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劉安妮
Liu, An-Ni
論文名稱: 齊白石花鳥畫研究
A Study on Qi Baishi’s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指導教授: 曾肅良
Tseng, Su-Lia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藝術史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t History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777
中文關鍵詞: 齊白石花鳥畫禽鳥畫植物畫年代分布統計搭配組合統計風格分析
英文關鍵詞: Qi Baishi,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bird-themed paintings, plant-themed paintings, statistics for time ranges of Qi Baishi’s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statistics for ways of presentation in Qi Baishi’s bird-and flower paintings, style analysi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612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61下載:0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齊白石的花鳥畫作品為主題,蒐羅來自世界各地公立博物館、美術館、學術機構、中國政府官方機構及齊白石親屬收藏之共計1,061幅的齊白石花鳥畫作品並建立完整資料庫,作為本文研究的根據及基礎。而在本文的論述中,首先切入齊白石的藝術學習歷程,著重在齊白石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及明師貴人,對他繪畫藝術演變歷程所造成的影響。其後,再從花鳥畫的落款與鈐印切入,歸納出齊白石花鳥畫落款使用的字體比例,並羅列齊白石花鳥畫作各年代區間的專屬鈐印。

    在對齊白石的生平、花鳥畫落款及鈐印進行梳理後,有鑑於本文討論花鳥畫作品數量之龐大,為了能夠對畫作內容進行深入的探討,本文將齊白石的花鳥畫作品,再進一步區分為禽鳥畫作以及植物畫作。而在禽鳥畫與植物畫的大範疇分類之下,更依照題材細分,分別歸納出齊白石筆下的24種禽鳥題材與83種植物題材,並對於各類題材進行年代分布及畫面呈現搭配組合的整理歸納,以及包含畫作筆墨、用色、造型等的風格分析。

    綜觀學界的齊白石相關研究,目前尚未出現如本文般,對於如此數量龐大的齊白石花鳥畫作品進行系統化分析及整理歸納的研究。希冀以本文的問世,不但能為齊白石的花鳥畫建立完整系統,並釐清齊白石花鳥畫的演變歷程以及真跡的標準,更對齊白石花鳥畫的鑑識有所助益。

    Focusing on Qi Baishi’s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the thesis is composed of detailed discussions of Qi’s art pieces, with their sources from worldwide public museums, academic institutes, China authorities, and the collection of Qi’s family. To be more specific, 1,061 pieces of Qi’s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are organized into databases, which become the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conducted in this thesis.
    In the beginning of the thesis, the life of Qi Baishi is elaborated, with the emphasis on his art-learning process, the significant incidents in his life, and the teachers and friends of his, which had played major roles in the transformation of his art. Then, with the inscriptions and seals on Qi Baishi’s bird-and flower paintings examined, the proportion of the fonts in Qi’s inscription, and the exclusive seals used in different periods are displayed.

    In order to have a thorough analysis of the content in Qi Baishi’s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1,061 pieces of paintings ar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bird-themed paintings and plant-themed paintings. Under these two categories, 24 different kinds of birds and 83 different kinds of plants are analyzed in various phases, such as their time ranges, ways of presentation, and style analysis inclusive of their ink, colors, and profiles.

    Looking back to all the researches related to Qi Baishi in the past, there has not been any researches like the thesis, which systematizes and analyzes such a huge number of Qi’s bird-and flower paintings with definite sources. It is highly expected that the publication of the thesis not only establishes a complete system for Qi’s bird-and-flower paintings, clarifie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Qi’s art and sets up the standards of Qi’s originals, but also contributes to the authentication of Qi’s bird-and flower paintings.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及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方法與架構 6 第二章 齊白石的生平、落款與鈐印 12 第一節 齊白石的生平 12 第二節 齊白石花鳥畫的落款 17 第三節 齊白石花鳥畫的鈐印 27 第三章 齊白石禽鳥畫特色研究 44 第一節 齊白石禽鳥畫題材類別分析 44 第二節 齊白石禽鳥畫題材組合分析 57 第三節 齊白石禽鳥畫風格分析 72 第四章 齊白石植物畫特色研究 107 第一節 齊白石花草樹木畫題材類別及組合分析 107 第二節 齊白石蔬果畫題材類別及組合分析 154 第三節 齊白石植物畫風格分析 183 第五章 結論 282 參考書目 288 附錄一:齊白石(1864-1957)大事記年表 297 附錄二:齊白石禽鳥畫(約1890-1956)落款、鈐印表 301 附錄三:齊白石植物畫(1892-1957)落款、鈐印表 356 附錄四:齊白石禽鳥畫(約1890-1919)的鈐印一覽表 484 附錄五:齊白石禽鳥畫(1920-1937)的鈐印一覽表 487 附錄六:齊白石禽鳥畫(1938-1956)的鈐印一覽表 491 附錄七:齊白石植物畫(1892-1919)的鈐印一覽表 496 附錄八:齊白石植物畫(1920-1937)的鈐印一覽表 499 附錄九:齊白石植物畫(1938-1957)的鈐印一覽表 504 附錄十:齊白石禽鳥畫(約1890-1956)資料庫 512 附錄十一:齊白石植物畫(1892-1957)資料庫 589

    一、中文專書
    1. 力羣編(1959),《齊白石研究》,上海市: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 王方宇、許芥昱著(1979),《看齊白石畫》,臺北市:藝術圖書公司。
    3. 王明明主編(2010),《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4. 王明明主編(2010),《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5. 北京畫院編(2007),《20世紀北京繪畫史》,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6. 北京畫院編(2013),《齊白石研究第一輯》,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7. 北京畫院編(2014),《齊白石研究第二輯》,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8. 北京畫院編(2014),《白石老人自述》,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9. 李松等編(1992),《四大家研究: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杭州市: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
    10. 李祥林編著(2009),《中國書畫名家畫語圖解:齊白石》,北京市: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1. 郎紹君著(2002),《齊白石的世界》,臺北市:羲之堂文化出版;時報文化發行。
    12. 郎紹君著(2014),《齊白石研究》,北京市 :人民美術出版社。
    13. 《美術》雜誌社、《齊白石研究》編輯部編(2007),《齊白石研究叢刊,第一輯,第二屆中國(湘潭)齊白石國際文化藝術節齊白石藝術論壇》,湘潭市:湘潭大學出版社。
    14. 胡佩衡、胡橐(2011),《齊白石畫法與欣賞》,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
    15. 馬明宸(2013),《借山煮畫:齊白石的人生與藝術》,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16. 陳志聲、陳維德總編輯(2009),《齊白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中縣清水鎮:中縣港區藝術中心。
    17. 齊白石口述,張次溪筆錄(2014),《白石老人自述》,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18. 齊良遲主編(1999),《齊白石藝術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19. 齊良遲主編(2005),《齊白石文集》,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20. 齊良遲(2014),《齊派畫法入門》,北京市:生活・新知・三聯書店。
    21. 盧忻等編委(1992),《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四大家研究》,杭州:浙江美術出版社。
    22. 龍龔(1959),《齊白石傳略》,北京市:人民美術出版社。

    二、圖錄
    1. 王明明主編(2010),《北京畫院藏齊白石全集》,北京市:文化藝術。
    2. 北京畫院編(2012),《齊白石三百石印朱蹟》,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3. 北京畫院編(2015),《天然之趣—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集》,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
    4. 中國美術館主編(2014),《世紀之風—中國美術館藏二十世紀作品精選・齊白石》,石家莊市:河北教育出版社。
    5. 汪亓主編;故宮博物院編(2009),《翰墨華光:故宮博物院藏現代名家繪畫》,北京市:紫禁城出版社。
    6. 郎紹君、郭天民主編(1996),《齊白石全集》,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
    7. 徐冰主編(2010),《齊白石: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北京市:文化藝術。
    8. 陳履生主編(1998),《北京畫院秘藏齊白石精品集》,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
    9.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2011),《人巧勝天:齊白石書畫展:遼寧省博物館藏精品》,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10. Fong, Wen C. (2001), Between Two Cultures: Late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Century Chinese Paintings from the Robert H. Ellsworth Collection in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distributor], pp. 140-162.

    三、期刊文章
    1. 王朝聞(1957),〈再讀齊白石的畫〉,《美術》第12期,頁21-23、25-27、33-35。
    2. 王曉梅(2003),〈平常心成就大事業——試談齊白石的藝術心態〉,《榮寶齋》第1期,頁62-69。
    3. 朱丹(1979),〈論齊白石在藝術上的革新精神〉,《美術研究》第3期,頁18-22。
    4. 朱天曙(2010),〈清代以來的碑派書風與齊白石書法〉,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576-591。
    5. 朱萬章(2010),〈“海國都知老畫家”——齊白石藝術在日本的傳播及其他〉,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頁592-605。
    6. 呂曉(2010),〈草間偷活——試論齊白石的草蟲畫〉,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192-211。
    7. 呂曉(2010),〈齊白石的收藏、信札、遺物及其他〉,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212-229。
    8. 呂曉(2011),〈齊白石的收藏、信札、遺物及其他〉,《中國書畫》第3期,頁38-57。
    9. 李可染(1958),〈談齊白石老師和他的畫〉,《美術》第5期,頁24-28。
    10. 李苦禪述;李松記,〈回憶齊白石老師〉,《美術研究》,第1期(1958),頁35-36。
    11. 李松(1996),〈齊白石晚年的繪畫〉,收錄於《齊白石全集》第六卷繪畫,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頁2-11。
    12. 李松(1998),〈齊白石的書法〉,《書法之友》,第4期,頁10-15。
    13. 李松(2010),〈畫吾自畫——齊白石花木題材作品〉,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140-157。
    14. 李惠力(2003),〈齊白石作品的多胞胎現象(一)〉,《收藏界》第1期,頁30-33。
    15. 李惠力(2003),〈齊白石作品的多胞胎現象(二)〉,《收藏界》第2期,頁23-25。
    16. 李惠力(2006),〈再議齊白石作品的多胞胎現象〉,《收藏界》第4期,頁57-59。
    17. 沈建新(1995),〈齊白石篆書藝術探討〉,《書法藝術》第2期,頁28-30。
    18. 林木(2010),〈齊白石衰年變法研究〉,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169-175。
    19. 尚輝(2010),〈海派畫學對於白石畫風形成的影響〉,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236-245。
    20. 吳祝元(2002),〈從齊白石的藝術得失談畫家與市場的關係〉,《理論與創作》第2期,頁74-76+80。
    21. 郎紹君(1989),〈近現代的傳統派大師——論吳昌碩、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新美術》第3期,頁4-11。
    22. 郎紹君(1993),〈齊白石繪畫的形式與風格〉,《文藝研究》第4期,頁117-129。
    23. 郎紹君(1996),〈齊白石的衰年變法〉,收錄於《齊白石全集》第二卷繪畫,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頁2-17。
    24. 郎紹君(1996),〈齊白石盛期的繪畫〉,收錄於《齊白石全集》第三卷繪畫,長沙市:湖南美術出版社,,頁2-21。
    25. 郎紹君(1999),〈齊白石繪畫的鑒定〉,《美術觀察》第9期,頁71-72。
    26. 郎紹君(2002),〈下筆如神在寫真——齊白石的花鳥〉,收錄於《齊白石的世界》,臺北市:羲之堂文化出版:時報文化發行,頁148-155。
    27. 郎紹君(2007),〈北京畫院時期的齊白石〉,《當代中國畫》第10期,頁117-120。
    28. 郎紹君(2010),〈齊白石的日記及其他——讀“白石手稿”〉,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96-111。
    29. 郎紹君(2010),〈齊白石的詩歌〉,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112-123。
    30. 郎紹君,〈讀齊白石手稿——日記篇〉,《讀書》,第11期(2011),頁151-159。
    31. 郎紹君(2011),〈讀齊白石手稿——詩稿篇〉,《讀書》第12期,頁134-143。
    32. 郎紹君(2013),〈傳播與誤讀——以齊白石為例〉,收錄於《齊白石研究第一輯》,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頁30-37。
    33. 洪再新(2010),〈中國畫的至寶——齊白石研究外文文獻敘要〉,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358-383。
    34. 侯開嘉(2012),〈齊白石與吳昌碩交往考證(上)〉,《書法》第6期,頁50-55。
    35. 侯開嘉(2012),〈齊白石與吳昌碩交往考證(下)〉,《書法》第7期,頁81-85。
    36. 侯開嘉(2013),〈齊白石與吳昌碩恩怨史蹟考辨〉,《榮寶齋》第1期,頁262-279。
    37. 陸偉榮(2010),〈齊白石與近代中日聯合繪畫展覽會——被介紹到日本的齊白石〉,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454-463。
    38. 馬明宸,〈承中求變——齊白石的藝術與中國化的現當代轉型〉,《書畫世界》,第5期(2008),頁21-26、97。
    39. 馬明宸(2008),〈老樹著花——齊白石建國後的藝術新變〉,《中國書畫》第11期,頁3+25-52+137-138。
    40. 馬明宸(2011),〈齊白石對中國畫現當代轉型的貢獻〉,《書畫世界》第1期,頁23-28。
    41. 馬明宸(2013),〈齊白石與北京畫院〉,收錄於《齊白石研究第一輯》,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頁141-144。
    42. 馬明宸(2014),〈中國畫的寫意特質新探〉,《書畫藝術》第6期,頁20-23。
    43. 馬明宸(2014),〈丹青之余 本真無變——齊白石詩文與書法藝術合論〉,《書畫世界》第4期,頁4-18、98。
    44. 馬明宸(2014),〈腕底鬼神 毫端造化——齊白石藝術綜論〉,《中國美術》03期,頁108-112。
    45. 高克非(2005),〈有眼應識真偽——齊白石作品鑑定心得〉,《收藏家》第4期,頁43-49。
    46. 高鴻(2010),〈齊白石繪畫鑒偽舉例〉,《文物鑒定與鑒賞》第11期,頁26-31。
    47. 徐建融(2010),〈寫意精神與齊白石〉,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510-513。
    48. 陳祥明(2000),〈齊白石衰年變法再探索〉,《美術觀察》第5期,頁64-67。
    49. 陳履生(1998),〈齊白石:世紀的畫題——讀北京畫院藏畫札記〉,收錄於陳履生主編,《北京畫院秘藏齊白石精品集》第一冊,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頁55-62。
    50. 陳履生(2004),〈比較陳半丁與齊白石看歷史的失憶與復憶〉,《藝術市場》第7期,頁14-15。
    51. 陳履生(2010),〈齊白石身份轉化的啟示〉,《國畫家》第5期,頁5。
    52. 陳履生(2010),〈家園未剩閑花地 橘柚葡萄四角多——齊白石蔬果題材解讀〉,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2-15。
    53. 張婉瑛(2007),〈齊白石花鳥草蟲畫鑑定研究〉,《藝術論壇》第5 期,頁65-87。
    54. 張俊東(2007),〈中國20世紀著名畫家的書法藝術之二:齊白石的“蔬筍氣”〉,《書畫藝術》第4期,頁38-40。
    55. 婁師白(2006),〈我的老師齊白石〉,《新美域》第6期,頁10-31。
    56. 梅墨生(2003),〈留著紙上年年香——齊白石花鳥藝術論〉,《美術之友》第2期,頁5-28。
    57. 梅墨生(2003),〈直覺的“畫論”《最後的輝煌——走進齊白石晚年的藝術世界》〉,《美術之友》第3期,頁63-66。
    58. 梅墨生(2006),〈大雅遠去 斯文猶在——讀齊白石、黃賓虹小品〉,《榮寶齋》,第2期,頁64-73。
    59. 梅墨生(2006),〈大雅遠去 斯文猶在——讀齊白石、黃賓虹“小品”札記〉,《美術》,第4期,頁64-69。
    60. 梅墨生(2006),〈大雅遠去 斯文猶在——讀齊白石、黃賓虹“小品”札記〉,《東方藝術》,第8期,頁6-17。
    61. 梅墨生(2006),〈大雅遠去 斯文猶在——讀齊白石、黃賓虹“小品”札記〉,《美術之友》,第3期,頁56-59。
    62. 梅墨生(2010),〈齊白石繪畫“簡”的背後:田園文化〉,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230-235。
    63. 梅墨生(2014),〈大雅遠去 斯文猶在——讀齊白石小品札記〉,《藝術評論》,第5期,頁21-23。
    64. 黃惇(2010),〈齊白石書法的發展脈絡與風格形成——兼論北京畫院藏齊白石書法作品〉,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62-71。
    65. 黃惇(2010),〈印從書出 膽敢獨造——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三百方印章研究〉,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72-95。
    66. 新鳳霞(1994),〈我的乾爹齊白石〉,《中國戲劇》,第1期,頁30-33。
    67. 齊作夫(2002),〈我記憶中的曾祖父齊白石〉,《協商論壇》,第2期,頁39-40。
    68. 齊良遲(2005),〈齊白石序跋選〉,《中國書畫》,第5期,頁186-187。
    69. 齊佛來(1997),〈寫在《齊白石全集》出版之前〉,《美術之友》第1期,頁7-8。
    70. 潘深亮(1996),〈齊白石書畫辨偽筆談〉,《兩岸關係》,第2期,頁11-13。
    71. 潘深亮(2004),〈齊白石書法藝術及辨偽初探〉,《收藏家》,第12期,頁29-35。
    72. 劉曉陶(2011),〈齊白石“似與不似之間”理論再探〉,《榮寶齋》,第11期,頁88-93。
    73. 劉曦林(1993),〈齊白石論〉,原載於《朵雲》,第3期;收錄於齊良遲主編(1999),《齊白石藝術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館),頁86-110。
    74. 劉曦林(2006),〈齊白石研究拾遺〉,《中國美術館》,第6期,頁72-76。
    75. 劉曦林(2009),〈學我者生——齊白石、李苦禪藝術同異論〉,《中國書畫》,第6期,頁1-2、31-39、137-138。
    76. 劉曦林(2010),〈禽語人言——齊白石禽鳥題材作品略述〉,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176-191。
    77. 劉曦林(2013),〈齊白石研究拾遺之二(四則)〉,收錄於《齊白石研究第一輯》(南寧市:廣西美術出版社),頁38-47
    78. 薛永年(1983),〈寄妙理於豪放之外——重讀齊白石《荷花影》〉,《名作欣賞》,第5期,頁126-128。
    79. 薛永年(1998),〈諧雅俗 寄真情——齊白石的禽鳥畫〉,收錄於陳履生主編,《北京畫院秘藏齊白石精品集》(南寧市:廣西教育出版社、廣西美術出版社),頁11-12。
    80. 薛永年(2010),〈象外意與文化積澱——談齊白石繪畫用典〉,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上)》(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514-521。
    81. 戴鐵珊(1994),〈藝術大師齊白石的晚年生活——訪齊白石的嫡孫齊金平先生〉,《湖南老年》,第2期,頁20-21。
    82. 薩本介(1998),〈齊白石年表〉,《書法之友》,第4期,頁21-40。
    83. 薩本介(2011),〈大匠之門——北京畫院齊白石藝術研究系列講座〉,《榮寶齋》,第2期,頁84-91。
    84. 羅隨祖(2001),〈齊白石篆刻概述(上)〉,《收藏家》,第3期,頁60-64。
    85. 羅隨祖(2001),〈齊白石篆刻概述(下)〉,《收藏家》,第4期,頁44-48。
    86. 羅隨祖(2001),〈論齊白石及其篆刻(上)〉,《藝術市場》,第9期,頁68-71。
    87. 羅隨祖(2001),〈論齊白石及其篆刻(中)〉,《藝術市場》,第10期,頁60-64。
    88. 羅隨祖(2001),〈論齊白石及其篆刻(下)〉,《藝術市場》,第12期,頁100-103。
    89. Cahill, James (2010), “Qi Baishi and Wu Changshuo,” 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310-329。
    90. Fong, Wen C.(1993), “The Modern Chinese Art Debate,” Artibus Asiae, Vol. 53, No. 1/2, pp. 290-305.
    91. Hay, Jonathan(2010), “Qi Baishi: Three Questions,” 收錄於《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下)》(北京市:文化藝術出版社),頁422-435。
    92. “A New Traditionalist,” The Metropolitan of Art Bulletin, New Series, Vol. 58, No. 3 (Winter, 2001), pp/26-37.
    93. Sullivan, Michael (Sep. 1999), “Art in China since 1949,” The China Quarterly, No. 159, Special Issu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fter 50 Years, pp. 712-722.

    四、學位論文
    1. 丁健(2015),《論齊白石山水畫的現代意味》,安徽大學碩士論文。
    2. 文佐(2013),《齊白石山水畫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3. 王海勇(2012),《膽敢獨造:齊白石的篆刻理念與實踐》,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4. 王建華(2013),《齊白石藝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契合研究》海南大學碩士論文。
    5. 尹小晨(2008),《本質之美,永恒之美——論中國繪畫的稚拙美》(河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6. 田增光(2011),《齊白石山水畫稿研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7. 白瑩(2013),《齊白石工筆草蟲畫藝術研究》,渤海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碩士論文。
    8. 呂燕(2009),《試論齊白石畫語兩則》,山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9. 佘佳燕(2013),《二十世紀中國傳統繪畫四大家美學觀念及其實踐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10. 杜佳穎(2011),《齊白石書法線條之探究》,國立臺灣藝術大學書畫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11. 李鵬(2012),《中國近現代寫意花鳥畫的筆墨語言初探》,西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2. 李祥榮(2011),《關於民間美術對齊白石繪畫的影響與啟示》,新疆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3. 林幼賢(1999),《齊白石書法藝術之研究》,華梵大學工業設計學系碩士論文。
    14. 吳修杰(2008),《走近齊白石——齊白石的藝術人生》,中國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15. 何先球(2007),《再讀齊白石》,清華大學碩士論文。
    16. 岳忠春(2011),《齊白石畫中的”平民情結”》,山西大學碩士論文。
    17. 易翼(2014),《齊白石與潘天壽花鳥畫筆法、章法比較研究》,廣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18. 洪建宏(2007),《齊白石以農村生活經驗為題材的繪畫之研究-以雛雞畫為例》,大葉大學造形藝術學系碩士論文。
    19. 侯君波(2007),《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藝術美學思想探析》,江西師範大學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20. 高楊(2014),《蔬果繪畫——論齊白石文人畫變革的體悟與嬗變》,西安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21. 徐海東(2009),《二十世紀畫家書法觀念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22. 陳志明(2010),《鄧石如與何紹基法古書風之比較》,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23. 陳美莉(2007),《「似與不似」的美學意涵於水墨畫創作之研究》,長榮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4. 袁云麗(2009),《尋常巷陌起高華——談齊白石的平民藝術及其價值》,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5. 凌檢(2012),《齊白石山水畫語言和審美境界研究》,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6. 孫曉冰(2012),《齊白石對吳昌碩寫意花鳥畫的汲取》,陝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27. 梁云贍(2012),《齊白石繪畫題款書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論文。
    28. 章蕙儀(1980),《齊白石山水畫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29. 逯國平(2011),《齊白石篆刻藝術的刀法研究》,中國藝術研究院碩士論文。
    30. 曹蒙娜(2014),《寫意花鳥畫中”破墨法”之研究和實踐》,南京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31. 崔峻豪(1991),《齊白石篆刻藝術的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碩士論文。
    32. 張亞文(2014),《吳昌碩與齊白石的寫意花鳥畫比較研究——以“六法”為視角》,江南大學碩士論文。
    33. 張永紅(2011),《論齊白石篆刻藝術與其寫意花鳥畫創作的關係》,西安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34. 張忠鳳(2004),《齊白石繪畫藝術淺論》,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35. 張麗(2011),《海派花鳥畫對現代花鳥畫創作當代性的啟示與束縛》,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36. 馮其永(2010),《金石畫派書畫關係研究》,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37. 程序(2014),《詩境田園‧意趣真情——論齊白石花鳥畫中的生命情懷與詩境美》,中央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38. 董賀(2013),《為萬蟲寫照——齊白石草蟲畫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39. 楊柳青(2013),《晚清寫意花鳥中的金石意味》,雲南藝術學院碩士論文。
    40. 楊麗麗(2008),《試論齊白石、豐子愷繪畫作品中“趣”的異同》,山西大學碩士論文。
    41. 賈德翠(2012),《大寫意花鳥畫精神內涵研究》,曲阜師範大學。
    42. 齊駙(2008),《心存澹泊,畫價萬金——由齊白石作品的藝術價值和市場價值所引
    43. 發的思考》,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44. 蔣紅雨(2008),《論齊白石繪畫的童真美》,西安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45. 劉英霞(2013),《“雅”與“俗”的融合——齊白石繪畫藝術風格的形成》,曲阜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46. 劉劍峰(2007),《解讀齊白石文人山水畫的文人情懷》,湖南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47. 劉暢(2015),《近現代畫家閑章舉要——以齊白石、黃賓虹、潘天壽、傅抱石為例》,西安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48. 潘麗麗(2012),《妙在似與不似之間——齊白石藝術美學思想探析》,山東大學碩士論文。
    49. 謝康(2015),《從齊白石到朱新建——現當代文人畫與新文人畫研究》,山西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50. 謝麗娟(2012),《齊白石藝術倫理思想探析》,南華大學碩士論文。
    51. 戴惠芬(2012),《天機自得 從容中道——齊白石繪畫所用閑章舉要》,西安美術學院碩士論文。
    52. 韓靈敏(2013),《論齊白石繪畫的平民意識》,青島大學碩士論文。
    53. 薛媛(2004),《齊白石繪畫藝術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54. 魏柏琴(2008),《齊白石與黃賓虹藝術風格初論》,中央民族大學碩士論文。
    55. 魏潔(2009),《齊白石繪畫的民間藝術特徵研究》,河北大學碩士論文。
    56. 譚靜(2006),《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花鳥畫新風貌研究》,西南大學碩士論文。

    五、網站
    1. 國家教育研究院:雙語辭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網: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02338/?index=11(上網日期:2016/6/16)
    2. 京都國立博物館KNM Collection Database:http://www.kyohaku.go.jp/ eng/ syuzou/db/index.html(上網日期:2016/6/28)
    3. 教育百科:http://pedia.cloud.edu.tw/ Entry/Detail/?title=蚱蜢&search=蚱蜢(上網日期:2016/8/14)
    4. 教育百科:http://pedia.cloud.edu.tw/ Entry/Detail/? title=%E8%97%A4%E8%98%BF&search=%E7%B4%AB%E8%97%A4(上網日期:2016/8/14)

    無法下載圖示 本全文未授權公開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