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4.118.95
  • 期刊
  • OpenAccess

T'ang Ceramic Wares of Ch'ang-sha

長沙的唐代陶瓷

並列摘要


長沙是華南的一個重鎮,歷史悠長。在戰國時是楚的都城,秦時改爲長沙郡,西漢時是長沙國都,東漢時屬長沙郡。其後雖然有時爲州郡,有時爲王國都城,可是始終是長江以南文化中心之一,民國以來爲湖南省會,現在改爲獨立市,市區包括附近數縣,範圍尤爲廣濶。一、長沙唐陶的搜集:抗戰期間,長沙時常發現古墓。這些多數是戰國、秦、漢的墓葬,出土古物考古藏家爭相搜集,著錄研究,盛極一時。戰後鄉人繼續搜掘,發現隋、唐、五代墓葬尤夥,遺物以陶器爲大宗。唐時湖南以岳州青瓷著名,唐墓古陶多帶青釉,因此相傳爲岳窯器皿。流運香港求售,董估藏家,競相選購。據作者所知,當時專事搜集者有醫務總監牛頓大夫,港大教授侯寶璋博士,慎德堂主人楊銓先生及木扉女主人小匋夫人諸氏。牛頓大夫所藏最富,大小粗細約數百事,所著論文五種,頗引學術界的注意。最近二十年來,大陸人民政府提倡研究古代文物,各地博物館紛紛成立,以資保管。田野發掘亦繼續進行。長沙一帶經湖南省博物館及考古研究所的調查研究,成績卓著。刋載於文物、考古、考古學報及其他專刊的報告論文多不勝舉。本文目的是希望將這些材料歸納起來,作一比較有系統的介紹。因爲雜誌圖片多數迷糊不清,無法複製圖版,本文附圖除採自若干報告圖版外,多以其他藏家標本圖片,作爲補充資料。二、長沙唐墓的發掘:長沙唐代古墓調査發掘所得不下數百座。就本文範圍而言,約可分爲五期如下:第一、隋-以黃土嶺、黃泥塘、野坡及赤峰山諸地隋墓為代表。出土陶瓷以青瓷為主,器形、製作及裝飾均具南朝陶器作風。第二、初唐-以牛角塘、烈士公園、黃土嶺及左家塘諸地唐墓爲代表。出土器皿仍以青瓷爲主,製作較隋器笨簡陋。第三、中唐-以絲茅冲、左家公山、紅蓮塘、雨花亭、容園及魏家堆諸地唐墓爲代表。出土器物,青瓷之外有白釉、藍釉、及二彩、三彩等器。第四、晚唐-以黃泥塘、柳家大山、小林子冲、樹木嶺、及容園諸地唐墓為代表。出土陶瓷以窯變及釉裏彩繪器皿最爲特出。第五、五代-以南郊一帶五代墓及烈士公園灰坑為代表。出土陶瓷種類繁多,青瓷、白瓷、青白瓷之外,仍有釉裏彩繪等器血。長沙青釉經香港政府化學師達利氏化驗,認爲是一種以石灰爲熔劑的石灰釉。石灰劑高,可用低火燒成。這種陶器釉厚色亮而容易崩裂。石灰劑低,則燒製需要高度火熖,成品是堅硬的炻器,釉薄色潤。由此可知長沙唐代陶業尚在試驗階段。這種炻器可以說是瓷器的先導。三、長沙唐窯遺址的調査:長沙附近唐代古窯經調查可考的有二。分述如下:第一、湘陰唐窯遺址-遺址離長沙北三十五公里,位湘江入洞庭湖三角洲西岸。調査地點爲窯頭山、白骨塔、及窯滑里三處。出土器皿以青黃二色釉陶爲主。後期加燒白釉。湘陰唐時屬岳州,故其出品亦可稱爲岳窯。第二、銅官鎭唐窯遺址-銅官鎭舊屬望城縣,近歸併長沙市。遺址居湘江東岸,離市城約二十五公里,離湘陰僅十公里。調査地點有六:挖泥(土叚)、藍家坡、廖家房場、都司坡、長坡壠及胡家壠是也。各地點出土陶瓷碎片及窯具略有出入。初期出品與湘陰窯器,無甚分別,其同出一系統甚明。後期因技術改進,器皿、造形、釉彩、裝飾以及烘燒方法都極進步。出品運供鄰近各地外,並且遠銷他省及國外。浙江、安徽及高麗出土的銅官鎭陶瓷,可爲證明。長沙唐墓明器也都是這兩窯的出品。銅官鎭遺器每有陶匠姓氏刋印器上。例如高麗出土酒壺有「卡家小口天下有名」及「鄭家小口天下第一」諸銘,可知銅官鎮唐窯是民間家庭工業。長沙出土器皿尚有「鄭」、「張」、「廖」諸姓,足見各家出品互相競爭的劇烈。四、長沙唐代陶瓷的種類:綜觀長沙唐墓及窯址所得遺器,據其燒造火候、釉彩色澤及裝飾樣式,約可分爲十三類如下:A、無釉陶器-火候低者爲瓦器,高者爲炻器。B、青釉陶瓷-色澤由淺黃至深綠不一。C、褐釉陶瓷-色澤由淺黃至褐黑不等。D、白釉陶瓷-火候高者為白瓷。E、青白陶瓷-色澤由灰白至淡青不一。F、二彩陶瓷-淺色釉加深色斑點。G、三彩陶瓷-淺色釉加深綠及黑褐斑點。H、窯變陶瓷-窯變色澤不一;或加磷素釉水,燒成釉上灰藍斑紋。I、劃紋陶瓷-器上刮劃圖案,然後加釉。J、浮雕陶瓷-器上刋刻浮雕花紋,然後加釉。K、印貼陶瓷-器上加貼浮雕印紋,然後施釉。L、釉裏彩繪陶瓷-釉下先施彩繪圖案,然後加釉。M、銘文陶瓷-釉裏書寫,陰文刋刻,陽文模鑄,形式不一。五、長沙陶瓷在唐代陶藝上的地位:唐代陶瓷承前啓後,在中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關鍵。當時國力雄厚,工業發達。陶藝的演進可分爲主流及旁支兩派。主流是日用器皿的改良,由靑釉炻器,進而完成白瓷的製造。旁支是明器的發展,造成三彩瓦器的最高峯。中國瓦器掛釉始於戰國,盛於兩漢。這類彩釉以鉛為爲熔劑,火候低,質地不堅,故稱爲軟釉瓦器。顏色以綠爲主,間有褐紅及朱黃等色。唐時王公百官競尚厚葬。陶工燒造明器以應:三彩顏色,變化多端;偶俑駝馬,雕飾如生,造成瓦器藝術的最高焦點。近年來唐墓的發掘和陶窯的調査,證明三彩明器的分佈,僅集中於中原都市區域;其盛行年代,祇限於中唐前後,凡百餘年而已。長沙僻處長江以南,其陶業始終沒有受到北方三彩的影響。中國帶釉硬陶發明於商代,爲青瓷的濫觴。這類陶釉以石灰爲熔劑。石灰成份多,火候低燒成,則爲陶器。石灰成份少,火候高,便燒成炻器。釉水陶土每雜鐵素,用還原熖烘燒,則成青釉;用氧化熖烘燒,便成褐釉。經周、漢兩代的不斷實驗,到了三國、兩晉,陶工才懂得怎樣掌握火候,製成各種釉彩陶炻器皿。晉人名這類日用炻器曰「瓷」。近年來晉瓷出土很多,陶瓷技術進步,可見一斑。六朝青瓷,還可分爲南北兩系,各自分頭發展。當時陶工開始試造白瓷,到了隋代已相當成功。唐代陶業繼之,青瓷之外,白瓷燒製方法已達到完成階段,造成青瓷白瓷對峙局面。在這試驗的過程中,唐人還發明許多新釉彩,磷質釉及窯變的燒造也相繼完成。中國瓷業的基礎,奠定於唐,是無可疑的。唐人盛稱越州青瓷、邢州白瓷和饒州的青白瓷。最近的調查證明各省陶窯對於這些新的進展,都能紛紛響應,各自分別就地實驗燒造,出品質料不一,但演進的途徑,卻能一貫,成爲陶瓷演進的主流。長沙唐窯的發展,正是個顯著的例子。銅官鎭及湘陰兩唐窯,原以燒造青瓷爲主,出品可與越器相抗衡。白瓷及青白瓷之外,還試造窯變唐鈞,形形式式,不一而足。銅官鎭最傑出的試驗是釉裏彩繪。淺釉下施繪各樣紋飾:幾何圖案,布局嚴謹;花卉鳥獸,姿態生動;篆楷行書,筆調雅逸;都是顯著的創舉,開後世釉裏彩繪的先河。其貢獻於中國瓷器的演進,寶不容忽視的。銅官鎭陶家自稱「天下有名」、「天下第一」。這雖爲廣告宣傳,但是事實證明,有前進的技術爲後盾,這樣誇張不是沒有所自的。

並列關鍵字

無資料

延伸閱讀


  • 游學華(1986)。唐代長安城建築規模與設計規劃初探中國文化研究所學報17(),111-144。https://doi.org/10.29708/JCS.CUHK.198601_17.0005
  • 謝明良(1995)。唐代黑陶鉢雜識故宮文物月刊(153),104-115。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NPMM10119078-199512-202001010153-09
  • 陳妙香、Naba, Tosisada(1983)。從中國首都計畫史論唐代長安城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2),313-331。https://doi.org/10.6154/JBP.1983.2.019
  • 朱祖德(2020)。唐代湖南地區經濟發展析論史學彙刊(39),1-29。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a0000490-202012-202105050004-202105050004-1-29
  • 賈麥明(1992)。唐長安大明宮及出土文物故宮文物月刊(109),107-113。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NPMM10119078-199204-2020010101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