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07.98.249
  • 學位論文

臺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

Teachers’Human Rights Movements in Taiwan (1987-2005)

指導教授 : 邱榮舉

摘要


摘 要 本論文之目的在探討臺灣教師人權運動自1987年至2005年之發展歷程、興起原因,及臺灣教師人權運動未來發展之建議。又本論文之研究問題有三:一、何謂臺灣教師人權運動?其發展歷程為何?二、臺灣教師人權運動興起之原因為何?三、臺灣教師人權運動未來發展之建議為何?筆者依蕭新煌修正自Mauss所建立之「社會運動的歷史模型」的五階段論,而發展的社會運動發展歷程的三種可能論,作為本論文分析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發展歷程之研究架構;在臺灣教師人權運動興起原因部份,則是以西方社會運動理論中的政治過程論為研究架構。本論文之研究途徑有二:歷史研究途徑和政治過程研究途徑。先以歷史研究途徑將臺灣教師人權運動,依運動先後順序,分為臺灣教權會運動、臺灣教師會運動,以及臺灣教師工會運動等階段。再以政治過程研究途徑,針對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的不同階段,蒐集政治機會結構、草根組織力量,與認知解放等面向的資料。至於本論文之主要研究方法採文獻分析法。本論文之主要研究發現如下: 一、關於臺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發展歷程之主要研究發現 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的三個階段,正好與臺灣政治轉型相互輝映;亦即:臺灣教權會運動階段-臺灣政治自由化;臺灣教師會運動階段-臺灣政治民主化;臺灣教師工會運動階段-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又臺灣教師人權運動之發展,與民進黨政治力量的成長有密切的關聯。 二、關於臺灣教師人權運動(1987-2005)興起原因之主要研究發現 臺灣教師人權運動之「政治機會結構」,隨著台灣政治轉型的發展,而漸趨開放;「草根組織力量」則因《教師法》通過後,成員招募轉變成團體的招募,使得臺灣教師人權運動的「草根組織力量」發展成為既廣又深的立體聯結網絡;「認知解放」,其主要原因有:安全,參與運動的風險降低、有力的政治結盟夥伴、教師會取得合法地位;有效,參加運動有助於教育環境的改善。 關鍵字:臺灣教師人權運動;臺灣教權會運動;臺灣教師會運動;臺灣教師工會運動;政治過程論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吳介民,2002,〈解除克勞塞維茲的魔咒:分析當前社會改革運動的困境〉,《台灣社會學》,第4期,頁159-198。
王振寰,1993,〈臺灣新政商關係的形成與政治轉型〉,收錄於徐正光、蕭新煌,1995,《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公司,頁71-114。
張茂桂、鄭永年主編,2003,《兩岸社會運動分析》,台北:新自然主義。
曾金玉,2000,〈台灣客家運動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富忠、邱萬興,2005,《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1975-2000》,臺北市:財團法人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

被引用紀錄


楊鎮宇(2008)。教師工會運動與人本教育基金會的體罰論述:從批判教育學觀點的反思〔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2fNTHU.2008.00556
姚招帆(2017)。公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之法解釋論及法政策論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703851
葉德聖(2012)。臺灣客家運動之未來方程式:形成與發展(1987-2012)〔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2.02757
丁慧翔(2011)。我國教師勞動權發展之研究,1949-2011〔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11.10671
陳康宏(2009)。戰後臺灣客家運動之研究:以(客家風雲雜誌)與(客家雜誌)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2fNTU.2009.0272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