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85.87
  • 期刊

歷史上的幼教與童年—若干中國式的假設與呈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在整理近世中國幼教與傳記資料,並以此近世中國的幼教文獻與童年經驗為素材,一探中國式的兒童世界與童年文化,所顯現的特殊氣質。先以古典訓幼材料,勾劃出上古至中世中國幼教規矩面之基本典範,其次擇要呈現此等基本預設在明清近世曾經發生的重要變化。後半段,則檢視近世中國童年的經驗面發展過程,與外在環境與外塑力量間之互動。希望從以成人社會為中心與發動點的立場,轉而試窺屬於兒童的經驗與世界。 論文之作,除展開歷史上有關兒童與童年的研究,亦期於人文社會科學上繼階級與性別意識之外,打開以「年齡」或「人生發展階段」為基點的思辨角度。研究發現,幼教文獻中主流論述表面上假設孩子應是被動被造的一方。但是其內部之細節及若干隱含型預設,又為兒童之主體性,主動思考,獨立判斷預留了相當的空間。再則,儒法二家思想傳統,及中國社會主流習慣,均以為成人或父師應居主導,幼兒須虛心受教。但老莊道家等思想,以及藝術美學方面的價值取向,又常以嬰童代表純真、無偽之自然,應為所有人生世界之理想狀態與最終歸依。此一支派或暗流,是中國式文化價值觀與社會倫常中一種重要的內設性辯証,甚或帶有某種創造性潛能之緊張。三則在中國式的假設中,童年與成年,兒童與成人從來不是對立的二類人物,或機械性而截然二分的兩個階段。童年之本質與意義既不永遠固定地銬鎖於人生之前數年歲月(西方式及近代式的理解),兒童也不是必然與成人相對的另一種「動物」或「群體」。中國文化中對生命週期,人生階段,與自然歷程之假設與體會,相當靈活而流動,因而允許更多層次的交流,更為複雜的互動。

關鍵字

中國史 幼教 童年

參考文獻


熊秉真 Hsiung, Ping-Chen(1992)。傳統中國的乳哺之道。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 Bulletin of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cademia Sinica。21
(1988)。鄭振鐸年譜。北京:書目文獻出版社。
(1976)。古今圖書集成。台北:鼎文書局。
(1978)。民國人物小傳(四十九)。傳記文學。32(6)
方聞(1970)。傅青主先生年譜。台北:中華書局。

被引用紀錄


張碧琴(2012)。依附取向親子治療歷程研究-以依附創傷兒童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80517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