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21.40.152
  • 期刊

主體認同與情慾-邱妙津的小說世界

摘要


本文主要討論邱妙津筆下的女同性戀者的主體認同問題,其中又以邱妙津的《蒙馬特遺書》與《鱷魚手記》為討論重點。篇中主要討論的是主體認同的衝擊性。當面對一個霸權文化一元中心思想時,弱小的聲音如何被呈現?透過何種方式呈現?是戲謔抑或暴力?在邱妙津的書中,我們發現他不斷的用自虐的展現來試圖尋求自我認同,並且也不斷的與這社會作最毀滅性的抗爭。認同的主體此時被弔詭的懸浮在作者內化性的自我認同與作者跟社會衝擊時的自我認同。自我認同的孤寂感在邱妙津以內化方式而不以消費方式的書寫策略下,更顯漂泊無依,而在邱妙津發出對幸福的宣言後,所有的一切抗爭瞬間膨脹到頂點,並且以極其戲謔的手法反撲回來。性別認同與書寫主體間曖昧的關照,主體認同與情慾互相糾纏扭曲,絕美原型女人的意義將是本篇討論的重點。

關鍵字

主體認同 同性戀 原型 情欲

被引用紀錄


周筱葳(2007)。台灣同志小說人物情感研究----以《孽子》與《逆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25743
蕭愉配(2009)。慾望與認同的新文化想像:陳雪小說中的家庭書寫〔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16-1111200916053426
陳筑莛(2012)。在真實與虛構之間─從文類角度看邱妙津作品的特殊性〔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45002
蔡幸儒(2012)。向內凝視的憂鬱和死亡意識--以邱妙津和袁哲生為分析對象〔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31-1903201314433065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