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黃郁筑
Huang, Yu-Chu
論文名稱: 地方與奇觀──從「地方」觀點看黃郁筑水墨創作
Places and Wonders:A Study on “Place” of Ink Paintings by Huang Yu-Chu
指導教授: 程代勒
Cheng, Tai-Le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美術學系
Department of Fine Arts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4
中文關鍵詞: 地方文化圖像水墨自我民族誌
英文關鍵詞: place, cultural image, Ink Painting, autoethnograph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5049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52下載:12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文以人文地理學中的「地方」觀點切入,藉由生活檢視,釐清筆者一輩對於自我文化的疏離感之現象,並陳述黃郁筑水墨創作的特殊性與理念。由生活經驗與反省出發,回顧相關的文獻及梳理臺灣歷史事件與藝術史相互影響的發展脈絡,以階段性地方觀點的轉變對照臺灣社會發展的過程,點出目前所面臨文化圖像的缺乏與自我文化疏離感危機,體現「地方」觀點的價值,並期許經由作品地方觀點的提出與分析,增加筆者及他人對於自身文化的興趣與認識。

    The research based on the view of “place” by Human Geography, in order to reveal the phenomenon of the estrangement between people of writer’s age and our culture, and state the specific and ideas of Ink Paintings by Huang Yu-Chu. Start from writer’s experiment and introspection from life, by reviewing relational documents and arranging the development by interaction between historical events and Art history in Taiwan, compared with the phases between transitions of “the view of place” and developments of society in Taiwan, reflecting the merit on the opinions of “place” via pointing out the crises with the vacant cultural image and the estrangement between people and their culture. Through the mentions and analyses from the opinions of the paintings, we may expect the increase of interests and recognitions by writer and the others.

    摘要 I Abstract II 目次 III 圖目錄 IV 第一章、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3 第四節 名詞定義 3 第二章、「地方」理論闡述與釋義 5 第一節 人文地理學研究發展 5 第三節 「全球」與「地方」現況到自我民族誌的書寫 10 第三章 「地方」議題的藝術內容與形式表現 12 第一節 臺灣水墨發展中的「地方」 12 第二節 當代藝術家的地方關懷 20 第四章 地方與經驗──個人創作論述 27 第一節 「地方」議題與自我價值梳理 27 第二節 個人創作實踐與作品解析 30 第五章、總結 51 參考文獻 52

    書籍:
    1. 王志弘、徐苔玲,《遇見都市 : 理論與經驗》,臺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7年11月。
    2. 王志弘等著,《文化志理與空間政治》,臺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11年12月。
    3. 江梅香,《台灣印記─袁金塔作品選》,桃園縣:長流美術館,2009年3月。
    4. 李俊賢、李思賢,《李俊賢:臺灣計畫》,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5. 林銓居著《台灣近現代水墨畫大系─余承堯》,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出版,2005年9月。
    6. 林惺嶽,〈從歷史悲情走向自主與自信的大道─百年的回顧與前瞻〉,《千濤拍岸─台灣美術一百年》,台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0年。
    7. 姚瑞中,《姚瑞中》,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4月。
    8. 姚瑞中,《臺灣廢墟迷走》,臺北市: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9年6月。
    9. 段義孚,《經驗與透視中的空間和地方》,國立編譯館,1988年。
    10. 段義孚著,周尚意、張春梅譯,《逃避主義:逃避過程即是創造文化的過程》,新北市: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6年4月。
    11. 劉俊裕等著,《全球都市文化治理與文化策略 : 藝文節慶、賽事活動與都市文化形象》,臺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13年2月。
    12. 樊雪春等,《諮商輔導學辭典》,臺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6月。
    13. 潘襎,《臺灣現代美術大系(水墨類)寫景造境水墨》,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
    14. 蕭瓊瑞,《台灣當代美術大系﹝水墨類﹞─抽象抒情水墨》,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
    15. 羅秀芝,〈臺灣美術˙文化˙殖民〉,《臺灣當代美術大系:議題篇─文化、殖民》,臺北市:藝術家出版社,2004年。
    16. 蘇碩斌,《旅行的視線 : 近代中國與臺灣的觀光文化》,臺北市:國立陽明大學社會科學院,2012年7月。
    17. Paul Cloke、Philip Crang、Mark Goodwin著,王志弘等譯,《人文地理概論》,臺北市:巨流圖書有限公司,2006年8月。
    18. Tim Cresswell,徐苔玲、王志弘譯,《地方:記憶、想像與認同》,臺北市:群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2月。

    期刊雜誌:
    1. 林怡秀,〈見所未見,從考古到測量〉,典藏今藝術雜誌,No.232,2012年1月。
    2. 袁金塔,〈麥當勞叔叔與檳榔西施─當代台灣大眾文化對水墨畫的衝擊〉,《水墨.新世紀論文集,2002年水墨畫理論與創作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2002年5月。
    3. 陳朝興,〈零度風格的山水風景及人生遊記 姚瑞中的挪用及篡位實驗〉,文化快遞,186期,2015年10月。
    4. 黃庭超、許文馨,〈回歸土地──鳥瞰1970年代臺灣鄉土美術及其文化定位〉,收錄於《新異象 論壇 藝術論文集 n°01》,中華民國後立體派畫會,2005年。
    5. Craig Bellamy、Gordon Chisholm、Hilary Ericksen,《MOOMBA A festival for the peoplee》,Australia(Melbouune):City of Melbourne,2006年。

    報紙:
    1. 吳垠慧,〈涂維政發起 身體測量認識城市〉,中國時報,2013年9月14日。
    2. 陳水財,〈在咒罵與自謔中提升─評李俊賢近作(上)〉,民眾日報,1998年9月16日。
    3. 陳水財,〈在咒罵與自謔中提升─評李俊賢近作(下)〉,民眾日報,1998年9月17日。
    4. 張立勳,〈文化圓山 串連5館1遺址 打造城市博物館聚落〉,中國時報,2013年9月3日。
    5. 黃文瑜,〈體感測量文化場館 舊環境有新感受〉,臺灣醒報,2013年9月6日。
    6. 楊子磊,〈人體做尺規 體感城市博物館〉,立報,2013年9月3日。

    網路資料:
    1. 王柏偉,〈姚瑞中,《腦山水》、《腦殘遊記》〉,擷取自http://www.academia.edu/16036197/%E5%A7%9A%E7%91%9E%E4%B8%AD_%E8%85%A6%E5%B1%B1%E6%B0%B4_%E8%85%A6%E6%AE%98%E9%81%8A%E8%A8%98,瀏覽日期:2015/11/23。
    2. 姚瑞中官方網站,http://www.yaojuichung.com/,瀏覽日期:2015/11/23。
    3. 侯韶宜整理,〈如何書寫一座城市的身世?〉逐字稿,臺北當代藝術館,2014年12月19日,http://springfoundation.org.tw/wp-content/uploads/2015/04/---------------------------_-----------------------------.pdf,瀏覽日期:2015/10/20。
    4. 涂維政官方網站,http://www.tuweicheng.com/,瀏覽日期:2015/11/20。
    5. 張禮豪,〈一部當代漫遊者的修真小說:「腦殘遊記」〉,發表於湃時代http://passage.life/2015/10/%E8%85%A6%E6%AE%98%E9%81%8A%E8%A8%98/,2015/10/09,瀏覽日期:2015/11/2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