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9.95.244
  • 期刊

為殷遺民而寫:《老子》天道觀與體現天道思想新詮

Written for the People from the Previous Yin Dynasty: Laozi's Tiantao View and New Interpretation of Tiandao Thought

摘要


本文嘗試闡釋《老子》中的論述,多半是講給殷遺民和周王朝的智者聽的,以之助殷遺民自救脫困,並期許周王朝的智者不致干涉。要之,據各項記載和考據所示,老子最後出關赴秦,正是去照顧殷遺民,如是遂有可能推斷「《老子》是為殷遺民而寫的」,而且,考究文本,《老子》的想法泰半觀點限縮,而非普適之論。如《老子》所示,老子畢竟是能夠透過其體驗而活出天道妙用的聖人,提倡一種連世世代代的子孫都能享受餘蔭的「修養之道」,那是由「身→家→鄉→國→天下」遞進突現的善建不拔、善抱不脫的境界,而關於「體現天道」的闡釋正是《老子》所謂的「道紀」,同時,《老子》也在實踐上激勵人們適度地透過「無欲」、「有欲」以體驗「天道」的妙與徼,並進而有以體現天道。基本上,《老子》弱化了「天道」對萬物的主宰性,而天道妙用也漸漸變現為「自然」。《老子》是透過,基於人的「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制而用之」謂之「法」)的創發,而領會了「域中有四大,人居其一焉」的道理,是以,能進一步依「人-法中介-道」中介嵌結關係來講明古德提示的「曲則全」--委婉曲抑則得以保全──的大道理,以引領殷遺民回歸大道,並因而得獲顧全。

參考文獻


蕭振邦《深層自然主義:莊子思想現代詮釋》,新北市:東方人文學術研究基金會,二○○九年十月修訂版,〈導論〉。
蕭振邦〈《老子道德經》思想的文化衝浪〉《宗教哲學》第六五─六六期,二○一三年十二月,頁一一─三○。
杜保瑞〈王弼老學的方法論探究〉,頁一─二八,臺灣大學杜保瑞blog,URL=http://homepage.ntu.edu.tw/~duhbauruei/
呂尚《老子不為》,臺中市:一中心公司,二○一八年二月初版
林安梧〈關於老子哲學詮釋典範的一些省察──以王弼《老子注》暨牟宗三《才性與玄理》為對比暨進一步的展開〉,《臺北大學中文學報》第五期,二○○八年九月,頁四七─七○。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