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鍾建何
Chung-Chien Ho
論文名稱: 教學模組培訓對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
A Case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Primary Gymnastics Teachers by Teaching Module Training
指導教授: 林靜萍
Lin, Ching-Ping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體育學系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論文出版年: 2017
畢業學年度: 105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20
中文關鍵詞: 理解式教學法教師信念教師專業發展教學模組教師進修
英文關鍵詞: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teacher's belie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eaching module, on-job training for teachers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2455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27下載:34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研究目的為要探討國小教師參與體育教學模組增能培訓計畫三階段對教師專業成長的議題,以作為未來相關活動計畫及教育單位機構、學校相關人員等協助體育教師專業成長時之參考。以便利取樣法選取新北市及新竹縣國小體育教師,及該縣市輔導教授共四名參與體育教學模組增能培訓計畫之種子教師作為研究參與者,透過半結構式訪談與教師相關文件資料等質性方式蒐集資料,所得資料以內容分析將所得證據進行有意義的詮釋,並以三角檢核提高信度與效度。研究結果顯示:一、單純以講課進行培訓研習教效果有限;二、教師不斷的動態調整課程使其內化至自身教學中;三、學生回饋為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因素;四、教師專業成長需要一個溝通詢問的平臺。

    The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issue of training program in the three stages of the teaching module of primary gymnastics teachers, as a future related activity plans and references for people who assist gymnastics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like educational institutions, school-related personnel and so on. By convenience sampling, primary gymnastics teachers in both New Taipei City and Hsinchu County was selected, and four assistant counselor in both districts participated in the seeded teacher teaching module of gymnastics training program as a research participant.Through the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information collected from teacher-related documents and other qualitative means,the information obtained was analyzed by contents to makes a meaningful interpretation of the evidence obtained, and through triangulation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was improved.The results show that: firstly, the training effect of lecturing alone is limited; secondly, teachers keep dynamically adjusting the lecture to become their own teaching style; thirdly,the student feedback is a key factor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inally, teacher professional growth needs a platform for communication.

    第壹章 緒論 3 第一節 研究背景 3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0 第一節 教學模組定義與相關研究 10 第二節 理解式球類遊戲定義與相關研究 16 第三節 教師專業成長 26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33 第二節 研究參與者及研究場域 36 第三節 前導研究 3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9 第五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 40 第六節 研究倫理 42 第肆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 43 第一節 教師學習教學的經驗 43 第二節 參與球類教學模組增能培訓隊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影響因素 72 第三節 返校進行模組教學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影響因素 61 第四節 參與反思工作坊對教師的專業成長與影響因素 88 第五節 綜合討論 98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00 第一節 結論 100 第二節 建議 101 引用文獻 103 中文部分 103 外文部分 111 附錄 113 附錄一 研究同意書 113 附錄二 半結構式訪談大綱 115 附錄二 觀察紀錄表 120

    一、中文部分
    方正一 (2004)。一個國小英語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方永泉 (2003)。從「遊戲」意義的轉折來反思當代遊戲文化的特徵及其引發的教育思考。教育研究集刊,49(3),63-92。
    王玉品、徐偉民 (2009)。一位國小教師面對數學教學改革的抗拒和改變。科學教育學刊,17(3),233-253。
    王欣茹 (2002) 。花蓮縣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台北市。
    王彥邦、張家昌 (2015)。初探理解式球類教學對體育課學習效果之影響。彰化師大體育學報 14: 66-79。
    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8。
    王登方 (2001)。國中體育教師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王愛麟 (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王誼邦 (1997) 。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 以臺北市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王誼邦 (1997)。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以台北縣市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正誼 (2001)。以主題式教學法來探討國中學生「對科學的態度」之影響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朱苑瑜、葉玉珠 (2003)。實習教師信念改變的影響因素之探討。師大學報:教育類,48(1),44-66。
    何建文 (2010)。國民小學教師心理契約對教學信念之影響—以領導者與部屬關係及組織公平為調節變項 (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余奕勇 (2011)。「海洋能」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吳正成 (2005)。臺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實踐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台東縣。
    吳其達 (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盈貞 (2012) 「海洋垃圾」教學模組開發及其實施成效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吳清基 (2005)。各師資類科教師專業表現之標準訂定計畫。中華民國師範教育協會。
    呂秀美 (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中學生巧固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杏煖 (2000)。地方縣市教師研習中心組織與功能之研究-以新竹縣教師研習中心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忠仁 (2005)。基隆市國民小學教師兼行政人員專業成長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大學,臺北市。
    李重毅、廖晧圭 (2011)。國民小學教師知識分享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74,38-59。
    李國治 (2007)。感覺統合失調兒童參與遊戲之效益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李淑玲、馮麗花 (2004)。體育教師專業成長之探討。大專體育,74,121-129。
    沈俊慧 (2006)。淺談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成長。成功,11,153-154。
    沈翠蓮 (1994)。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教學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周淑惠 (1999)。一位國小教師國語科教學信念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上智 (2011)。華語文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林中斌 (2004)。遊戲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活動之探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加淇 (2006)。初任體育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台中縣國民中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林宏仁 (2003)。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及其教學評估之研究:以高年級學童分數概念學習表現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林進材 (1997)。教師教學思考:理論、研究與應用。高雄市:復文。
    林榮俊 (2009)。國小教師社會領域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林靜萍 (2009)。增能研習提升小學體育教學效能與教師幸福感。學校體育,19(2),111。
    林聯喜 (1999) 。國民中學體育教師在職進修之需求評估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曜聖、簡宏仁、李永烈 (譯)(2010)。教育變革新意義。臺北市:華騰文化。(Michael Fullan.2001)
    侯慈蘋 (2013)。屏東縣國小教師教學信念與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縣。
    姚如芬 (2001)。從學校本位教學模組之發展協助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口頭形式發表於2001年海峽兩岸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高雄市,臺灣。
    姚如芬 (2001)。從學校本位教學模組組織發展協助小學數學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載於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主編:2001年海峽兩岸小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5-208。 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姚妮君 (2007)。幼兒群性特質之研究–以參與運動遊戲課程之幼兒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姚宗呈 (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四年級學生桌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洪慧真、洪志成 (2012)。「通識與專業課程統整」:一所專校護理科的實施模式與教師改變。彰化師大教育學報,21,49-73。
    范綱榮 (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小五年級學生巧固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范德媛 (2004)。國民小學實施主題式統整課程之教學探討--以桃園縣虎頭山公園戶外教學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大學,臺北市。
    翁緣鴻 (2008)。兒童讀經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台南市。
    動教育學報,1(2),25-41。
    張伯謙 (2000)。球類教學活動設計。載於林貴福 (主編),國小體育科教材教法(頁 283-322)。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哲豪 (2002)。協同教學模式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敬宜 (2001)。多元學習情境教學模組之研發─以「二氧化碳」主題為例。科學教育學刊,9(3),235-252。
    張寶丹 (2004) 國小教師專業發展與形象知覺之研究──以高雄縣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梁鳳珠 (2011)。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許扶堂 (2007)。遊戲融入兒童課後數學學習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弱勢群族兒童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許義雄 (1988)。社會變遷與體育發展。臺北市:文景。
    許義雄 (1994)。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 (上) 政策與思想篇。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文典 (2001)。九年一貫課程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示例。三峽: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陳火城 (2005)。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均伊 (2010)。教師專業成長之個案研究:一位國中自然教師探究教學觀點的轉變。教育科學研究期刊,55(2),233-264。
    陳均伊、張惠博 (2008)。一位化學老師實施探究教學的歷程與省思之個案研究-以「火山爆發」教學活動。師大學報,53(2),91-123。
    陳宗慶 (2002)。戶外物理實驗課程教學模組設計之研究-----以嘉義布袋台南白河地區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昕晏、吳沛穎、徐敏益、王瑋龍、林宗岐、趙麗玲、鄭夢慈 (2015)。「神模遠算」-神經系統探究教學模組對於七年級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習動機之初探。自然科學與教育,1(1),33-46。
    陳信亨 (2015)。體育教師研習的學與用:實務無敵?理論無用?。臺灣運動教育學報,10( 1),51-72。
    陳彥廷、陳于倩 (2002)。發展數學教學模組之理論與省思。屏師科學教育,15,30-40。
    陳美君 (2007)。中文與美語班級幼兒想像遊戲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香 (200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嘉雄 (2008)。桃園縣國小體育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大學體育,臺中市。
    陳瑩甄 (2010)。應用補救教學提升國小弱勢低成就學生數學科學習動機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掌慶維 (2007)。理解式球類遊戲之設計原則-以侵入式遊戲為例。學校體育,17 (6),81-88。
    曾文培 (2005)。球類運動教學新趨勢「理解式教學法」之理念與發展。彰化師大體育學報,5,52-65。
    湯仁燕 (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程瑞福 (2002)。台灣地區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體育學報,28,123-132。
    馮莉雅 (1997)。國中教師角色衝突專業成長與其教師效能桿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巧妏 (2010)。球類遊戲教學融入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志成 (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志賢 (2003)。科學探究教學模組對國小中年級兒童科學本質觀影響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黃良惠 (1995)。參與開放教育國小教師的教學信念與行為之研究 (未出版的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政傑 (1991)。課程設計。臺北市:東華書局。
    黃茂在、陳文典 (2002)。由教學模組看-「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之教學。九年一貫課程的教與學,75-85。
    楊馥綺 (2001)。「葉子的一生」主題式教學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大學,臺北市。
    楊鯉榕 (2006)。新舊制國小實習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楊鯉榕 (2006)。新舊制國小實習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普增 (2014)。國小中年級學童品格教育融入球類遊戲教學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葉憲清 (1991)。體育教育目標。台灣省學校體育,10(1),81-87。
    詹宏基 (2008)。彰化縣國小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教師專業能力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賈馥茗 (1979)。教育概論。臺北市:五南書局
    廖玉光 (2002)。球類教學-領會教學法。香港:香港教育學院。
    廖智倩、闕月清 (2008)。中學師生對理解式球類教學實施知覺之探討。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2(1),1-20。
    趙育琳 (2008)。「泡泡狂想曲」教學模組開發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科學,臺中市。
    潘怡吟 (2002)。遊戲型態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大學,臺北市。
    鄭一龍 (2003)。新竹地區高中體育教師專業發展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鄭文章 (2003)。培育兒童科學創造力教學模組實作評量發展歷程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鄭竣玄、黃啟彥 (2003)。模組化生活科技教學設計。生活科技教育月刊, 36。
    鄭嘉裕 (2004) 科學探究教學模組設計、教學與精緻化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中年級「植物的認識與種植」為例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屏東市。
    賴慶三 (2001)。新北市廣福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課程統整」工作坊(三),專題演講。
    鍾任琴 (1997)。國小教師權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嘉義師院學報,10,157-186。
    瞿仁美 (1997)。國小補校教師教學信念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瞿仁美 (1997)。國小補校教師教學信念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簡紅珠 (1998)。教師教學決定、內涵、思考歷程與影響因素-兼談如何改進教學決定技 能。課程與教學季刊,1(4) ,43-56。
    簡紅珠 (1998)。教師教學決定、內涵、思考歷程與影響因素-兼談如何改進教學決定技能。課程與教學季刊,1(4) ,43-56。
    簡瑋成(2012)。學習自我效能、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之後設分析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藍雪瑛 (1995)。我國國民中學國文教師教學信念及形成因素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闕月清、黃志成 (2008)。理解式球類教學法。載於闕月清 (主編), 理解式球類教學模式 (頁21-39)。臺北市:師大書苑。
    闕月清、鄭漢吾 (2006)。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中學生學習效果之探討。台灣運
    蘇益生 (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 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龔雅慈 (2007)。理解式教學法在合作學習情境下對羽球運動技能學習成效與態度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二、英文部分
    Borg, M. (2001). Teachers beliefs. ELT Journal, 55(2), 186-187.
    Bunker, D., & Thorpe, R. (1986). Landmarks on our way to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 (p.5-6).Loughborough, England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utler, J., Griffin, L., Lombardo, B., & Nastasi, R. (2003). Teaching Games for nderstanding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Reston, VA: ationalAssociation of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lement, M., & Vandenberghe, R. (2001). How school leaders can promote teacher’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chool Leadership & Management, 21(1), 43-57.
    Hopper, T. (2003). Four Rs for tactical awareness: Applying game performance asses, sment in net/wall games. Journal of Teaching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 14(2), 16-21.
    Lavonen, J., Jauhiainen, J. Koponen, T. I., & Kurki-Suonio, K. (2004). Effect of a long-term in-service training program on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he role of experiments in physics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6(3), 309-328 .
    Magill, R. A. (1993). Motor larn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s (4th ed.). Dubugue, LA: Wm C. B. Brown.
    Mitchell, S. A., Griffin, L. L., & Oslin, J. L. (2003). Sport foundations for elementary physicaleducation: 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Mitchell, S. A., Oslin, J. L., & Griffin, L. L. (2003). Sport foundations for elementary physical education:A tactical games approach. Champaign, IL: Human Kinetics.
    Nicholas, H. L., William, S. B., & Enrique, B. G. (2002). Expanding the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model: New avenues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21(2), 162-176.
    Pajares, M. F. (1992). Teachers’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 (3), 307-332.
    Pehkonen, E., & Törner, G. (1999). Teachers’ professionaldevelopment: What are the key change factors formathematics teachers? Europea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22, 259-275.
    Polettini, A. F. F. (2000). Mathematics teaching lifehistories in the study of teachers’ perceptions ofchang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6,765-783.
    Reighart, P. R. (1985). A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preservice teacher belief about teach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Ohio State University.
    Russell, J. D. (1974). Modular instruction: A guide to the design, selection, utiliz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odular materials. Burgess Publishing Company
    Siedentop, D. (1994). Sport education: 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 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Sigel, I. E. (1985).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beliefs. In I. E.Sigel (Ed.) , Parentalbelief systems :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 Hillsdale, NJ:Erlbaum.
    Tindill, A.S., & Coplin, L. (1989). Evaluating staff development activities. Education Canada, 29(1), 16-23.
    Warwick, D. (1987). The modular curriclum. Oxford: Basil Blackwell.
    Werner, P. H., Thorpe, R., & Bunker, D. (1996).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evolution of a model. JOPERD: Th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7, 28-33.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