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112.220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高中資優班學生參與運動的現況,及對運動價值觀的和運動行為的看法,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資優班學生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行為之差異情形以及相關情形。本研究以九十八學年度國中基本學力測驗男女生錄取分數前五名學校之數理及語文資優班學生作為抽樣標準,共發出問卷526名,回收之有效問卷452份。根據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及皮爾遜積差相關進行資料處理,得到結果發現: 一、高中資優班學生普遍有運動參與的習慣,交叉比對規律運動比例為 32.1%,且男生高於女生。另與98學年度教育部運動參與調查報告書高中 職學生做比較,資優班學生在每天運動累積30分鐘以上及每週運動天數超 過三天的比例皆高於臺灣高中職學生。 二、高中資優班學生對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行為信念皆表認同,對運動價值觀態 度以道德價值構面最高,以社會目的價值最低;而運動行為則以內在因 素略高於外在因素。 三、「班別」的不同則在運動價值觀上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的運動習慣確會 影響國立高中資優班學生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自我效能的認同,有參與 運動的學生在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自我效能看法皆高於不運動的學生。 四、高中資優班學生在運動價值觀及運動自我效能概念成中度相關,表示學生 運動價值觀越高則會影響運動自我效能越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國小體育教師運用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教學反省現況與相關情形,並且進一步探討教師的教學反省內容的影響原因與解決問題的情形。並依研究結果提出建議,提供體育教師在實施理解式球類教學法之參考。本研究對象以台北某國小體育教師一名為個案,為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經驗教師。本研究以參與觀察法、訪談法、內容分析法為主。研究參與教師進行以三周共十五堂課的理解式球類教學法的課程反省的資料進行分析。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理解式教學經驗教師的教學反省具有多面向,反省的內容主要以「教師自身」、「學生」、「課程內容」、「環境」的方面為主。 二、理解式球類教學的經驗教師反省來源來自於教師的經驗與教學信念、教學行為和理解式球類課程內涵、學生行為與參與動機、場地器材、上課時間與學校支持環境,反省來源分為「教師」、「課程」、「學生」與「環境」四方面。 三、理解式教學經驗教師提出的解決方法與其影響來源,主要來自於課程、班級經營與學生等三大部分,在課程部分是以修改教學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班級經營部分則是教師直接介入管理,而學生間的互動則是透過修改比賽規則與約談等方式來處理學生間的問題。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為:(一)以Luthans (2007) 提出心理資本的概念,編製運動心理資本測量工具,並考驗量表信度與效度;(二)探討心理資本對運動表現及主觀幸福感的預測力是否會比心理資本獨自四個構念(自我效能、希望感、復原力和樂觀)的預測力高。預試以150名大專甲組運動員為對象,參與者填寫30題的運動心理資本量表,經由探索性因素分析,刪除跨因素及因素負荷量小於.40的8題;最後由其餘的22題抽取四個穩定的因素(自我效能、復原力、希望感和樂觀),總解釋變異量為61.04%。正式施測以219名大專甲組運動員為研究對象,參與者填寫運動心理資本量表、自評運動表現量表和主觀幸福感量表。研究結果顯示:(一)經由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二階心理資本的測量模式具有可接受的模式適配度與良好的信度,可運用至運動領域測量心理資本的研究工具;(二)在探討心理資本對運動表現及主觀幸福感的預測方面,經階層迴歸分析結果發現心理資本對運動表現的預測力高於希望感、復原力和樂觀,然而,自我效能與心理資本對運動表現的預測力沒有差異。再者,心理資本對主觀幸福感的預測力高於其獨立四個構面。本研究針對結果提出討論,亦對於實際運用與未來進一步研究提出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歷年來世界各國為使選手能增加運動表現而取得勝利,開發各種新式肌力及爆發力訓練法以提升競爭力。研究目的:開發更強力快速或發現更符合動作特殊性的訓練方式,使台灣選手具有與強壯高大的外國選手對抗的能力。研究方法:以動力學分析各種動作影響爆發力訓練效果的參數,依不同運動項目與肌群的動作特殊性,提出適用的爆發力訓練建議。本研究分析的6種動作分別為1.漸進式、2.彈震式、3.初動負荷、4.主動增強式、5.被動增強式與6.瞬間變速訓練。實驗參與者: 16名大學田徑隊短距離與跳躍選手,使用相同重訓器械與負荷測試六種訓練動作。統計以相依樣本T-test分析六種動作動力學參數的差異,並以皮爾遜績差相關分析選手水準與動作表現的關係。取樣分為動作全程與啟動後0.1秒兩個分期,參數皆為:力量、發力率、加速度、速度與功率。顯著水準p<.01。結果:瞬間變速訓練動作在: 全程與0.1秒間的力量、發力率、加速度、功率,以及啟動後0.1秒速度共9項參數顯著高於其他動作,初動負荷動作在啟動後0.1秒間的所有項目顯著高於另外四種練動作。負荷物往離心方向的最大速度與動作表現具有相關,向心收縮全程與0.1秒間的力量、發力率、加速度、功率,以及啟動後0.1秒速度共9項參數皆與離心期最大速度呈現高度相關。水準越高的選手,使用瞬間變速訓練後的提升率越高,且屈髖肌群與短跑100M成績有顯著的相關性。結論:瞬間變速訓練可大幅提升屈髖肌群動作表現;對負荷物往離心方向增速,亦可提升肌肉工作能力;高水準的選手更適合使用瞬間變速訓練進一步激發潛能。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臺灣過往以代工業為主,品牌的投入與認知相對較低,加上企業經營國際化不易,使得運動用品製造商卻步,但品牌所帶來的高附加價值卻可以為傳統的製造業帶來轉機。因此,本研究目的為探究臺灣運動用品製造商品牌發展歷程。研究者以半結構式訪談,於2012年2月1日至5月1日進行調查研究,訪談A品牌董事長、母企業董事長、董事、業務共計6名人員。綜整研究發現如下: 一、A品牌2007年自創品牌投入臺灣市場,跨入因素是因二代企業主留學返國後接手公司運作,而經營品牌又是夢想,因此,自發性的投入品牌經營。但仍維持代工製造,期盼代工製造與品牌經營增加獲利,雙頭並進,永續經營。 二、A品牌發展至今約5年,現行品牌權益以品牌忠誠度、品牌知名度、品牌品質為主要發展方向,而品牌聯想與品牌附加價值則尚未完善,此與品牌發展為期不長有著相當關係,盡力建構完善品牌權益才能有效提升品牌獲利。 三、A品牌經營初期無通路、無經驗,直到聘用體育運動背景的專業人才後才突破困境,由小眾市場著手進行,以贊助、成為賽事用球為具體推動策略,未來將以臺灣經驗為品牌經營的範本,進軍中國大陸,邁向國際市場。 本研究結果將提供給個案公司做為未來發展品牌的參考,也提供相關臺灣製造業者投入經營品牌的參酌依據。除此之外,建議後續研究可針對品牌國際化策略進行研究,更深入了解運動用品品牌經營策略。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運動影響人體免疫功能變化的可能因素包括運動型態、受試者年齡與體能狀況等,甚至於性別也可能會造成影響。而在免疫系統方面研究亦證實,人體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巨噬細胞具有雌激素受體。由於雌激素是重要的女性激素之一,在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會隨著不同月經週期產生波動。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女性在不同月經週期從事衰竭運動測驗對於白血球數目與淋巴細胞亞群比例之影響,以期盼本研究結果能夠提供女性作為在運動時健康保健的參考資訊。本實驗共招募10名規律月經週期女性為受試者,但完成實驗全程者共8人(平均年齡為21.66±1.29歲;平均身高為164.38±6.26公分;平均體重為56.81±6.01公斤)。所有受試者在月經週期之濾泡中期以及黃體中期各進行一次原地踏車衰竭運動測驗,結果發現:1.雌激素濃度在黃體中期顯著高於濾泡中期(23.48±17.88 pg/ml VS. 0.78±0.23 pg/ml,p< .05)。2.單核球數目在濾泡中期運動後立即顯著高於運動前(p< .05),在黃體期運動前後則沒有差異(p> .05)。3.總白血球、淋巴球數目以及淋巴細胞亞群(T_h細胞、T_c細胞、B細胞以及NK細胞)比例在不同月經週期從事衰竭運動前後沒有差異(p> .05)。4.總白血球數目在黃體期顯著高於濾泡期(p< .05)。5.總白血球數、淋巴球數目、T_h細胞及NK細胞比例在運動後立即顯著提升(p< .05),而T_c細胞、B細胞比例在運動前後則無差異(p> .05)。由結果可發現白血球數目在不同月經週期確實存在著差異,但單次衰竭運動前後卻沒有顯著差異存在,其原因可能為受試者差異較大所致,建議未來探討相關研究可以增加受試者人數,同時增加整個運動期間女性激素濃度採血樣本,以進一步了解各項免疫細胞數值是否和女性激素具有相關性。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女性乳房組織較發達時,參與運動時會因重力的作用,使乳房產生較大的晃動與位移(Gehlsen & Stoner, 1987)。本研究希望藉由跳躍動作,來評估穿著不同款式內衣之間支撐度的差別,並以乳房舒適感探討其相關性進行研究。乳房為懸吊型器官,無額外的支撐,為全身唯一沒有任何骨骼與肌群支撐的部位,乳房過度運動會造成乳房組織結構型變與下垂,對於女性在生心理上易產生影響。本實驗招收12名罩杯為C罩杯排球運動員,使用動作分析系統與測力板,擷取擺臂下蹲跳之跳躍動作表現,比較六個分期中,穿著不同內衣其乳頭在空間中各階段的支撐情況。本研究使用重複量數單因子變異分析 ,比較在穿著不同內衣時的乳房之最大位移、速度、加速度、G值與GRF之差異,此外使用相關係數來探討運動學參數與舒適量表之間的相關情形,顯著水準設定α=.05。結果中發現左邊與右邊乳房軌跡無差異,各項參數最大值皆出現在上下方向,而穿著內衣對於乳房支撐度具有一定的效果,其中運動內衣在左右與上下方向的支撐度,明顯優於其他種款式之內衣。另外乳房會相對身體產生運動,而在垂直方向的運動,會對女性會產生較大的影響,其中乳房之速度與加速度更可能為影響運動時舒適感的一大因素之一。隨著女性運動人口上升的趨勢,帶動提升女性運動周邊商品,不過卻沒有指標性的研究與分析提供消費者做為購買內衣時之參考依據,期望未來研究能對不同族群與比較更多款式之內衣,做更深入與廣泛的研究,提供社會大眾能更了解女性的乳房,且在運動時女性能正確的挑選合適類型的內衣參與運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體驗感受是從直覺感受走向自覺反思的體驗價值,藉由觀賞運動促進運動態度,更想體驗運動,因此,本研究旨於探究大專校院生觀賞運動電影後,其觀賞體驗與運動態度的現況,並進一步探討不同背景變項對觀賞體驗與運動態度之差異,進而以多元逐步迴歸分析觀賞體驗與運動態度間之關聯性及預測模式。本研究以大臺北地區大專校院生為研究對象,共取得620份有效樣本,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進行資料分析,所得結果如下: 一、大專校院運動電影觀賞者在觀賞體驗、運動態度感受程度良好,趨於高度正向評價。 二、大專校院生以女性、參加或曾經參加運動代表隊、運動頻率高者在運動電觀賞體驗 達顯著差異。性別對於感官、情感與關聯體驗達顯著差異;參與運動代表隊在思考、 行動體驗上達顯著差異;而運動頻率在行動體驗上達顯著差異。 三、大專校院生以女性、參加或曾經參加運動代表隊、運動頻率高者與觀賞電影頻率在運動態度達顯著差異。性別對於認知、情意態度達顯著差異;參與運動代表隊對於情意、行為態度上達顯著差異;運動頻率與電影觀賞頻率皆在行為態度達顯著差異。 四、大專校院運動電影觀賞者觀賞體驗之感官、情感、思考、行動、關聯與運動態度之認知、情意、行為意向上,呈高度相關性。 五、大專校院運動電影觀賞之情感體驗、思考體驗、行動體驗、關聯體驗具預測運動態度之能力。 基於上述結果,大專校院可將運動電影觀賞,納入體育課程或運動鑑賞課程教材之一,培養運動知能,透過運動觀賞的方式,學習其中許多的教育性與文化性的內涵與意義,並藉由觀賞運動而更想體驗運動,進行建立良好的運動價值觀與運動態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目的:探討不同時間長度之落地訓練對骨骼的影響,以釐清骨骼適應高衝擊性運動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方法:使用96隻週齡7週的Wistar雌性大鼠,在四個時間點分別設置落地訓練組與對照組,每組動物數為12,依序為1週落地訓練組 (E1)、1週對照組 (C1)、2週落地訓練組 (E2)、2週對照組 (C2)、4週落地訓練組 (E4)、4週對照組 (C4)、8週落地訓練組 (E8)、8週對照組 (C8),落地訓練組每日接受30次自40公分的高處落下著地之訓練,並於每週的第一次訓練與第五次訓練架設測力板以記錄地面反作用力 (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 作為運動強度探討;對照組則維持正常的籠內活動。各組實驗動物分別於4個時間點(訓練1、2、4及8週之後)犧牲,並採集其左右的股骨與脛骨,進行骨密度、組織型態、組織生物力學、斷面參數等測量與分析。採用獨立樣本t檢定與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α=.05)。結果:大鼠在第一週第一天的落地GRF值顯著高於其他時間點 (p<.05);股骨的皮質骨面積與厚度呈現E1顯著低於C1、E4顯著高於C4,脛骨則是E8在皮質骨面積、皮質骨厚度及斷面轉動慣量矩顯著高於C8;股骨與脛骨海綿骨的骨生成指數(鹼性磷酸酶染色)、骨密度與結構參數(包括骨量比率及骨小樑厚度)皆為E8顯著高於C8組,而脛骨的海綿骨骨吸收指數(破骨細胞數)則是E8顯著低於C8;股骨的斷裂負荷值E1顯著低於C1,而E8的股骨與脛骨皆有顯著高於C8的斷裂負荷值。結論:皮質骨承受落地訓練初期時會因衝擊過大造成骨骼結構與骨生物力學強度暫時性的變弱,經過長期訓練適應之後則可恢復並增強;對快速成長中之海綿骨而言,訓練初期雖無法觀察到訓練效果,唯長期訓練則可呈現結構強化並提升骨密度。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步法是桌球擊球環節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桌球運動員具有良好的步法,能夠經常保持合適的擊球位置,那就會使擊球的速度、力量、旋轉、弧線、落點得到充分的發揮,有利於提高擊球的技術水準。本研究以八名大專甲組選手為實驗對象,目的在探討「側併步」與「交叉步」兩種不同步法配合兩種移位距離「遠」與「近」之運動生物力學參數;以VICON Motion Capture System擷取人體動作反光球資料以及結合三塊KISTLER測力板測得地面反作用力值,經由Visual 3D軟體計算運動學與動力學參數,同步利用Noraxon無線肌電設備擷取人體肌電訊號;所有參數均利用SPSS19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計算,以無母數弗里曼二因子變異數分析來進行統計考驗,顯著水準定為α=.05。結果發現:一、側併步步法有較大之重心水平位移(遠距:1.047±0.093m;近距:0.533±0.108m),移動後較接近來球,但也顯示出較大的身體重心高度(遠距:0.534±0.015H;近距:0.528±0.022H),影響擊球的時機。二、交叉步從啟動至引拍到位花費較短的時間(遠距:0.782±0.161s;近距:0.718±0.061s),但到位後又須花較長的時間回擊來球(遠距:0.259±0.029s;近距:0.209±0.039s)。三、較大的移位距離相對增加對下肢肌群激發的需求,以及增加地面反作用力以及關節受力的情形;四組動作總積分肌電有顯著差異的肌群,有些以單位時間的積分肌電比較反而沒有顯著差異存在。建議:穩定的回球動作,以側併步為主要步法;但需要迅速到位擊球的狀況,可以交叉步代替;平時練習要將此兩種步法列入練習項目中,增加其熟練度;增加下肢肌群訓練,以增強其肌力以及肌耐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