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60.29
  • 學位論文

胡錦濤時期中共之宣傳政策(2003-2008)- 張藝謀個案研究

China’s Propaganda Policy in the Hu Jintao Era (2003-2008): A Case Study of Zhang Yimou

指導教授 : 明居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中國民主化問題一直受到學界關注,現代化理論認為社會開放與經濟自由化皆有助於民主化的產生;國際影響理論則認為共產國家相繼垮台會造成多米諾效應,但在各種民主化論述典範仍然無法解釋中共持續保持專制政權的事實。本文藉由宣傳與政治傳播作為切入點,檢視自從1949年中共建國之後開始的主旋律演變,並分為毛澤東時期、鄧小平時期、江澤民時期與胡錦濤時期四部分。前三時期已有主旋律的發展,並按個時期的國情需求不同,呈現不同的主旋律,代表中共宣傳主旋律自建國開始即有。胡錦濤時期由於改革開放對中國國內外的影響,其主旋律因應局勢而開始不同,此外,其行銷主旋律的手法與商業結合,導致宣傳內容可看性提高,並且管道更加多元。而宣傳的改革與精進導致官方對社會控制仍然強而有力,正是中共民主化遲遲無法發生的原因。本文個案研究部分以張藝謀的電影作品《英雄》、《滿城盡帶黃金甲》與北京奧運開幕式作為分析對象,並提出四個分析框架:「中華文化」、「集體主義」、「愛國主義」與「和平崛起」作為檢驗方向。 本文貢獻主要有五點:藉由主旋律的整理與張藝謀電影的主旋律意涵,作為對布瑞迪理論的補充;其次,提出分析主旋律作品中的四個框架:「中華文化」「集體主義」「愛國主義」和「和平崛起」;再者,本文亦重新整理與詮釋京奧這個研究主題;此外,提出胡錦濤時期宣傳與「商業」與結合的現象,藉以提昇宣傳內容可看性與傳播廣泛度,補充學者布瑞迪將「經濟」作為一個宣傳手段的概念;最後,根據政治社會學者葛爾(Ted Robert Gurr)提出相對剝奪感(relative deprivation)的應用,可證明中共現今的主旋律與宣傳手法正是以相對剝奪感的反向操作,藉以達到個體忽略自身不平等待遇的效果。

關鍵字

胡錦濤 中國 宣傳 張藝謀 中國電影 主旋律 北京奧運

並列摘要


無資料

參考文獻


李良文,2010,《中國對國際矚目事件的形象管理:以2008年西藏事件及汶川大地震為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邱瓊慧,2007,《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台輿論戰之研究》,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玉明,2007,《十六大以來中共文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之研究(2002年11月-2006年10月)》,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所碩士論文
吳尊輝,2009,《中國大陸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的文化政策之分析》,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昌鑫,2008,《中國輿論戰對和諧外交的影響》,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碩士論文

被引用紀錄


于振亞(2015)。筆桿子與刀把子:中國人權政策黨政邏輯的詮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5.0212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