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內容

生物多樣性好像離我們一般人的日常生活很遠,但若生態中有些角色的消失可能會直接影響人類的社會。臺灣大學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學程的孫烜駿老師認為:「不同的動物、植物、昆蟲等等,他們扮演的角色,對於整個陸域生態系的維持是非常重要的。」,他將帶我們從生態環境中的「分解者」─埋葬蟲的角度來看看SDG15 陸域生命的議題。

完整內容將以2則人物專訪(SDG15與監測的必要性、棲地保護的解決方案)及Podcast節目呈現!

人物專訪節目 人物專訪(1):SDG15與監測的必要性 人物專訪(2):棲地保護的解決方案
孫烜駿助理教授
臺灣大學氣候永續學程

行為生態學家,對於生物多樣性在快速變遷的世界中,是如何形成並持續存在感興趣。尤其關注環境變化如何影響埋葬蟲與其蟎蟲之間的互動結果,以及這些變化如何引發生態系統功能的變化。2023年與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團隊合作,發現溫度能調節病原菌在寄主體內的感染機制,此項發現也推翻「地球暖化愈嚴重,流行病愈多」的假說。

孫烜駿助理教授研究著作
主題閱讀

由孫烜駿老師挑選了3個,你一定要關注的主題關鍵字,分別是:棲地恢復、生物多樣性、共同參與。依據老師挑選的關鍵字,精選華藝線上圖書館中的相關研究如下:

01
陸域動物多樣性熱點評估之建議-台灣野生動物資料庫之應用

方懷聖;林宗岐;楊燿隆;鄭錫奇;楊育昌

02
探討生態系統服務評估能否反映人工濕地棲地品質與生物多樣性之重要性

黃科溥;任秀慧;林幸助;卞文俊

03
熱點-重要生物多樣性地點的保育參考工具

吳采諭;林瑞興

04
淺談農業地景異質度與野生動物保育

林大利

05
生物多樣性補償的原則與挑戰

陳宛均

06
遷移物種公約特殊保育合作機制之研究-兼論我國參與波昂公約網絡之可行性與意義

鄭欽哲

07
新冠肺炎爆發期間路殺社參與者對於動物屍體標本蒐集的態度與行為意圖初探

許嘉軒;林德恩

08
美國社區林業及公眾參與實務簡介

王培蓉;陳麗琴

電子書推薦

我在動物孤兒院,看見愛:犀牛、樹懶、棕熊、亞洲象、台灣黑熊、石虎,愛的庇護所紀實

醫樹的人:臺灣第一位女樹醫教你如何看樹、懂樹

山教我的事

山神

一草一天堂:英格蘭原野的自然觀察

別讓世界只剩下動物園:我在非洲野生動物保育現場

以動物為鏡:12堂人與動物關係的生命思辨課

植物彌賽亞:從實習生到皇家園藝師,拯救世界珍稀植物的保育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