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17.216.36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旨在瞭解高雄市煉油廠輪班人員的運動行為現況,並探討運動行為與其背景因素、運動自我效能、自覺運動障礙、自覺運動利益及運動社會支持間的關係,其研究結果將可提供相關機構國營機構或有輪班機制的單位之參考。本研究方法運用問卷調查法進行研究,並採立意抽樣調查,研究對象為高雄市煉油廠輪班人員,研究工具為「輪班人員運動行為及其影響因素之問卷」。並取得有效樣本874人,回收率為82.1%。主要統計分析是利用SPSS 12.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進行統計分析。資料分析包括: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和逐步複迴歸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經研究結果發現如下: 一、有規律運動的輪班人員占32.60%,研究對象較常從事的運動項目依次為:慢跑、爬山、健行、游泳與桌球。 二、運動行為會因不同年齡、學歷、職務、服務年資與婚姻而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三、自覺運動利益與運動社會支持會因學歷之不同而有統計上之顯著差異。 四、運動自覺障礙會因年齡與職務而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五、運動自我效能會因學歷與職務而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 六、本研究對象的運動行為與自覺運動利益、運動自我效能、運動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與自覺運動障礙呈顯著負相關。 七、運動行為可由年齡、運動自我效能、與自覺運動障礙三個變項來預測。其中以年齡最具預測力。本研究並依研究結果對有關單位提出建議,進而培養規律運動的習慣,以提升規律運動的人口。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乃探討個案在運動和品格實踐的相關行為,經由敘說的過程,回溯研究參與者年少青春的歷程,面臨成長階段,如何克服身體與心理的轉變,且面對學業壓力、運動技能的學習,以及同儕人際的處理,是如何透過運動調整個人品格行為。由於研究對象為立意取樣,故研究方法為質性半結構式訪談法來蒐集研究參與者相關資料。據上述方法,研究結果如下: 一、家庭環境對個人品格行為具潛移默化影響:品格取決於父母的教養態度,若家庭結構不夠健全,教養態度不一致,沒有共同生活經驗,孩子往往失去學習模仿的機會,可見家庭教育潛移默化的重要性,對一個人的品格影響是如此深遠。 二、運動教練是改變選手品格行為因子:運動團隊強調公平競爭,友善關懷、誠實勇敢的運動精神,透過運動教練的引導,從運動競賽經驗中,學習冒險、積極進取、爭取榮譽,藉由做中學反覆練習運動技巧,學習更重要是行動與思考,內化自我負責的態度。 三、運動對青少年品格養成具有影響:運動團隊的情境學習,隊友的良性競爭,重建或強化自我尊重與尊重他人,勇敢面對自己與對手的能力,主動克服任何困難與挑戰,學習接納失敗與挫折,運動訓練背後所蘊含的意義,是讓參與者培養思考、負責的能力與堅持到底的毅力。 四、環境是品格行為最大的影響者:孟母三遷的故事,說明環境的影響,在沒有覺察警醒,就容易隨波逐流,而運動是一個媒介因子用來塑造公平競爭的場域,適時介入的重要他人,即是對一個人品格行為改變的最大關鍵。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合作學習模式融入理解式球類教學法對國中生巧固球技能、比賽表現及體育學習態度的學習成效,並瞭解不同性別學生與高低不同能力學生在學習成效的差異情形。研究對象為研究者原授課之九年級某班級,男生18位,女生15位,合計33位學生。實施12節合作學習模式融入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以巧固球技能測驗、球類比賽表現評量工具(GPAI)及體育學習態度評量表,進行前後測驗。所蒐集之量化資料採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與共變數分析加以處理,在教學後研究結果發現:(一)國中生在巧固球之技能表現(26.85>14.5)與比賽表現(77.44>38.17)及體育學習態度(157.24>109.91)皆有進步,並達明顯的差異。(二)不同性別之學生在巧固球技能表現與體育學習態度表現皆有進步,但沒有差異;在比賽表現(男83.56>42.44)、(女71.33>33.89)有進步,達明顯的差異。(三)高低不同能力之學生在巧固球體育學習態度表現有進步,但沒有差異;在技能表現(高能力27.22>21.22)、(低能力27.33>7.67)與比賽表現(高能力83.33>34.78)、(低能力74.33>43.78)皆有進步,並達明顯的差異。本研究發現,無論男女生或技能高低之學生,透過合作學習模式融入理解式球類教學後,皆能有效提升國中生對巧固球運動的學習成效,是一種有效的體育教學方法。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資訊新視野,體育新思維」,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蔚為潮流,亦是我國重要教育政策。本研究旨在比較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與運動教育模式教學,對國中生排球學習動機及學習成效之差異。採準實驗法,以某國中七年級兩班學生為研究參與者,一班為實驗組(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組,36人),一班為對照組(運動教育模式組,36人)。研究工具為ARCS動機量表、排球認知測驗卷及動作技能評量表。研究進行八週,實施每週2節,每節45分鐘之排球教學。以描述統計、相依樣本及獨立樣本t考驗進行資料處理,顯著水準訂在α=.05。研究結果如下:一、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排球教學前後,學生在整體學習動機及專注力、相關性認知、自信心、滿足感等構面均有顯著提升。二、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排球教學前後,學生在整體學習效果及認知、技能表現均有顯著進步。三、運動教育模式排球教學前後,學生在學習動機之專注力與自信心構面有顯著提升。四、運動教育模式排球教學前後,學生在整體學習效果及認知、技能表現均有顯著進步。五、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組在學習動機之專注力與自信心構面,顯著優於運動教育模式組。六、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組與運動教育模式組,在排球之認知及技能學習效果並無顯著差異。根據研究結果發現,有無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教學皆能有效提升國中生排球學習成效,但資訊多媒體融入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習動機之提升更具成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在於瞭解彰化縣國中體育教師在工作壓力及組織承諾的現況,比較不同背景變項之教師工作壓力及組織承諾的差異,並進一步探討工作壓力對組織承諾的預測情形。並以自編之「彰化縣國中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問卷」為研究工具,以九十八學年度彰化縣公立國民中學之全部體育教師為對象,採郵寄問卷調查方式進行普測。本研究共發出165份問卷,回收後有效問卷156份,回收率達94.5﹪。問卷結果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等推論統計方法。根據本研究之發現,歸納出以下之結論,彰化縣國中體育教師之:一、工作壓力屬於中下之程度;二、組織承諾屬於中上之程度;三、工作壓力、組織承諾部分層面,因背景變項不同有顯著差異;四、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呈低度負相關;五、工作壓力對組織承諾有預測作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高中棒球隊球員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法在技能與比賽表現的訓練成效,同時比較高低年級間的差異情形,深入瞭解參與研究的球員以及教練對於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情形的看法與感受。參與研究的球員以台北縣某高中體育班棒球隊一、三年級,共28位球員,其中高一低年級球員15位,高三高年級球員13位,設計15天的理解式棒球訓練,並配合棒球主觀與客觀技能測驗與比賽表現評量進行訓練前、後測驗。在量的資料處理部份,分別以相依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t考驗對於球員前、後測驗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另外在質性資料部份,蒐集訓練日誌、球員訓練心得、球員訪談所得的資料,以持續比較法進行內容分析。主要的結果如下:(一)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後,球員在棒球的技能訓練成效上有明顯的進步,高低年級球員之間技能訓練成效是沒有顯著差異的。(二)實施理解式棒球訓練後,球員在棒球比賽表現訓練成效上有明顯的進步,高低年級球員之間比賽表現的訓練成效是沒有顯著差異的。(三)球員肯定理解式棒球訓練的訓練設計,對於技能的訓練與比賽表現的訓練成效有幫助,同時對於訓練方式能增加比賽技能與享受訓練的樂趣等感受,也呈現出認同的反應。(四)參與研究的教練指出理解式棒球訓練能引起球員的動機與興趣,有助於戰術戰略的理解,同時也能夠發展運動技能、激勵團隊的士氣。透過本研究得知教練及球員對理解式球類訓練法表示正面及支持,能促進球員對棒球運動的訓練成效,提供球隊一種新的訓練方法。針對本研究中的發現提供未來學校棒球運動代表隊訓練模式的發展與後續研究者提出相關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究臺北縣市國中體育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意見,瞭解體育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內涵認同情形與知覺實施評鑑困難情形,分析不同背景變項之體育教師對上述看法之差異情形,並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的建議以作為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參考。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臺北縣市國中體育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調查」問卷量表做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臺北縣市公立國中體育教師,共發出576 份問卷,回收為97%。研究調查所得之資料進行平均數、標準差、t 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並以雪費法進行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分析討論,獲致以下結論: 一、臺北縣市國中體育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實施內涵之認同情形傾向同意。 二、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內涵層面以配套措施認同情形最高,評鑑目的最低。 三、知覺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困難以「缺乏一套公正客觀的評鑑規準」最高。 四、臺北縣市國中體育教師在性別、年齡、職務、年資、學歷、是否曾參與評鑑 等變項,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內涵認同情形上有差異。 五、臺北縣市國中體育教師在性別、年齡、職務、年資、學歷、學校規模、是否 曾參與評鑑等變項,對知覺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困難符合情形上有差異。   最後根據以上研究結論,分別對教育主管機關、學校、教師及未來研究分別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主要是以行動研究的方式,探討理解式排球教學對學生的學習成效,並深入探究教師發問的技巧以及學生對教師發問內容與學習過程的看法,促進教師教學過程的省思。研究參與者為七年級學生男生17位,女生13位,共30位。透過8節課的理解式排球教學,並配合比賽表現評量(GPAI)進行教學前、後測驗。在教學過程中,不斷修正教學活動與教師發問技巧,以達到理解式教學的學習成效並增進教師教學效能。在量的資料處理部份,以相依樣本t考驗對學生前、後測驗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另外在質性資料部份,蒐集教師日誌、反省札記、學生學習單、師生訪談所得的資料,以三角檢核法進行內容分析。研究結果發現:1.在實施理解式排球教學後,學生在比賽表現上有明顯的進步。2.教師發問的類別以閉鎖式與開放式問題並重,分別佔48.59%與51.40%;發問問題次數為閉鎖式的事實性問題最多,佔29.96%,而開放式的解釋性問題次之,佔24.30%。3.大部分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從教師發問的內容中學習思考與行動,並表示具備回答問題的能力,且對於這樣的學習過程感到有趣。4.教學者能藉由行動研究促進自我省思,改進教師發問技巧,提升教學效能。研究發現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教師發問類型需建立在閉鎖式與開放式並重的基礎下,能幫助學生學習規則認知與戰術理解,增進學習興趣,培養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升學習成效,更能增進教師教學能力並促進專業知能的成長。針對本研究中的發現提供未來體育教學發展與後續研究之相關建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高中棒球是我國學生三級棒球運動最重要的階段,然而高中棒球生態競爭極為激烈,每年近40支球隊同場競技,若學校未有好的組訓條件及策略,想要在列強中脫穎而出,可謂難如登天。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縣立秀峰高中棒球運動代表隊組訓現況與組訓考量因素,以組訓為核心思考應如何突破現有狀況,發展成實際可執行的藍海策略;透過質性研究取向探究秀峰高中棒球隊組訓現況與需求及困境,以學校行政人員、教練及其他縣市公立高中棒球隊教練為研究對象,透過半結構式深度訪談,進行資料收集分析。獲致以下結論:一、行政方面:(一) 球隊首要建立共同願景,並將經營管理制度化。(二) 球隊需有組織領導者的支持與參與,行政運作上分層負責務實推行。(三) 設備完善的選手宿舍對招生是一大優勢。(四) 推廣基層棒球運動之首要為棒球訓練場地的興建。二、訓練方面: (一) 教練的投入程度是組訓的關鍵因素,球隊訓練需確實執行。(二) 將品德教育融入選手生活管理。(三) 依訓練計畫目標作績效評估,課業與升學輔導兼顧並重。(四) 加強球員生涯規劃概念。三、社會資源方面:(一) 除了爭取縣市政府經費補助,應積極尋求企業贊助或建教合作。(二) 應善加整合運用社區資源。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在瞭解臺灣大專院校跆拳道甲組選手武德的認知與行為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大專跆拳道選手對武德的認知與行為之差異、相關性及預測情形。採問卷調查,以臺灣大專院校跆拳道甲組選手為對象,以普測方式進行問卷,回收率為98.37%,有效樣本242份,填答結果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雪費法進行事後比較、皮爾森積差相關、同時迴歸等進行比較與分析,獲致研究結果如下: 一、跆拳道甲組選手,男較女佔多數。從國小開始參與練習與參加國內性 比賽是常態,段位參段和練習年資是六年以上,大專入學方式以獨立招生為主。 二、男女選手對於武德認知與行為表現並無差異,對武德知行合一,表現 出中上程度。國內級選手較國際級選手對於武德是有差異且高於國際級,但是國際級選手重視禮節高於國內級比賽選手。但高中階段加入訓練、二段段位選手、年資淺對武德較重視、表現極佳。 三、大專甄審入學選手,對武德的實踐,因參與國際比賽增加視野而更加 重視。 四、大專院校跆拳道選手的武德認知與行為,在之預測性有高度正相關, 其中武德認知項目的「價值觀」、「比賽目標」、「比賽尚義」、「比賽崇 禮」對於武德行為表現擁有較佳的預測力。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