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98.129
  • 學位論文

台商/台幹與大陸人的差異建構:談界線的維持與游移

指導教授 : 曾嬿芬

摘要


我將從族群團體的概念切入,研究台商�幹於大陸經商時所面臨的族群身分認同與族群界線問題。 我研究的範疇將經濟場域為主軸,在以其中台商�幹面對廠內外不同的行動者身分,而採取不同的彰顯族群差異的策略。就台商�幹在經濟場域中的管理機制,看背後族群想像與界線維持的邏輯。 主要是從台商�幹的角度去分析,台商與大陸員工在工廠的互動中,是否在階級衝突外尚有族群團體互為較勁的部分,台商在培養陸幹深根經營之餘,還能維持族群的優越性。不只是階級利益衝突上的打壓,而是系統上對台灣人身分的支持。新台幹與老陸幹的明爭暗鬥又是一番衝擊。對大部分台商而言,兩者之間的協調將是管理者最重要的挑戰。因應此界線衍生的生存之道,明白的浮現大陸台商�幹的管理心態,是一連串族群、階級與性別意識之運用。 出了工廠外,或嚴格說來,在生產線之外,台商�幹在處理與這些在私領域有重複的陸籍工作者,採取了比對員工更微妙的族群界線。在私領域上,無論大廠小廠,多數台商�幹以廠為家。在這樣的情形下,台商�幹對於私領域的處理常與公領域重疊,即使是面對在私領域服務的民工,也不是情感的連結而是類似於公事上的接觸。另外,台商�幹與政府、地方勢力、陸商的合盟將產生何種合作模式? 以經濟場域為主軸,觀察日常每一事件發生背後的族群意象,以台商�幹的眼光,面對不同角色的行動者所採取的策略,意欲拼湊出一幅關於大陸台商�幹建構族群差異,完整而細膩的圖像。

參考文獻


鄧建邦(2002)<接近的距離:中國大陸台資廠的核心員工與台商>, 【台灣社會學】(2002,6) Pp211-251。
Barth, Fredrik (1969)” Introduction“ Pp.9-38 in Ethnic Groups and Boundaries: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Culture Difference。
Calhoun, Craig (1994): Social Theory and Politics of Identity, Oxford:Blackwell Publishers。
Lan, Pei-Chia.(2003)”Negotiating Social Boundaries and Private Zones: The Micropolitics of Employing Migrant Domestic Workers” in Social Problems 50(4).
Lamont, Michele and Fournier, Marcel(1992): ”Introduction” pp.1-.17 in Cultivating Difference edited by Michele Lamont and Marcel Fournier,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被引用紀錄


高國皓(2014)。「做中國人」?對台幹任職於一間中國國營企業的制度化過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3/NTHU.2014.00437
黃郁芩(2008)。中國台商製造業台幹的勞動體制及其後果〔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2002201314485743
詹豐榮(2010)。為何台商留用台幹-以一家貿易商為例〔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90120111141016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