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朴智賢
Park, Ji-Hyun
論文名稱: 臺韓斷交後韓國對臺灣認知深討-以平面媒體分析為例
A Study on the perception of KOREA After the severance of diplomatic relationship of TAIWAN-KOREA - The case of the corpus linguistics of Daily Newspaper
指導教授: 賀安娟
Heylen, An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臺灣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Taiwan Culture,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1
中文關鍵詞: 新聞媒體語料庫語言學分析國家形象臺灣認知
英文關鍵詞: Korea Daily Newspaper, corpus linguistics, national image, Taiwan Perception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374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88下載:1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主要探討的是關於1992年台韓斷交後,韓國平面媒體針對臺灣所報導出的臺灣新聞報導研究分析。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利用語料庫語言學分析(corpus linguistics)為背景,大量文本數據資料係新興科學領域中一,屬於計算語言學分析,它可以更深入理解資料。本研究可從韓國的報紙「京鄉日報」資料之上,時間橫跨臺韓斷交當年1992年1月1日起至2012年12月31日止。本研究試圖瞭解韓國主流新聞媒體如何框架臺灣認知。同時,從語料中分析出「臺灣」被使用的脈絡,關注韓國媒體在於臺灣國家形象(national image)相關報導上所呈現的內容。本研究以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四大類目為分類資料,而分析出個類目上「臺灣」此關鍵字實際使用的方法與脈絡,並進一步研究如何韓國社會中如何被生產定義。研究結果發現,其20年間韓國對臺灣在體育方面最多關注。政治與經濟方面韓國當作臺灣係在中國市場上競爭對手。但社會方面韓國一直關注臺灣的社會發展情形為參考韓國內部情況。文化方面的論述常提到在臺灣產生之韓流現象。

    This study presents a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the perception of Taiwan as published in Korean Newspaper articles from 2012, twenty years after the severance of diplomatic ties between South Korea and Taiwan in 1992. The newspaper that was analyzed for this study is The Kyunghyang Shinmun, leading daily newspaper of South Korea, known for its conservatism and progressivism. This study also accompanies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aiwan and Korea through related editorials and feature articles. A corpus linguistics was carried out in this study and, with the articles being arranged using “Taiwan” as a keyword. The academic significance of this study is reflected in the newly defined perceptions of Taiwan in South Korea after their severance of diplomatic ties.

    謝誌 中文綱要 英文綱要 圖表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深討 7 第一節 新聞媒體(News media) 7 一、新聞媒體定義 7 二、新聞媒體之價值 9 第二節 國家形象(National image) 11 一、國家形象(National image)之定義 11 二、國家形象(National image)之影響力 12 第二節 臺灣形象(National Taiwan Image) 14 一、臺灣形象之定義 14 二、臺灣形象之相關文獻回顧 15 第三章 臺韓間歷史背景 18 第一節 臺韓斷交 18 第二節 友邦國家「臺韓」 22 第三節 對韓國遙遠的「兩岸」 23 第四章 分析方法 26 第一節 語料庫語言學分析法 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資料統計軟體 29 一、京鄉新聞 29 二、資料庫「Big Kinds」 30 第三節 類目建構 32 第五章 實證 : 統計與分析 35 第一節 年度別新聞報導分析 35 一、新聞報導數量分析 35 二、新聞報導內容分析 37 三、小結 39 第二節 類目別新聞報導分析 40 一、「政治」類目報導分析 41 二、「經濟」類目報導分析 44 三、「文化」類目報導分析 48 四、「社會」類目報導分析 51 五、小結 55 第六章 結論 57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發現 57 一、臺灣相關之新聞報導頻率 57 二、臺灣相關之新聞報導中關鍵性關鍵字 60 三、臺灣整體國家形象 65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建議 67 一、研究限制 67 二、未來建議 67 參考文獻 69

    一、 中文書目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臺北:幼獅文化。
    許靜怡,2002,〈深度報導:攝影記者在臺灣─專業路漫漫〉,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牛隆光,2005,〈電視新聞「小報化」及其守門行為研究〉,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博士論文。
    史安斌,Burton, G.著,2007,《媒體與社會:批判的視角》,北京:清華大學。
    林東泰,2008,《大眾轉播理論》,臺北:師大書苑。
    曽國榕,2008,〈台語學術類和非學術類的詞彙使用比較〉,臺東;國立台東大學華語文學系台灣語文教師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昌運,2008,〈台語加強詞的研究〉,臺東;國立台東大學語文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王曉玲,2009,《中國人心目中的韓國形象》,北京:民族出版社。
    蘇鑰機,2011,〈什麼是新聞?〉,《傳播研究與實踐》1卷1期。
    王玉華,2013,〈臺韓關係發展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外語學院韓國語文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李啟箖,2014,〈2003~2012《蘋果日報》頭版新聞分析〉,宜蘭: 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二、 韓文書目
    胡春惠,1976,〈韓國獨立運動在中國〉,韓國首爾;高麗大學歷史研究所。
    孫準植,2010,〈透過韓國新聞報導殖民地朝鮮之臺灣認識〉,韓國:《中國學報》61卷。
    Hwang Cheolgyu,2010,<中國與臺灣經濟聯合>,國家經濟;韓國,18卷8期。
    Lee Sang-Ock,2012,《Korean Foreign Policy in Transition Period》,首爾。
    康埈榮,2013,〈韓-臺灣 斷交 20年回顧與展望 : 新的韓國-臺灣關係〉,《韓中社會科學研究》11卷1期。
    鄭文祥,2013,〈冷戰期韓國對台灣人質認識〉,韓國:《中國近現代史硏究》58卷。
    三、英文書目
    Lippmann. 1922. Public opin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oulding,K.E. 1956. The image: Knowledge in Life Society.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Wimmer, R.D., and J.R,Dominick. 1983. Mass Media Research : An Introduction. Belmont , Calif.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Hall,C.P. 1986. National images : A conceptual assessment, Parer presente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Association in Boston.
    Martin I.,&Eroglu,S. 1993. Measuring a mult-dementional construst : Conuntru imag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Martin I.,&Eroglu,S. 1993. Measuring a mult-dementional construst : Conuntru image.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McQuailMass Denis. 1994. Communication theory:An introduction(3rded). London: Great Britain by The Cromwell Press.
    McEnery,T. and Wilson, A. 1996. Corpus Linguistics. Edinburgh: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Teubert, W. 2004. Language and Corpus Linguistics : In M. A. K. Halliday, W. Teubert, C. Yallop, and A. Cermakova, Lexicography and Corpus Linguistics(73-112). London: Continuum.
    四、 網路
    京鄉新聞資料庫,取自網頁Big Kinds http://www.kinds.or.kr
    投資台灣入口網,經濟部,
    取自網頁 http://investtaiwan.nat.gov.tw/cht/show.jsp?ID=413
    ECFA服務中心,取自網頁 http://www.ecfa.org.tw
    首爾想想(2013),台韓斷交21週年:台灣外交的反思與批判
    取自網頁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print/1155
    人民網(2014年11月26日),大數據時代傳播研究中語料庫分析方法的價值, 取自網頁 http://www.sisunnews.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2345
    韓國日報(2016年1月25日),臺灣困境
    取自網頁http://www.hankookilbo.com/v/e357c49466b349b18f205777f0665e6c
    SISUN NEWS(2016年1月28日),臺灣算國家?;透過周子瑜事件來看臺灣,
    取自網頁 http://www.sisunnews.co.kr/news/articleView.html?idxno=32345
    亞洲經濟(2016年5月26日),韓國與臺灣共同面臨的苦惱
    取自網頁 http://www.ajunews.com/view/20160526112205040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