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191.222.231
  • 期刊

《莎翁情史》與依莉莎白劇場史(下):劇院、劇團、依莉莎白朝廷

"Shakespeare in Love" and the Elizabethan Theatre (II): Theatres, Theatrical Companies, the Elizabethan Court

摘要


《莎翁情史》環繞1593年倫敦劇場的青年莎翁編湊劇情。諾曼、史托普兩位編劇將虛構的莎翁婚外情,搭配戲劇史中1593年的倫敦瘟疫、劇院關閉、劇團困頓、及馬羅摔死等史實;發展出莎翁於1593年編導新戲《羅密歐與朱麗葉》、及依莉莎白女王微服觀戲、莎翁贏得賭金加入「御前大臣劇團」等情節。本論文引述現代莎學論述有關依莉莎白劇場的資訊、莎氏傳記的考證、及莎氏著作相關記載;藉以比對影片中的情節,彰顯諾、史二人活用史料的編劇策略。論文上篇〈一五九三年的莎士比亞〉探討(一)《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年代與故事來源;(二)莎士比亞與當代劇作家。《羅朱》故事自1530年代起,自意大利透過法、英文譯,傳入英國。《情史》中,莎翁以親身體驗昇華創作《羅朱》的情節,純屬虛構。諾、史編劇以1593年的倫敦瘟疫,作為莎劇《羅朱》的時事指涉,據此設定該劇首演年代為1593年,編劇手法高明。但筆者參考莎劇考證,對其真實性存疑。諾、史編劇挑選馬羅和韋伯特來和莎翁演對手戲,以顯示戲劇傳承關係:馬羅會影響莎翁早期悲劇、而莎劇《泰特斯》是韋伯特血腥悲劇的源頭。戲劇史中,真正曾對莎氏留下傳世評價的格林、姜生,可能因人格、劇作特質與《羅朱》氛圍不合,未納入本片情節,筆者認為係合適的安排。論文下篇〈劇院、劇團、依莉莎白朝廷〉將析論(三)倫敦劇院與貴族贊助劇團(四)依莉莎白朝廷與反劇場勢力。

關鍵字

無資料

參考文獻


Aristotle=亞里斯多德(1961).Aristotle's Poetics.
Bate, Jonathan(2000).The New York Times.
Berry, Herbert(2000).English Professional Theatre, 1530-1660.
Bevington, David(1992).The Complete Works of Shakespeare.
Dykstal, Timothy.Film Review.National Forum.79(3),41.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