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12.240
  • 學位論文

以水文分析探求基地保水系統建議保水量之研究-以臺北市低平地區的住宅用地為例

Determining Water Retention Capacity of Construction Site Using Hydrological Analysis- An exemplar study in flat residential area in Taipei city

指導教授 : 韓選棠

摘要


臺灣的自然條件原本就不利貯蓄雨水,又因土地過度及不當開發,使得河川的排洪機制受阻,進而提高水患風險。而應可改善此防洪困境的基地保水系統,卻因為「基地保水指標」僅以法定空地面積之24小時雨水入滲量的80%做為設計門檻,而未能擁有足夠的雨水貯留能力發揮防洪功效。為此,本研究希望藉由水文分析,除了量化因地制宜的基地保水系統之設計保水量外,也進一步以數值模擬方式評估其防洪成效。 本研究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除了以水文分析中的頻率分析設定截留和窪蓄兩類保水設計手法的設計保水量,也以降雨事件分割方法將時雨量資料轉為降雨事件資料。第二階段則是建立模擬所需的數學模式。第三階段除了將降雨事件資料帶入模式模擬保水成效外,便是針對模擬結果探討基地保水系統的設計保水量建議值,包括設計窪蓄量與設計截留量。 研究結果指出,窪蓄類的保水設計手法應以窪蓄率為首要考量,繼而選定設計窪蓄量;其中窪蓄率的建議值為0.3,設計窪蓄量的建議值為 。截留類的保水設計手法則以雨水利用系統為限,首先考量建築是否採用筏式基礎,而後考量未來的日雨水耗用量。若是採用筏式基礎,建議以閒置的筏基空間設置雨水貯集槽,否則改以日雨水耗用量為主要考量:當日雨水耗用量接近模組k1或k2時,設計截留量的建議值為 ;若為k3到k9之任一模組,則建議為 。 在得出各情形下的設計保水量建議值之後,本研究亦進一步比較有無整合雨水利用系統的基地保水系統。從有整合雨水利用系統的基地保水系統之年平均溢流率均較無整合者為低,而且降幅最多甚至達到80%。由此可見,雨水利用系統能夠有效減輕窪蓄保水設計的防洪負荷,進而提升基地保水系統的防洪成效。

參考文獻


21. 盧惠生、胡蘇澄、林壯沛,1996,蓮華池坡地檳榔園土壤入滲模式之研究,台灣林業科學,11(4): 409-420,第411-413頁
34. 林志成,2005,都市公園不透水舖面保水性能改善硏究:台北市大安區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硏究所碩士論文,第3-18、3-19頁
24. 詹大法,2005,建築庭院雨水滲透與儲集規劃之研究:以台東伽路蘭地區公有廳舍庭院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第4-1、4-2頁
7. 翁彩瓊,2006,校園雨水再利用貯量設計模式之研究:以台北市國小為對象,國立臺灣大學土木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第5頁
17. Horton, R. E. 1939. Analysis of Runoff-Plot Experiments with Varying Infiltration Capacity. Trans. Am. Geophys. un. 20: 693-71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