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29.247.196
  • 學位論文

大上海地區自由貿易區發展策略、現況與困境之分析研究

指導教授 : 郭建中

摘要


從1992年鄧小平南巡以後,中國大陸確立了改革開放的路線,一連串的政策動作帶動了一波波的經濟發展和成長,隨之而來各種經濟特殊區域的發展,更是其中最亮眼的一環。經濟特殊區域發展至今,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挑戰,從國家發展的角度來看,劃設自由貿易區,一方面國家在國際經濟轉型趨勢中可免於被邊陲化,另方面則幫助國內企業走向全球佈局營運,可說達到雙贏局勢。面對這樣的趨勢,中國大陸努力進行經濟特殊區域的轉型,朝向自由貿易區的路線邁進。 中國的發展路線由沿海而內陸,目前相關的經濟特殊區域,幾乎都遍布在沿海城市。其中設立最晚、開放度最高經濟特殊區域的即為保稅區的建置,在各個保稅區的發展中,又以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的發展最為亮眼,呈現出龍頭老大的態勢,不僅在發展功能上最齊備,也是各項政策的試點之處,所吸引的投資成就相當可觀,也因此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肩負著向自由貿易區轉型的使命。在轉型的發展上,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要努力補足缺失之處,包括了法律制度層面的不一致以及行政管理組織上的不統一等等,更要面對世界貿易組織﹙WTO﹚要求開放的挑戰,握住發展的時機和方向,積極面對開放和反省的態度,建設中國的自由貿易區,因應經濟全球化和企業的全球佈局。 大上海地區包括了滬、寧、杭等地,擁有長江三角洲的廣大腹地以及深入內地的長江河道做為動脈,在在顯示了上海的樞紐地位,在這個大上海地區內的經濟特殊區域裡,昆山出口加工區的亮眼表現,由區域內台商的進駐和經驗刺激成就了著明的昆山經驗,昆山出口加工區所扮演的角色為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後方補給的深加工地區,面對上海外高橋保稅區功能策重的移轉,與上海外高橋保稅區互補,藉由區內經濟特殊區域的相互配合,從點而面的掌握整個政策網絡走向,並構築一個未來大上海地區自由貿易區的藍圖。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張榮豐著,《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臺北: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1983年。
楊清喬著,《廠商在自由貿易港區內投資之影響因素研究》,臺灣臺南成功大學交通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陳穎慶著,《WTO架構下我國自由貿易港區﹙FTZ﹚發展之研究》,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律組碩士論文,2004年。
王慶福、李春茂計劃主持,王克尹等研究,《建立臺灣地區國際港埠爲國際物流中心之研究》,臺北:行政院交通部運輸研究所,2002年
何美玥著,〈全球運籌中心推動之策略研究──兼論自由貿易港區之法制與推動效益〉,臺灣《國家政策季刊》,第二卷第二期,2003年6月,頁143-182。

被引用紀錄


郭馥榕(2008)。兩岸租稅獎勵地區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長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33/CJCU.2008.00177
顏淑惠(2008)。中共經濟特區之研究(1980-1992)〔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0207200917352258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