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摘要 台灣地區近幾年來營建工程需求大量增加,許多營建施工時未能有效妥善處理總懸浮微粒污染,導致空氣品質惡化。由環保署公佈之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地區空氣污染指標(PSI)值大於100之天數中,約70﹪是由懸浮微粒造成,影響民眾生活品質與健康。所以,營建開發施工作業與空氣品質密切相關。本研究目的係為了解營建工程不同施工階段之總懸浮微粒(TSP)濃度之排放特性,化學元素組成與特性分析,並與其他懸浮微粒排放組成比較差異所在,建立本土化營建工地總懸浮微粒排放組成,並建議營建工程懸浮微粒之指標元素。 選擇桃園縣某醫院復健分院開發營建施工過程中,土方開挖、模板組立、混凝土灌漿等三個階段排放之總懸浮微粒樣本。利用ICP-AES及IC分析化學元素組成,經分析之結果可定量23種化學元素及3種離子。運用統計方法中之相關性分析法,探討文獻中35種污染源之TSP化學排放組成資料,與本研究營建工程資料之相關性。以ANOVA分析方法,進行污染源TSP排放組成間之差異性分析。最後由因子分析、箱對應分析、和加強因子分析,建議營建工程施工階段TSP污染之追蹤元素。 營建工程不同施工階段之總懸浮微粒TSP之平均濃度,以土方開挖階段334μg/m3最高,混凝土灌漿階段為310μg/m3次之,模板組立階段142μg/m最低。營建工地在土方開挖與混凝土灌漿階段之TSP濃度值明顯增加約70%。各階段施工時採集TSP之樣本中可分析的化學元素,約占總TSP質量之29-37﹪。均以Ca、Si、Cl-、NO-3和SO2-4濃度較高。由Cu/Fe和Ti/V的比值可發現,在土方開挖、的比值分別為3.8、0.47、0.41,顯示土方開挖階段的污染特性,明顯異於模板組立、和混凝土灌漿。由本研究結果,營建工程TSP污染之指標元素分別建議如下:土方開挖:Al、Mg、Fe、Ti,模板組立:Cd和Sb,混凝土灌漿:Ca、Cu、Cl-、NO3-和SO42-,營建工程-平均:Ca、Sb和Cd,營建工程-3:1:1比例組合:Ca、Sb 、NO-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