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3.59.22.238
  • 學位論文

陳確思想探析:以「欲」、「私」、「氣」為核心的討論

指導教授 : 林安梧教授
若您是本文的作者,可授權文章由華藝線上圖書館中協助推廣。

摘要


陳確處在明末清初易主鼎革的變動時期,通過批判明末空談天道性命的玄虛之弊,倡導棄虛蹈實的思想。理欲關係上,他試圖消融傳統理欲對立,肯定人欲的存在,主張天理出於人欲;其次,陳確肯定私利,反對以公抑私的態度,進而從道德要求主張讀書、治生不可偏廢;人性論上,他以氣為善,反對宋儒割裂人性,從根源義、實踐義肯定性善。總結來說,陳確學說以「實踐」為要,存在著瓦解對立的圓融色彩,成為明清之際的重要思潮。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文的研究文本,寫作態度,說明陳確思想的轉變,以及師事劉蕺山的影響。 第二章:討論陳確對「人欲」的肯定。傳統儒學中,「欲」多半被歸屬於負面義,大致的趨向總是要防止欲的橫流,阻止欲在人們的生命中扮演主導的角色,而陳確卻一反常態,對「欲」抱持著肯定的態度,這也是使其理欲關係有所改變的最重要因素。本章先分別討論天理與人欲的意義,再進而討論陳確的新理欲觀。 第三章:延續著對人欲的肯定,私利亦是人欲的一環,本章先說明陳確對於「私」的肯定,並進一步說明對「私利」的態度。陳確主張君子有私,並能推擴出去以利人達人,其次,陳確支持合理的私利,進而強調「讀書以治生為本」,必須先確保治生無虞,而後才有道德學問的可能。 第四章:說明陳確對「氣」的肯定,進一步分析其人性論。做為與理對立的氣,宋明諸儒多以氣之濁為人之惡的來源,氣是一被治的對象。本章先說明陳確論氣的浩然至剛,並以氣善推論性善,分析陳確的一體全善的人性論。 第五章:陳確強調工夫實踐的重要,從前述四章可知其學說是站在反省傳統理學的立場,在工夫論上亦然。本章先論述陳確工夫論的特色,其次,分析陳確對朱子、陽明、蕺山工夫論的繼承與改造,進而說明其良知之學與具體的下學工夫。 第六章,總結全文,針對本文內容進行回顧與整理。最後再針對本文之不足進行檢討。

關鍵字

陳確 理欲論 人性論 私利 素位

參考文獻


古清美《明代理學論文集》,台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的特質》,台北:學生書局,1994年。
牟宗三《圓善論》,台北:學生書局,1985年。
林師安梧《人文學方法論:詮釋的存有學探源》,台北:讀冊文化,2003年。
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先秦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年。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