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3.142.200.226
  • 期刊

時間、空間與主體性的建構:閱讀《孽子》的一個向度

Constfructing Subjectivity from a Perspective of Time and Space as Seen in Crystal Boys

參考文獻


Henderson, Mae Gwendolyn(1994).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
Andrew H.Plaks,Plaks(1976).Archetype and Allegory in the Dream of the Red Chamber.
王明珂(1993)。集體記憶與族群認同。當代。91,08。
白先勇(1983)。孽子
白先勇。安樂鄉的一日

被引用紀錄


梁恩寧(2017)。城市空間與認同追尋:川端康成《古都》與白先勇《孽子》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703708
林佩苓(2012)。依違於中心與邊陲之間:臺灣當代菁英女同志小說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2.02870
高健毓(2023)。曹瑞原《孽子》電視劇中的臺灣酷兒憂鬱現代性臺北市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54(2),47-65。https://doi.org/10.6336/JUTHSS.202312_54(2).0003
陳銘凱(2004)。文學教育的台灣本土化:析論當前高中國文教材中台文作品的編選及台灣文學師資之培育〔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004200709324618
周筱葳(2007)。台灣同志小說人物情感研究----以《孽子》與《逆女》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0204200815525743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