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5.66.67
  • 期刊

「滇」沛流「里」-里港美濃滇緬社區之人地角力與邊界移轉

摘要


本文以里港、美濃交界的滇緬四村作為研究對象,探討滇緬村獨特的遷台歷史與領域化的歷程,及造成其經濟孤立性的原因,並藉由滇緬四村位於扇頂地下水補注區,進而成為推動砂石坑洞補注計畫的契機,來探討人與土地之間無形的角力,以及領域界線的形構與變遷。位於里港、美濃邊界的滇緬社區,因其播遷來台的移民背景,在語言、飲食、生活習慣皆與周遭客家、閩南聚落不同的情況下,將滇緬四村形塑為一特殊領域。在土地放領後,大量的土地變賣與砂石業的進駐,導致社區在經濟上顯得更加弱勢,社區間對於砂石業的觀點歧異亦導致滇緬社區間的互動關係產生微妙的改變。砂石業對於社區所產生的影響,導致社區的土地能動性產生極大的變化,重構了這塊邊界土地的界線,成為了「陸上孤島」。然而砂石業的進駐亦為社區發展帶來轉機,社區內部力量的逐漸凝聚,加上政府、學界、民間團體等個別行動者競逐賦予土地不同的意義,令人地之間的關係更加複雜與多變。從地方政府處理棘手的坑洞問題而提出的方案,正可印證行動者與土地之間正在上演的多方角力戰。地方政府相中位於屏東平原扇頂擁有透水性良好土質的滇緬社區,規劃實施砂石坑活化計畫,希望以滇緬社區為數眾多的砂石坑作為補注地下水的補注池,並結合砂石沉澱設施與社區營造,使得此計畫受到政府、砂石業、環保團體的共同矚目,期待此計畫能勾勒出美好的未來藍圖,社區居民更滿懷憧憬,希望此計畫成為帶動地方發展的新契機。邊界(boundary)指的不單為先天自然景觀所形成的既存疆域,後天的人地互動隨著時間而不斷建立與消抹的關係,更賦予邊界不同的象徵意義與詮釋。透過滇緬義民於邊境土地的生命故事,讓我們能一窺邊界如何移轉,如何演化。

參考文獻


丁澈士 (2006) 剖析吉洋人工湖,台灣藍色東港溪生態保育協會,https://www.scribd.com/fullscreen/81551945?access_key=key250k8yoga8dn4v1vxgof。下載日期:[2016.07.11]
中央研究院 (2013) 地圖與遙測影像數位典藏計畫,從地圖看高屏大湖的前世今生,http://gis.rchss.sinica.edu.tw/mapdap/?p=2606。下載日期:[2016.06.20]
內政部 (2014) 「均衡城鄉發展,富麗農村、風情小鎮」均衡城鄉發展推動方案 (核定本),http://www.cpami.gov.tw/chinese/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18307&Itemid=178。下載日期:[2016.01.10]
台灣大學 (2014) 地下水觀測,屏東平原地下水分層概述,http://pc183.hy.ntu.edu.tw/gwater/d1.php。下載日期:[2016.07.01]
台灣地質資料服務網 (2015) 地下水補注百科,http://twgeoref.moeacgs.gov.tw/GipOpenWeb/wSite/ct?xItem=146480&ctNode=1233&mp=105。下載日期:[2016.07.0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