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李艾倫
Li, Ai-Lun
論文名稱: 勞動教育認知研究-以雙北地區公立學校高中職生為研究對象
指導教授: 林安邦
Lin, An-Pa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c Education and Leadership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03
中文關鍵詞: 公立高中職生勞動教育尊嚴勞動
英文關鍵詞: Decent Work, Labor Education, Public High School Student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80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8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推動勞動教育是為了實現尊嚴勞動的目標,「尊嚴勞動」亦被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中的課程目標。因此本研究乃探討高中階段勞動教育之具體內涵,以及目前雙北地區公立學校高中職學生對勞動教育之認知程度。並藉由不同背景變項學生對於勞動教育認知程度之差異,來探討影響雙北地區公立高中職勞動教育認知程度之因素。最後依據量化分析結果探究何者為目前高中職學生需要加強的勞動教育內涵。
    本研究首先根據文獻分析及內涵分析結果界定勞動教育的具體內涵,並依據文獻編製「雙北地區公立高中職學校學生對勞動教育之認知程度」測驗。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105學年度臺北市及新北市公立高中職二年級學生,抽取12所學校,回收1243份有效問卷,運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係數,進行問卷資料統計分析及比對,獲得研究結論如下:
    一、勞動教育的具體內涵,分別為(一)瞭解勞動之內涵與工作之價值;(二)瞭解基本勞動權益之保障;(三)瞭解勞動與職場倫理;(四)瞭解全球化與勞動市場之變化。
    二、雙北地區公立高中職學生對勞動教育之認知程度普遍低於中等水準。
    三、學校所在地區、生理性別、學制、母親職業、打工經驗對雙北地區公立高中職學生對部分勞動教育之認知程度有顯著差異。
    四、雙北地區公立高中職學生部分勞動教育之認知程度與收看新聞媒體的頻率具有顯著相關性;勞動教育認知四大構面間具有顯著相關。
    五、高中階段勞動教育需特別加的內容為工作平等、勞資關係、職場性別平等、不同國籍工作者之現況。

    The promo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s aimed at achieving the goal of Decent Work. "Decent Work" is included in the curriculum objectives of 12-Year Basic Education Curriculum Guideline. Therefore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pecific content of labor education in high school, as well as the current Taipei City and the New Taipei City public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on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ublic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in Taipei and New Taipei City by different students' backgrounds. Finally,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to explore what the current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need to strengthen the content of labor education.
    This study first defines the concrete conno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onnotation analysis. And according to the literature established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of Labor Education in Public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test.This study is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 total of 1243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from 12 public high school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ophomore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in 105 academic years. Us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al analysis,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questionnaire data.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
    1.The specific content of labor education is (1) to understand the content of labor and the value of working; (2) to understand basic labor's right; (3) to understand the labor and workplace ethics; (4) to understand the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nges in the labor market.
    2.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public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tudents on the degree of cognition of labor education ar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e middle level.
    3.The school area, gender, school system, mother's work, working experience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egree of some of labor education's cognition in public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Taipei City.
    4.The labor education cognition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City and New North City were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frequency of watching news media. There are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four structural aspects of labor education.
    5.Labor education of high school and the vocational high school has to emphasize content are the work of equality, labor relations, gender equality in the workplace, the situation of different national workers.

    謝誌 I 摘要 III Abstract V 目錄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10 第三節 名詞釋義 11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5 第一節 勞動教育之探討 15 第二節 勞動教育之內容架構 35 第三節 公民與社會科融入勞動教育之內涵分析 55 第四節 影響勞動教育認知之相關研究 8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87 第一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87 第二節 研究假設 89 第三節 研究對象 9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97 第五節 研究流程 10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11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113 第一節 雙北地區公立高中職學生勞動教育認知之整體分析 114 第二節 雙北地區公立高中職學生有關勞動教育認知之比較分析 122 第三節 雙北地區公立高中職學生有關勞動教育認知相關之分析 140 第四節 雙北地區公立高中職學生勞動教育認知測驗之試題分析 146 第五章 結果與建議 157 第一節 研究結果 158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65 參考文獻 173 一、中文部分: 173 二、英文部分: 180 附件一 高中公民教科書融入勞動教育之統計分析表 183 附件二 專家效度評定用表 185 附件三 正式問卷 195

    一、中文部分:
    于承平、林俞均(2011)。新加玻發展尊嚴勞動對我國的啓示。台灣勞動評論,2,253-284。
    中華民國統計資訊網(2015)。就業者統計表。取自: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37135&ctNode=517&mp=4
    內政部(2013)。全國區域計畫。取自: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0164&Itemid=50
    王文中、呂金燮、吳毓瑩、張郁雯、張淑慧(2008)。教育測驗與評量-教室學習觀點。台灣:五南。
    王旭(1998)。關於媒介行為的測量:電視收視、廣播收聽、與報紙閱讀。中華傳播學會年度論文發表會。
    史慧琪(2007)。國小法治教育之探討-以高雄市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全民健康保險法(民國100年6月29日)。
    成之約(2014)。勞動教育發展方向及機制探討。台灣勞工季刊,37,82-91。
    自由時報(2010)。一個月工作230小時只拿4000元/工讀生控儒林補習班剝削。取自:http://news.ltn.com.tw/news/life/paper/422043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5)。人力資源統計年報資料查詢。取自: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8844&ctNode=4943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2011)。勞職業字第1000093538號 函。
    余民寧(2011)。教育測驗與評量:成就測驗與教學評量。新北市:心理。
    余鎮遠(1993)。國中學生法治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五南。
    吳明隆(2011)。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9)。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劍雄(1999)。勞工教育的理念與實際問題之探究。勞工之友雜誌,579,10-13。
    李佩珍(2011)。花蓮縣高中職學校法治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李冠賢(2014)。我國法治教育中關於守法知識之研究-以臺北市公立高中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李茂興(譯)(2002)。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學富文化。(Kenneth D. Hopkins, 1998)
    性別工作平等法(民國 105 年 05 月 18 日)。
    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 (四版)。臺北市:巨流。
    林有土、林安邦、陳文政主編(2016)。普通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一、三、五冊)。臺北:龍騰文化。
    林有土主編(2014)。普通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第五冊)。臺北:龍騰文化。
    林佳和(2006)。全球化趨勢中勞動者之人權保障。政府再造與憲政改革系列研討會-全球化之下的人權保障與人才共享。
    林信忠(2000)。高雄市高職學生對勞工勞動權益認知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
    林秋雲(2015)。國中生法律知識認知與婚前性行為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
    林斌(2014)。勞動教育內容及目標研究。勞動部委託之研究成果。臺北市:勞動部。
    林琬陵(2012)。尊嚴勞動之概念與指標。勞工月刊,19。
    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2016。部份工時遭濫用 青少年打工族是最大受害者。取自:http://www.youthrights.org.tw/news/345
    侯宛璇(2016)。我國企業工會辦理勞動教育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洪榮昭(1992)。我國勞工教育現況及需求之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委託研究。臺北市:勞動部。
    洪榮昭、林振春(1994)。勞動教育法草案之研究。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苦勞網,2012。要加班費 要勞保勞退/奉茶工讀生 直營店前抗議。取自:http://www.coolloud.org.tw/node/68721
    桃園市政府勞動局(2015)。高中職勞動權益手冊。取自:http://lhrb.tycg.gov.tw/home.jsp?id=490&parentpath=0%2C13&mcustomize=onemessages_view.jsp&dataserno=201607280002&aplistdn=ou=data,ou=lhrb3,ou=chlhr,ou=ap_root,o=tycg,c=tw&toolsflag=Y
    高級中等教育法(民國102年7月10日)。
    高雄市政府(2012)。勞動權益與就業(上下冊)。高雄市:勞工局。
    張天開(1978)。勞工教育。臺北市:聯經出版。
    張其恆(2011)。勞工大學與公民社會-大學合作模式之比較,收錄於王惠玲、林佳和等合編「社會公義:黃越欽教授紀念論文集」。台灣:元照。
    張家春(2014)。建構我國尊嚴勞動指標及報告之委託研究。勞動部委託之研究成果。臺北市:勞動部。
    張瑞迪(2014)。高中職校學生對網際網路法律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
    教育部(2010)普通高級中學必修及選修科目「公民與社會」課程綱要。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統計處(2015)。高級中等學校校別資料。取自:http://depart.moe.edu.tw/ED4500/News_Content.aspx?n=5A930C32CC6C3818&sms=91B3AAE8C6388B96&s=159044407A762F30
    許忠勳(2010)高中職校外工讀生勞動權益認知程度之研究-以雲嘉投地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
    郭生玉(2004)。教育測驗與評量。臺北市:精華。
    郭昌麟(1994)淺談勞工教育教學方法。勞工行政,76,7-10。
    郭瑛美(2009)。高職學生法治知識與法治態度之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秀端(2009)。國中學生法律知識與法治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陳宗賢(1985)我國勞工教育之檢討與建議。勞工研究季刊,80,37-42。
    陳新豐(2015)。教育測驗與學習評量。台北市:五南。
    陳瀅淑(2004)。國小法治教育之探討-以臺南市國小學童法律知識與態度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
    陳豐祥(2009)。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歷史教育,15,1-53。
    勞工保險條例(民國104年7月1日)。
    勞工退休金條例(民國105年11月16日)。
    勞工教育實施辦法(民國105年04月18日)。
    勞動基準法(民國 105 年 12 月 21 日)。
    勞動統計查詢網(2016)。大量解僱概況。取自:http://statdb.mol.gov.tw/statis/jspProxy.aspx?sys=210&kind=21&type=1&funid=q05041&rdm=iqfyfmpo
    勞動部(2011)。勞委會首次自製電視電影「愛·MIT 媠厶ㄨㄧ氣ㄎㄨㄧˇ啦」傳達勞動三權!取自:http://www.ey.gov.tw/eysc/News_Content.aspx?n=E7D3EAA11824F739&sms=BFDC5E0EECF8B723&s=87757CCE39515856
    勞動部(2014)。103年勞工生活即就業狀況調查報告提要分析。取自:http://statdb.mol.gov.tw/html/svy03/0322analyze.pdf
    勞動部(2014)。勞動條 3 字第 1030028069 號 函。
    勞動部(2014)。歷年勞資爭議案件。取自:http://statdb.mol.gov.tw/statis/jspProxy.aspx?sys=100&kind=10&type=1&funid=q0503&rdm=eejqJdfA。
    勞動部(2016)。推動深植勞動教育,落實尊嚴勞動目標。取自:http://117.56.91.94/KMPublic/readdocument.aspx?documentId=265658
    勞動部(2016)。勞工遲到的時段,是否仍應納入工作時間計算?取自:http://www.mol.gov.tw/service/19851/19852/19861/24476/
    勞動部(2016)。勞動部105年度施政計畫。取自:http://www.mol.gov.tw/media/2688875/%E5%8B%9E%E5%8B%95%E9%83%A8105%E5%B9%B4%E5%BA%A6%E6%96%BD%E6%94%BF%E8%A8%88%E7%95%AB.pdf
    勞動部(2016)。勞動部指定適用勞基法現況。取自:http://www.bli.gov.tw/sub.aspx?a=m%2FmRcr6RwJo%3D
    勞動部勞工保險局(2015)。勞工保險職業災害現金給付人次─按給付種類及年齡組別分。取自:http://www.bli.gov.tw/sub.aspx?a=OPcVEnAlBSw%3d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3)。勞動教育(勞動力發展辭典)。取自:http://laborpedia.evta.gov.tw/link1.asp?did=E054&result=yes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2013)。尊嚴勞動(勞動力發展辭典)。取自: http://laborpedia.evta.gov.tw/link1.asp?did=A080&result=yes
    就業服務法(民國105年11月03日)。
    就業保險法(民國104年02月04日)。
    黃良志(2015)。勞工教育與職業訓練。取自:http://www.ccunix.ccu.edu.tw/~lchuang/course/class_notes/labor-1.pdf
    黃信興(2005)。國中生法律知識概念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
    黃癸楠(1992)。勞工教育的理念、現況與方向。勞工之友雜誌,494,6-9。
    黃毅志(2005)。「臺灣地區新職業聲望與社經地位量表」之建構與評估:社會科學與教育社會學研究本土化。教育研究集刊,49:4,1-30。
    黃毅志(2005)。教育研究中的「職業調查封閉式問卷」之信效度分析。教育研究集刊,51,43-71。
    傳粹馨(2002)。信度、Alpha 係數與相關議題之研究。教育學刊,18,163-184。
    新北市政府(2015)。高中職勞動權益課程-這一站準備,下一站幸福。新北市:勞工局。
    臺中市政府(2015)。高中版勞動教育紮根教材-勞動面面觀。臺中市:勞工局。
    臺北市政府勞動局(2016)。違反勞動基準法事業單位。取自:http://bola.gov.taipei/ct.asp?xItem=94627869&ctNode=76327&mp=116003
    臺北市勞動局(2016)。事業單位於徵才、招募廣告或甄試簡章中,限制求職者「役畢」是否有違反就業服務法就業歧視之疑義。取自:http://bola.gov.taipei/ct.asp?xItem=43585087&ctNode=63848&mp=116003
    蔡慧雯(2004)。臺中縣市國民中學法治教育實施現況調查及其可行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鄧宇政(2009)。臺東縣高職校生法治教育知識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
    鄧毓浩主編(2016)。普通高中公民與社會教科書(一、三、五冊)。臺南:南一書局。
    鍾茗慧(2016)。高中職學生對性別平等認知之相關研究~以苗栗縣國立高中職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台中。

    二、英文部分:
    Anderson, H. A.& Garman, S. &Zierold, K. M. (2005), A comparison of school performance and behaviors among working and nonworking high school students.Fam Community Health, 28(3), 214-224.
    Anker, R., Chernyshev, I., Egger, P., Mehran, F. and Ritter, J.(2002)Measuring Decent Work with Statistical Indicators.Retrieved from : http://www.ilo.org/wcmsp5/groups/public/---dgreports/---integration/documents/publication/wcms_079089.pdf
    Cress, K.(1992). Why not ask the students? Urban teenagers make the case for after-school employment. Monthly Labor Review, 74, 172.
    Edgar Dale(1969). Dale’s Cone of Experience. Retrieved from : http://www.queensu.ca/teachingandlearning/modules/active/documents/Dales_Cone_of_Experience_summary.pdf
    Foucault-Mohammed C.(1986). Education and Training: An Industrial Perspective. Labour Education , 65, 1-9.
    Gorsuch, R., L(1983). Factor analysi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Grennberger, Ellen& Garduque,Laurie& Ruggiero, Mary& Steinberg, Laurence D.&Vaux, Alan(1982). Effects of working on adolescent developmen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18(3),385-395.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1999). Report of the director-general: Decent work. Retrieved from :http://www.ilo.org/public/english/standards/relm/ilc/ilc87/rep-i.htm
    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2007).Strengthening the trade unions:The key role of labour education.Labour Education, No.146-147.
    Kablaoui, B. N., & Pautler, A. J. (1991). The effects of part-time work experience on high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Career Development, 19(3), 195-211.
    Stephen Billett (2005). Learning about the world of work: co-opting school students’ paid work experiences. The Australian Educational Researcher, 32, 49-66.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