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您的圖書館登入
IP:18.217.144.32
  • 期刊

烽火後的同鄕情:戰後東亞臺灣同鄕會的成立、轉變與角色(1945-48)

Establishment of Native Place Associations of Overseas Formosans and Their Functions, 1945-48

摘要


清治臺灣時期,臺灣人來往於海峽兩岸,然未成立如會館或同鄉會的組織。日本統治臺灣後,臺灣人移動的範圍日漸擴充,包括中國大陸、東南亞及日本等地。由於臺灣人具有日本籍,以同鄉之名所成立的臺灣同鄉會,為日本社團之一環,而臺灣開始成為旅外臺灣人的「僑鄉」。1937年7月7日,中日戰爭發生之前,在日本等東亞各國,旅外臺灣人組織同鄉會,或類似之社團組織,舉辦聯誼等活動,促進鄉誼。中日戰爭發生後,在戰爭的影響下,臺灣同鄉會被迫解散,或其功能萎縮。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後,臺灣人的國籍復籍為中華民國籍,國民政府(以下簡稱國府)及外交部等稱呼旅外臺灣人為「臺僑」(在日本,稱為「新華僑」)。惟英國、荷蘭等同盟國政府,對於臺灣人之國籍的轉變,採取保留態度,並對臺灣人實施集中管理及進行戰犯審判,如在香港及新加坡等地,嚴重地威脅臺灣人的生命安全與財產維護。為了因應各種問題和困難,旅外臺灣人除了向國府外交部駐外機構及臺灣行政長官公署尋求支援外,並以自救之方式,組成臺灣同鄉會,透過集體的力量來解決包括戰犯審判、財產沒入及回返臺灣等問題。 由於國籍的改變,旅外臺灣人所組成之臺灣同鄉會,成為戰後各地華僑社團組織的一份子。因為旅外臺灣人的成員背景及居住地點之不同,使得在東亞各地成立之臺灣同鄉會的類型、組織形態有所不同,如日本、新加坡及泰國等地區;而且與戰爭結束之前的臺灣同鄉會亦有所差異。有的臺灣同鄉會,從成立到轉變或結束,其時間並不長,卻具有特殊的意涵。本文除了前言與結論外,分為四節,以外交部所庋藏之檔案爲主,對東亞各地臺灣同鄉會(不包括中國大陸),分析自1945年9月至1948年間,在臺灣人國籍的復籍下,臺灣同鄉會成立的原因、過程及其角色,並比較各地臺灣同鄉會之異同。

並列摘要


The native-place association, tongxianghui, played a vital role in keeping native-place ties in the sojourning community.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functions of such association of Taiwan, which were formed by overseas Formosans in Japan, Thai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of Southeast Asia after the end of WWⅡ. The associations of Taiwan were formative elements in overseas Formosans' communities from 1945-1948. Such prominence of tongxianghui was possible because of the adaptability and utility of native-place sentiment to forces of social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foreign countries. Thus, tongxianghui becomes a important arena for acknowledging the texture of change of overseas Formosans' communities. The study addresses these related themes: the native-place sentiment and organizations of overseas Formosans, and the functions of such organizations vis-á-vis national identity in Japan, Thailand and other countries of Southeast Asia.

參考文獻


川口賴好(1943)。在京臺灣學徒はかく志願した。臺灣時報。26(11)
川原勝彥(2003)。中國同鄉團體の改造•解體過程(1945-1956)-山東旅滬同鄉團體の事例中心に。フジフ研究。49
川原勝彥(2004)。中國共產黨政權下にけゐ同鄉團體の解體にっぃて-上海市檔案館の未公刊史料によゐ分析。社會經濟史學。70
大田修吉(1942)。臺灣經濟年報。東京:臺灣經濟年報刊行會。
上沼八郎(1978)。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台灣留學生-同化政策と留學生問題の展望。國立教育研究所紀要

被引用紀錄


李沂臻(2015)。巴拿馬華人史-兩岸僑務政策之研究(1949-2014)〔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46/TKU.2015.00420
陳雅慧(2014)。日本台僑第二代的身分認同:公民身分的探討〔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342/NTU.2014.01437
郭金芳(2020)。冷戰時期中華民國《外交部檔案》體育運動案卷類的研究與解析(1950-1989年)中華體育季刊34(1),57-69。https://doi.org/10.6223/qcpe.202003_34(1).0006
巫靜怡(2007)。日治末期溪湖人的戰爭經驗(1937-1945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2910200810535362
陳世芳(2011)。臺灣總督府對菲律賓政策之研究──以文化面向為中心(1895-1945)〔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Article/Detail?DocID=U0021-1610201315251091

延伸閱讀