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蕭鈺齡
Hsiao, Yu-Ling
論文名稱: 彰化地區都市體系之形成與變遷(1896-1980)
The Formation and Change of Urban System in Changhua Area (1896-1980)
指導教授: 林聖欽
Lin, Sheng-Ch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地理學系
Department of Geography
論文出版年: 2019
畢業學年度: 10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76
中文關鍵詞: 彰化地區都市體系市街等級成長極
英文關鍵詞: Changhua area, urban system, urban hierarchy, growth-pol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1900200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2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一個區域內市街的等級在不同時期會有所變遷,彰化地區的都市體系在日治時期、戰後有什麼樣的變遷?是什麼原因影響彰化地區都市體系的變遷?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為:(1)透過地圖比對來劃定各時期市街聚落的範圍、(2)計算人口標準差劃分市街等級、(3)透過工業的統計資料,瞭解不同時期的發動型產業。透過上述方法,呈現日治時期與戰後彰化地區的都市體系及變遷的情形,試圖回答上述提出的問題。研究結果有下列三點:
    1.日治時期彰化地區的市街等級:分成1904-1919年與1920-1945年兩個時期來劃分市街等級,彰化和鹿港獨大,為第一級市街,人口數遠高於其他市街,在市街的數量上,皆以第四級市街最多。在市街等級變動上,1915年二林上升為第四級市街;1935年員林上升為第二級市街、溪湖上升為第四級市街;社頭則是從1925年降為第五級市街。
    2.戰後彰化地區的市街等級:彰化和員林皆維持在第一等級,各個時期皆以第四級市街的數量最多;在市街等級變動上,1935-1970年等級上升的市街為員林、溪湖、永靖、田中、和美、二林、社頭、竹塘、田尾、小埔心、大城;等級下降的市街為北斗。1970-2017年等級上升的市街為永靖(1990年)、和美(2000年)、伸港(2010年);等級下降的市街為鹿港(1980年)、田中(1980年)、永靖(1980年)、二林(1990年)、北斗(2017年),括號內表示市街等級有變動的年份。
    3.(1)日治時期的工業主要以製造業為主,彰化地區重要的發動型產業為糖業、罐頭業。發動型產業和主要市街的「距離」成為是否能夠帶動市街等級提升的關鍵,溪湖、溪州的糖廠,與員林的罐頭業鄰近主要市街,發動型產業對於市街等級的提升有顯著的影響;而和美與二林的糖廠,有助於帶動糖廠所在聚落的人口成長,但距離主要市街較遠,對於主要市街等級的提升較沒有顯著的影響。
    (2)戰後製造業蓬勃發展,發動型產業對於市街等級的提升,主要是在民國70年代(1980s)之前,食品製造業有助於帶動員林、溪湖、二林、田中市街等級的提升;紡織業有助於帶動社頭、和美市街等級的提升;金屬製品製造業有助於帶動和美市街等級的提升。

    The urban hierarchy within a region changes in different periods. What sort of urban system changes occurred in the Changhua area i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and the postwar period, respectively? What caused the urban system to change in the Changhua area? The primary methods of research adopted in this paper include: (1) using map-by-map comparison to identify the boundaries of different urban areas; (2) calculate the population standard deviation to categorize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urban areas; (3) use industrial statistic data to identify the propulsive industries in different periods. The methods above can show how the urban system changed in the Changhua area in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and the postwar period and can address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above. The research results can be concluded in the following three points.
    1.The urban hierarchy in the Changhua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the urban hierarchy can be distinguished into two phases, one between 1904-1919, the other between 1920-1945. Changhua and Lukang are the largest urban areas and classified as the first-level urban areas. Their respective population exceeded that of different urban areas. In terms of the number of urban areas, the fourth-level urban areas are the most represented. In terms of hierarchical change, Erlin upgraded to the fourth-level status in 1915; Yuanlin upgraded to the second-level in 1935; Xihu upgraded to the fourth-level in 1935; Shetou downgraded to the fifth-level in 1925.
    2.The urban hierarchy in the postwar period: Changhua and Yuanlin maintained the first-level status, and the fourth-level urban areas remain the most identified group in each phase. In terms of hierarchical change, from 1935 to 1970 several urban areas upgraded, including Yuanlin, Xihu, Yongjing, Tianzhong, Hemei, Erlin, Shetou, Zhutang, Tianwei, Xiaopuxin, Dacheng; Beidou was downgraded. From 1970 to 2017, upgraded urban areas include Yongjing (1990), Hemei (2000), Shengang (2010); downgraded urban areas include Lukang (1980), Tianzhong (1980), Yongjing (1980), Erlin (1990), Beidou (2017). The numbers in parentheses indicate the year when the urban hierarchy changed.
    3.(1) The major industrial type in the Changhua area during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was manufacturing. Important propulsive industries include sugar and canned goods. The key to whether an urban area could be upgraded is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propulsive industries and the main urban areas. The sugar plants in Xihu and Xizhou and the canned goods industry in Yuanlin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upgrading of the respective urban areas in which they are situated. As for the sugar plants in Hemei and Erlin, they were conducive to the population growth near the settlements where the sugar plant is based, but its relatively distant location from the main urban areas meant that it made little impact on their upgrades.
    (2) The postwar period saw the growth of manufacturing. The propulsive industries that led to the upgrade of urban areas took place before the 1980s. The food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rought upgrades to Yuanlin, Xihu, Erlin, and Tianzhong; the textile industry brought upgrades to Shetou, Hemei, and the fabricated metal product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rought upgrades to Heme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與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概念 6 第四節 研究方法 8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區概況 18 第二章 日治時期彰化地區的都市體系 22 第一節 清末至日治時期彰化地區的行政區演變 22 第二節 清末彰化地區的街市 32 第三節 1904-1919年彰化地區的都市體系 36 第四節 1920-1945年彰化地區的都市體系 43 第五節 小結 55 第三章 戰後彰化地區的都市體系 56 第一節 戰後彰化地區的行政區演變 56 第二節 1960-2017年彰化地區的都市體系 65 第三節 1935-2017年彰化地區市街等級的變化 87 第四節 小結 97 第四章 彰化地區都市體系與工業發展的關聯 98 第一節 日治時期彰化地區的工業發展 98 第二節 日治時期工業發展與市街等級的關聯 116 第三節 戰後彰化地區的工業發展 143 第四節 戰後製造業發展與市街等級的關聯 153 第五節 小結 167 第五章 結論與後續研究建議 168 第一節 結論 168 第二節 後續研究建議 169 參考文獻 170

    一、專書
    Crissman, L.W(1976). Specific Central-Place Models for An Evolving System of Market Towns on the Changhua Plain, Taiwan. In Carol A. Smith (Eds.), Regional Analysis vol. I(pp.183-218). New York:Academic Press.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編著(2002)。伸港鄉志─開拓篇。彰化縣:伸港鄉公所。
    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總編纂(2002)。和美鎮志。彰化縣:和美鎮公所。
    王世慶(1991)。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七:政治志建置沿革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台灣電力股份有限公司(2018)。濁水溪:引水成電 川流不息。臺北市:台電。
    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住宅及都市發展處(1984)。臺灣地區生活圈與都市體系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
    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都市規劃處(1975)。臺灣地區都市體系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經濟設計委員會。
    吳建民總編纂(2000)。臺灣地區水資源史─第三篇。南投市:臺灣文獻委員會。
    周一星(1995)。城市地理學。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周憲文(1980)。臺灣經濟史。臺北市:臺灣開明書店。
    周璽(1993)。彰化縣志(道光20年修纂)。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林熊祥主修(1953)。臺灣省通志稿卷一土地志地理篇第二冊(地名沿革)。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林熊祥主修(1954)。臺灣省通志稿─經濟志 工業篇。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施添福(1996)。《臺灣堡圖》:日本治台的基本圖導讀。臺北市:遠流。
    施雅軒(2003)。台灣的行政區變遷。臺北縣:遠足。
    洪敏麟(1984)。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下)。臺中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敏麟(1995)。重修臺灣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地名沿革篇。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敏麟等編(1969)。臺灣堡圖集。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洪麗完總編纂(2000a)。二林鎮志上冊。彰化縣:二林鎮公所。
    洪麗完總編纂(2000b)。二林鎮志下冊。彰化縣:二林鎮公所。
    張哲郎編著(1997)。北斗鎮志。彰化縣:北斗鎮公所。
    張素玢(2004)。歷史視野中的地方發展與變遷─濁水溪畔的二水、北斗、二林。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張瑞和(2009)。維繫傳統文化命脈:員林興賢書院與吟社。臺中市:晨星。
    莊天賜(2016)。臺灣全志 卷五 經濟志工業篇。南投市: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郭海鳴、王世慶纂修(1957)。臺灣省通志稿政事志行政篇。臺北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鹿港鎮志纂修委員會編纂(2000)。鹿港鎮志。彰化縣:鹿港鎮公所。
    黃秀政總纂(2018)。新修彰化縣志 卷二地理志 人文地理篇。彰化縣:彰化縣政府。
    葉爾建等撰述(2004)。臺灣地名辭書卷十一:彰化縣。南投市:臺灣文獻館。
    臺灣總督府、臺灣日日新報社合編(1921)。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市:臺灣日日新報社。
    臺灣總督府殖產局(昭和七年發行)。昭和五年 工場名簿。臺北市:臺灣總督府殖產局。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原圖調製(1996)。臺灣堡圖(地圖集)。臺北市:遠流。
    遠流出版社(1998)。日治時代二萬五千分之一臺灣地形圖。臺北市:遠流。
    蔣敏全等撰稿(2012)。溪湖鎮志。彰化縣:溪湖鎮公所。
    賴熾昌等主修(1983a)。彰化縣志稿卷一:沿革志。彰化縣:彰化縣文獻委員會。
    賴熾昌等主修(1983b)。彰化縣志稿卷三:政事志。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賴熾昌等主修(1983c)。彰化縣志稿卷四:政治志行政篇。臺北市:成文出版社。
    薛益忠(2006)。都市地理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二、期刊
    王秋原、趙建雄(1989)。臺灣的都市體系。科學月刊,20(7),523-527。
    李瑞麟(1973)。臺灣都市之形成與發展。臺灣銀行季刊,24(3),1-29。
    周志龍(2002)。全球化、國土策略與台灣都市系統變遷。都市與計劃,29(4),491-512。
    馬益財(1976)。臺灣地區都市體系的建立。市政學刊,8,45-49。
    張秋寶(1975)。蘭陽平原的開發與中地體系之發展過程。臺灣銀行季刊,26(4),226-257。
    張瑞津(1985)。濁水溪平原的地勢分析與地形變遷。地理研究報告,11,199-228。
    陳坤宏(1995)。商業區空間結構與都市發展關係之研究。臺灣土地金融季刊,32(3),159-182。
    陳麗瑛(1989)。生活圈、都會區與都市體系。經濟前瞻,16,127-128。
    曾國雄、吳水源(1986)。臺灣地區市鎮鄉都市化程度特性之研究。地理研究報告,12,287-323。
    詹士樑(2000)。臺灣地區之都市階層體系探討--擴充模型之應用。國立臺北大學學報,1,129-153。
    趙建雄(1989)。聚落規模與聚落等級之關係。中國地理學會會刊,17,67-76。
    劉克智、董安琪(2003)。臺灣都市發展的演進─歷史的回顧與展望。人口學刊,26,1-25。
    蔡芳茵(1981)。台中地區聚落的發生與發展。地理教育,7,49-56。
    蔡慧玉(1996)。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3(2),93-141。
    鄭秋榮(1974)。台灣都市體系的建立─台灣北區公共設施系統之分析。地政學苑,10,71-75。
    薛益忠(1986)。台灣都市空間分佈之型態與變遷。地學彙刊,5,91-103。
    羅啟宏(1976)。臺中區域都市體系─都市影響圈與其中地之研究。地理研究報告,2,225-259。

    三、統計書
    行政院主計處(1978)。中華民國六十五年臺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 第十六卷 彰化縣。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83)。中華民國七十年台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 第十八卷 彰化縣。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88)。中華民國七十五年臺閩地區工商業普查報告 第十九卷 彰化縣。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93)。中華民國八十年臺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 第二十卷 彰化縣。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1998)。中華民國八十五年臺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 第二十卷 臺灣省彰化縣。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處(2008)。九十五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 第二十一卷 彰化縣。臺北市: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一百年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報告 第二十卷 彰化縣。臺北市:行政院主計總處。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7刊行)。明治38年戶口調查要計表(街庄社別住居及戶口等)。臺北: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1908)。明治38年臨時臺灣調查結果表。臺北:總督府臨時臺灣戶口調查部。
    臺中州(昭和二年)。大正十四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三年)。昭和元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四年)。昭和二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五年)。昭和三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六年)。昭和四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七年)。昭和五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八年)。昭和六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九年)。昭和七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十年)。昭和八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十一年)。昭和九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中州(昭和十二年)。昭和十年 臺中州統計書。臺中市:臺中州。
    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1916年刊行)。大正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臺灣現住人口統計。臺北:臺灣總督官房統計課。
    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大正11年刊行)。第一回臺灣國勢調查要覽表(第三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昭和2年刊行)。大正十四年國勢調查結果表。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昭和8年刊行)。昭和五年國勢調查結果表州廳篇─臺中廳。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臺灣總督府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昭和12年刊行)。昭和十年國勢調查結果表。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臨時國勢調查部。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大正十五年刊行)。大正十三年總督府第二十八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二年刊行)。大正十四年總督府第二十九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三年刊行)。昭和元年總督府第三十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四年刊行)。昭和二年總督府第三十一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五年刊行)。昭和三年總督府第三十二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六年刊行)。昭和四年總督府第三十三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七年刊行)。昭和五年總督府第三十四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八年刊行)。昭和六年總督府第三十五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九年刊行)。昭和七年總督府第三十六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十年刊行)。昭和八年總督府第三十七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十一年刊行)。昭和九年總督府第三十八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十二年刊行)。昭和十年總督府第三十九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昭和十三年刊行)。昭和十一年總督府第四十統計書。臺北市:臺灣總督官房調查課。

    四、學位論文
    高梅珍(2007)。彰化縣和美鎮人口成長與聚落發展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096NCUE5136018)
    鐘大益(2018)。戰後社頭織襪產業發展之研究(1945-2005)(碩士論文)。取自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系統編號106NCUE5493005)

    五、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2003)。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第一版─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大正九年(1920)七月州(廳)界、郡(市)界、街(庄)界、大字界。臺北市: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2003)。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第一版─日治時期臺灣行政區域沿革:明治三十四年(1901)十一月堡(里)界、街(庄)界、廳界、明治四十二年(1909)十月廳界。臺北市: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2003)。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第一版─臺灣地形圖鐵路。臺北市: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2003)。臺灣歷史文化地圖系統第一版─臺灣地形圖鐵路車站。臺北市:中央研究院。
    中央研究院人社中心GIS專題中心(2018)。線上臺灣百年歷史地圖。於研究期間,取自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無日期)。中華民國統計地區標準分類─聚居地分類定義。於2018年04月02日取自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953&ctNode=1313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無日期)。何謂「企業單位」?何謂「場所單位」?。於2019年04月05日取自https://www.stat.gov.tw/ct.asp?xItem=11246&ctNode=544。
    內政部戶政司(2017)。人口資料庫。於2018年4月15日取自https://www.ris.gov.tw/346。
    內政部國土測繪中心(2014)。政府資料開放平台─村里界圖(TWD97_121分帶)。於2018年03月12日取自https://data.gov.tw/dataset/7440。
    內政部營建署(2014)。住宅業務數位典藏─中寮國宅社區。於2019年06月26日取自http://publichousing.cpami.gov.tw/files/15-1000-659,c114-1.php 。
    內政部營建署城鄉發展分署(1996年8月24日)。臺灣中部區域計畫(第一次通盤檢討)。於2018年4月14日取自http://www.tcd.gov.tw/index.php?sidflags=f6b6b66efffabe295b890011d7e8eaf7&stp=download02_08 。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7)。106年7月人力資源調查統計。於2019年04月13日取自行政院主計總處電子書平台https://ebook.dgbas.gov.tw/public/Data/78171737590ZTEZ70G.pdf 。
    行政院主計總處(無日期)。105年工業及服務業普查專區─中部地區結果統計表。於2019年03月24日取自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https://www.stat.gov.tw/ct.asp?mp=4&xItem=42898&ctNode=543 。
    林進發(1936)。臺灣產業大觀。臺北市:民眾公論社/實業往來社臺灣支社。於2019年02月23日取自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http://hyerm.ntl.edu.tw:2135/cgi-bin/gs32/gsweb.cgi/ccd=PV2Em5/record?r1=1&h1=0。
    後藤忠三(1935)。臺灣糖業視察記。大阪市:大阪砂糖商同業組合。於2019年03月11日取自臺灣研究古籍資料庫http://rarebooks.ith.sinica.edu.tw/sinicafrsFront99/search/search_result2.htm?xmlId=0000126709&display=detail 。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臺灣總督府府(官)報資料庫(1921)。市役所及街庄役場位置(大正十年十月廿一日公布)。於2018年10月07日取自http://db2.lib.nccu.edu.tw/view/showDataForm.php?CollectionNo=0071022504a005 。
    國立臺灣大學(2008)。臺灣日治時期統計資料庫─昭和五年臺中州統計書。於2019年06月24日檢索自http://tcsd.lib.ntu.edu.tw/。
    國立臺灣圖書館日治時期圖書影像系統(無日期)。最新溪湖庄案內(1937)。於2019年03月05日取自http://hyerm.ntl.edu.tw:2135/cgi-bin/gs32/gsweb.cgi/ccd=F5qaOI/search。
    經濟部工業局(2019)。107年度工業區簡介。於2019年04月08日取自https://www.moeaidb.gov.tw/ctlr?PRO=document.rwdDocTitleView&id=2402&t=1#107%E5%B9%B4%E5%BA%A6%E5%BD%B0%E6%BF%B1%E5%B7%A5%E6%A5%AD%E5%8D%80%E7%B0%A1%E4%BB%8B。
    彰化縣二林戶政事務所(無日期)。人口統計查詢─芳苑鄉歷月村里人口統計。於2018年7月03日取自https://house.chcg.gov.tw/erhlin/03search/sea_b2_01.asp。
    彰化縣北斗鎮戶政事務所(無日期)。人口統計查詢─北斗鎮歷月村里人口統計。於2018年7月03日取自https://house.chcg.gov.tw/beidou/03search/sea_b2_01.asp。
    彰化縣田中鎮公所(2010)。古蹟寺廟─乾德宮。於2018年9月12日取自https://www.tienchun.gov.tw/tour/index-1.php?m=13&m1=6&m2=56&id=6。
    彰化縣政府民政處(2018)。106年各月人口統計-村里戶口數與戶籍動態登記數。於2018年8月20日取自https://civil.chcg.gov.tw/07other/other01_con.asp?topsn=2318&data_id=17240
    彰化縣政府民政處(2018)。各月人口統計-村里戶口數與戶籍動態登記數(93年-106年)。於2018年8月20日取自https://civil.chcg.gov.tw/07other/other01_list.asp?topsn=2318&cate_id=2848。
    彰化縣政府民政處(2018年1月1日)。106年各鄉鎮市各月份人口統計資料。於2018年2月22日取自https://civil.chcg.gov.tw/07other/other01_con.asp?topsn=2318&data_id=17239
    彰化縣政府都市計畫資訊網(2012年12月28日)。彰化縣城市發展策略。於2018年4月10日取自http://urbanmap.chcg.gov.tw/public/Annocase/Details/168 。
    彰化縣員林戶政事務所(無日期)。人口統計查詢─永靖鄉歷月村里人口統計。於2018年7月03日取自https://house.chcg.gov.tw/yuanlin/03search/sea_b2_01.asp。
    彰化縣員林戶政事務所(無日期)。人口統計查詢─員林市歷月村里人口統計。於2018年7月03日取自https://house.chcg.gov.tw/yuanlin/03search/sea_b2_01.asp。
    彰化縣埔鹽鄉公所(2018)。各村介紹─打廉村。於2018年9月22日取自https://www.puyan.gov.tw/tour/Details.aspx?Parser=13,4,37,,,,42。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7年03月31日)。彰化罐入鳳梨業。漢文臺灣日日新報,http://0-old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cgi-bin2/Libo.cgi?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09年05月18日)。員林短札/築製工場。漢文臺灣日日新報,http://0-old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cgi-bin2/Libo.cgi?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1910年06月02日)。製造鳳梨業。漢文臺灣日日新報,http://0-old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cgi-bin2/Libo.cgi?
    臺北市政府主計處(無日期)。臺北市重要統計指標名詞定義。於2019年04月12日取自http://w2.dbas.taipei.gov.tw/news_weekly/Dic_N.asp?DS_No=42 。
    臺灣日日新報(1924年10月3日)。彰化特訊/彰化將迎媽祖。臺灣日日新報,http://0-old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cgi-bin2/Libo.cgi?
    臺灣日日新報(1938年05月22日)。鹽糖溪州製糖所(能力一九五○噸)。臺灣日日新報。http://0-oldnews.lib.ntnu.edu.tw.opac.lib.ntnu.edu.tw。

    無法下載圖示 電子全文延後公開
    2024/12/31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