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4.237.245.80
  • 學位論文

鄧演達與國民革命軍政工制度

指導教授 : 呂芳上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本論之主題,分述如下:第一章〈革命的存亡問題〉:本章主要目的,為鋪陳鄧演達的生平與意識型態,和他身處的時代背景。並由鄧演達的軍人身份,以及對革命存亡問題的焦慮,觸及20世紀初期中國的文武關係。尤其在1920年代,國民黨為尋求革命之再起,幾經波折後,採取列寧式黨國體制的路線,連帶地,扭轉了中國革命者運用暴力機制的策略。這幾點,正是黃埔建軍及創設軍隊政工制度的關鍵。   第二章〈提機關槍的傳教者〉:本章由鄧演達等人,自謂為武裝宣傳者開始談起,說明中國第一批軍隊政工人員,如何在軍事行動中嶄露頭角。第一節討論中國首支黨化軍隊(先後為黃埔軍校教導團、黃埔校軍、黨軍、國民革命軍)的創設,以及東征戰役的政治工作。第二節討論北伐前夕國民黨的軍制改革,以及鄧演達接掌北伐軍總政治部的經緯。第三節討論北伐軍自廣州出師,迄底定武漢之間的經過,說明鄧演達麾下的總政治部,何以漸成武漢重心。   第三章〈在革命高潮下的武漢〉:自1926年北伐軍底定武漢三鎮,至1927年7月之間,號為國民革命軍政治工作的「黃金時代」。第一節討論在國民政府「戰時體制」下,總政治部藉籠罩宣傳、動員民眾、民眾運動之權,成了座落武漢的「太上政府」。第二節由武漢常見的群眾運動、政治宣傳切入,討論軍隊政工的成績及其侷限。第三節則以國民黨內「黨權」與「軍權」紛爭為背景,討論武漢總政治部與南昌總司令部之間的政治競逐,如何與武漢的政治文化格局相匯合。   第四章〈淪為「姨太太」的政治工作〉:政治工作淪為「姨太太」,意指成為軍隊的附屬品,是北伐後期常見的話。本章要旨,即在說明消沈的原因。第一節由「寧漢分裂」切入,討論總政治部在政潮中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受的打擊。第二節以武漢政權出兵河南為例,說明軍隊政工所遇的困境。第三節由武漢國民政府的崩潰,說明總政治部瓦解的經過,以及整個國民革命軍政治工作式微的原因。   國民革命軍在北伐前夕原有八個軍,出師未及一年,已膨脹為三十餘軍的龐大隊伍。受篇幅所限,以及研究架構、行文之方便,除了上層決策過程外,本論並未對各部隊政治工作實況作個別考察,權以鄧演達為中心,圍繞在與武漢政權關係密切的唐生智、張發奎部隊上。至於各軍在各處所遇的複雜情況,相信未來猶值繼續考察。

關鍵字

北伐 宣傳 政工 左派 國共關係 黨軍 黨國 軍事社會史

參考文獻


中國國民黨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
中國農工民主黨中央委員會編,《鄧演達》,北京:文史資料出版社,1985。
秦孝儀主編,《先總統蔣公思想言論總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
陳天錫編輯,《戴季陶先生文存》第3冊(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史料編纂委員會,1971。
劉維開編輯,《中國國民黨職名錄》,台北:中國國民黨黨史委員會,1994。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