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筠琁
Huang, Yun-Hsuan
論文名稱: 臺北市樂齡者音樂偏好之調查研究-以松山區、南港區樂齡學習中心為例
A Survey of Music Preference Among Senior Citizens in Taipei City-An Example of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指導教授: 陳曉雰
Chen, Hsiao-Fen
口試委員: 潘宇文 林小玉
口試日期: 2021/06/22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音樂學系
Department of Music
論文出版年: 2021
畢業學年度: 10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48
中文關鍵詞: 音樂偏好音樂類別樂齡學習中心高齡教育
英文關鍵詞: music preference, music category,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elder education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10054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8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了解臺北市樂齡者音樂偏好之概況,並探討樂齡者於不同背景變項之音樂偏好差異。本研究採用調查研究法,以方便取樣選取松山區及南港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為研究對象,並以「臺北市樂齡者音樂偏好之調查問卷」及音樂偏好調查音檔作為研究工具。問卷共發出310份,回收310份,有效問卷304份,有效樣本回收率98.06%。研究結果如下:
    一、樂齡者音樂偏好之概況
    1. 松山區、南港區樂齡中心學員偏好度最高的音樂類別為古典音樂。
    2. 松山區、南港區樂齡中心學員偏好度最低的音樂類別為世界音樂。
    二、樂齡者於不同背景變項之音樂偏好差異
    1. 不同性別之松山區、南港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於臺灣傳統音樂之偏好有顯著差異,男性較女性偏好臺灣傳統音樂。
    2. 不同年齡之松山區、南港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於古典、臺灣傳統音樂達顯著差異。
    3. 松山區、南港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之音樂偏好會因過去音樂學習經驗不同而有所差異,有音樂學習經驗者在古典、流行音樂偏好上高於無音樂學習經驗者。
    4. 松山區、南港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之音樂偏好於現在音樂學習經驗未達顯著差異。
    5. 松山區、南港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之平常休閒或娛樂性質音樂活動於古典音樂達顯著差異,顯示有參與者於古典音樂的喜好度高於無參與者,且學員多以「聆聽室內音樂會」為主。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對政府機關、樂齡相關機構及未來研究提出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music preferences among senior citizens in Taipei city, an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of senior citizens’music preferences based on their background variables. The survey adopted convenience sampling to select participants from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as research subjects.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for data collection included questionnaires and music preference survey sound files. A total of 310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responded. There were 304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and the effective response rate was 98.06%.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situation of music preferences among senior citizens
    A. Classical music is the music category that participants of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prefer the most.
    B. World music is the music category that participants of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prefer the least.
    2. The differences of the music preference among the participants of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based on background variables.
    A.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in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raditional Taiwanese music. Males prefer Traditional Taiwanese music more than females.
    B.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ages in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lassical music and Traditional Taiwanese music.
    C.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 in the past in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nd those with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 prefer Classical music and Popular music more than those without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
    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music preference of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and their current music learning experience.
    E. Participants of different music leisure activities in Songshan and Nangang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center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Classical music, and those with music leisure activities prefer Classical music more than those without music leisure activities. In addition, the participants mostly listen to chamber concerts.
      Finally, the paper proposed suggestions to government agencies, institutions of senior citizens learning and the future research studie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 iv 表次 v 圖次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3 第一節 高齡教育的內涵與發展 13 第二節 音樂偏好之內涵與相關研究 3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對象 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76 第五節 資料分析 7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9 第一節 研究樣本背景資料分析 79 第二節 兩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音樂偏好之概況 86 第三節 兩區樂齡學習中心學員於不同背景變項之音樂偏好差異分析 9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3 第一節 結論 113 第二節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19 附錄 133 附錄一 專家意見統整表 133 附錄二 臺北市樂齡者音樂偏好之調查問卷 139 附錄三 音樂偏好調查曲目 145

    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2009)。友善關懷老人服務方案。臺北市:內政部。
    內政部(2011)。老人福利。取自內政部社會司全球資訊網。
    內政部(2019)。內政統計查詢網。取自 https://statis.moi.gov.tw/micst/stmain.jsp?sys=100
    方美霞(2003)。大臺北地區學生世界音樂偏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毛淑媛(2013)。中高齡者以上者參與終身學習與其憂鬱狀態和生活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牛保強(1996)。大學生的價值觀、生活型態與音樂偏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臺北市。
    王美珠、林聖縈、洪崇焜、黃瑞芬、陳美鸞、楊湘玲、蘇金輝(譯)(2002)。音樂認識與欣賞(原作者:Roger Kamien)。臺北市:麥格羅希爾。(原著出版年:2001)
    白敏華(2016)。中高齡以上者參與南投縣國樂團體的動機、自我評價與生活滿意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朱芬郁(2011)。高齡教育概念、方案與趨勢。臺北市:五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主要國家因應人口老化社會福利政策之研究。臺北市: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臺北市:新文京。
    吳怡文(2007)。古典音樂簡單到不行。臺北市:如果。
    吳慧貞(2012)。國中生對於音樂欣賞偏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呂佳穎(2015)。音樂偏好與心理健康之相關性-以桃園市高中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新北市。
    呂菀瑄(2018)。高齡者希望感與學習態度關聯性之研究-以臺北市及宜蘭縣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呂鈺秀(2003)。臺灣音樂史。臺北市︰五南。
    宋婉萍(1998)。大學生音樂偏好、人格特徵、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宋曜廷(2011)。數位學習研究法。臺北市:高等教育。
    李永剛(2001)。音樂教育的功能與我國音樂教育政策。國教院教育資料集刊,12。
    李玉琴(2000)。聽,能量音樂會微笑-神奇的醫學共振音樂。臺北市:自然風文化事業
    李玉蟾(2017)。中高齡者對於樂齡學習中心教學品質之重視度與滿意度分析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李光千(2013)。中高齡以上者參與歌唱活動的動機、自我評價與生活滿意度之調查研究—以南投市歌唱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李志遠(2009)。我國高齡教育推動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李祐綺(2011)。參與音樂舞蹈活動之老年人心理效益、快樂程度及身體活動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開科技大學,南投縣。
    李素菁(2005)。臺北市國小學童臺灣音樂欣賞偏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婧慧(2015)。「學習→服務→再學習」的循環-北藝大的甘美朗服務學習課程。關渡音樂學刊,22,101-112。
    李雅慧、魏惠娟、胡夢鯨(2014)。新加坡退休者的學習歷程之探索。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2(3),91-130。
    李維靈、郭世和、張利中(2004)。音樂偏好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以某大學休閒系一年級學生為例之初探。大業學報,13(2),39-47。
    李德隆(2004)。高師音樂教育學概論。大陸:上海音樂學院。
    周雅宜(2017)。彰化縣五年級學童在地文化南管音樂偏好及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周馥屏(2011)。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學習者教育態度、學習滿意度與繼續學習意願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周麗端(2011)。樂齡家庭生活與學習調查。取自http://moe.senioredu.moe.gov.tw/ezcatfiles/b001/img/img/28/154701326.pdf
    林佳錡(2015)。領導者社會資本對樂齡學習中心發展之影響-以新竹縣某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新竹縣。
    林其融(2005)。運用流行音樂要素導入國小高年級古典音樂欣賞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林珍如、夏荷立(譯)(2005)。莫札特效應-音樂身心靈療法(原作者:Don Campbell)。臺北市:先覺。
    林振春(1995)。社區教育的基本理念。社會建設季刊,90,19-25。
    林淑芳(2017)。中高齡婦女參加合唱團之休閒動機-休閒阻礙與生活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淑敏(2004)。我國老人教育實施途徑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林雅音(2014)。高齡學習者家人關係、日常靈性感受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詩軒(2010)。亞里士多德教育思想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林燕如、周桂如、張佳琪(2011)。音樂治療於臺灣老人之應用。新臺北護理期刊,13(1),53-62。
    林麗惠(2002)。高齡者參與學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邱垂堂(1998)。音樂與欣賞。臺北市:樂韻。
    邱皓政(2006)。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姚世澤(2003)。現代音樂教育新論。臺北市:師大書苑。
    姚世澤(2008)。論「藝術與科技」如何反映人類的需求與社會文明的價值觀。臺灣教育,650,2-7。
    洪淑宜(2012)。中高齡者對於活躍老化課程認知與學習參與差異之研究:以新北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洪翠伶(2010)。國中生音樂偏好與創造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胡珮玟(2001)。多元文化態度與音樂偏好-以族群為面向之桃園縣國小學童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范珺惠(2012)。臺北市高中生之流行音樂偏好、態度與聆聽習慣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徐綺苹(1997)。音樂治療於老人病患之應用與功能。悅音,2,3。
    殷玉瑾(1995)。多元化音樂欣賞對高中生音樂行為心理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翁爾婕(2010)。參與高雄市社區型長青學苑音樂學習課程老年人快樂程度調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正慧(2012)。科技工程師的音樂偏好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張君如(2015)。融合高齡休閒、學習、健康促進、社會參與的高齡教育機構-以臺灣樂齡學習中心為例。兩岸社會福利論壇,臺中市。
    張初穗(2002)。音樂治療的起源。臺北市:先知。
    張春燕(2007)。淺談老年教育的重要性及途徑。高等函授學報,1(20),66-68。
    張偉明(2017)。什麼叫「世界音樂」?有哪些種類?取自http://blog.sina.com.tw/7526/article.php?pbgid=7526&entryid=17
    張偉琦(2011)。南部地區高中音樂班與非音樂班學生音樂偏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翰浚(2013)。高齡教育機構經營與發展-以臺東地區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教育部(2008)。教育部樂齡學習網站。取自https://moe.senioredu.moe.gov.tw/
    教育部(2019a)。教育部全球資訊網。取自https://www.edu.tw/
    教育部(2019b)。終身教育司。取自https://depart.moe.edu.tw/ED2400/
    教育部(編印)(2006a)。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編印)(2006b)。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莊佳綺(2017)。中高齡以上音樂教育歷程之觀察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
    莊蓓汶(2009)。高雄市國小學生對本土音樂之不同風格及音樂表演型態的偏好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許純惠(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聆聽教科書音樂欣賞曲之情緒反應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許常惠、呂錘寬、鄭榮興(2002)。臺灣傳統音樂之美。臺中市:晨星。
    許涵翔、郭文貴、黃碧村(2008)。重金屬與流行樂特性之研究。華岡紡織期刊,24(9),226-233
    許斐雁(2010)。國中生華語流行歌曲偏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許游雅(2009)。國小學童音樂偏好與情緒感受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許鍾榮(2008)。古典音樂400年-維也納古典的樂聖。臺北市:錦繡。
    郭長揚(1996)。音樂資優教育的回顧與展望,國民教育,36(4),4-8。
    陳又嘉(2009)。大臺北地區大學音樂系音樂偏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延誌(2017)。高齡者社會支持與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新竹縣市樂齡學習中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玄奘大學,新竹市。
    陳昭儀(2006)。臺北市基督教會友對於基督教詩歌之偏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郁秀(1997)。臺灣音樂閱覽。臺北市︰玉山社。
    陳郁秀(總編)(2008)。臺灣音樂百科辭書。臺北市:遠流。
    陳清美(2001)。高齡學習者對學習環境偏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綾君(2007)。多元音樂聆聽於國小學童音樂性向及音樂偏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陳慧琛(2013)。高齡教育的參與和滿意度分析:以臺中市沙鹿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曾珮琳(2005)。國小學生音樂風格偏好之研究-以彰化市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曾焜宗(2006)。音樂的教育功能。高雄市:復文。
    曾慧芬(2012)。課程式休閒活動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相關之研究-以臺北士林社區大學學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曾瀚霈(1996)。音樂認知與欣賞。臺北市:幼獅。
    曾瀚霈(2001)。音樂認知與欣賞。臺北市:幼獅。
    游家訓(2010)。銀髮族學習需求與服務創新之機會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游乾桂(2006)。樂活在人間。臺北市:時報文化。
    辜淑禎(2014)。國民中學音樂教育與學校行政支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黃友棣(1982)。音樂教學技術。香港:音樂教育研究社。
    黃心珍(1995)。嘉義市老年婦女的自我概念對其生活滿意度及參與學習意願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武雄(1998)。地方政府設置社區大學計畫通案,載於臺灣教育的重建。
    黃武雄(1999)。我們要辦什麼樣的社區大學?載於臺灣教育的重建。
    黃國城(2007)。代間學習及對高齡教育之啟示。社區發展季刊,118,265-278。
    黃國彥(1994)。老人的終身教育,銀髮飛揚系列叢書八。臺北市:教育部。
    黃富順(2004)。高齡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富順(2007)。我國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的內容、特色與省思。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38,8-16。
    黃富順(2012)。高齡教育的興起、發展趨勢及台灣新近的發展。成人及終身教育,43,2-14。
    黃富順、黃明月(2006)。邁向高齡社會老人教育政策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黃慧慈(2011)。不同音樂風格紓解國小學生演說焦慮之成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新竹市。
    黃靜芳、吳舜文(2007)。大學生音樂選曲與情緒反應之相關研究。國際藝術教育學刊,5(1),54-70。
    黃靜芳、林小玉(2009)。大學生人格特質、音樂偏好與聆賞情緒之相關研究。藝術研究期刊,5,181-202。
    楊欣恩(2002)。臺北市長青學苑藝術需求與現況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劉怡汶(2020)。南投縣樂齡學習中心中高齡者運動保健課程參與動機、自我效能與成功老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劉純瑛(2007)。基隆市國小學童樂器學習與音樂欣賞經驗對音樂偏好影響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堯(2008)。臺灣社區大學發展歷史與現況述評。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9),1-6。
    歐陽亮(2006)。世界音樂界說。湖北教育學院學報,4,114-115。
    蔡莉芬(2007)。高齡者參與休閒教育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以臺中市長青學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喬安(2012)。國中學生創造性傾向與音樂偏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以臺北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蔣岫珊(2014)。高雄市國小藝術才能音樂班學生與一般國小學生之音樂偏好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鄭心怡(2007)。臺南地區老年人音樂偏好與聆聽音樂之生理反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鄭方靖(1993)。本世紀四大音樂教育主流及其教學模式。臺北市:奧福教育。
    盧秀嫚(2002)。音樂教師影響子女音樂學習成長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恩旎(2021)。臺北市樂齡學習中心學員音樂學習需求看法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蕭英偉(2015)。中高齡教育資訊教育教師核心能力指標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韓國鐄(1992)。韓國鐄音樂文集三-民族音樂。臺北市:樂韻。
    簡上仁(2001)。福爾摩沙之美—臺灣的傳統音樂。臺北市︰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簡妙如(2002)。流行文化,美學,現代性:以八、九O年代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重構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簡後聰(主編)(2000)。福爾摩沙傳奇:臺灣的歷史源流(上冊)。臺中市:文建會。
    魏惠娟(2011)。臺灣 2008 年樂齡學習實施之前高齡教育實踐的問題與省思,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17,4-5。
    魏惠娟(2012)。臺灣2008年樂齡學習實施之前高齡教育實踐的問題與省思。成人及終身教育學刊,17,1-32。
    魏惠娟、黃錦山、莊雅婷(2007)。臺灣人口結構變遷與教育政策之研究(整合型計畫)子計畫八、高齡者教育發展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臺北市:教育部。
    嚴瑞祥(2017)。世界音樂。取自http://www2.ouk.edu.tw/yen/Chinese/World%20Music/week1.htm
    蘇同右(1990)。當代音樂介紹。彰化市:作者。
    蘇郁惠(2005)。青少年流行音樂偏好、態度與音樂環境之相關研究。藝術教育研究,9,1-32。

    二、英文部分
    Allison, T. A. (2008). Songwriting and transcending institutional boundaries in the nursing home. In B. D. Koen (Ed.), The Oxford handbook of medical ethnomusicology (pp. 218-245).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Altshuler, I. A. (1948). Psychiatrist experience with music as therapeutic agent. Music as medicine. New York: Henry Schuman.
    Boardman, E. (1996). Fifty Years of Elementary General Music: One Person’s Perspective.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Kansas City.
    Boer, D. (2009). Music makes the people came together: Social functions of music preferences for young people across cultures (Doctoral dissertation). Victoria University of Wellington, New Zealand.
    Boyle, M. E., & Krout, R. (1988). Music therapy clinical training manual. Music Therapy Perspectives, 7(1). 81.
    Bugos, J. A. (2010). The benefits of music instruction on processing speed, verbal fluency, and cognitive control in aging.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International, 4(1), 1-9.
    Burns, J. R., Labbé, E., Arke, B., Capeless, K., Cooksey, B., Steadman, A., & Gonzales, C. (2002).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on perceived and physiological measures of stres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39(2), 101-116.
    Cattell, B. R., & Anderson, C. J. (1953). The measurement of personality and behavior disorders by the I. P. A. T. music preference test. The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37(6), 446-454.
    Choi, J. H. (2003).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characteristic moods, music preference, and music-listening habits: A survey study (Unpublished master thesis). Michigan State Univeristy. East Lansing, Michigan.
    Coffman, D. D., & Adamek, M. S. (1999). The contributions of wind band participation to quality of life of senior adults. Music Therapy Perspectives, 17(1), 27-31.
    Cook, J. D. (1981). The therapeutic use of music: A Literature review. Nursing Forum, 20, (2), 253-266.
    Creech, A., Hallam, S., McQueen, H., & Varvarigou, M. (2013). The power of music in the lives of older adults. Research Studies in Music Education, 35(1), 87-102.
    Crowther, R. D. & Durkin, K. (1982). Sex and Age-Related Differences in the Musical Behaviour, Interests and Attitudes Towards Music of 232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Educational Studies, 8(2), 131-139.
    Delsing, M. J. M. H., Bogt, T. F. M., Engels, R. C. M. E., & Meeus,W. H. J. (2008). Adolescents’ music preferences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Europea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22(2), 109-130.
    Droe, K. (2006). Music preference and music education: A review of literature. Update :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24(2), 23-32.
    Finnas, L. (1989). “How can musical preferences be modified?”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02, 1-58.
    Flowers, P. J. (1988). The eff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xperiences, tempo, and mode on undergraduates' and children's symphonic music preferenc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6(1), 1-136.
    Gabrielsson, A. (2002). Old people’s remembrance of strong experiences related to music. Psychomusicology, 18(1-2), 103-122.
    Gibbons, A. (1977). Popular music preferences of older people.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14, 180-189.
    Gregory, D. (1994). Analysis of listening preferences of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musician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2, 331-342.
    Hargreaves, D. J. (1986). The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of musi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vighurst, R. J. (1972). Developmental tasks and education. NY: David McKay.
    Havighurst, R. J., Comber, C., & Colley, A. (1995). Effects of age, gender, gender and training on musical preferences of British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3(3), 242-250. https://doi.org/10.2307/3345639
    Hoffer, C. R. (1991). Teaching Choral Music: A Course of Stud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Inglefield, H. G. (1972). Conformity behavior reflected in the musical preference of adolescents. Contributions to Music Education, 1, 56-67.
    Jamieson, A. (2007). Higher education study in later life: What is the point? Ageing & Society, 27(3), 363-384.
    Janet, P. G., & Mary, R. B. (1982). Preferences of elderly individuals for selected music education experience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30(4), 247-253.
    Johnstone, J., & Katz, E. (1957). Youth and Popular Music: A Study in the Sociology of Tast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62(6), 563-568.
    Keston, M. J., & Pinto, I. M. (1955). Possible factors influencing musical preference. The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 86(1), 103-113.
    Koelsch, S. (2010). Towards a neural basis of music-evoked emotions. Trends Cogn Sci 14: 131-137. doi: https://doi.org/10.1016/j.tics.2010.01.002
    Kuhn, T. L. (1980). Instrumentation for the measurement of music attitudes. Contributions to Music Education, 8, 2-38.
    Labbe, E., Schmidt, N., Babin, J., Pharr, M. (2007). Coping with str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usic. Applied Psychophysiol Biofeedback, 32, 163-168.
    LeBlanc, A. (1984). Selecting a response mode in music preference research. Contributions to Music Education, 11, 1-14.
    LeBlanc, A. (1987).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Preference in Children. Music and Child Development, 137-157.
    LeBlanc, A., Sims, W. L., Siivola, C., & Obert, M. (1996). Music style preference of different age listeners.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4, 49-59.
    Middleton, R. & Manuel, P. (2001). "Popular Music". Grove Music Online (8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Miller, S. D. (1992). Music in educational thought and practice: a survey from 800 B. C. Journal of Historical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13(2), 1-135.
    Mohamad, S.S. ( 2000). Relationships among musical style, ethnicity, age, gender, musical training, familiarity, intercultural tolerance, and music preferences of Malaysian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Moody, H. R. (1976). Philosophical presuppositions of education for old age.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1(1), 1-15.
    Nunnally, J. C. (1978). Psychometric theory. New York: McGraw-Hill.
    Palisca, C, V. (2001). "Baroque". Grove Music Online (8th e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auws, S. C. (2000). Music and choice: Adaptive systems and multimodal interaction. Universiteits Drukkerij, Eindhov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ersinger, B. E. (2001).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music preferences of adults in northeastern Colorado communities with relation to the variables of age, ethnic group, gender, musical training, and socioeconomic statu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Northern Colorado, Colorado.
    Peterson, J. G. (1990). Successful aging in a post-retired society. Perspectives from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 50-93.
    Principi, A., & Lamura, G. (2009). Education for older people in Italy. Educational Gerontology, 35, 246-259. doi:10.1080/03601270802611349
    Radocy, R. E., & Boyle, J. D. (2003). 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musical behavior(4th ed.). Springfield, IL: Charles C. Thomas.
    Rawlings, D., & Ciancarelli, V. (1997). Music preference and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the NEO Personality Inventory. Psychology of Music, 25(2), 120-132.
    Reimer, B. (1970).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Rentfrow, P. J., & Gosling, S. D. (2003). The Do Re Mi’s of everyday life: Examining the structure and personality correlates of music preference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4(6), 1236-1256.
    Rogers, V. (1957). Children’s musical preferences as related to grade level and other factors.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57, 433-435.
    Schutten, M. L. (1987). Musical preferences: A new approach to investigate its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91, 160-165.
    Shah, S. M. (2000). Relationships among musical style, ethnicity, age, gender, musical training, familiarity, intercultural tolerance and music preferences of Malaysian students.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ndiana University, Bloomington.
    Solé, C., Mercadal-Brotons, M., Gallego, S., & Riera, M. (2010). Contributions of music to aging adults' quality of life.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47(3), 264-281.
    Southcott, J. (2009). ‘And as I go, I love to sing’: the Happy Wanderers, music and positive ag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ity Music, 2(2), 143-156.
    Stewart, R. E. (1984). A comparison of music preferences of students in three educational systems: Seventh-Day Adventist, public, and private independent schools (survey, affectiv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5(4), 10-66.
    Teddlie, C., & Yu, F. (2007). Mixed methods sampling: A typologywith examples. Journal of Mixed Methods Research, 1(1), 77-100. doi:10.1177/2345678906292430
    Teo, T. (2005). Relationship of selected listener variables and musical preference of young students in Singapore. Music Education Research, 7(3), 349-362.
    Wapnick, J. (1976). A review of research on attitude and preference. The Bulletin of the Council for Research in Music Education, 48, 1-20.
    Zig, Z. (1990). America the Beautiful. Alabama: Zig Ziglar.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