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4.93.126
  • 學位論文

從實務見解檢視證券交易法民事責任規定--以博達案事實為例

指導教授 : 曾宛如

摘要


本文以博達案的事實為例,檢討我國現行證券交易法民事責任規定的若干問題。雖然法院尚未對博達案作出判決,然而近年來京元電子案、立大農畜案、順大裕案、大中鋼鐵案、大穎公司內線交易案以及訊碟公司內線交易案判決陸續作出,因此本文參考上述判決,從檢討實務見解為出發點,來檢討我國證券交易法民事責任規定。 而本文所討論的民事責任規定集中於證交法第20條一般反詐欺條款、第32條公開說明書不實責任規定、第155條反操縱條款,以及第157條之一內線交易責任規定。雖然文獻對於此四條民事責任著墨不少,然而法院在解釋證交法的民事責任要件時,經常參考民法的觀念,有時忽略了證券交易與證券訴訟之特性,因而時有錯誤之見解。此外,文獻上極少對於此四條責任彼此間之適用關係加以探討。故本文參考美國1933年證券法與1934年證交法之規定、我國論者看法,檢討上述法院判決,本於突顯第20條第二項、第32條、第155條、第157條之一之立法意旨,使第20條第一項作為投資人與不法行為人之利益衡平與風險分擔之最後手段之立場,解釋此四條民事責任規定之各項要件及彼此間之關係。

並列摘要


none

並列關鍵字

Rule 10b-5

參考文獻


張文毅,美國證券管理委員會有關證券銷售反人為操縱法規之探討,證交資料第429期,頁1-25,1998年1月。
曾宛如,論證券交易法第20條之民事責任—以主觀要件與信賴為核心,台大法學論叢第23卷第5期,頁51-93,2004年9月。
賴英照,建立更完備的民事責任機制,律師雜誌第297期,頁2-5,2004年6月。
王志誠,發行市場證券詐欺規範之解釋及適用,律師雜誌第297期,頁15-31,2004年6月。
王澤鑑,「法律思維與民法實例」,作者自刊,1999年初版。

被引用紀錄


何佳蓉(2013)。從比較法觀點論內線交易豁免規定之可能性〔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3.00609
吳東憲(2008)。臺灣企業海外籌資之研究—兼論海外臺灣企業回臺籌資〔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10303
陳照世(2008)。從歐盟與英國市場濫用防制計畫反思我國對內線交易與操縱市場之制度設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1186
蔡彥守(2008)。從律師的角色論證券詐欺之防制--以美國法為借鏡〔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8.00134
吳元曜(2007)。證券詐欺刑事責任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07.0226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