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3.173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探討對「=」概念,國中生概念心像中「=」的「DO」、「化簡」特徵以及其概念心像中的辭彙心像,另外在哪些使用情況下,「=」具有可或不可互換的特徵及可能的影響原因,並且比較專家與中學生對「=」互換性的看法,除此等量公理對國中生「=」概念心像中之等價性特徵的影響,也是研究目的之一。 研究方法主要是量的研究輔以質的分析,至於探討等量公理對學生在等號之等價性的影響時則主要以質的研究方法進行;研究樣本為國中一、二、三年級的學共944人,及數學教師40人、數學職前教師22人。研究工具共有學習單、問卷調查二種。學習單以形成性評量,探討等量公理對國中生「=」概念心像的影響;問卷調查則以結構性及開放性問題進行施測,探討國中生「=」概念心像中的「DO」、「化簡」、等價性特徵以及辭彙心像、可否互換的特徵。 本研究的主要結果有:1.在沒有「化簡」的前提下,「=」的國中生概念心像傾向於不具備「DO」的特徵。2.在有「DO」的前提下,平均八成六的國中生之概念心像中較喜歡「=」有化簡特徵。3.一般而言,在國中生對於「=」概念心像中代表「=」的最自然辭彙乃「是」、和「結果是」;但是對於二側物件屬同一型之等式、外觀相似度又高之等式,代表「=」的最自然辭彙則成為「相同」。4.整體而言,國中生認為「=」具有可互換的特徵;其中當等號二側物件「同一型」且沒有明顯的繁簡問題時,互換性最自然。5.國中生判斷「=」是否具有等價性時,如果是正確的判斷,大部分依據的是「等價類的定義」。6.在學習過等量公理後,部分學生會產生只要同時做一件事就是正確的,而會忽略「=」等價性的保持。

關鍵字

等號 概念心像 等量公理 等價 辭彙

參考文獻


19. 陳盈言(民90):國二學生變數概念的成熟度對其函數概念發展的影響。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1. 張鳳燕(1991):教導心理學微觀。師友月刊 ,284期,24-29
34. 謝佳叡(民90):國中生配方法學習歷程中之數學思維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7. Kuchemann,D.E(1981).Positive And Negative Numbers.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Mathmatics:11-16.pp.82-87.
10. Paul Cobb(1985). Mathematical Actions,Mathematical.Objects,and Mathematical Symbols,The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Behavior 4,127-134.

被引用紀錄


吳佩錦(2013)。七年級學生的等號概念與其對代數學習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2/NCTU.2013.00137
黃富麟(2010)。國小六年級教師的等號教學相關知識探討〔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000527
昌秀英(2011)。國小低年級學童等號概念與教師對其發展情形了解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0/CYCU.2011.00027
王乃聖(2003)。國中生乘法公式結構之察覺與概念心像〔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603200719135592
李宜蓉(2010)。一~九年級數學教科書中代數符號及等號概念之發展設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1037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