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21.170
  • 學位論文

從都市計畫檢視日治時期的臺南現代性

The Modernity of Tainan Examining the Urban Planning Process of Tainan under Japanese Colonization

指導教授 : 郭秀鈴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1895年馬關條約清廷割讓臺灣,(沒有主詞)作為日本第一個殖民地。臺灣自此所接受的現代化,是西方「文明」經過日本明治維新轉譯的產物。本文以1895年以前臺灣漢化最深的臺南府城作為觀察點,臺南府城歷經五十年的現代化過程中,首先經驗的是空間的變革,這是日本以國家權力施行殖民的第一步。以在日本1871年頒行的「戶籍法」和1888年的「市町村制」為基礎,日本殖民政府重新調整臺南傳統「里坊制」和「聯境組織」分劃的城市結構,並以科學測量和數學計量將臺南視為連續平面上的家、街屋與街町,不斷試驗調整新的行政區劃,並設置國家派任的行政長官。 現代化日本以土地與人口的計量化做為工業資本主義與官僚行政的基礎。殖民前期的軍政統治因為移行佔領之需要,採取奠定土地、家屋徵收以及衛生與防火建築之標準,建設寬闊筆直的大路貫通市區,並在此基礎上產生1911年臺南的市區改正計畫和其後的都會營建發展。在1908年全島鐵路貫通後,日本殖民政府開始了更大規模的重置「地方」措施,臺南被帝國重新定位為南臺灣的「文化古都」,並以大航海殖民與異國、南國風情呈現。1920年的州廳制與前一年臺灣文官總督的派任,標記臺灣正式進入現代化文明的國家行政體制。 經歷20年代初期地方建設發展,臺南浮現出現代都會的雛型:豪華的帝國公共廳堂、筆直寬闊的大街、雜揉歐洲文明元素的街屋...等。新職業如醫生、律師等知識分子的興起,也加速社會分化。開放的都市空間聚積四方多元人群,商品、勞工、與消費者快速「流動」交替,造成都市景觀呈現出現代性的片段化現象。猶如歐洲都市文化觀察者班雅明筆下所描繪的都會現象:旅人在都會中穿梭,所見的是快速興替的商品廣告與文化,新的都市文化使得傳統逐漸轉型或消解。 資本主義運行之下,市民的生活逐漸為工作、消費所占滿,人不得不拋掉多餘的身分如傳統的親子、鄰友等關係,化身為專職的受薪族,餘暇休閒是人們在工作之餘,回歸或重構自我的方式。走在大街上,周遭充斥的是陌生人,即使不相識卻經帝國「文明開化」的洗禮,重新聚合成新的共同體社群,如文化協會、職業公會或賽鳩等同好會。在帝國殖民現代化下,臺灣、臺南被重新定義為嶄新的客體。都市的新公共空間中的住民、殖民者、旅人、在地菁英及官僚...等各自詮釋他們眼中的臺南。嶄新的市民品味和認同意識,逐漸在重新形構中,一種臺南府城特有的都市性格亦逐漸成形。 關鍵字:都市計畫、日治臺南、都會現代性

並列摘要


參考文獻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番事物產與商務》,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4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劉銘傳撫臺前後檔》,南投市: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呂紹理著,《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臺北市:麥田出版社,2005年
陳坤宏編著,《空間結構:理論與方法論》,臺北市:明文出版社,1991年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臺灣之地方租稅》,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2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