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林怡鵑
LIN , YI-JIUAN
論文名稱: 情境電子繪本結合遊戲式英語教學法對六年級學生背誦英語字彙學習成效之研究
The Study of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Achievement Combined Situational E-picture Books with Game-based Learning Method on Grade Sixth Students
指導教授: 張晏榕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圖文傳播學系
Department of Graphic Arts and Communications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05
中文關鍵詞: 電子繪本情境教學遊戲教學英語字彙學習成效
英文關鍵詞: e-picture books, Situational English Teaching(SLT), Game-based English Teaching,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achievement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54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95下載:7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旨在探討英語電子情境繪本結合遊戲式英語教學法對六年級學生背誦英語字彙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以實驗法為設計主軸,將四個六年級班級隨機分成兩班實驗組與兩班對照組,將英語電子情境繪本結合遊戲式英語教學法融入實驗組的課程,與英語情境電子繪本融入CD跟讀練習與英語字彙記憶教學法作為對照組,探究實驗組與對照組英語字彙背誦的學習成效差異,後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英語問卷調查,藉以了解學生情意面的學習態度與學習動機認知概況。
    研究結果顯示,英語電子情境繪本結合遊戲式英語教學法對六年級學生英語字彙學習成效的影響如下:
    一、英語電子情境繪本結合遊戲式英語教學法對六年級學生在英語字彙學習成就上有所助益,尤其是對中低英語學習成就的學生而言,在英語字彙學習成就上有所助益。
    二、英語電子情境繪本結合遊戲式英語教學法對六年級學生在英語字彙背誦上有幫助。
    三、英語電子情境繪本結合遊戲式英語教學法對六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的態度與動機上呈現正向表現。
    茲盼望對國小高年級英語教學實務及提升學生英語字彙背誦的學習成就有實質助益,研究供相關領域參考。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teaching achievement combined situational e-picture books with game-based learning method on grade sixth students i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pei. The research implemented experimental method to divide four classes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combined situational e-picture books with game-based learning method and control group combined the same e-picture books with listening English CD, vocabulary-memorizing teaching method. Afterwards, researcher applied paired t-test and questionnaire to see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ttitudes toward English learning.
    By way of comparing the game-based learning method with the ordinary ones, the study shows the results as following statement.
    First,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teaching achievement combined situational e-picture books with game-based learning method could improve the English achievement, especially toward medium and low level learners on grade sixth students.
    Second,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achievement combined situational e-picture books with game-based learning method could facilitate students’ English vocabulary memorization.
    Last but not least,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teaching achievement combined situational e-picture books with game-based learning method encourage students’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and motivation.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and suggestions could be some of the directions for educators, the authority and other researchers related to this field.

    謝誌…………………………………………………………………………………ii 中文摘要……………………………………………………………………………iii 英文摘要……………………………………………………………………………iv 目次…………………………………………………………………………………v 表次…………………………………………………………………………………vii 圖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p.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p.3 第三節 名詞解釋……………………………………………………………p.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p.5 第五節 研究流程圖…………………………………………………………p.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情境式學習理論……………………………………………………p.8 第二節 遊戲式學習理論……………………………………………………p.13 第三節 電子繪本相關探討………………………………………………p.16 第四節 電子繪本教學之理論基礎與內涵………………………………p.17 第五節 電子繪本結合教學法對學生的學習成效…………………p.18 第六節 英語字彙學習探究………………………………………………p.21 第七節 小結…………………………………………………………………p.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p.24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p.26 第三節 研究對象……………………………………………………………p.27 第四節 研究工具……………………………………………………………p.27 第五節 研究實施……………………………………………………………p.32 第四章 資料分析結果 第一節 實驗法分析結果………………………………………………p.41 第二節 英語單字默寫單與延宕測驗單分析結果………………………p.49 第三節 問卷調查法分析結果……………………………………p.65 第四結 綜合討論……………………………………………………………p.7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論與建議………………………………………………p.80 第二節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p.82 參考文獻 中文文獻……………………………………………………………………… p.84 英文文獻……………………………………………………………………… p.89 附 錄 附錄一:英語學習成就測驗前測測驗卷…………………………… p.91 附錄二:英語學習成就測驗後測測驗卷…………………………… p.93 附錄三:英語單字默寫單前測卷………………………………………… p.95 附錄四:英語單字默寫單後測卷………………………………………… p.97 附錄五:英語單字延宕測驗單……………………………………………… p.99 附錄六:英語學習問卷……………………………………………………… p.101 附錄七:情境電子繪本融入英語教學法教案………………… p.103

    中文部分
    Howie Phillips (2016)。背單字有好方法:5大方法,快速翻轉你的英語單字量 (張中情譯)。臺北市:布可屋出版。
    LiveABC編輯群 (2015)。圖解英語單字王(口袋書)增修版。臺北市:希伯崙出版。
    Michael Coughlin.& Raymond Tsai, (2016)。用心智圖背英文單字:1分鐘看懂3,000個英文單字(附1MP3)。臺北市:我識出版。
    三志社英語研究會 (2016)。用美國小孩的方法學英文:用聽的、看圖解快速記單字(附MP3) (鄭春美譯)。國際學村出版。
    王小玲 (2016)。電子繪本融入情緒教育對國小學生情緒影響之研究。佛光大學,未出版,宜蘭縣。
    王子富 (2016)。英文遊戲教學學習成效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應用外語系論文,雲林縣。
    王仁葵 (2009)。情境教學在國小英語教學的應用。北縣教育,69,87-91。
    王如哲 (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62。
    王咏琇 (2013)。遊戲融入英語補救教學活動設計對提升低成就學生英語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臺南市。
    王麗雲 (2014)。基本能力的雙峰現象與因應建議。教育能力與專業發展,31(1),1-4。
    李佳容(1999)。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城忠 (2011)。應用統計學─量化研究SPSS範例分析。新北市:新文京出版。
    沈怡汝 (2013)。英語電子圖畫故事書結合故事結構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單字識字能力、朗讀流暢度與閱讀理解的影響。國立台南大學,台南市。
    宋慧娥 (2013)。電子繪本應用於國小品德教育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何思瑩 (2014)。英語電子繪本提升國小低成就學生創造力之行動研究。中原大學,桃園市。
    汪明傑、王漢忠、陳德海 (2004)。淺談錨式情境教學法。遠東學報,21(4), 693-696。
    林尚德 & Samuel A. Denny Jr. (2014)。運用心智圖,72小時5000單:連美國教授都愛用的英語單字學習法。臺北市:瑞蘭國際出版社。
    林弘昌(2008)。錨式情境教學法的靜像式情境教材設計。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1(5),2-11。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
    林維玲 (2009)。應用多元智慧理論於國小之英語教學。中原大學,桃園市。
    吳宜靜,楊熾康,鍾莉娟 (2014)。電子繪本教學對提升國小唐氏症兒童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之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16,63-93。
    侯惠澤 (2016)。遊戲式學習:啟動自學X喜樂協作,一起玩中學。臺北市:親子天下出版。
    洪雅惠(2007)。繪本融入讀寫教學對國小學童英語讀寫能力發展之效益研究。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新逸 (1995)。「錨式情境教學法」教材設計、發展與應用。視聽教育,37(1),14-24。
    陳木金 (2010)。認知學徒制理論對精進教師教學傳習的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學發展中心電子報,26,1-6。
    陳光,李宗玥,楊儷慧 (2014)。英文這樣背就對了:超強記憶法讓你快樂學單字(附吸英大法VCD)。臺北市:布克文化出版社。
    陳佑誠 (2013)。情境式網路學習網站對國小學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思婷 (2015)。國中低成就學生使用APP於學習英語字彙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韋勳(2012)。電子繪本教學對提升國小唐氏症兒童功能性詞彙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昱宏、陳奕璇、徐成坤 (2015)。兒童電子繪本之多媒體運用與互動設計探討。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研究論文,631-634。
    陳怡真、劉韋廷 (2016)。概念圖教學對於臺灣國小六年級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的效益。國立虎尾科技大學學報,33,85-109。
    陳冠妤 (2013)。探討利用英語電子繪本與歷程檔案評量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元智大學,桃園市。
    陳雅君 (2012)。電子繪本與紙本繪本教學對學童故事理解能力之比較研究—以桃園地區某國小一年級為例。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祖昱,陳美純,陳美玲 (2016)。運用電子繪本進行情緒教育的教學成效之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通識論叢,19,59-90。
    張秀英、白容華 (2015)。國小學童應用單字記憶策略之教學研究。溝通、健康、美與創新教育國際研討會,建國科技大學。
    張容瑋 (2010)。臺灣國小學童在英語紙本繪本與電子繪本教學的閱讀理解與故事重述之比較。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張春興 (201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出版。
    郭先德 (2015)。資訊科技融入情境教學法對國中生英語學習成效及動機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曹純瓊、郝佳華 (2010)。國小學童學前英語學習經驗對其學習動機與學業成就之影響。教育實踐與研究,23(2),95-123。
    連欣欣 (2014)。電子繪本融入分享閱讀與推論理解教學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成效。淡江大學,臺北市。
    黃永和 (2012)。激發學習活力──遊戲在教學上的應用。教師天地,179,23-28。
    黃怡茹 (2011)。國小學生英語字彙學習策略與學習風格之研究-以桃園縣某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武元、潘淑靜、劉奕帆、劉馨韓(2012)。電子書在學習上的應用與趨勢之初探。教學科技與媒體,100,49-58。
    黃聖慧 (2007)。把「背單字」變成一件有趣又有成就感的事。英文新天地, 16,4-12。
    黃靖雅 (2015)。紙本繪本與電子繪本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 ─以臺南地區某國小一年級為例。昆山科技大學,臺南市。
    曾韋婕 (2014)。英文單字有規則 (附1書+1光碟):40式詞性變化幫你用對方法背單字。臺北市:捷徑文化出版。
    溫士敦(1981)。美、加、日兒童分類介紹。兒童圖書與教育,1(3),20-22。
    楊承螢 (2014)。英語電子繪本閱讀討論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英語閱讀動機及閱讀能力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楊孟卿 (2011)。電子繪本融入說故事活動的行動研究。政治大學,臺北市。
    楊智明、蘇秦 (2017)。心智圖單字記憶法。臺中市:晨星出版社。
    葉書舟(2016)。電子繪本融入國小六年級「尊重」品德教育之教學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蔡錫濤、楊美雪 (1996)。情境式學習的教學設計。教學科技與媒體,30,48-53。
    黎瓊麗、莊筱玉、傅敏芳 (2006)。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之編製。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報,3。1-33。
    賴正文 (2015)。紙本繪本與電子繪本對國小學童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 ─以台南地區某國小一年級為例。崑山科技大學,臺南市。
    劉佩奇、張瓊穗(2005)。電子繪本融入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教學科技與媒體,74,41-54。
    劉瑞華 (2011)。電子繪本與紙本繪本對國小低年級學童閱讀理解影響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駱羿妏 (2016)。桌上遊戲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英語字彙能力之影響。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戴維揚(2001)。多元智慧與英語教學。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教學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會,臺北,61-79。
    謝協君 (2014)。電子繪本之改造在發展遲緩兒童故事理解之應用。特教論壇,16,1-18。

    英文部分
    Aufschnaiter, V.S., Prum, R., & Schwedes, H.(1984). Play and play orientation in
    physics education. Naturwissenschaften in Unterricht-P/C, 32, 258-263
    Bishop, R. S.,& Hickman, J. (1992). Four or fourteen or forty: Picture books are for
    everyone. In S. Benedict, L. Carlisle (Eds.) Beyond words: picture books for
    older readers and writers. Portsmouth, N H: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Inc.
    Brown, J. S., Collins, A., & Duguid, P. (1989). Situated cognition and the culture of learning. Educational Researcher, 18, 32-42.
    Burke, E. M. (1990). Literarure for the young child. (2nd ed. ). Boston: Allyn and
    Bacon.
    Cater, R. (2001). Vocabular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ecil, N.L. (1999). Striking a balance: Positive practices for early literacy.
    Scottsdale, AZ: Holcomb Hathaway.
    Gardner, H. (1995). Reflections on multiple intelligences: Myths and messages.
    Phi Delta Kappan, 77, 200-209.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Goodman, K. S. (1992). I didn’t found whole language. The Reading Teacher, 46(3),
    188-199
    Hwang, G. J, Wu, P. H., Chen, C. C (2012). An online game approach for improving
    students’ learning performance in web-based problem-solving activities. Computers & Education, 59, 1246–1256.
    Hung, P. H., Hwang, G. J., Lee, Y. H., Su, I. H. (2012). A cognitive component
    analysis approach for developing game-based spatial learning tools. Computers & Education, 59, 762–773.
    Krashen, Stephen D. (1981).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ning.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Mantzicopoulos, P., & Patrick,H. (2011). Reading picture books and learning science: Engaging young children with informational text. Theory Into Practice, 50(4), 269-276.
    McLellan, H., ed.(1996). Situated Learning Perspectives. Englewood Cliffs, NJ: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ublications.
    Miller, P. (2001). Learning styles: The multimedia of the mind. ED 451340.
    Ogata, H., & Yano, Y. (2004, March). Context-aware support for computer-supported ubiquitous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2nd IEEE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Wireless and Mobile Technologies in Education, Jhongli, Taiwan.
    Rubin, D. (1995). Teaching elementary language arts: An integrated
    approach.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Sharon E. S., Deborah L. L., & James D. Russell, (2012).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and Media for Learning. Pearson Education Inc.
    Sutherland, Z., & Arbuthnot, M. H. (1991). Children and books. (8th ed.).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Wenger, E. (1998).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Learning, meaning, and identity.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Zimmerman, C. B. (1997). Historical trends in second vocabulary instruction. In J. Coady, & T. Huckin (Eds.), 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 A rationale for pedagogy. Cambridge,UK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