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7.42.168
  • 學位論文

療養院嚴重情緒障礙班學員的生活經驗

指導教授 : 王天苗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擷取民族誌學的典範及方法,長期深入雙峰療養院青少年日間留院「杏花村」,透過學員、家人及專業人員等村民的敘說來建構他們現實及理想中的杏花村;經由深刻的理解及忠實的紀錄,以描繪結合精神醫療與特殊教育之嚴重情緒障礙班學員,在療養院內的復健生活中如何面臨疾病適應、學習安排、重要他人的關係及未來的憧憬。 精神疾病診斷及輾轉各病房住院是學員的共同命運,自己、他人與疾病交織成杏花村生活的基本元素。恍如置身學校的杏花村減少了住院的烙印,學員對疾病的成因游移在有病或沒病、先天或後天、生理或超自然之間,須適應與症狀及副作用及克服現實的失真感,須調適生活斷裂而修正理想與現實我的差距。 學習與復健活動以自我體驗為核心,以落實在生活的體驗與實作為基礎,經由工作訓練的職業試探,透過美學的陶冶與藝術治療的啟發,通過大自然體驗而思考個人與萬物生命的相繫,構成了杏花村的學習生活。醫療以復健觀點為課程設計的方針,忽略了特殊教育以累積社區生活的實用知識為目標,醫療與教育如何集思廣益為學員謀最大的福利,是教師加入專業團隊後亟需須努力的方向。 專業人員及家人織成了學員最重要的人際網絡。專業人員提供專業服務外,時而放下專業的立場,經由語言或非語言的溝通貼近學員的心、敲開他們的心門;從專業人員變動引發的緊張氛圍中得知,醫療不是他們唯一的依賴,情感性的社會支持才是最終的寄託。家人的參與,家人陪伴學員參與復健是常見的現象,透過陪伴瞭解孩子而調整親子互動的方式,同時家人在會談與陪伴過程也可能解決家庭問題,而相得益彰。 日間留院是回到社區生活的中介站,學員在疾病穩定後也希望回到學校就讀或社區就業。由於學員個人身心狀況、家庭支持系統、學校接納度、職場的對待及日間留院的轉介功能都影響回到社區的成功。

參考文獻


林憲(民73):精神醫學史。台北:水牛。
陳新綠譯(民83)︰談病說痛—人類的受苦經驗及痊癒之道。台北︰心理。
衛生署(民82)︰精神疾病防治工作計劃。行政院衛生署編印。
穆佩芬(民85)︰現象學研究法。護理研究,4卷2期,195-201。
田基武(民75)︰精神分裂病患家屬對疾病調適之研究—以彰化基督教醫院精神科門診個案為例。私立東海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

被引用紀錄


陳采明(2005)。資優幼兒親職教育方案中的成長經驗〔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4073910
張如杏(2007)。嚴重情緒障礙學生自我決策及其家庭參與在轉銜服務歷程之探討—以又一村情障班個案為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3212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