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9.252.37
  • 學位論文

《莊子》的功夫修養論及其教育意涵

指導教授 : 歐陽教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莊子》的功夫修養論及其教育意涵 黃俊峰 摘 要 本論文之研究目的在於探討《莊子》功夫修養,以期對現代教育的現況,有所啟示,並且破除對於莊子消極頹廢的誤解。 「氣」的觀念在《莊子》中站有重要的地位,因為「通天下一氣」所以「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也因為「氣聚人生,氣散人亡」,因此「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有真人而後有真知」,真人是經由功夫修養之證成,有真知而後「物論」可解,「『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第四章至第七章,針對莊子「安、齊、忘、化」的功夫修養進行探討。 「安」,主要探討「安之若命」、「安時處順」以及「安其性命之情」三個觀念,即安於自己限定、存在的境域,主政者不擾民,生命自己會在生活中得到自在。 「齊」,主要探討齊「物論」、齊物以及齊死生,即不同「物論」差異的解構,物我環境關係的和諧,以及死生大惑的同一。 「忘」主要探討「心齋」、「坐忘」以及「朝徹、見獨」以及「忘適」等觀念進行探討,即執著的去除,自我中心意識的解,將自我與存在場域中。 「化」,主要探討「自化」、「觀化」以及「安化」「與時俱化」、「物化」以及」最後之「參化」等觀念進行探討,即觀照生存境域的變化,和事局的變動融合為一,參與世界的變動在其中感受逍遙自在。 經由前四章對於莊子功夫修養的探討,在第八章提出對教育的建議。 壹、 安於先天限定,不怨天;定於生存境域,不尤人;提供自在環境,不擾民。 貳、 教育「物論」的差異,「意識型態」的解構;物我關係的和諧,生態教育的重視;死生尊嚴的尊重,生命教育的重視。 參、 改革執著的去除,整體教育的考量;整體意見的廣納,個人衷心的消弭;行動重於口號,改革融於生活。 肆、 觀造人民安定的需求,不求速效;融於生活環境,配合時代脈動;教育改革的參與,逍遙自在的承擔。 關鍵字:莊子、功夫修養、氣、真人、教育

關鍵字

莊子 功夫修養 真人 教育

參考文獻


黃錦鋐(1992)。新譯莊子讀本。台北:三民。
歐陽教(1998)。教育哲學導論。台北:文景。
王正寧(2003年3月31日)。立委:母語音標共九種 匪夷所思。聯合晚報,6
曾昭旭(1999)。論語言與生命的詭譎辯證。鵝湖,28(5),11-16。
林妙貞(2001)。莊子「齊物論」--解消言語論辯與物我對立的平等觀。鵝湖,27(2),55-6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