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張鳳蓮
Chong, Hong Noi
論文名稱: 手寫漢字對漢字學習與教學之探討
A Study on Chinese Character Writing in Chinese Learning and Teaching
指導教授: 鄧守信
Teng, Shou-Hsin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華語文教學系
Department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
論文出版年: 2016
畢業學年度: 10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81
中文關鍵詞: 手寫漢字漢字學習漢字教學
英文關鍵詞: Chinese characters writing by hand,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teaching pedagogy
DOI URL: https://doi.org/10.6345/NTNU202204946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142下載:69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本論文主要從漢字本體、漢字教學、漢字習得及手寫工具與環境等方面探討漢字為二語學習中學習者以紙筆手寫記憶漢字的學習方法,面臨什麼樣的挑戰以及對學習及教學的影響。

    首先我們以漢字本體難學的各個因素作切入分析學習者面向的文字系統,探討這些漢字的本體帶給學習什麼樣的阻礙,接著探討漢字各類識字的教學方法以及習得過程及方式、手寫與記憶的關係,以及探究手寫工具與環境的演變,對漢字寫字有那些方面的影響。

    同時我們將透過問卷調查學習者對紙筆手寫及電子裝置漢字學習的方式的意見來了解學習者對漢字學習的認知,以及他們對電子裝置學習漢字的意見。

    最後我們綜合文獻及學習者意見提出結論以及教學的方向,希望後續研究可以此為憑藉,發展透過電子裝置學習漢字以手寫的教學及教材內容,提高學習漢字的效率。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Chinese character hand writing method as the main learning strateg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The study focuses on the Chinese characters, different teaching pedagogy and learning tools, and the challenges of the character learning and teaching.

    First, we study the different aspects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s as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writing systems in the world, the different teaching pedagogies and learning process, the relationship of handwriting and memorizing the characters, and the usage and penetration of owenership of electronic devices.

    Then, we conducted a survey on the attitude and opinions of learners towards learning by hand writing methodology and electronic devices.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copying by hand is still the strategy employed by most of the learners and it is considered an effective method to learn Chinese characters. Learners are positive that the electronic devices will be the tool for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in the future. This study serves as an indicator for future design of teaching materials in Chinese character learning.

    目錄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架構 3 一、 術語釋義 3 二、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漢字本體 5 一、 漢字本體特性及問題 6 二、 與母語系統差異大 12 三、 漢字教學的問題 13 四、 小結 13 第二節 漢字教學方法 14 一、 漢字識字教學方法 14 二、 語文分開 20 三、 語與文的先後 21 四、 識寫分流或同流 21 五、 對外漢字教學 22 六、 小結 23 第三節 漢字的習得 24 一、 識字的過程 24 二、 不同文字特性下閱讀習得歷程 28 三、 文字記憶 29 四、 以手寫字記憶漢字 30 五、 小結 33 第四節 漢字書寫工具的演變 34 一、 「網際網路」(Internet)與「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概念 35 二、 電腦、手機的持有率 36 三、 光學辨識的效應 36 四、 網絡寬頻 37 五、 網路學習的趨勢 38 六、 小結 41 第三章 研究步驟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44 一、 文獻分析法 44 二、 問卷調查 44 第三節 研究程序 45 一、 研究工具 45 二、 研究實施步驟 45 三、 資料蒐集與處理 47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9 一、 漢字的難學 59 二、 記憶漢字的策略 59 三、 紙筆寫字的未來 60 四、 科技的發展影響語言教育 63 第五章 結論與啟示 65 第一節 結論及對漢字教學的啟示 65 第二節 研究限制及未來研究方向 66 一、 研究的限制 66 二、 未來研究方向 67 參考文獻 68 附錄 77 漢字學習研究問卷 77

    英文文獻:

    Aaron, P. G., & Joshi, M. R. (1992). Reading problems: Consultation and remediation. New York: Guilford.
    Amtmann, D., Abbott, R., & Berninger, V. (2008). Identifying and predicting classes of response to explicit, phonological spelling instruction during independent composing.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41, 218-234.
    Chi, M. T., Glaser R., & Rees, E. (1982). Expertise in problem solving. In R. J. Sternerg (Ed.), Advances in the psychology of human intelligence, vol. 1, Hillsdale, NJ: Erlbaum.
    Cook, V. (1977). Cognitive process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IRAL 1977, 15, 1-20.
    Duff, P. (2011). Negotiating Identities, Communities and Trajectories. UBC Centre for Research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cy Education.
    Hamstra-Bletz L1, Blöte AW (1993). A longitudinal study on dysgraphic handwriting in primary school.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26, 10, 689-99.
    Longcamp, M., Boucard, C., Gilhodes, J., Anton, J., Roth, M., Nazarian, B., and Velay, J. (2008)Learning through Hand or Typewriting Influences Visual Recognition of New Graphic Shapes: Behavioral and Functional Imaging Evidence, May 2008, Vol. 20, No. 5, Pages 802-815(doi:10.1162/jocn.2008.20504) © 2008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wanson, H.L. & Alexander, J.E. (1997). Cognitive processes as predictors of word recognition and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learning-disabled and skilled readers: Revisiting the specificity hypothesi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9, 128–158.
    Tan, L. H., Spinks, J. A., Eden, G. F., Perfetti, C. A., & Siok, W. T. (2005). Reading Depends on Writing, in Chinese, PNA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Vol.102, No.24 (Jun. 14, 2005), pp 8781-8785. doi: 10.1073/pnas.0503523102
    Tseng, M.H. and Murray, E.A. (1994) Differences in Perceptual Motor Measures in Children with Good and Poor Handwriting. Occupational Therapy Journal of Research, 14, 19-36.
    Xing, J. (2006).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中文文獻:

    卞覺非(1999)。漢字教學模式:教甚麼?怎麼教?。語言文字應用,1, 71-76。
    方金雅(1996)。國小學生一般字彙知識、認字能力與國語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 。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麗娜(2013)。北美地區中文學校教學現況的調查與分析。高雄師大學報,35, 35-56。
    王建勤(主編)(2008)。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習得研究。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王惠(2010)。新加坡华文用字量与教学研究。語文建設通訊,95。
    白樂桑(1996)。漢語教材中的文、語領土之爭:是合併,還是自主,抑或分離?。 世界漢語教學。4,98-100。
    任長慧、徐平(1997)。無筆華文教學之探討。第五屆世界華語文教學研討會教學應用組論文集。台北:世界華語文教育學會。
    印京華(2002)。美國大學生記憶漢字時使用的方法—問卷調查報告。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研討會,69-87 。
    朱志平(2008)。二語教學之間的理論互動, 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吳勇毅(2008)。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外語教學模式的演變與發展,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吳惠萍、吳孟恬(邱明秀(2004)整理)。數位華語教材強化漢字認讀能力之實證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華語中心 /IQ 網際智慧公司
    呂必松(2005)。語言教育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呂必松(2012)。華語教學新探。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呂叔湘(1985)。 中國文法要略。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希夏姆(2008)。從系統性教學法的角度探討漢字教學的新傾向。 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李大遂(1998)。從漢語的兩個特點談必須切實重視漢字教學。北京大學學報,35,3,128-132。
    李玉琇、蔣文祁(譯)(2010)。認知心理學(五版)。(原作者:Sternberg, R. )。台北市:雙葉書廊。
    李家穎 (2009)。中文識字的認知與神經基礎,基礎教育學報,18,2。
    李開(1998)。論常用字第語像和習得。南京大學學報,3。
    周健(1998)。漢字難學的分析與對策。漢字文化,2,57-60。
    周健(2007)。漢字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林生傳(1995)。我國公立高中升學率分配之成因與預測。教育研究資訊,3, 2 ,57-84。
    林季苗(2011)。漢字教學四大原則與法國經驗。華語文教學研究,8, 2,65-79。
    邱上嘉、許玉潔和游萬來(2015)。漢字習寫系統之使用性研究-以「習字e筆通」為例。科技學刊,24,1,51-70。
    邱明秀(2004)。 中文部首分色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童教學成效之研究。臺灣: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邵敬敏(主編)(2007)。現代漢語通論。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金蘊玉和馮健(1982)。一年級學生抄寫生字四遍與八遍對效果比較實驗。上海教育科研, 2010, S1。
    姜麗萍(1998)。 基礎階段學生識記漢字的認知過程。漢語學習,2,46-49。
    柯彼德(1996)。漢字文化和漢語教學。第五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柯華葳(2005)。國科會教育學門閱讀與寫作計畫回顧。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洪蘭(2014)。寫字,不能被取代的價值。遠見雜誌,337,7。
    孫琳(2002)。歐美學生入門階段漢字視覺與筆畫順序邏輯之心理程序的塑造。 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孫德金主編(2006)。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高定國、章睿健、吳門吉和潘偉(2006)。外國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習得研究,198-221。
    高瑜璟(2007)。 數位的學習-學習的新趨勢。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57。
    崔永華(2008)。從母語兒童識字看對外漢字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2,17-23。
    張世濤。2008。漢語閱讀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張田若(2005)。集中識字。大量閱讀。分步習作。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張和生. (2006)。外國學生漢語詞匯學習狀況計量研究。 世界漢語教學, 75, 70-76。
    張金蘭(2013)。以華語為第二語言學習者之漢字習得研究。台北市:國立政治大學博士學位論文

    張春雅(2014)。生字抄写指定遍数与自主抄写的效果比较——基于小学三年级语文作业的实证研究。 上海教育科研 , 7。
    張春興(2012)。心理學原理。浙江省:浙江教育出版社。
    張莉萍、陳鳳儀 (2005)。華語詞彙分級初探,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語教學中心 。
    張鳳麟(1997)。 談集中識字教學。吉林省延吉市延邊民族改革教育辦公室。 12,42-44。
    張靜賢(2005)。漢字教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陳欣進 、吳瑞屯(2000)。中文辨識與唸字作業中字音字義促發效果的比較分析。中華心理學刊 42(1),65-86。
    陳姮良(2007)。北美地區六所公立高中華語數位教材實驗計畫個案研究。第五屆全球網路教育研討會。未出版。
    陳黎明(2008)。漢語識字教學法的分類問題。中國文字研究,2。
    曾世杰(1995)。閱讀低成就及一般學生對閱讀歷程成分分析研究。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未出版)。
    曾世杰、王素卿(2003)。音素覺識在中文閱讀習得歷程中的角色:個案研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 14(下),23-50。
    費錦昌(1998)。 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3,35。
    黃亦敏(2013)。硬筆手寫與電腦識打對漢字習得之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
    黃沛榮(2005)。漢字認寫的教學設計。二十一世紀華語文中心營運策略與教學國際研討會,362-367。
    黃沛榮(2006)。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樂學書局。
    黃富順主編(2008)。成人學習。台北市:五南出版社。
    楊惠媚 (2008)。漢字偏誤分析淺探: 以母語非漢語者為例。舊金山大學。
    溫世頌(2007)。心理學導論。台北市:三民書局。
    葉德明(1990)。漢字認知基礎-從心理語言學看漢字認知過程。台北:師大書苑。
    葉德明(2002)。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台北:師大書苑。
    趙金銘(1996)。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的現狀與前瞻。中國語文, 6。
    趙金銘(2012)。初級漢語教學的有效途徑──“先語後文”辯證。北京:北京語言大學漢語研究中心
    劉珣(1994)。新一代對外漢語教材的展望 - 再談漢語教材的編寫原則。世界漢語教學, 1,58-67。
    劉珣(2000)。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珣(主編)(1997)。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劉廣輝(2009)。漢字教學縱橫談。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6,8。
    潘先軍(1998)。對外漢字教學與小學識字教學。 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潘素英(2008)。泰國南邦府中小學漢語教學情況調查。第九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
    蔡永飛、王之光(2005)。漢英文字比較研究。浙江:浙江大學出版社。
    鄭昭明(2005)。意識與無意識的語言習得。華語文教學研究,2,2。
    鄭昭明(2009)。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台北:正中書局
    黎傳緒(2005)。小學識字教學流派研究研究。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10。
    賴秋桂(2013)。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台中市: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
    賴哲瑩(2009)。 中文字音與字形相似度對語言短期記憶之影響 。台北:國立中央大學圖書館。
    賴瑩玲(2011)。運用成語故事語境之中級漢字課程設計。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戴汝潛主編(1999)。漢字教與學 。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魏立欣(譯)(2004)。 教育科技融入教學。(原作者:Roblyer)。台北:高等教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