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98.71
  • 學位論文

孫中山先生之人權思想及其在我國憲法之實踐

指導教授 : 黃城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人權思想的歷史淵源,可上溯至古希臘羅馬時期的斯多葛學派,但人類開始對自己有自覺、理論的認識,感到自身地位的重要而謀求保障及發展,所產生的近代人權思想,則是發生於文藝復興時期後。近代人權思想的發展趨勢,由第一代人權的公民與政治權利,到第二代人權的經濟社會、文化、教育權利的享有,到第三代人權以民族自決為核心的群體權利,直到第四代人權為和平、發展、環境、資訊權等新興權利。 近代人權思想之趨勢,就是利用宣言或憲法這種根本法形式將人權的內容加以確認和肯定,來保障人權。基於此一認知,世界各國紛紛制訂權利宣言或憲法,其中有一向重要內容就是確認和肯定人權。近代人權思想藉由法制化的保障,將人權與法制結合,不僅在國際間形成全球人權條款,亦在各地區形成區域性人權條款,使人權之保障能獲得國際社會的認同。 提及人權思想,人們會直接聯想到那是西方人的思想,事實上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不是真實的。近代中國有著完整的人權思想以及在人權宣傳方面有著較大影響的思想家,應當首推孫中山先生的人權思想。孫中山先生身處一個動盪的時代,此時期無論中國或外國,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方面都起了很大的變動,加上他承襲了中國傳統之人權思想與參考歐洲近代之人權思想,因此形成他的人權思想內容。 我國憲法既是根據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及配合我國的國情所制訂的,因此孫中山先生的人權思想也當然融入我國的憲法裡,我國憲法人權思想之實踐,也反映了孫中山先生的人權思想,但由於我國在行憲後,隨即面臨國內的政治分裂,以及國際上退出聯合國的影響,導致我國憲法在人權思想知識與實踐,已逐漸脫離國際人權保障之軌跡,因此思考如何建立完整的人權保障制度之時,除了必須參考國際人權體系的標準外,更重要的是,不要忘了我國傳統的人權思想,尤其是孫中山先生的人權思想,才能展望我國憲法人權之新方向。

關鍵字

人權思想 法制化 孫中山 憲法 人權保障

參考文獻


1995 《各國憲法條文彙編》,台北,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
1989 《人權彰顯》,台北,久大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訂
1973a 《國父全集》,第一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1973b 《國父全集》,第二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

被引用紀錄


吳玉鳳(2004)。臺灣省參議會受理人民請願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1255041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