部社會家庭署委託研究。台中:衛生福利部社會家庭署。
    陳富美(2018)。臺灣祖父母的正向照顧孫輩經驗。中華心理衛生學刊,31(1),69-97。
    陳麗欣、翁福元、許維素、林志忠(2000)。我國隔代教養家庭現況之分析(下)。成人教育通訊,4,51-66。
    張書儀、傅郁涵 、謝依妏(2017)。運用優勢觀點探討隔代教養之祖孫關係。家庭教育雙月刊,70,59–66。
    董秀卿、張英熙(2011)。一位遲緩兒父親復原力之研究。2011 特殊教育暨早期療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179-214。
    溫秭翊(2010)。隔代教養家庭的祖孫代間矛盾:由祖父母的觀點詮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趙明玲 (2002)。照顧家中長期重度腦性麻痺兒的母親之壓力源及因應行為, 德育學報,18,81-92。
    齊珍慈 (2000)。癌症病童家庭之調適過程及護理, 護理雜誌,47 ,11-16。
    蔡佳妤、陳淑娟、張馨元、洪敏瑛(2014)。照護一位癌腦轉移個案藉由家 庭復原力模式協助其家庭因應之護理經驗。護理雜誌,61(6),104-109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賴妍妃(2008)。我痛我愛我再生-一位罕見疾病兼智能障礙兒童母親的心路歷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北。
    穆佩芬、楊寶圜(2009)。由家庭韌力觀點促進罕見疾病病童家庭健康。源遠護理,3(2),15-22。
    尚容安(譯)(2001):個案研究(Robert K. Yin著:Case Study Research: design and Methods)。台北:弘智文化 。(原著出版於1994)

    英文文獻
    Barry, Diane (2002). Family adjustment to childhood developmental disability: a measure of parent appraisal of family impacts. Journal of pediatric psychology, 27(3), 271-280
    Hopia H, Tomlinson PS, Paavilainen E & Åstedt-Kurki P. (2005). Child in hospital: family experiences and expectations of how nurses can promote family health. Journal of Clinical Nursing,14, 212–222.
    Merriam. (1988). 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A Qualitative Approach. San Francis, CA: Jossey-Bass.
    Saleebey. (1996). The strengths perspective in social work practice: Extensions and cautions. Social Work, 41, 296-305.
    Turnbull, A., Turnbull, R., Erwin, &; Soodak. (2006). Families, professionals, and exceptionality: Positive outcomes through partnerships and trust (5th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Oliver & Sapey(1999). Social Work with Disabled People. Basingstoke: Macmillan.
    Walsh(1998). Strengthening family resilience.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Walsh(1996). The Concept of Family Resilience: Crisis and challenge. Family Process, 35(3), 261-281.
    Neuman(1997)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3rd Edition,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