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8.204.208
  • 期刊

“牛皮換地”故事來源之探討:臺灣地方傳說研究

摘要


台南安平是台灣最早站上世界舞台的地方之一,自古有「安平為牛皮地」之說,這牽涉到「牛皮換地」的傳說故事。曾有史家為文考證,以說明文獻中所記載的傳說故事與史實不符。但就傳說學的立場來看:傳說並非史家實錄,它是依附歷史的故事,強調文學的趣味。因此本文將探討本故事在民間文學中不同於史家的意義。 首先探討故事的相關文獻資料,關於「牛皮換地」的故事,在清代的史籍中,最早記錄應是康熙二十六年(1687)蔣毓英《臺灣府志》,其文套用了「牛皮換地」這個傳說,說明荷蘭紅毛奪取在台據點的經過。而後史家對於此故事或給予肯定或給予否定的態度:但文人創作時,屢屢引用此典故。 此故事源自希臘神話,在歐洲流傳甚廣;其後傳至亞洲、台灣。隨著歐洲列強努力由中國沿海入侵內地,此故事也傳入中國內陸,而後故事又有新的意涵產生:「牛皮換地」故事情節被套用最多的情形,是在反映被殖民者入侵的心聲,迦太基、印尼、菲律賓、台灣,和被侵略的中國中,土地的被掠奪是因侵略者的奸巧;而在眾神之國的尼泊爾,故事卻反映當地人民對神祈的崇拜心理。在台灣平埔族的傳說中,故事說明台灣多種族融合的歷史史實;而在近代四川,故事是無產階級對封建地主的反擊的反映。 這是民間文學在地化的現象,也印證了民間文學的變異性特質。而產生變異的因素,是當地百姓的渴望與心中不平的反映,是民間生活的寫照。由這個故事的流傳過程可以說明民間故事有趣的傳播過程,及其所反映的社會群眾的心理。

關鍵字

牛皮 安平 荷蘭人 平埔族 迦太基 狄多

參考文獻


清尤侗編纂(1997)。明史。台北:學生書局。
王必昌(1968)。重修臺灣縣志。台北:國防研究院。
沈茂蔭。苗栗縣志。台北:國防研究院。
蒲松齡(1981)。聊齋誌異。濟南:齊魯書社。
周元文(1968)。重修臺灣縣志。台北:國防研究院。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