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2.179.186

臺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20-39歲未婚者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與擇偶迷思之間的關係。研究採非隨機的滾雪球抽樣法進行調查研究,樣本取自臺北市、臺北縣與基隆市,在回收並刪除廢卷後,共得有效樣本462份。本研究工具包含「擇偶迷思量表」、「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量表」和「個人基本資料」。研究結果以SPSS12.0統計軟體進行資料分析,統計方法包括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及多元階層迴歸。分析結果如下: 一、現況 1.未婚者較具有「婚前先同居」、「擇偶靠緣份」、「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之擇偶迷思。 2.知覺到父親、母親對子女的擇偶看法一致性高。 3.未婚者知覺到父母對於子女選擇伴侶具有「夫妻共結連理都靠緣份」的迷思。 二、擇偶迷思分析 1.「未婚男性」較具婚前先同居和愛就足夠的迷思;「未婚女性」在只有唯一、完美的他(她)、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和擇偶民間禁忌的迷思程度較高。 2.「低於平均初婚年齡」的未婚者在婚前先同居和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的迷思程度較高;「高於平均初婚年齡」的未婚者較具愛就足夠和擇偶民間禁忌的迷思。 3.「教育程度為碩博士」的未婚者較不具有只有唯一、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和擇偶民間禁忌的迷思。 4.「父母為已婚且同住」的未婚者較具有擇偶靠緣份的迷思。 5.「談過戀愛」的未婚者較具有婚前先同居的迷思;「無戀愛經驗」者在擇偶靠緣份的迷思程度較高。 6.「家庭社經地位越高」者,越不相信擇偶民間禁忌。 三、影響未婚男女擇偶迷思之多元迴歸分析 1.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與擇偶迷思中的「只有唯一」、「愛就足夠」、「擇偶靠緣份」、「特質互補」、「完美的他(她)」、「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以及「擇偶民間禁忌」呈顯著正相關。 2.性別和戀愛經驗對「婚前先同居」有顯著解釋力。 3.性別、教育程度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只有唯一」有顯著解釋力。 4.性別、父母婚姻狀況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愛就足夠」有顯著解釋力。 5.父母婚姻狀況、戀愛經驗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擇偶靠緣份」有顯著解釋力。 6.性別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完美的他(她)」有顯著解釋力。 7.年齡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婚姻成功的完全把握」有顯著解釋力。 8.性別、父母婚姻狀況和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對「擇偶民間禁忌」有顯著解釋力。 9.知覺父母對子女的擇偶看法最能影響未婚者的「擇偶民間禁忌」迷思,而對「婚前先同居」迷思無顯著影響。 本研究根據以上結果提出建議,供未婚者、婚前教育、親職教育、學校教育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探討大學生網路交友、自我揭露對愛情態度的影響。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及分層比例來進行抽樣,樣本為台灣地區之大學生,共計534人。研究工具包括﹕「自我揭露量表」、「網路交友狀況」、「愛情態度量表」及「個人背景資料表」。 本研究主要發現如下﹕ 1.有69.1%的大學生有進行網路交友,且以透過MSN、Yahoo Message、Facebook等方式與陌生異性朋友認識者為最多。而大學生傾向於「執著佔有」、「真情投入」及「浪漫表達」的愛情態度。 2.男生、目前正在戀愛、戀愛次數多、戀愛持續長度越長者其自我揭露情形高。愛情態度上,則發現男生比女生傾向於「執著佔有」、「真情投入」的愛情態度﹔目前無戀愛者較正在戀愛者傾向於「游移手段」的愛情態度。有無網路交友在自我揭露及愛情態度上均無顯著差異存在。 3.自我揭露程度越高越傾向於「真情投入」、「婚姻目的」及「浪漫 表達」的愛情態度。 4.目前戀愛狀態可預測大學生「悲觀保留」、「真情投入」及「肉體 感官」的愛情態度﹔有無網路交友可預測大學生「浪漫表達」的愛情態度﹔自我揭露可預測大學生「婚姻目的」的愛情態度。 5.另外,本研究尚針對有網路交友者(n=369)進行分析,發現日常自 我揭露可預測大學生「執著佔有」、「悲觀保留」、「游移手段」及「浪漫表達」的愛情態度﹔網路自我揭露可預測大學生「游移手段」及「婚姻目的」的愛情態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一位二至十二個月大嬰兒(穠穠)玩躲貓貓遊戲的行為特徵並分析這位嬰兒在躲貓貓遊戲中的心智表現。本研究採參與觀察法,並輔以訪談家長,歷經十一個月,每週兩次,每次兩小時至研究對象家中觀察。 研究結果發現,穠穠玩躲貓貓遊戲的行為發展及心智表現可分為「隱而未現‧若有似無」、「微笑‧注視」、「期待(躲藏者的出現)」、「移動身體尋找躲藏者」及「主動玩躲貓貓遊戲」五個階段。 在「隱而未現‧若有似無」階段(二至三個月大),穠穠會發出「ㄣ」的聲音、嘴巴會張開一下或是眼睛張大直視前方的遊戲對象。在「微笑‧注視」階段(四個月大),主要的遊戲行為是微笑、撥開我的手並注視我的臉,心智表現方面顯示身體機制理論的運作。 在「期待(躲藏者的出現)」階段(五至八個月大),穠穠會以自己的身體動作叫躲藏者現身、注視我的背影並期待我的再現身,且在不同的躲貓貓遊戲情境中選擇性地發出笑容。在「移動身體尋找躲藏者」階段(九至十個月大),她會揣測我的臉現身的位置,並移動身體尋找我。 在「主動玩躲貓貓遊戲」階段(十一至十二個月大),穠穠會操弄遮蔽物遮臉、聽到「一ㄠㄣ」聲,會雙手用力把遮蔽物往下拉,也會躲到傢俱後方,由模擬過程中逐步了解我的想法。 歷經十一個月玩躲貓貓遊戲的過程中,穠穠表現出自己特有的躲貓貓遊戲玩法,似乎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躲貓貓遊戲理論。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針對父母、照顧者及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字:躲貓貓遊戲、心智表現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近年來,為了美食而旅遊已蔚為一種新興旅遊風潮,這也讓許多旅遊目的地將食物與料理視為一個對觀光事業發展的重要市場利基和觀光資源,故美食觀光提供旅遊目的地和企業體創造一個獨特的競爭優勢之機會,同時對於國家觀光策略發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響力。有鑑於此,以資源基礎理論觀點,本研究目的有三:(1)確認美食觀光策略之內涵;(2)建構美食觀光策略架構與指標;(3)驗證美食觀光策略模式之效用與各因素之相對貢獻程度。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取徑的文件分析法、文獻回顧與深度訪談;之後,採模糊德菲法整合產、官、學界等23位專家的意見,彙整出具體的美食觀光策略量表;最後,以調查法針對台灣觀光餐旅學界與業界(包括旅館業和旅行業)進行問卷施測,學界之有效問卷共595份,旅館業之有效問卷為61份,旅行業之有效問卷則為123份,用以驗證美食觀光策略模式之效用與貢獻程度。   研究結果顯示:本研究所建構的美食觀光策略模式為一個以「美食觀光策略」為首的二階因素,其下包括「善用美食觀光資源」、「政府推動美食觀光之方針」、「推廣美食文化產業」和「建構飲食文化與觀光的教育環境」等四個初階因素,且包含代表各個初階因素的10項策略構面「推廣美食的組織與制度」、「特色美食節慶與展覽」、「美食相關軟硬設施」、「整合政府組織外部的管理」、「強化政府組織內部的能力」、「形塑美食文化品牌與特色」、「確立目標市場需求與產品品質」、「善用多元行銷策略與宣傳活動」、「深耕美食文化觀光教育與強化產學互動」和「提升餐飲管理與實務的專業能力」,共計75個指標題項。另一方面,此美食觀光策略的測量模式具有良好適配度,而模式的外在品質也具有良好的信度、聚合和區辨效度,故此模式之內涵具有相當程度的可信度與有效性。同時,此模式的關鍵因素的相對貢獻程度皆很高,其因素負荷量介於0.86至0.99之間,貢獻比重依序為「推廣美食文化產業」、「建構飲食文化與觀光的教育環境」、「政府推動美食觀光之方針」和「善用美食觀光資源」。   整體而言,發展美食觀光策略應善用美食、文化、觀光三者之間的資源關係,並透過政府、民間企業和人民的合作精神以及創新,成功地運用行銷策略拓展二地的美食觀光市場。未來更從教育著手培育更多的餐旅專業人才,以及資助美食觀光市場的研究調查,以提升美食觀光的產品與服務的品質,讓旅客能夠有夠體驗多元化且具深層文化的當地飲食,而能成功的打造國家的美食意象。最後,除了具實務應用的價值,本研究將RBT運用在國家的觀光資源與策略規劃中的研究結果也將是觀光學術的重要貢獻。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是探討台灣優秀運動選手之身體組成、飲食攝取、基因型態與運動類型的關係。研究對象為18~25歲之優秀運動選手,依運動類型及性別分為四組:男耐力組(57位,20.3 ± 1.5歲)、男瞬發力組(89位,20.0 ± 1.4歲)、女耐力組(57位,20.3 ± 1.2歲)以及女瞬發力組(121位,20.0 ± 1.2歲);同時招募同年齡層之健康男控制組(100位,21.4 ± 2.2歲)以及健康女控制組(100位,21.4 ± 2.0歲);分別進行身體組成分析、跟骨廣頻超音波衰減率測量、「飲食、運動與生活習慣問卷」調查、ACE(I/D對偶基因)、ACTN3(R/X對偶基因)以及AGT(M/T對偶基因)之基因型判定。 結果顯示,男性運動組之熱量攝取 (p<.0001)、蛋白質單位體重攝取 (p<.001)、除脂體重 (p<.0001) 及骨質密度 (p<.01) 皆顯著高於男控制組,其中於二運動組間之比較中,蛋白質攝取百分比及蛋白質單位體重攝取又以男瞬發力組顯著高於男耐力組 (p<.05)。於女性受試者之熱量攝取以女耐力組顯著高於女控制組 (p<.05),蛋白質攝取百分比 (p<.0001) 及蛋白質單位體重攝取 (p<.01) 以女運動組顯著高於女控制組,其中於二運動組之比較間,蛋白質攝取百分比及蛋白質單位體重攝取又以女瞬發力組顯著高於女耐力組 (p<.05)。除脂體重 (p<.0001) 及骨質密度 (p<.0001) 則以女運動組顯著高於女控制組,其中女瞬發力組又顯著高於女耐力組。基因檢測結果,ACE基因之基因型分配頻率,與控制組相較之下,男耐力組 (p<.05)、男瞬發力組 (p<.05) 及女耐力組 (p<.05) 選手之基因型分配頻率均達顯著差異;而在耐力型與瞬發力型之比較中,男性 (p<.001) 或女性 (p<.001) 選手之基因型分配頻率皆分別達顯著差異。於ACTN3基因中則是女性三組之基因型分配頻率之間的比較均達顯著差異 (p<.01)。AGT基因中,男女各組之基因型分配頻率比較皆未達顯著差異 (p>.05)。多元迴歸分析結果顯示,運動訓練、熱量攝取、蛋白質單位體重攝取量及ACE基因於女性運動選手中,共同解釋了除脂體重百分比19.0% 的變異量 (R2 = 0.190;p < 0.001);於男性運動選手則無顯著之解釋力。 本研究發現,ACE基因和蛋白質攝取量可能在台灣優秀運動員的成績表現扮演重要角色;然而ACTN3基因可能只有利於台灣優秀女性運動選手。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探討支鏈胺基酸與肌酸增補對於訓練良好之徑賽運動員進行耐力與瞬發力運動之影響。在本雙盲研究中,召募12位男性徑賽運動員(20.3 ± 1.4歲,174.0 ± 6.0公分)進行三個試驗(1st試驗:支鏈胺基酸增補與耐力運動、2nd試驗:肌酸增補與耐力運動、3rd試驗:肌酸增補與瞬發力運動)。在1st試驗及2nd試驗中,支鏈胺基酸或肌酸增補前、後,分別執行相同之耐力運動(耐力試驗:65-70%最大保留心跳率之60分鐘跑步)。在3rd試驗中,肌酸增補前、後進行相同之瞬發力運動(瞬發力試驗:100公尺衝刺)。於各個試驗中,支鏈胺基酸(白胺酸54%、異白胺酸19%、及纈胺酸27%)或肌酸增補劑之攝取皆為每人每日12克,且均為期15天。本研究測量身體組成、握力、血漿葡萄糖、乳酸、支鏈胺基酸、天門冬胺酸、麩醯胺、丙胺酸、游離色胺酸、次黃嘌呤與尿酸,以及尿液羥基脯胺酸、三甲基組胺酸、尿素氮及肌酸酐為研究依據。 研究結果顯示,在耐力運動試驗中,支鏈胺基酸增補後,未改變受試者之身體組成,肌酸增補後,顯著增加受試者之體重 (p<.05),並有增加除脂體重及身體總水重之傾向。不論有無支鏈胺基酸或肌酸增補,對於握力表現皆無促進之作用。支鏈胺基酸增補顯著促進運動後恢復期血乳酸之清除 (p<.05)。進行耐力運動後,肌酸增補顯著降低運動後恢復期血乳酸之濃度 (p<.05)以及血漿游離色氨酸/支鏈胺基酸之比值 (p<.05)。支鏈胺基酸增補與肌酸增補(2nd試驗)均有增加血漿天門冬胺酸濃度之傾向,同時也有降低血漿麩醯胺、次黃嘌呤與尿酸濃度之傾向。支鏈胺基酸增補或肌酸增補(3rd試驗)後,皆顯著降低血漿丙胺酸濃度之恢復值 (p<.05)。支鏈胺基酸增補後,尿中代謝物並無顯著改變。不論在耐力運動前或瞬發力運動前,肌酸增補皆顯著降低血漿嘌呤代謝物與麩醯胺、尿液三甲基組胺酸與尿素氮濃度 (p<.05)。然而,在100公尺衝刺後,肌酸增補後之尿液羥基脯胺酸濃度顯著增加 (p<.05),但在耐力跑步後,肌酸增補則不影響尿液羥基脯胺酸濃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訓練良好之運動員增補支鏈胺基酸或肌酸後,可節省耐力運動中肌肉肝醣及維持體蛋白,並具有降低肌肉中嘌呤核苷酸循環活性之作用。但肌酸增補有可能導致瞬發力運動員體內膠原蛋白之降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女性停經後因雌激素缺乏,代謝症候群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激增,已知苜蓿芽乙酸乙酯與茉莉甲醇萃物含植物性雌激素,本研究探討此兩種萃物對卵巢摘除之ApoE剔除母鼠代謝症候群與動脈粥狀硬化的影響。苦瓜乙酸乙酯萃物含PPAR活化劑,本實驗室過去發現苦瓜乙酸乙酯萃物可降低ApoE剔除公鼠的動脈粥狀硬化,本研究進一步探討此萃物對頭臂動脈斑塊穩定度與代謝症候群的影響。 實驗一、8~12週齡ApoE剔除母鼠,接受卵巢摘除或假手術後,依年齡及體重分為四組,假手術組 (Sham, n=9) 與去卵巢組 (OVX, n=12) 餵予高脂飼料(20%fat);去卵巢苜蓿組 (OVX+A, n=12) 與去卵巢茉莉組 (OVX+J, n=11) 分別給予添加1%苜蓿芽乙酸乙酯萃物或茉莉甲醇萃物的高脂飼料,15週後犧牲。結果OVX+A組體重及心臟重量顯著低於OVX組 ( p<0.05),腎臟重量顯著低於其他三組 ( p<0.05);OVX+J組子宮周脂和肝臟重量顯著低於OVX組 ( p<0.05);血液TG、FFA、glucose、insulin、adiponectin、leptin各組間無顯著差異,但OVX+A組於第8週時TC濃度低於OVX組 (p=0.061),於第15週時顯著低於Sham組 ( p<0.05)。OVX+A組肝臟膽固醇濃度顯著低於OVX+J組及OVX組;OVX+A組及OVX+J組肝臟TG濃度顯著低於OVX組 ( p<0.05),與肝切片脂質染色結果一致。OVX+A組及OVX+J組脂肪細胞體積顯著比OVX組小 ( p<0.05)。OVX+A組主動脈縱切脂肪堆積較其他組輕,但無顯著差異;頭臂動脈橫切新生內層及中層面積比值(I/M, intima/media ratio) OVX+A組略有降低趨勢 (p=0.063),且下降頭臂動脈病灶處MMP-9及IL-1之免疫染色,增加TM之染色。胸主動脈促發炎因子蛋白質MMP-9及IL-1表現量則是各組無顯著差異。 實驗二、19週齡ApoE剔除公鼠依年齡及體重分為兩組,餵予高脂飼料 (20%fat) (HF, n=8),或高脂飼料加1%山苦瓜乙酸乙酯萃物 (HF+BEA, n=9),12週後犧牲。結果兩組間體重、組織重量及血液生化值、頭臂動脈I/M ratio皆無顯著差異。頭臂動脈免疫染色分析顯示HF+BEA組不能降低MMP-9、IL-1β表現,但可顯著增加保護因子TM及HO-1的表現。胸主動脈發炎因子IL-1β蛋白質表現量中,HF+BEA組顯著減少。 總結:於卵巢摘除之ApoE剔除母鼠,苜蓿芽乙酸乙酯萃物可顯著改善體重、腹腔脂肪細胞體積、血膽固醇、肝膽固醇及脂肪濃度,使頭臂動脈病灶處MMP-9及IL-1表現下降、TM表現增加,可能具改善代謝症候群與增進動脈硬化斑塊穩定度之效用;茉莉甲醇萃物可顯著改善腹腔與肝臟脂肪堆積,脂肪細胞體積大小。苦瓜乙酸乙酯萃物於ApoE剔除公鼠中,可增加頭臂動脈TM及HO-1的表現,下降胸主動脈IL-1β表現,對動脈硬化可能有改善效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幼兒的性別角色概念與家長對幼兒性別角色概念的影響。因此,除探究幼兒自身的性別角色概念及分析男女幼兒的性別角色概念是否不同外,並試圖找出家長與幼兒性別角色概念的關係。本研究採取質性研究方法進行,以台北市一所公立國小附設幼稚園中的14位幼兒(7位男幼兒、7位女幼兒)和9位家長(8位媽媽、1位爸爸)為本研究的參與者,14位幼兒皆接受以圖卡為輔助工具的個別訪談,而14位中的9位幼兒(4位男幼兒、5位女幼兒)還接受了焦點訪談,本研究亦訪談了參與焦點訪談幼兒的家長。根據研究發現: 一、幼兒自身的性別角色概念仍傾向傳統刻板印象。 二、男童與女童之間的性別角色概念大同小異。 三、家長對幼兒性別角色概念仍有潛移默化之影響,而「手足」與「生 活廣度」亦為家長以外的影響因素。 四、幼兒對跨越傳統性別行為的情形多表現出負面的評語,認為男 生越界是噁心,女生沒有能力可以越界,此現象壓制了可能的「性 別跨界行為」。 五、在幼兒的想法裡,仍有一些特定的行為或特質是男女之間無法共 享或跨越的。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運用詮釋現象學方法詮釋背包客在旅遊的界域中,飲食的意義-- 如何在旅遊中展開飲食行為、以及行為中「吃什麼」、「為什麼吃」、以及「吃到什麼」的意義。受訪者是經過立意抽樣法所取得22位來台的國際背包客,從深度訪談所得到的逐字稿文本,使用「主題分析法」對文本進行分析,最後分析出六個旅遊中飲食意義的主題為: (一) 旅遊為飲食、飲食為旅遊; (二) 眼耳鼻舌口、真實跟著走; (三) 嚐試新奇、體驗逃離; (四) 發現差異、記住臺灣; (五) 飲食體驗最高峰、探索學習在其中; (六) 盲點缺失、阻礙體驗。不僅如此,本研究還得到來台背包客主要從嗅覺、味覺,和視覺,建構出台灣飲食真實性的本質為:多元種類、有在地文化、有服務品質、價格相對便宜、以及有濃郁的人情味。在學術意涵上,本研究除了是觀光領域少數以詮釋現象學取向建構出國際背包客在台灣飲食的基礎經驗的研究外,還發現飲食經驗中「嗅覺」比「味覺」早一步影響背包客的食物選擇,飲食本身的「味道」不但在背包客飲食經驗中有具體呈現,還是背包客心目中台灣飲食真實性的基礎。最後,飲食體驗的阻礙也是另一項重要發現,研究者也針對背包客所遇到的飲食體驗阻礙因素進行討論,並提出具體的實務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瞭解中年人保健食品食用行為之現況及影響因素。研究採取問卷調查法,針對居住在台北縣市40到65歲的中年人,以立意取樣的方式獲得有效樣本406份。研究工具包含「保健食品食用行為之情形」、「社會支持量表」、「保健食品相關報導量表」、「自身保健之道量表」、「保健食品結果期待量表」、「健康食品認知測驗量表」、「生活型態與健康狀態之現況」及「個人背景資料」八部分。研究結果發現:近六成中年人目前有在食用保健食品,且多數為規律食用;但對保健食品認知不足,並與藥品混淆。其保健食品食用行為之主要社會支持是家人提供;保健食品相關訊息主要來源是電視;食用的主要原因是補充食物缺乏的營養成分,而不食用的主因則是價格昂貴及不必要。性別、實際健康狀況、教育程度、職業等級、宗教信仰、保健食品相關報導、家人支持、結果期待、保健態度、家人購買、親友贈禮、自己購買皆與中年人保健食品食用行為有關,其聯合預測力高達66.2%;以自己購買之預測力最大,其次是家人購買和結果期待。結果期待可視為中年人保健食品食用行為最重要的中介因素,許多因素均透過他影響中年人的保健食品食用行為。實際健康狀況較差、教育程度較高、職業等級較低、宗教信仰佛教或道教、對保健食品相關報導較有反應、受到家人提供較多的保健食品支持、對保健食品結果期待較高、保健態度傾向食用保健食品、較常收到他人贈送保健食品和自己多主動購買保健食品的女性較規律食用保健食品。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