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150.231
  • 學位論文

以代理理論探討家族與非家族公司在資本結構決策上之差異

The Difference of Capital Structure Decision between Family Firms and Non-family Firms: An Agency Theory Perspective

指導教授 : 洪榮華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文從代理問題的角度,檢視隸屬股東保護程度低的新興市場中的臺灣,家族公司的特性是否造成家族公司和非家族公司的資本結構決策有差異。並檢視家族公司的內部監理制度是否能有效運作。以上市與上櫃公司為對象,資料從2000年到2005年,透過聯立模型以3SLS實證發現:(1)家族公司槓桿水準高於非家族公司,符合利益輸送與公司竊取理論;(2)家族樣本中,外部股東和外部董事皆顯著為負,表示若這些內部的監督機制有效運作,可對家族公司產生約束力;(3)股利與負債政策間互呈顯著正相關,表示不再符合過去傳統代理問題主張的兩者間存在替代的監督機制關係,而是符合財富剝削假說(Wealth expropriate hypothesis)。

並列摘要


The purposes of this paper are to examine how the family firms in Taiwan influence capital structure under their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and how effective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s work in the family firms. We collected data from listed and over the counter firms between 2000 and 2005. The 3SLS results support hypothesis that family firms have higher leverage than non-family firms and the internal governance systems work well inside family firm. It also finds the dividend is positive to leverage. It implies that it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wealth expropriation hypothesis.

參考文獻


2. 李永全和馬黛, “台灣家族公司負債融資成本之研究”,管理評論,民國九十五年,第二十五卷第三期,69-91。
6. 洪榮華、陳香如與林慧珍, “公司治理機制對創新、多角化策略及公司績效之影響-研發密集產業之實證,”,中山管理評論,民國九十六年,第十五卷第一期。
8. 葉銀華, “家族控股集團、核心企業與報酬互動之研究-台灣與香港證券市場之比較”,管理評論,民國八十八年,第十八卷第二期,59-86。
1. 倪衍森和廖容岑,“家族企業負債代理成本及股利政策之研究-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 管理與系統,民國九十五年,第十三卷第二期,153-179。
5. 洪榮華、陳香如和柯璟瑩, “從代理理論的角度探討董事會特性、股權結構與負債之關聯性”,管理與系統,民國九十四年,第十二卷第四期,33-5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