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191.22
  • 學位論文

萬文遙寄海一方—清帝國對臺灣的書寫與認識

指導教授 : 溫振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運用再現(representation)、敘事的套式(narrative)與文化邏輯、集體心態(mentalities)等概念,操作清帝國文人的遊歷書寫,及奉派至臺的官員所留下的記錄這兩種文類,企圖勾勒清領時期帝國對臺灣的印象與認識。然而由於兩造不同性質的材料在數量上並不均質,因此在操作上,先自為數較少的旅遊記錄開始,企圖勾勒清代中國文人赴臺遊歷之歷史景況,以及他們所觀察到的多樣景致和諸般文化相遇的情境。至於在諸多赴臺任職的官員所遺留的日記、回憶錄、文集與奏議的處理上,本文計從同治六年(1867)出版的《治臺必告錄》談起,之所以選擇此著做為論述的切入點,原因在於此著不僅是集合十來位帝國官員言論的複合性文本,更特別的是此文本問世的時間,有兩個特別之處引起筆者注意。其一,本書付梓的時間距離臺灣納入清帝國版圖已逾一百八十年,在經過如此漫長時間的統治後,尚須如此一本治理上的教戰手冊來提點後進官員,它的出現本身就存在著不尋常的意涵。其二,《治臺必告錄》出版後,臺灣恰遭遇一連串的涉外事件,整體局勢走向與本書出版前完全不同,不僅清廷開始重新調整治臺方針,治臺官員關注的焦點亦隨之移轉。職是之故,本文先自此著的編輯、出版,和名列書中的官員對臺灣的認識與印象談起,經過將選輯的言論與原版著作的言論交叉比對後,來說明《治臺必告錄》的編選策略及文化意涵。之後,再以此著出版的時間為基準,重頭回溯自清帝國將臺灣納入版圖開始至本書出版前,其他赴臺官員的統治情形與心得,除了摸索官員對臺灣認識的變遷之外,並檢視《治臺必告錄》所言之內容,是否吻合當時官員的普遍認識。最後,將分析自《治臺必告錄》成書後至臺灣割讓為止這段時期,官員的記錄文本中對於臺灣認識的轉向。  本論文內容除了緒論與結論外,計分四章。第二章〈文人的臺灣遊歷及其觀察與認識〉,以非具官方身分赴臺的文人為對象,分析他們之所以遠渡重洋至臺灣這塊「瘴癘之地」,其中的動機、經歷以及書寫記錄中所顯露對臺灣的觀察。這些文人不全是以旅遊為目的,且居臺時間短則數月、多至數年,更因先來後到的時代不同,各自間對臺灣之認識實不盡相同。本章的目的便在於梳分其個別過程與觀察後,分析其中的文化脈絡與視野,當中不僅有其特殊意義,也有沿襲自傳統中國奇幻想像的一面。  第三章至第五章,主要是以治臺官員的記述與回憶為重心進行考察,本文第三章〈《治臺必告錄》之編輯與意涵〉,是以丁曰健於同治六年自臺灣道卸任後付梓出版的《治臺必告錄》為分析核心,除了交代本書的編輯與出版過程外,探析書中所蒐羅自康熙末年至同治初年間,共計十三位作者之經歷及其臺灣印象和認識也是重點之一。此外,本書的編選策略,以及所選錄之言論是否真能再現原作者之想法,也是本章所措意之處。最後,本書的編輯與出版,在清帝國治理臺灣的過程又突顯什麼意義,也將有所交代。  第四章〈清領前期治臺官員的記錄與回憶〉,本章將持續處理在《治臺必告錄》出版之前,其他赴臺官員的統治情事與心得。除了摸索帝國內部對臺灣認識的變遷之外,也將從更大的時代背景來檢視《治臺必告錄》內容之所言,是否吻合當時官員的普遍認識與文化脈絡,以及書中所營造的共識與印象之所來由。  第五章〈清領末期臺灣情勢的描述與認識〉,將分析自《治臺必告錄》成書後的清領末期至臺灣割讓為止,晚清在臺官員的記錄文本。此時期隨著外國勢力在海峽兩岸進出這個因素加入之後,官員在統治上的言論與論述亦有所轉向。此時臺灣被更深刻地捲入清廷與外國的紛爭中,不僅清廷重新調整治臺方針,治臺官員關注的焦點亦隨之移轉,在對抗外侮之外,臺灣內部亦自開山撫番後,展開一連串統治上的變動與調整。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列)
1.丁曰健,《治臺必告錄》,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9年,臺灣文獻叢刊第17種。
2.丁宗洛編,《陳清端公年譜》,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4年,臺灣文獻叢刊第207種。
3.丁紹儀,《東瀛識略》,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5年,臺灣文獻叢刊第2種。
4.不著撰人,《清史列傳選》,臺北: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8年,臺灣文獻叢刊第274種。

被引用紀錄


簡于鈞(2012)。重訪接觸帶:從西方旅人視野再見19世紀台灣(1860-1885)〔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2.01048
林希樺(2013)。回望福爾摩沙:十九世紀來臺西方人旅行書寫在臺灣的譯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801201418030860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