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1.31.209
  • 學位論文

兩岸當代報導文學比較研究(1976-2004)

指導教授 : 張素貞老師 張堂錡老師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文擬就七O年代迄今兩岸報導文學各自發展的歷程為研究基礎,綜合比較兩岸報導文學在形式、內容、文學理論、創作表現等面向的異同,期使報導文學的研究體系更為完滿、視野更為開闊。本論文章節次第安排如下: 第一章「緒論」:開宗明義將報導文學與報告文學作一釋名及定義,以利之後的文章鋪陳,並提出研究方法及歸納探討兩岸對於報導文學之研究現況成果,指出其中尚待提升之處及本論文撰寫與論述過程中的期待視野。 第二章「臺灣報導文學創作發展歷程」:研究者就七O年代迄今臺灣報導文學的發展歷程,依次分為七O年代蔚然成觀的報導文學熱潮、八O年代報導文學的發展及九O年代報導文學的危機與轉機三階段加以分析探討,呈現臺灣報導文學不同階段的殊異風貌及創作景觀。 第三章「大陸報告文學創作發展歷程」:七O年代末期,大陸新時期報告文學在文革的失語及退化後,重新勃興並走向全新的話語空間。此章分為走向復甦的七O年代末至八O年代初、繁榮的八O年代中後期、及歸於沈寂的九O年代三階段來描繪大陸報告文學發展迄今的風貌。 第四章「兩岸報導文學創作比較」:本章就兩岸當代(1976~2003)的報導文學在形式、內容、寫作態度、題材選擇、傳播現象等面向的差異性作一分析比較,不僅反映兩岸文氣相通的一面,更體現臺灣及大陸報導文學的獨特個性。 第五章「兩岸報導文學理論批評比較」:報導文學的理論批評涉及一切與報導文學有關的研究行為、現象、研究成果和研究者等。本章就臺灣報導文學理論批評的狀貌及大陸報告文學理論批評的建構作系統化的統整歸納,並分析比較兩岸報導文學理論批評的特色,使報導文學理論體系化建設更趨完備。 第六章「結論」:兩岸的報導文學創作走過風光的七、八O年代後,在九O年代紛紛走向沈寂,歸於平靜,然其功能與影響仍在現代文學領域中或顯或隱地傳承著,或如臺灣地區各縣市之地方性文學獎的延續,又如大陸地區紀實文學新浪潮的重生等,藉由歷史的總結,展望未來報導文學的發展趨勢,是研究者刻不容緩的使命。 附錄一「兩岸報導文學大事紀」:以圖表方式呈現一九六六年以來兩岸的政治社會風潮及相應的報導文學重要紀事。 附錄二「臺灣報導文學重要作家生平簡介」:收錄臺灣地區重要報導文學作家之學經歷、代表作品及獲得獎項,為報導文學研究工作者提供史料的蒐集整理。 附錄三「大陸報告文學重要作家生平簡介」:收錄大陸地區重要報告文學作家之學經歷、代表作品及獲得獎項,為報導文學研究工作者提供史料的蒐集整理。 附錄四「臺灣報導文學獲獎篇目資料彙編」:收錄臺灣地區報導文學相關獎項得獎名單及作品資料彙編,以便於報導文學研究工作者檢索查閱。 附錄五「大陸報告文學獲獎篇目資料彙編」:收錄大陸地區報告文學相關獎項得獎名單及作品資料彙編,以便於報導文學研究工作者檢索查閱。 附錄六「溫柔的堅持—臺灣女性報導文學作家的關懷與困境」:本附錄嘗試對七O年代迄今女性報導文學作家的寫作現象、興起之時代氛圍做一觀察,以探討女性報導文學家在書寫策略、看待問題的視角等方面,與男性作家有何差異。藉此重現女性報導文學家的時代意義與定位。

被引用紀錄


潘柔邑(2009)。反共交響裡的和鳴與變奏—徐鍾珮創作歷程與書寫位置的位移〔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111200916053425
洪郁婷(2010)。孔子仁智觀在國中國文教學之體現〔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191323
林容朱(2012)。心岱散文作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3-211020161351108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