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易檢索 / 詳目顯示

研究生: 洪于茜
Hung, Yu-Chien
論文名稱: 臺灣2016至2019年進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析
The Illustration Style Analysis of Imported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in Taiwan from 2016 to 2019
指導教授: 伊彬
I, Bin
口試委員: 徐秀菊 張婉琪 伊彬
I, Bin
口試日期: 2022/01/13
學位類別: 碩士
Master
系所名稱: 設計學系
Department of Design
論文出版年: 2022
畢業學年度: 11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92
中文關鍵詞: 風格兒童圖畫書插畫進口圖畫書
英文關鍵詞: illustration, Children picture books, Imported picture books, style
DOI URL: http://doi.org/10.6345/NTNU202200391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相關次數: 點閱:66下載:31
分享至:
查詢本校圖書館目錄 查詢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勘誤回報
  • 圖畫書在兒童閱讀與審美教育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由於臺灣長期進口外國兒童圖畫書,來自不同國家的插畫風格對國內創作者與讀者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從既有國內圖畫書插畫風格研究的結果觀察,它們反映了不同時空背景下圖畫書普遍的風格特徵。然而尚未有研究針對特定時空下的進口兒童圖畫書風格進行深入分析。因此本研究針對臺灣於2016年至2019年出版之進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進行比較與分析,探討與分析該時期的圖畫書插畫家風格特色。以臺北市立圖書館總館與民生圖書館之圖畫書為樣本來源,先以圖畫書繪者國籍分類與統計,再根據當年度各國所佔百分比進行系統分層抽樣,得到682筆插畫樣本。研究方法承襲伊彬(2015)的整體直觀法與14種風格大項進行分類,項目名稱如下:「類西畫表現」、「類國畫表現」、「設計概念式繪畫」、「抒情寫實」、「溫馨甜美」、「童話卡通特質」、「漫畫氣質」、「怪趣」、「童趣」、「裝飾圖案化特質」、與「類版畫剪紙等民俗特質」、「立體書」、「拼貼」、「並置」。
    研究結果將既有研究中的14大項風格增為15大項。結論包括:(1)整體圖畫書風格偏向年輕、兒童化,以「童話卡通」、「漫畫」、「裝飾圖案化特質」風格為三大主軸。(2)出現結合人物模型與小型劇場進行拍攝的「劇場攝影風格」。(3)亞洲國家插畫風格朝向兒童主義風格發展。(4)歐美國家風格雖然多集中於「童卡」卻保留有插畫家個人特色。(5)韓國風格在亞洲國家中變化劇烈,並且偏向西方國家氣質。本研究同時觀察到:(1)熱門動畫電影改編圖畫書、次文化風格影響兒童審美。(2)插畫家受流行風格影響而出現「扁平化」圖畫書風格。(3)兒童對圖畫書互動需求增加形成紙本立體書的多樣化。(5)出版社進口跨年齡圖畫書,臺灣邁向全年齡圖像閱讀。(6)視障讀者的圖像閱讀議題需被重視,圖書館並未有完整雙視圖畫書資源,而以點字圖畫書居多。期望以上結果能提供國內藝術教育學者、出版社、創作者與研究人員作為插畫風格研究之參考依據。

    Picture books play a pivotal role in children's reading and aesthetic education. Taiwan has long imported foreign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and the illustration style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had a subtle influence on domestic creators and children readers. From the results of domestic picture book illustration style studies, it is observed that they reflect the general style characteristics of picture books in different time and space contexts. However, no research has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imported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in a specific time period.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illustration styles of imported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published in Taiwan from 2016 to 2019 to explore and analyze the stylistic characteristics of picture book illustrators in that period, by using picture books from the Taipei Main Library and the Minsheng Library as sample sources. After sampling, 682 illustration samples were obtained. The research method follows the overall intuitive method of I, bin (2015) and classifies 14 styles with the following names: "Western painting-like style", "Chinese painting-like style", "Design concept painting", "Lyrical realism", "Warm and sweet style ", "Fairy tale cartoon style" , "Comic book ", "Quirky style", "Childish style ", "Decorative patterned style", "Printmaking-like paper-cutting and other folkloric style ", "Three-dimensional book", "Collage style ", and "Paper-printing style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styles from 14 to 15. The findings include: (1) The overall style of picture books tends to be young and child-oriented, with "Fairy tale cartoon style", "Comic book", and "Decorative patterned style" as the three main axes. (2) The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dded a "Theater photography style" that combines character models and small theaters for filming. (3) The style of illustration in Asian countries has evolved towards a childlike style. (4)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are developing towards an all-ages style, with a variety of styles, and a few of them are highly identifiable. (5) Korean style is the most variable among Asian countries, and it is inclined to the western style. The research also observed that: (1) Popular animated movies adapted picture books and subcultural styles influenced children's aesthetics. (2) Illustrators were influenced by popular styles and "flattened" picture book styles. (3) Children's demand for interactive picture books increased, resulting in the diversification of paper-based stand-up books. (4) Publishers imported cross-age picture books and Taiwan moved toward all-age picture reading. (5) The issue of picture reading for visually impaired readers needs to be taken seriously. Libraries do not have complete dual-vision picture book resources, but rather Braille picture books. It is expected that the above results will serve as a reference for art education scholars, publishers, illustration creators and researchers in Taiwan.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錄 vii 表目錄 xiii 圖目錄 x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6 一、插畫 6 二、圖畫書 6 三、風格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插畫 7 一、插畫的定義 7 二、插畫的分類 7 三、插畫的功能 8 第二節 圖畫書 10 一、圖畫書定義 10 二、兒童圖畫書 10 三、圖畫書歷史 11 四、圖畫書分類 16 第三節 風格 22 一、風格定義 22 二、風格的形成 22 三、風格的分類方法 23 四、圖畫書插畫風格 25 五、圖畫書風格分類研究 26 六、風格與偏好研究 32 第四節 文獻小結 34 第參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樣本範圍與設計 35 第二節 研究工具 39 第肆章 研究結果 43 第一節 圖畫書整體分布概況 43 一、樣本數量分析 43 二、新圖畫書風格 44 三、未出現「並置」風格 44 四、國家分布百分比 44 五、原始出版與臺灣再版年份差距對照 46 第二節 圖畫書風格分布與特徵 49 一、各洲主要風格分布 49 二、各國主要風格分布 49 (一)日本「漫畫」風格數量穩定 50 (二)韓國新舊風格兼具 53 (三)中國風格分散、與韓國相似 56 (四)歐洲地區多「童卡」,英、法圖畫書佔比最多 58 (五)北美整體風格觀察 61 (六)外國「裝圖」、「抒情」風格成人化,日本維持兒童化 64 (七)其他國家 65 三、多元型態圖畫書 66 (一)無字圖畫書、圖像小說型態的圖畫書增加 66 (二)互動書、特殊裝幀書陸續增加 67 (三)數位媒體與圖畫書結合 67 (四)點字圖畫書的出現 68 四、市圖採購前五國風格整理 68 五、小結 70 第三節 與既有研究比較與分析 72 一、級次層級關聯性 72 二、既有風格比較 72 (一)類國畫 77 (二)類西畫 78 (三)抒情寫實 79 (四)溫馨甜美 79 (五)童話卡通 79 (六)裝飾圖案 81 (七)設計概論繪畫 84 (八)剪紙類版畫 85 (九)漫畫 85 (十)童趣 88 (十一)怪趣 88 (十二)拼貼 89 (十三)並置 91 (十四)立體書 91 (十五)劇場攝影 91 三、小結 91 第伍章 討論 93 一、動漫、電影周邊圖畫書影響兒童審美 93 二、插畫家偏好「扁平化」風格 93 三、讀者對互動書需求增加 94 四、雙視圖畫書資源缺乏 95 五、日本、韓國、中國圖畫書風格反應民族精神 96 (一)日本偏好兒童化與無厘頭的樸拙風格 96 (二)韓國、中國圖畫書發展快速 97 六、與亞洲相比、歐美圖畫書風格多元 98 七、成人敘事風格的圖畫書對兒童圖畫書的影響 99 八、進口圖畫書與原出版年時間差距縮小 100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03 第一節 結論 103 一、受主要進口國家影響,整體風格趨於年輕、兒童化 103 二、新風格的加入與既有風格的消退 103 (一)新增劇場攝影風格 103 (二)並置風格消失 104 三、亞洲與歐美國家圖畫書風格的差別 104 (一)亞洲國家整體朝向兒童主義發展 104 (二)日本、中國插畫樣本的風格特徵明顯 104 (三)歐美國家風格多集中童卡、使童卡小項多樣化 105 四、韓國向西方國家學習、風格變化明顯 106 五、對既有研究風格產生的影響 106 (一)童卡風格受歐美圖畫書影響,氣質漫畫化而新增細項 106 (二)受美國經典圖畫書影響,漫畫風格趨於抒情 107 (三)怪趣風格當中以日本與歐洲國家風格差異明顯 107 六、插畫家受流行風格影響而出現「扁平化」圖畫書風格 108 七、熱門動畫電影改編圖畫書、次文化風格影響兒童審美 108 八、兒童圖畫書朝向多元互動、紙本結合數位成為趨勢 108 九、出版社取得代理速度提升、臺灣邁向全年齡圖像閱讀 109 十、視障讀者的圖像閱讀議題需被重視 109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110 一、研究限制 110 (一)進口圖畫書數量與本土圖畫書數量比例懸殊 110 (二)圖書館採購者偏好影響 110 (三)外國科普類圖畫書風格差異造成抽樣困難 110 二、研究價值 110 三、後續研究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2 附錄1、2016-2019進口圖畫書總數與繪者國籍年代分布比 119 附錄2、2016年-2019年進口圖畫書圖例目錄 122

    Alaca, I. V. (2019). Materiality in picturebooks: An introduction. Libri & Liberi: časopis za istraživanje dječje književnosti i kulture, 8(2), 243-255.
    Anderson, P. (2016, November 1). Children’s book summit: Nielsen on kids, their trends, and their parents. Publishing Perspectives - International Book Publishing News. https://publishingperspectives.com/2016/11/nielsen-childrens-book-summit-2016/
    Arnheim, R. (1981). Style as a gestalt problem.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39, 281-289.
    Arizpe, E. (2021).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picturebook research from 2010 to 2020. Language Arts, 98(5), 260-272.
    Arizpe, E., & Styles, M. (2002). Children reading pictures: Interpreting visual texts. NewYork, NY, USA: Routledge.
    Bader, B. (1976). American picture books from noahs' ark to the beast within. London, UK: Macmillan.
    Clayton, B. (2003). Parental perceptions of computer-based gaming technology: An evaluation of children's leisure pursuits in the computer age. Australian Journal of Early Childhood, 28, 37-43.
    Chaney, M.A. (2011). Terrors of the mirror and the mise en abyme of graphic novel autobiography. College Literature, 38(3), 21-44.
    Do Rozario, R.C. (2012). Consuming books: Synergies of materiality and narrative in picturebooks. Children’s Literature, 40, 151-166.
    Furuya, T., Kuriyama, S., & Ohbuchi, R. (2015). An unsupervised approach for comparing styles of illustrations. 13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Content-Based Multimedia Indexing (pp.1-6). Prague, CZ: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Goodman, N. (1968). Language of art: An approach to a theory of symbols. Indianpolis, IN: Bobbs-Merrill.
    Huck, C. S. (1997). 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adison, WI, USA: Brown & Benchmark.
    Kümmerling-Meibauer, B. (2018). The routledge companion to picturebooks. New York, NY, USA: Routledge.
    Kümmerling-Meibauer, B. (2015). From baby books to picturebooks for adults: European picturebooks in the new millennium. Word & Image, 31(3), 249-264.
    Kunst-Wilson, W. R., & Zajonc, R. B. (1980). Affective discrimination of stimuli that cannot be recognized. Science, 207, 557-558.
    Lynch-Brown, C., & Tomlinson, Carl M. (2009)。兒童文學與應用[Essential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林文韵、施珮妤譯)。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於1992)
    Nodelman, P. (2010)。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Words about picture: narrative art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楊茂秀、黃孟嬌、嚴淑女、林玲遠、郭鍠莉譯)。臺北市: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原著出版於1988)
    Parsons, M. J., & Blocker, H. G. (1993). Aesthetic and education. Champaign, IL, US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Ramos, M. A. (2020). Picturebook format: Beyo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ds and pictures. Libri et liberi: časopis za istraživanje dječje književnosti i kulture, 9(1), 61-74.
    Read, H. (1994)。沃爾夫林及其美術史方法(易英譯)。於佟景韓、易英(主編),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造型藝術美學卷(頁369-372)。臺北:洪葉。(原著出版於1980)
    Rifkind, C. (2008). Drawn from memory: Comics artists and intergenerational autobiography. Canadian Review of American Studies, 38(3), 399-427.
    Nikolajeva, M., & Scott, C. (2013). How picturebooks work. New York, NY, USA: Routledge.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2001)
    Wei, C. C., & Ma, M. Y. (2020). Designing attractive children’s picture books: Evaluating the attractiveness factors of various picture book formats. The Design Journal, 23(2), 287-308.
    Winner, E. (1982). Invented worlds: The psychology of the arts. Cambridge, MA, USA: Harvand University Press.
    Wölfflin, H. (2015). Principles of art history: The problem of the development of style in early modern art. (J. Blower, Trans.). Los Angeles, CA, USA: Getty.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15).
    尹荷風(2019,3月19日)。文化是特色不是隔閡,給創作者與出版人的備忘錄。OPENBOOK閱讀誌。https://www.openbook.org.t w/article/p-40896
    日本国際児童図書評議会(2020)。「おすすめ!日本の子どもの本」の英語版。JBBY日本国際児童図書評議会。https://jbby.org/news/do mes-news/post-8701
    牛島義友、矢部信一(1943)。繪本の研究。東京,日本:協同公社。
    王孟惠(2005)。臺灣高中生圖畫書插畫風格偏好之趨勢(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王孟惠、伊彬(2005)。高中學生年级與性別對於圖畫書插畫風格偏好之探討。中華民國設計學會第十屆學術研究就成果研討會論文集(上)(頁469-474)。臺北市:大同大學。
    王慧霞(2021)。扁平插畫在兒童繪本中的應用與研究。參考網。https:// www.fx361.com/page/2021/0514/8342308.shtml
    正置友子(2013)。日本における子どもの絵本の歴史:千年にわたる日本の絵本の歴史 絵巻物から現代の絵本まで その 1. 平安時代から江戸時代まで。メタフュシカ,44,81-98。
    任祥(2011)。數位點讀繪本設計與兒童閱讀興趣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元智大學資訊傳播學系,桃園市。
    伊彬(2000)。臺灣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國科會91年度研究計畫補助結案報告(NSC89-2411-H-011-001)。
    伊彬(2003)。臺灣民間出版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I。國科會91年度研究計畫補助結案報告(NSC91-2411-H-011-002)。
    伊彬(2004)。臺灣民間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之演變II。國科會92年度研究計畫補助結案報告(NSC93-2411-H-011-004)。
    伊彬(2008)。插畫與電視廣告之實徵美學:世代間的美感和偏好。新北市:Airiti。
    伊彬(2015)。從風格分布看中華兒童叢書之外臺灣政府出版圖畫書之特色與限制。國科會101年度研究計畫補助結案報告(NSC101-2410-H-003-047-MY2)。
    伊彬、李鏡琪(2021)。視障者雙視觸覺圖畫書類型分析與圖畫書使用者意見。藝術教育研究,41,1-37。
    伊彬、張婉琪(2003)。洪義男、曹俊彥、趙國宗三位臺灣兒童圖畫書插畫家插畫風格之演變。中華民國設計學會2003年設計學術研究成果研討會(頁41-46)。臺北市:國立臺灣科技大學。
    伊彬、林慧雅(2007)。臺灣兒童圖畫書插畫之時代風格:1987-2003年民間出版現象與美感偏好。藝術教育研究,13,29-65。
    伊彬、劉瑋婷(2007)。臺灣兒童圖畫書出版產業困境與願景-從插畫家的角度檢視。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44(3),327-356。
    伊彬、鄧逸平、黃永宏(2004)。從中華兒童叢書(1965-1999)到信誼基金會(1979-2001)出版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之演變及其意義。藝術教育研究,7,23-53。
    村瀬学(2010)。長新太の絵本の不思議な世界:哲学する絵本。東京,日本:晃洋書房。
    吕昱甫(2020)。淺析平面化風格對兒童繪本的影響。教學方法創新與實踐,3(10),126-128。https://doi.org/10.26549/jxffcxysj.v3i12.5486
    江健文(2010)。插畫的高度-世界兒童繪本作品精選。杭州市,浙江省,中華人民共和國:浙江人民美術。
    呂岱綺(2021)。2000-2020年國內外自我認同圖畫書之內容與形式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臺北市。
    李冠瑢(1998)。兒童插畫於平面設計之創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學系,臺北市。
    李鏡琪(2017)。雙視圖像設計應用於通用遊戲圖畫書之創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臺北市。
    松居直(2017)。播下幸福的種子〔わたしの絵本論―0歳からの絵本〕。(劉滌昭譯)。臺北市:青林國際。(原著出版於1981)
    林文寶(2020)。兒童文學與書目.四。臺北市:萬卷樓。
    林佐和子(2011)。公共図書館児童サーヒズとユニハー゙サルデザイン絵本。静岡文化芸術大学研究紀要,12,59-66。
    林玲遠(2018)動靜皆宜:淺談圖畫書轉譯動畫的實務與理論。叮叮咚創作研究室。https://www.practitioners-lab.org/picturebookanimation
    林真美(2010)。繪本之眼。臺北市:親子天下。
    林真美(2010,10月13日)。當繪本遇上了「KUSO」!和林真美一起走進和風繪本的奇思妙想。青林國際出版-童書.繪本.藝術 - udn部落格。http://blog.udn.com/012book/4496202
    林訓民(2016)。近年來童書出版產業的趨勢觀察。全國新書資訊月刊,(207),16-21。
    林敏宜(2000)。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臺北市:心理。
    林鈺庭(2013)。繪本改編為電影之關鍵因素之比較。圖文傳播藝術學報,5,127-133。
    林演慶(2016)。流行插畫風格偏好與判斷因素之世代差異。藝術教育研究,31,1-36。
    林慧娟、周婉湘(2012)。「沒有字怎麼讀?」:幼兒閱讀無字圖畫書中之圖像語言。當代教育研究季刊,20(3),1-37。
    林慧雅(2005)。1987年至2003年信誼基金會以外—臺灣民間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與時代意義(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林慧雅、伊彬(2004)。插畫風格分類研究中質化與量化方法之探討。中華民國設計學會舉辦:2004國際設計論壇暨第九屆中華民國設計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7)。臺南市:國立成功大學。
    洪文瓊(2004)臺灣圖畫書發展史─出版觀點的解析。臺北市:傳文文化。
    洪義男(1996)。我的兒童讀物插畫觀,於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讀物插畫(頁172-185)。臺北市:天衛文化。
    洪世昌(2011)。臺北市立圖書館推展「好書大家讀」評選活動之歷程與結果。全國新書資訊月刊,148,20-26。
    高雄市立圖書館(2018)。《透過繪本我們這樣和世界對話》繪本沙龍系列活動。高雄市立圖書館。https://theme.ksml.edu.tw/2018salon/
    香川邦生、猪平真理、大内進、牟田口辰己(2012)。視覺障礙教育導論[視覚障害教育に携わる方のために](賀夏梅、吳純慧譯)。臺北市:華騰文化。(原著出版於2005年)
    夏勳(主編)、鄭明進(主編)。(1980)。插畫的認識與應用。臺北市:世界文物。
    孫妙芬(2003)。兒童繪本中模擬兒童畫之插畫風格認知差異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應用藝術研究所,新竹市。
    徐素霞(1996a)。插畫是綜合所有藝術表現方式的藝術。於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讀物插畫(頁20-21)。臺北市:天衛文化。
    徐素霞(1996b)。插畫的表現形式。載於鄭明進(主編),認識兒童讀物插畫(頁20-21)。臺北市:天衛文化。
    徐素霞(1996c)。插畫是獨立而完整的藝術。雄獅美術月刊,302,11-20。
    徐素霞(2002)。圖畫書的圖像傳達藝術表現。載於徐素霞(主編),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頁49-61)。臺北市: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神林恆道(主編)、潮江宏三(主編)、島本浣(主編)。(1996)。藝術學手冊[Handbuch der kunstwissenschaft](潘襎譯)。臺北市:藝術家。(原著出版於1913年)
    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2021)。愛的共讀.雙視繪本。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https://www.tfb.org.tw/web/book/braille_n.jsp?no=CP1492151849611
    郝廣才(2006)。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
    高清漢(2002)。從風格原型-看泳鏡造形特徵語意象的關係。設計學報,7(1),33-45。
    張靜宜(2019)。韓國圖畫書發展考察初探––國族化、本土化、國際化(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兒文所,臺東市。
    張靜宜(2021)。推動圖畫書成為新的藝術類型。方格子 放送你的知識與想像。https://vocus.cc/article/6196469efd89780001d1526d
    莊素娥(1997)。清代畫史的風格研究。藝術學,18,43-74。
    郭姿君(2015)。消費者對現有幼兒玩具布書之意見調查(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臺北市。
    郭書瑄(2010)。OFF:漫畫與圖像小說之間。MOT/TIMES|設計‧藝術‧建築‧ 音‧表‧時‧生‧人物。 http://www.mottimes.com/ cht/featu res_detail.php?serial=30。
    郭瀞暄(2012)。攝影運用於繪本之創作與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臺北市。
    陳玉金(2020)。臺灣兒童圖畫書的興起與發展史論(1945-2016)。臺北市:萬卷樓圖書。
    陳俊宏、楊東民(2001)。視覺傳達設計概論。臺北市:全華。
    陳昱宏、陳奕璇、徐成坤(2015)。兒童電子繪本之多媒體運用與互動設計探討。第二十屆中華民國設計學會設計研究成果發表研討會暨第二屆國際設計研究論壇暨研討會論文集(頁631-634)。雲林縣,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陳盈螢(2021,4月1日)。2020出版趨勢報告:新書量創新低,小鐵粉、家長社群助攻童書逆勢成長。親子天下。https://www.parenting.com.tw/ar ticle/5089223
    陳莉恩(2017)。生態繪本插畫風格分析與應用─臺灣穿山甲繪本創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學系,臺北市。
    馮永華、楊裕富(2008)。「設計風格」形成因素之研究。設計學報,11(3),99-116。
    黃永宏(2002)。信誼基金會出版之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黃明正(1998)。臺灣戰後唱片封套設計之研究—以1945~1980年為研究範圍(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學研究所,雲林縣。
    賴素秋(2002)。臺灣兒童圖畫書發展研究(1945~2001)(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臺東市。
    黃淮鱗(2001)。兒童對圖畫書插畫風格喜好發展(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萬麗慧(2018)。2017年中國大陸圖書出版產業回顧。臺灣出版與閱讀,107(1),88-94。
    葉美鳳(2012)。臺灣插畫家入選「義大利波隆那國際童書原畫展」之作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思量(1992)。藝術心理學。臺北市:藝術家。
    劉鳳芯(2018)。2018Openbook好書獎 最佳童書/青少年圖書評審報告。OPENBOOK閱讀誌。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27865
    蔡明原(2020)。2019年年度臺灣原創繪本回顧。臺灣出版與閱讀,1,104-106。
    蕭家銘(2005)。臺灣全盲生圖像資訊應用之現況(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臺北市。
    謝孟穎(2019,3月19日)。繪本外譯的探險路:一位推廣初心者的經驗分享。OPENBOOK閱讀誌。https://www.openbook.o rg.tw/article/p-40795
    謝慧真(2010)。淺談圖像小說與青少年閱讀。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6(1),28-37。
    嚴淑女(2019)。童書出版新視界:新圖像閱讀潮流再進化!。臺灣出版與閱讀,2(6),12-23。
    蘇懿禎、謝依玲(2019)。歐洲獵書八十天:插畫家╳古繪本╳繪本書店╳兒童圖書館,童書尋訪之旅。臺北市:青林國際。
    鐘金秀(2020)。中國原創繪本內容分析——以熊亮繪本代表作為例。科學與人文研究,7(4),48-79。

    下載圖示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