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23.123
  • 期刊

【論文摘要】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運動訓練-系統性文獻回顧

【論文摘要】Exercise Therapy for Lateral Epicondylitis: A Systemic Review

摘要


背景與目的:腕伸肌的運動訓練目前已被認為是治療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強化了肌肉肌腱的張力強度或柔軟度,減少在動作時肌腱所受到的損傷機會。但到目前為止仍未有清楚的運動處方來說明要做的運動形式(type)、強度(intensity)、時間(duration)與頻率(frequency),本研究藉由回顧現有的文獻,從中探討何種方式是最佳的運動處方形式。方法:本篇研究使用PubMed資料庫,以網球肘(tennis elbow)、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 lateral elbow tendinopathy)、運動(exercise)、肌力訓練(muscle strengthening)及物理治療(physical therapy)作為關鍵字搜尋,搜尋至2018年6月所發表的隨機控制研究,探討其疼痛與功能上的影響。結果:共118篇文章,經檢視後刪除與腕關節運動無關文章賸餘17篇,依主題探討如下:(1)單純運動的效果以目前文獻均顯示有運動比什麼都不做的成效都好,甚至有文獻認為肌力訓練的效果優於超音波治療及Cyriax的治療;(2)運動搭配其他治療的效果以肌力訓練配合雷射比只作運動好,離心肌力訓練配合標準治療優於僅做標準治療,超音波配合運動優於類固醇麻醉止痛注射,肌力訓練並使用前臂帶(forearm support)與只穿前臂帶效果的2篇研究結果不同,超音波導入(phonophoresis)加上運動並沒有比Cyriax治療好;(3)運動方式以目前提到的文獻多為離心訓練優於單純伸展運動、伸展配合儀器治療及單純向心訓練,而有文獻認為伸展,向心訓練加伸展與離心訓練加伸展三者並無差異,但也有綜合離心、向心和等長訓練比單純離心或離心及向心收縮訓練能達到最佳效果;(4)運動強度中,若肌力訓練強度超過疼痛閥值20%會比沒運動和強度低於20%的負荷明顯影響之後的疼痛與功能,故肌力訓練強度不宜過強;(5)運動頻率與時間以目前並無文章比較不同頻率與劑量效果的比較、一般的介入多為每天或每週5天,每次作3回,每回做10 ~ 15下的肌力訓練。結論:雖部分內容仍有爭議,但建議對肱骨外上髁炎患者的運動訓練採用以離心肌力訓練為主配合向心與等長肌力訓練,並配合伸展及其他物理治療介入,在疼痛閥值以下的強度,每天練一次,每次作3回,每回做10 ~ 15下;未來需要針對不同階段的肱骨外上髁疼痛探討其運動介入的時間點與內容。臨床意義:本文獻回顧整理目前運動訓練的介入方式,提供臨床運動處方的參考。

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