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39.238.76

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學位論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正常發行

選擇卷期


已選擇0筆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採質性研究法,以2005年至2009年間曾代表我國參加亞洲盃、亞運會、世界盃、奧運會等比賽之6位我國優秀男子拳擊選手為研究對象。本研究之目的在於探討優秀選手的訓練背景及訓練過程,選手參與拳擊訓練的動機和目標、選手與教練及隊友的互動關係、選手基本運動能力及技術的訓練、選手的心理調適歷程、選手對國內拳擊訓練條件的認知、選手訓練歷程所面對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等。 經深度訪談結果發現: 一、選手投入拳擊訓練的動機和目標:選手從國中開始訓練,主要是自己的興趣。在高中時期及國家隊時期最積極,為了保送以及國手資格。想放棄拳擊的原因是太累了以及拿不到國際成績,繼續參與拳擊訓練的動機是為了國際成績以及獎金。選手國際比賽的成績目標是亞洲運動會前三名。 二、選手與教練及隊友的互動關係:選手比較能接受民主型及混合型教練的領導。影響最深的教練以啟蒙教練為最多。教練會幫助選手的課業、升學、就業等事務。選手認為教練要能夠了解選手,並擁有良好的拳擊專業能力。隊友的影響有技術研究、升學的考量、課業問題、練習態度、比賽表現等。 三、選手基本運動能力及技術的訓練:國中時期開始重量訓練,在2006年亞運集訓及2008年奧運培訓時期進步最多,訓練量也最大。選手認為應著重步伐、模擬以及對打的訓練,體能訓練為全面性發展的。 四、選手心理調適歷程:選手認為影響勝負在於心理因素。平時訓練會做冥想訓練和模擬訓練。遇到強敵時會將注意力放在比賽上。落敗時會探討自己未能獲勝的原因,作為訓練的依據。倦怠時會採取轉移注意力,暫時不去想拳擊的事,減低自己的壓力。 五、選手對國內拳擊訓練條件的認知:拳擊在臺灣並不受重視,對打的對手太少。應加強評分標準與國際相同、多設立拳擊重點大專院校、多與拳擊先進國家交流等。選手自覺練拳擊沒有保障,只能保送進大學,未來希望擔任體育老師或教練。 六、訓練歷程所面對的問題及解決方法:選手訓練上的困難為國家隊不同時期教練所教的技術不同,會請教教練或是和已經學會的隊友一起研究。自己獲勝的因素在於比賽經驗多、求勝心強以及步伐移動快。選手認為適應國際打法,加強體能及肌力等,是自己最需要加強的地方。賽前會採用飲食控制及增加訓練量,來達到體重下降的目的。選手未曾受過較嚴重的傷害,以大拇指扭傷最常發生。會服用營養補充品,自覺體力變好。因拳擊訓練而獲得升學、獎金、出國等榮耀,失去和家人相處的時間及影響功課等。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宜蘭地區國中教職員工休閒運動需求與阻礙之相關情形,以宜蘭地區國中教職員工為研究對象,透過自編之「國中教職員工休閒運動需求及休閒運動阻礙因素調查問卷」為工具實施調查。共計發出問卷480 份,回收問卷436 份(91%),回收有效問卷400 份(83%)。有效問卷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處理。研究結果發現: 一、國中教職員工在休閒運動的需求中以「發洩情感需求」構面最高,其次為「身心健康需求」,「表現成就需求」為最低。在休閒運動的阻礙中以「社會阻礙」構面最高,其依序為「機會阻礙」、「經驗阻礙」,「個體阻礙」為最低。 二、國中教職員工在休閒運動需求各構面與休閒運動阻礙各構面均有負相關,並達顯著性差異(p<.05 或p<.01)。在休閒運動阻礙各構面程度愈低者,其在休閒運動需求各構面則需求愈高。 三、不同「性別」、「年齡」、「職務」、「任教科目領域」、「休閒運動花費」等在休閒運動需求均達顯著差異(p<.05 或p<.01)。 四、不同「年齡」、「教育程度」、「任教科目領域」、「婚姻暨家庭狀況」等在休閒運動阻礙均達顯著差異(p<.05 或p<.01)。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宜蘭縣高中職教師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因素之情形,並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宜蘭縣高中職教師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宜蘭縣高中職正式教師為母群體,使用自編之「宜蘭縣高中職教師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因素之研究問卷」進行調查。以叢集抽樣方式進行調查,共發出500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16份,有效率為84%。將所得資料採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Scheffe事後比較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本研究考驗之顯著水準訂為α<.05。茲將分析結果如下: 一、宜蘭縣高中職教師休閒參與頻率最高之類型,依序為:娛樂型、知識型、社交服務型、運動型、戶外遊憩型、嗜好閒逸型。而參與休閒活動項目,頻率最高前五項分別為:在家看電視、閱讀報章雜誌、聽音樂、上網、逛街購物。 二、宜蘭縣高中職教師休閒阻礙構面上強弱程度排序,依序為:「結構性阻礙」、「人際間阻礙」、「個人外在阻礙」、「個人內在阻礙」。而休閒阻礙因素依序為: 天候的關係、時間無法配合、設施使用不方便或缺乏、工作忙碌、場地開放時間受限制。 三、不同背景變項之宜蘭縣高中職教師在休閒活動類型上皆有顯著差異存在。 四、不同性別、年齡、服務年資、婚姻狀況之宜蘭縣高中職教師在休閒阻礙上有顯著差異存在,而不同的職務、經濟狀況上則無差異存在。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國中學生電子運動遊戲涉入、流暢體驗與課業壓力之影響關係。以新竹縣縣立國中學生為研究對象,藉由自行編製之「國中學生電子運動遊戲涉入、流暢體驗與課業壓力問卷」進行調查。本研究採兩階段抽樣,第一階段採分層比例抽樣,抽選新竹縣縣立國中共10所學校;第二階段採叢集取樣,從選取的學校中之一年級、二年級以及三年級隨機各抽取一個班,共抽取30個班級,共發出883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共695份,有效回收率為81%。問卷資料回收後經SPSS12.0及LISREL8.80 等統計套裝軟體進行資料處理,本研究結果發現: (一)性別與零用金在電子運動遊戲涉入上達顯著差異,而年級未達顯著差異。(二)性別、年級以及零用金在流暢體驗上皆達顯著差異。 (三)性別、年級以及零用金在課業壓力上皆未達顯著差異。 (四)電子運動遊戲涉入並不會直接影響課業壓力,但電子運動遊戲涉入會間接影響流暢體驗後再影響課業壓力。因此,流暢體驗扮演著重要的中介變項。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我國游泳能力檢測發展沿革、學生游泳能力檢測的發展及成效,並探討學生游泳能力檢測所衍生之相關問題,藉由文獻分析、深度訪談等方法,進行國立臺中一中學生游泳能力檢測個案研究,以瞭解實際檢測問題並提出具體有效之策略,期能發現游泳檢測推動與執行上之問題與解決之道,以提供學校及愛好游泳人士之參酌,達到更有品質的游泳教學及游泳技能。本研究之主要結論如下: 一、我國游泳能力檢測之推展與現況部分: 自我國游泳檢測推展以來,根據教育部本身統計數據,學生游泳能力多有增進,溺水人數逐年下降,如繼續推展,對游泳能力提昇有正面發展。但在硬體建設逐漸發展並完備的同時,軟體的計劃、教學、管理、人力等也需要資源的支持,並妥善規劃。 二、國立臺中一中游泳能力檢測之推展與現況: 國立臺中一中游泳計劃,經該校體育發展委員會通過,可分四大類、(一)游泳教學部分;(二)游泳檢測部分;(三)水上運動競賽;(四)游泳學習營;同時該校執行游泳檢測之標準較高,成效反而較佳;然而該校執行游泳檢測發展至今,逐漸面臨到場地設施不佳及人力不足的瓶頸,如要再提昇同學的游泳能力,相關配套條件,有待解決。 三、教育部游泳能力檢測施行對國立臺中一中游泳能力檢測之影響: 國立臺中一中發展游泳檢測較教育部發展游泳檢測為早,且有游泳池加上游泳教學正常,檢測又採普測,並推動相關水上活動,是以目前臺中一中學生游泳能力較教育部公告之全國平均能力為高;而於相互影響部分,學校如何在特色與追隨政策間做一抉擇,仍有待學校本身決定,但教育部的規劃,仍會影響學校的長遠計劃。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宜蘭地區國中教師休閒運動參與行為及阻礙因素,而根據研究結果的發現,提出對宜蘭地區國中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建議,並提供學校及教育主管機關規劃教師休閒運動之參考。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以自編「宜蘭地區國中教師休閒運動行為及阻礙因素調查問卷」做為研究工具,並以宜蘭地區國中教師為研究對象,合計取得有效樣本379份(有效回收率86.14%)。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卡方檢定、獨立樣本t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來加以處理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 一、 宜蘭地區國中教師在休閒運動參與行為上,每週參與頻率三次(含)以上者僅佔25.3%,活動時間主要以31~60分鐘者最多,教師最常參與的運動類型為戶外運動,而最受教師喜愛的運動項目為散步、騎自行車及羽球。 二、 宜蘭地區國中教師在休閒運動阻礙因素的阻礙構面上,以個人阻礙為最高;而在各阻礙因素上,則以個人興趣、身體健康狀況及體力負荷的影響較高。 三、 不同性別、年齡、婚姻狀況、任教領域、個人每月所得及學校規模之宜蘭地區國中教師在休閒運動參與行為上有顯著差異;但在不同現任職務上則沒有顯著差異。 四、 不同婚姻狀況、任教領域及學校規模之宜蘭地區國中教師在休閒運動阻礙因素上有顯著差異;但在不同性別、年齡、現任職務及個人每月所得上則沒有顯著差異。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主要目的有三:一、瞭解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擔任實習輔導教師的情況;二、分析影響體育教師擔任實習輔導教師的因素;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體育教師與擔任實習輔導教師意願的關係。以「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擔任實習輔導教師之現況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臺北市國中體育教師,依12個行政區進行分層隨機抽樣的調查,共發放31所學校,209位體育教師。依結果所得的結論如下: 一、實施的現況 (一) 體育教師普遍透過舊經驗的分享與討論來促進專業能力,因此,體育教師對於輔導實習生都有中高程度的自信。然而,教師的自我知覺能力與輔導能力之間的問題,仍待進一步的探究。 (二) 目前沒有實際的獎勵措施,只有透過口頭表揚及頒發感謝狀的形式獎勵實習輔導教師,然而體育教師所期望的獎勵是「減課」,也可彌補與實習生互動的時間。 二、影響因素 (一) 輔導教師在輔導實習生的過程中,一方面能促進專業成長,另一方面又能增加工作成就感,再加上體認教育實習輔導的重要,這對教師本身而言是無形的獎勵。 (二) 體育教師不願擔任實習輔導教師的因素是,一方面沒有實質的獎勵作為誘因,二來是教師身兼數職,在分身乏術之下,無心力與時間再接下實習輔導教師的職務,再加上實習生學習意願不高,因而影響體育教師擔任實習輔導教師的意願。。 三、有實習輔導教師經驗的體育教師,能複製舊的經驗運用在新實習生的身上。因此,有擔任實習輔導教師的經驗與擔任實習輔導教師意願之間有低強度的相關。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探討桃園縣立仁和國中體育班之實施現況與發展困境,並提出解決方式,以利桃園縣立仁和國中體育班有效運作經營。本研究採用文獻分析法及深度訪談法。研究對象為桃園縣立仁和國中體育班相關之行政人員、導師、學科教師、教練、家長及學生,進行深度訪談。再經由整體性分析與討論後,獲致具體結論以利日後仁和國中體育班發展完善。研究結果如下: 一、仁和國中體育班發展背景:學校原住民學生比例多、銜接學區國小選手、發掘、培育有運動專長及興趣的學生。二、仁和國中體育班發展現況:設有田徑、棒球、射箭及跆拳道隊。目前共有兩位校內正式老師及三位專任教練負責訓練。專長訓練時間為每日晨間及星期一、三、五下午;星期二、四早上。並於夜間及寒暑假實施補救教學。三、仁和國中體育班發展困境: 經費不足、專業師資不足、場地設備不足、選手來源不充足、學生課業問題。 研究建議:團隊固定化、提升教練層級、經費充分支援體育班。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的目的為了解2006~2008年瓊斯盃籃球賽中華男子隊在三屆比賽中攻守技術表現與其他各國代表隊的差異情形。研究樣本採用中華國籃球協會所提供的攻守統計資料,勝負與得分為效標變項,17個攻守技術統計資料為預測變項,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皮爾遜積差相關與多元逐步廻歸分析進行統計分析。結果發現:勝場與敗場的表現中,三分球投中數、二分球命中率、籃板總數、阻攻的差異達顯著性;與三屆冠軍隊的比較後,中華男子隊在與強隊對戰時,除了減少失分,並且維持得分數在83分以上,將會有更高的勝率;利用多元逐步廻歸分析發現中華男子隊的表現以阻攻最具預測力,其次為二分球命中率;而增加三分球的使用質量是世界趨勢。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 學位論文

本研究旨在瞭解扯鈴運動教練在專業能力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的情形。以自編「扯鈴運動教練專業能力研究問卷」為研究工具。針對「98年全國體委盃民俗體育錦標賽」扯鈴項目及「2009年全國超級盃扯鈴大賽」花式組之參賽隊伍教練為研究對象。根據回收資料,以描述性統計、相依樣本t 檢定、皮爾森積差相關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如下: 一、扯鈴運動教練之背景,以「男性」、「大學、學院」學歷、就讀「非運動相關科系」、在「國小」服務、職務為「校內非體育教師兼任教練」、年齡分布在「26-34」歲、工作年資「5年以下」、「未取得」教練證書、擔任選手層級以「非選手」經歷等,所佔人數居多。 二、扯鈴運動教練在專業能力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之排序前三項均為「專業態度」、「扯鈴動作技術訓練能力」、「精神力訓練與實施能力」,而以「扯鈴運動訓練相關學理」居末。 三、扯鈴運動教練對專業能力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間之差異,在專業能力七個構面(運動訓練相關學理、專業態度、比賽動作編配能力、心理訓練與指導能力、運動的起源與發展、精神力訓練與實施能力、動作技術訓練能力)之「重要程度」皆高於「具備程度」。 四、扯鈴運動教練在專業能力之「動作技術訓練能力」重要程度與具備程度之七個構面均呈正相關。唯其間之相關程度,僅與「比賽動作編配能力」呈中度相關,其餘則呈低度相關。 本研究發現,扯鈴運動教練在專業能力具備程度上,有18 個題項之專業能力是教練所較不具備的能力,因此,建議教練應積極參與各項教練講習課程與進修活動,運用各種管道充實並吸收新知,以提升本身之專業能力。另外,亦建議相關單位對於教練培訓的課程,可將訓練學理與技術訓練之專業能力加以整合,以提昇扯鈴運動教練在訓練上之學理知識。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