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1.13.37
  • 學位論文

從音符到聲音 -以系統理論觀察機械複製時代的音樂作品

指導教授 : 魯貴顯 張維安

摘要


班雅明在「機械複製時代的藝術作品」提到,藝術作品在機械複製時代已漸漸的消逝,然而,由於複製技術帶來的同一性問題,才使得班雅明建構了不可重複的靈光。本論文從魯曼的系統理論出發,從錄音技術的出現探究音樂作品在機械複製時代的意義,嘗試重新詮釋班雅明所建立的命題。 當某個人按下收音機時,其他的聽眾開始很自然的豎起耳朵,聆聽那美妙的樂章,但對於處在留聲機尚未出現的人們來說,這卻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當人們認為複製技術所播放的聲音是一件藝術作品時,社會結構已經歷了一段重大變革,使聽眾很快的學習去欣賞播放出來的藝術作品。這個社會結構最重大的轉變,其實是藝術系統對音樂作品的觀察基礎,從「音符」媒介轉變為「聲音」媒介。對藝術的觀察者來說,將聽到的聲音轉化為音符不再是欣賞音樂的必要基礎,如何將聲音視為藝術作品成為新的藝術論題。

關鍵字

系統理論 複製技術 錄音 音樂作品 音符 聲音

參考文獻


許宜雯,2009,《二十世紀錄音出現後演出實踐(Performing Practice)的探討的探討的探討的探討 》。臺北:國立台北藝術大學音樂學院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Schweppenhäuser , Gerhard, .,2008,《阿多諾》。魯路譯。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Adorno, Theodor, 2004, Philosophy of modern music. New York, London: Continuum.
Adorno, Theodor, 2001, The Culture Industry: Selected Essays on Mass Culture. Routledge.
Adorno, Theodor, &Thomas Y. Levin, 1990, “The Form of the Phonograph Record.” October, 55: 56-6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